鎖定嫌犯只是一個小目標 基因技術還有「千億夢」

2020-12-04 第一財經

位列「中國四大謎案」之首的一樁陳年懸案告破,受害人家屬得到欣慰的同時,傳統的DNA技術以及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也都跟著走紅了。

公安部刑偵局8月27日發布消息,1988~2002年間強姦、殺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肅省白銀市落網。高承勇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甘蒙「8·05」系列強姦殺人殘害女性案(白銀案)成功告破。

犯罪嫌疑人高承勇

由於幫助辦案人員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是一種叫作Y-DNA遺傳標記的技術,有人將該案的最終告破歸因於基因技術的進步。事實上,Y-DNA遺傳標記技術已有30多年歷史,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警方也並非第一次使用。

相比Y-DNA遺傳標記技術,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更為先進,基於新技術,尋人(尋親)或許將不再是一件難事。未來,在醫療健康等領域,基因技術將開啟一個新的千億級市場。

Y染色體檢測技術立功

提及司法偵破中的基因技術,很多人都會覺得「酷炫」,因為偵查人員可以僅憑現場的血跡、精液、指紋等身體特徵線索,就能在茫茫人海中鎖定犯罪嫌疑人。

事實上,從線索到鎖定嫌犯,中間還要跨越巨大的資料庫鴻溝。

甘肅省白銀市在1988~2002年先後發生了9起女性慘遭入室殺害的案件。其間,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也發生過兩起類似案件。

雖然歷次罪案現場都留下了數量不等的血跡、精液、指紋、足印等線索,但因為上世紀90年代西部地區的街頭幾乎沒有監控探頭,案發前後也幾乎沒有目擊者和間接證人,警方一直未能查出兇手的身份。

直到近期,與案犯同姓氏的遠房堂叔因為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犯了罪被監視居住,白銀警方採集到了他的血樣,經Y-DNA檢驗分析後發現,結果與「8·05」大案嫌犯的Y-DNA信息相符合。這一初步檢測的結果表明,案犯與此人有相同的Y染色體遺傳,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員。

警方隨後啟動家系排查,對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逐一篩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經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齡,最後確定此人的遠房侄子高承勇具備作案條件。

高承勇歸案後,其本人指紋和DNA與案發現場的指紋和DNA相同。經審訊,案犯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30多年的老技術

很多人認為,白銀案最終告破是因為基因技術的進步,其實Y-DNA遺傳標記技術已有30多年歷史,警方也並非第一次使用這一技術。

Y染色體鑑定為基礎的姓氏檢測,是一項生物技術,最早來源於親子鑑定技術。DNA中有一種特異性的鹼基序列稱短串聯重複順序(Short Tandem Repeat, STR),Y染色體上的STR稱Y-STR,具有家族特異性。

目前已在Y染色體上發現30個左右的STR標記物,通常選取其中6~10個標記物即可滿足姓氏檢測鑑定的基本要求。另有數據顯示,如果把中國12.5億的漢族人口按照Y-DNA的家系來區分,中國大約有100萬個姓氏家系。

華大司法研究人員張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06年8月告破的陝西漢陰邱興華案也用到了這一技術。

在山陰道觀鐵瓦殿殺害了10名道觀管理人員和香客後,邱興華逃離現場。公安人員從他抽過的菸蒂攜帶的脫落細胞上,進行了Y-染色體DNA檢測,加上相關證人的描述,確定了邱興華是犯罪嫌疑人並對他進行了抓捕。

Y-DNA遺傳標記技術出現了30多年,公安應用也較為廣泛,只是普通人並不常接觸。當然,這一技術的應用對於資料庫內的DNA樣本量也有一定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DNA技術用於司法破案的震懾作用比實際作用更大,只要在案發現場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公安人員就能通過一定的科技手段找到犯罪嫌疑人。

千億級市場待開啟

隨著新一代基因測序儀的出現,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也將更多在司法領域「大顯神威」。

張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如新技術可以進行「基因畫像」,和傳統的畫像方式相比,基因畫像更加逼真。同時,對於一些複雜的犯罪現場,犯罪嫌疑人的DNA非常微量,可能還混雜了細菌、微生物等,用傳統的技術無法檢測,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都可以解決。

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雖然更高效,但在司法鑑定中的推廣比較慢,原因之一是成本高。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成本與之前的技術相比,實現了「超摩爾定律」的下降速度,個人全基因組數據從最初的30億美元,降低到目前的1000~1300美元左右,如果這一成本在幾年內有望降低到100美元甚至更低,那普通人都可以到專業的基因機構存儲自己的DNA信息。

除了抓捕犯人,讓走失的老人或兒童回家,也是DNA信息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名孩子或老人錄入過DNA信息,一旦走失,被公安人員發現後,便可通過DNA信息比對,迅速找到失散的家人。

基於尋人(尋親)目的而存儲的DNA信息不需要存儲個人全基因組數據。張博士表示,只需要存儲一些中立DNA,就能在茫茫幾十億人中確定並找到唯一的個人,也不會涉及這個人的功能基因和疾病信息。

儘管市場上也有一些基因檢測公司推出瞄準兒童走失的「基因ID」產品,但是,國內像華大司法一樣具備司法部核准的第三方鑑定機構且掌握新一代基因技術的機構並不多。

有些走失了孩子的家庭,父母並不知道可以通過孩子用過的牙刷、鞋襪提取到DNA信息,存儲下來,未來如果孩子再有機會錄入DNA信息,就能通過比對找到父母。

華大司法近期推出的公益項目,就是免費幫助丟失兒童的家庭建立DNA檔案,但是至今只有三個家庭主動向華大司法求助。

「存儲DNA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無論在哪兒都能找到家人。」張博士說。

除了尋人,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還能用於親子鑑定。張博士表示,傳統的DNA分型技術只能在孩子出生以後或通過羊水穿刺這種有創方式來進行取樣,確定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血緣關係。而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僅通過抽取懷孕媽媽的外周血,就能儘早知道親子信息。

事實上,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除了司法領域的應用外,在臨床醫療領域,很多基因測序公司已經研發出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產品,個體化醫療的時代正在被基因技術開啟。

比如,懷孕前可以做夫婦雙方的遺傳病基因檢測,針對一些有經常性流產史的人也可以對流產組織進行基因檢測輔助診斷,新生兒出生後可以做遺傳代謝病、遺傳性耳聾等兒童期高發遺傳病檢測,做到防患於未然。

針對腫瘤基因檢測,可以通過抽取外周血檢測與腫瘤相關的508個基因,可以指導個體化用藥,以及預測家族遺傳性腫瘤的風險,在一些癌症治療中,基因檢測也可起到常規用藥指導的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些檢測產品能夠經過監管部門審批,和醫療機構合作,進入臨床使用,基因技術打開的將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而現在正處於市場看到光明前的黑暗期。

相關焦點

  • 遠房堂叔DNA鎖定疑兇高承勇
    這本是兩件怎麼看都不搭邊的事,但是一個最近幾年應用在刑偵案件中的DNA檢測技術,使高承勇所在的家族,與20多年懸而未破的連環殺人案聯繫到了一起。  新技術鎖定嫌犯家族姓氏  據接近警方的人士透露,高承勇的落網,首先是與其同姓氏的遠房堂叔因行賄被監視居住,警方因此採到了此人的血樣。
  • 上海警方運用人像比對技術成功抓捕潛逃16年命案嫌犯
    原標題:上海警方運用人像比對技術成功抓捕潛逃16年命案嫌犯 已發現多名潛逃十多年的人員信息,多個抓捕組赴各地抓捕  16年前,長寧區發生一起命案,金某在家中遇害。警方發現,與金某有感情糾葛的周某,以及周某的丈夫吳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案發後,兩人潛逃。
  • 科學家以iPS細胞重現兒童腦腫瘤 鎖定治療目標基因
    中新網3月6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大學腫瘤病理學教授山田泰廣等人在5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細胞通訊》發表研究成果稱,已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重現難以治療的兒童腦腫瘤,鎖定為了治療應當攻擊的基因。據稱這可能有助於新藥的研發。
  • 專家析Y-DNA鑑定技術,警方以此鎖定甘蒙連環殺人案嫌兇
    專家析Y-DNA鑑定技術,警方以此鎖定甘蒙連環殺人案嫌兇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2016-08-28 19:19 來源:
  • 印尼反腐指向一隻「大老虎」 國會議長被鎖定為主要嫌犯
    印尼一個涉及全民身份證升級的國家項目今年驚爆特大貪腐醜聞,牽涉到該國政商兩界多達數十位顯要人物。本月17日,這樁大案出現新進展:印尼國會議長塞特亞·諾凡多被鎖定為第5位主要嫌犯,舉國譁然。據印尼《雅加達郵報》17日報導,印尼電子身份證升級是一項總投入5.9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29.9億元)的國家項目。項目進行期間,印尼官商勾結、瘋狂侵吞國家財產,導致超過1/3的項目資金去向不明。
  •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是基因測序啊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在以前技術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技術人員測定整個基因組可能要耗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憑藉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完成之前數月的工作。當然,這項技術操作起來比較複雜,不僅僅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還需要高性能計算機,至少分析數小時才能完成。
  • 細思極恐,杭州女子失蹤案,一個晚上嫌犯是怎麼處理掉屍體的?
    來源:胖福的小木屋 網易新聞客戶端近日,杭州女子失蹤案,嫌犯承認因家庭生活矛盾對來某某產生不滿,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來某某熟睡之際將其殺死,分屍後分散拋棄,警方通過對抽取的38車糞水進行衝洗、篩查,期間發現有疑似人體組織,現場提取檢測後,經DNA比對系來某某人體組織,證實為來某某。正常人可以在一個晚上,處理掉屍體,並且躲過監控嗎?
  • 破獲白銀案Y染色體檢驗幫忙 警方確定嫌犯姓高
    ­  據了解,44歲的尹國興擁有「運用Y染色體鑑定技術檢測姓氏的方法」專利。他是蛟河市池水鄉八垧地村人,他高考成績很好,考取上海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專業是軍醫系。在1999年至2002年就讀研究生期間,他首次提出Y-DNA姓氏檢測技術,是在現有的親子鑑定技術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實用技術。目前,他在上海濟視信息技術中心擔任醫學總監。­  10日,新文化記者電話聯繫到他。
  • "千人基因組計劃"鎖定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
    由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協作組日前在深圳、倫敦和華盛頓同時宣布啟動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該計劃最終將得到一張精度很高而且覆蓋整個人類基因組的遺傳變異圖譜,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快地精確鎖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點。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延續和發展,千人基因組計劃將成為基因組科學研究向臨床醫學邁進的重要轉折點。
  • 基因編輯:中美均投重金,全球6家公司上市,下一個千億市場正處爆發...
    基因編輯:中美均投重金,全球6家公司上市,下一個千億市場正處爆發前夜 來源:貝殼社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2   今日/總瀏覽
  • Y染色體父系遺傳標記檢測是什麼技術?
    據悉,此次命案告破關鍵是嫌犯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親屬被警方提取DNA檢材,利用Y-STR檢測技術,經與28年前保存的"3·24"案相關物證上所提取DNA檢材進行Y染色體比較,最終鎖定了嫌犯。★★★父系遺傳標記指明破案方向"其實,DNA-Y染色體檢驗並不是新技術,在親子鑑定中已經應用很多年。
  • 破"白銀殺人案"的Y-DNA染色體檢驗是啥技術
    這到底是什麼技術?曾參與該案數據分析的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李輝,對此進行詳細解讀。參與破獲多起大案的李輝是中國培養的首位人類生物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人類生物學,包括人類群體的遺傳多樣化、基因環境和疾病的協同進化、人體形態特徵的基因關聯等。「與高承勇相關的關鍵信息」首先,梳理一下該案的資料背景。
  • 美國個人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裁員14% 因市場轉冷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24日消息,曾經炙手可熱的美國個人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周四宣布裁員約100人,相當於其員工總數的14%,因銷售額下滑。此次裁員包括其運營團隊,這些團隊的重點是公司的增長和規模化努力,以及其他團隊。
  • DNA檢測真靈牙縫中揪出強姦嫌犯
    □趙  慧  張大東    □張滕照  張欣欣    本報滕州10月12日訊受害女子醫院巧遇涉嫌強姦的男子,該男子拒不認帳,DNA鑑定受害人牙縫中遺留的嫌犯碎骨
  • 基因治療行業深度報告:千億市場大有可為
    ,該家族中還有 NRAS 和 HRAS,三者均參與細胞內的信 號傳遞。,基因治療的三大共性步驟包括:核酸序列 的設計與合成、將目標序列遞送至細胞中(體內或體外)和工業化生產。事實上, 核酸序列的設計與合成相較小分子靶向藥和單抗藥物難度更小,非病毒載體工藝 的工業化級別放大也相對容易(病毒載體的大規模生產具有一定難度但並非不能 實現且未來可以通過優化載體來規避),因此在開發出一個安全、高效的遞送系 統之後,基因治療產品的開發難度反而更低、研發成功率更高。
  • 基因是命中注定?黑科技只是一個美麗謊言?
    (原標題:基因是難抗拒的命中注定 黑科技只是一個美麗謊言?)熟悉的部分是關於遺傳,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關於這點不少人都表示理解。然而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所能決定的事情不只是我們常說的「雙眼皮還是單眼皮」那麼簡單。譬如說,同卵雙胞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一樣,從眼睛顏色到最喜歡的食物,但為什麼雙胞胎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而另一個卻可以很瘦,這也是基因在「作祟」。
  • 夢美生命:美國試管嬰兒基因檢測-優生二胎方式
    關於美國試管嬰兒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是美國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核心,通過前沿的PGS/PGD技術對囊胚細胞切片進行基因篩查診斷實現,是輔助生殖技術實現優生優育的升華。對於美國第三代試管嬰兒的先進性、科學性,很多國內患者朋友不是不了解,只是在他們的認知中,覺得頭胎很健康,沒有存在缺陷或其他異常情況,就理所應當認為生育二胎便沒有做基因檢測的必要,實際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父母二人染色體均正常,也不能證明所孕育的胎兒就一定正常,難保精卵在結合受精以及受精卵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出現染色體異常問題。
  • 下一個「千億級」市場,「小核酸藥物」產業有望迎來爆發?
    「千億級」市場,「小核酸藥物」產業有望迎來爆發?目前,從治療領域來看,小核酸藥物研發的重點治療領域包括杜氏肌營養不良、腫瘤、囊性纖維化等各類疾病。由於小核酸藥物兼具基因修飾和傳統藥物的雙重特點,故未來將在多個領域有所覆蓋,預計在基因遺傳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領域中將有突出表現。
  • 華大基因千億市值背後暗藏哪些風險?
    【財新網】(記者 李妍)11月15日,華大基因(300676.SZ)盤中市值突破千億,躋身A股前列,引發次日停牌核查及估值爭議。相較於華大基因四個月前的發行價13.64元/股,昨日最高報價258.87元/股,已經累計漲幅超17倍,僅次於貴州茅臺,成為兩市第二高價股。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2017年12月,Salk研究所設計了CRISPR-Cas9系統的不成熟版本,能夠在沒有編輯基因組的情況下激活或關閉目標基因。這種技術更可能在未來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的問題。當然,技術的發展讓基因編輯工具並不僅限於CRISPR,還有Cre-lox重組技木、鋅指核酸內切酶(ZFNs)編輯基因技術,以及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s)定向修飾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