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稀有動物,卻是以一個外國人名字起的名字,原因令人痛恨
馬這種生物在我們現代或許沒有太大用處,可它在古代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生物。在古代,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馬拉車代替出行,想要更快的人會自己騎馬。軍事混亂時期,馬兒顯得尤為重要,戰場上時常兵多馬少,只有一些將領才能騎得到馬,我們也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殺人先殺馬的劇情,只有馬上那人摔下來,別人才能輕易殺掉他。
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馬是「普氏野馬」,這種馬在世界上極其稀有,它來自於中國,考察界也尋找此馬多年,可這種馬雖來源於中國,卻是以俄羅斯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名字的第一字命名的,這又是怎麼回事?
1875年俄羅斯內部局勢混亂不堪,國家幾近分裂,各種勢力橫行國內,戰爭不斷,因此當時的俄羅斯人渴望擁有日行千裡的野馬,當時的馬匹甚至比士兵重要許多。
沙皇為了平息國內戰亂,於是派普爾熱瓦爾斯基去世界各地尋找優良馬的品種。普爾熱瓦爾斯基帶著自己的考察隊來到了我國新疆地區,他們高價找到了一個當地的嚮導,喬裝成商人,並且遊過了齋桑湖。他們換來了本地大量使用的銅錢,於是邊境的士兵以為他們是本國人,就放他們入行。
普爾熱瓦爾斯基一路尋找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野馬的蹤跡,不過考察隊卻都是十分有耐心的,雖然沒有發現野馬,卻沿途見到了中國許多其他的小動物,他們獵殺這些動物,將它們製成標本,他們還發現了中國許多寶石以及一些他們從未見過的稀奇玩意。
一天,普爾熱瓦爾斯基的考察隊發現了一匹野馬,長相十分俊美,他們目測此野馬能日行千裡,於是想擊殺它,可野馬靈敏,輕易逃脫。考察隊在這周圍繼續探查,終於在一處戈壁發現了一群野馬,他們設計擊殺了9匹,拔下它們的皮毛帶回了俄國。
俄國轟動一時,那些野馬皮被帶到法國展覽,同時也震驚了世界的考察界,野馬因此被冠上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名號。
沙皇想要大批活野馬為他戰鬥,因此他繼續派普爾熱瓦爾斯基去中國帶回活野馬。他這次去了我國的青島,由於野驢長相酷似野馬,因此整個考察界都差點被蒙在鼓裡,他們一直對野驢這種生物充滿疑惑,在青島普爾熱瓦爾斯基也不幸去世了。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去世,令考察界和俄國都損失慘重,沒有人比他見過更多的野馬。不久後,德國人來到我國尋找野馬的蹤跡,他們用學來的捕馬手段捕獲了80多匹野馬,歸途輾轉中,死掉了50多匹。
野馬被考察界極為重視,因此不斷有人來到我國尋找野馬,幾百年來,我國許多野馬幾乎都被偷渡到了國外。1984年,在國際多方面的努力協調下,野馬終於能回歸故土,猶如多年在外的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