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類似卡林頓地磁暴事件的概率估計

2021-01-14 臨近空間的奧秘

原文作者:David Moriña

內容來源:SCIENTIFI REPORTS

翻譯整理:小何何

編輯排版:臨近空間的奧秘編輯組


太陽活動,通過是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風,強烈影響地球的磁層,引發一系列複雜現象,如地磁暴和極光。這些現象的特點是高度間歇性和動蕩的動力學,並且還與自身臨界狀態有關。

相關內容傳送門:

關於47年前的超快日冕物質拋射事件鮮為人知的後果

重新審視1859年卡林頓太陽風暴事件

日全食揭示了我們未見過的太陽暗面


強烈的地磁風暴可能對電氣系統和通信造成嚴重損害。有研究者提出了一個Weibull發生時間的計數過程,以估計極端地磁事件的概率。研究發現時間分布的尺度參數隨著定義風暴的強度閾值的絕對值呈指數增長,而形狀參數保持相對恆定。該模型能夠預測給定強度閾值的事件發生概率,特別是探索了一個極端事件發生在下一個十年的可能性,該極端事件的幅度與1859年著名的卡林頓事件級別相當或更大,估計在0.46%和1.88%之間(置信度為95%)。



地磁暴是磁層中的擾動,由Dst指數的變化來進行量化,該指數測量赤道地球磁場水平分量的全局平均變化,每小時記錄一次。在靜止時間期間,Dst指數在-20和+20nT之間變化。


通常可以在地磁暴中識別出三個階段。初始階段,在所有風暴中都不存在,也稱為風暴突然開始,其特點是Dst在幾分鐘內增加20至50 nT(但請注意並非所有突然增加都會導致風暴)。主要階段,持續時間通常為幾個小時,Dst減少到小於-50 nT(減少的越多,風暴越強)。最後,Dst在恢復階段返回其靜止時間範圍,這個過程可能非常不穩定,並且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一般來說,它們之間的兩次連續風暴差異小於48小時被認為是相同的。圖1(a)顯示了1989年3月Dst指數的時間演變,包括記錄中最激烈的事件; 在圖1(b)可以注意到事件開始時風暴的突然開始  ,顯示了SYM-H的演變。


圖1 (a)1989年3月Dst指數的演變,(b)該月極端地磁暴的SYM-H指數值,水平線標記不同的閾值。


在主要階段達到的最小Dst值(總是負值)將給出風暴的強度(也稱為量值)。這使得人們可以區分三類地磁暴:超級風暴(低於-250 nT),強烈風暴(低於-100 nT)和中等風暴(低於-50 nT)。在原始Dst時間序列中引入強度閾值導致以這種方式定義的風暴構成點過程,其中事件的發生時間是從上方過渡的閾值的時間。


利用DST指數的物理性質進行傳統形式的建模,儘管一些工作還注重探索其統計特性。據我們所知,統計建模的所有嘗試都是基於地磁風暴的發生遵循均勻泊松計數過程的假設。通常,在處理隨時間發生的事件的數量時出現計數過程N(t),並且其速率λ(t)是由以下定義的隨機過程:

其中P表示概率,N(t)計算從時間原點到時間t的事件數。最簡單的情況出現在均勻Poisson(計數)過程中,其中速率λ(t)=λ是常數,這導致連續事件之間的時間(稱為發生時間)是獨立的並且是指數分布的。對於非齊次泊松過程,λ(t)仍然獨立於過去的事件,但以預定的方式及時發展。這種獨立性構成泊松過程的眾所周知的缺乏記憶性質。


如本文所示,統計檢驗不支持地磁暴發生的齊次泊松假設。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於Weibull計數過程的模型,這是一個包含均勻Poisson過程作為特定情況的推廣。通過Weibull相互發生時間,該模型允許我們計算在不同時間窗口上超過Dst指數的未來值的閾值概率,並且由於形狀的穩定性,可以推斷到最極端的地磁暴和Weibull尺度參數與強度閾值的指數相關性。


強烈的地磁暴可能對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產生潛在影響,包括輻射危害造成的健康影響,通信設備,導航系統,衛星等電氣系統的破壞等,以及地磁活動最近已與幾種人類疾病高血壓,多發性硬化或癌症有關聯。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健康影響的出現在何種程度上或在何種閾值範圍內或風險增加。關於通信,在研究期間,最激烈的事件發生在1989年3月,Dst達到峰值,低於-600nT,導致Hydro-Québec電網崩潰,導致電力損失,影響六百萬人的生活。2000年7月15日至16日的另一次事件,其峰值Dst低於-300nT,沒有造成任何地面破壞。因此,似乎有理由推斷出能夠立即可觀察到後果的閾值可能在這兩個值之間。事實上,一些學者紛紛猜測極端地磁事件對當今社會的潛在影響。


卡林頓事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地磁風暴例子,發生在8月底和9月初的季節,並且最低Dst低於-850nT。理察·卡林頓正在觀察太陽圓盤上的太陽黑子並看到一個大的太陽耀斑,其光學亮度等於背景太陽的光亮度,持續幾分鐘,並且由於太陽大區域的不穩定導致極快的日冕物質射向地球。這些觀察結果讓人注意到在耀斑和風暴之間延遲了大約18個小時,最近的文獻中就太陽風的傳播進行了解釋。眾所周知,這一地磁風暴對電報網絡產生了影響,因為有幾個電臺在這些日子裡報告了全球不同地點的問題。有些臺站幾個小時都無法使用,但沒有證據表明電報服務中斷對經濟活動有任何影響。


為了分析地磁風暴的時間發生過程,我們分析了Dst指數,來自東京世界地磁數據中心,記錄時間從1957-01-01到2017-12-31,記錄間隔是每小時記錄一次。當Dst信號從上方穿過固定的負閾值時,這定義了強度受閾值限制的地磁風暴的發生時間或開始時間; 當信號再次超過閾值時風暴結束。在本文中,我們考慮不同的閾值,範圍在-50nT到-400nT之間,步長為-10nT。


兩個連續的風暴之間的時間恰好是它們的發生時間的差異,這定義了發生間時間。一般將兩次風暴視為不同(而不是同一風暴的一部分)的最小間隔時間為兩天,在我們的程序中不考慮低於此值的發生時間。這可以防止在Dst信號意外地保持在閾值附近時出現的小的虛假事件引起的過度計數。作為一種敏感性衡量指標,我們研究了另外的風暴定義,將發生時間閾值從兩天更改為其他(固定)值,或僅在其持續時間大於給定固定期間。這些不同的方法導致非常相似的最終結果。


如前所述,地磁暴的發生時間傳統上在文獻中被認為是均勻泊松過程。然而,可以通過檢查相互作用時間是否是指數來測試齊次泊松過程的假設,並且根據圖2,這種分布似乎並不是最佳擬合。相反,Weibull分布似乎很好地擬合了發生時間。就互補累積分布函數而言,S(t)=P(X>t),Weibull分布採用的形式:

其中X是表示發生時間的隨機變量,t是具體值,γ是形狀參數,τ是比例參數。Weibull概率密度獲得為f(t)=-dS(t)/dt,速率為λ(t)=f(t)/S(t)。我們對Weibull分布的選擇基於純粹的經驗,作為齊次泊松過程的一般應用,它在設置γ=1時作為一種特殊情況進行處理,.然而,在討論部分,我們推測Weibull分布的起源。


圖2 連續地磁暴之間的經驗擬合和Weibull分布擬合,使用兩個不同的閾值定義,T=-150nT(a) 和T=-250nT(b)。分布以其概率密度f(t)表示。


例如,對於超級風暴(Dst<-250nT),形狀參數γ=0.63和尺度參數τ=329天的Weibull分布對於發生時間的擬合非常好; 這可以通過使用R包KScorrect 進行Lilliefors corrected Kolmogorov-Smirnov 檢驗(p=0.11)來驗證。通過相同的技術,還可以看出指數分布無法正確的擬合數據(p<0.0001,它排除了齊次泊松過程)。作為形狀參數γ低於1,使得Weibull分布具有不斷降低的故障率(DFR)或降低風險率,並且因此相關聯的計數分布應過度分散 ,通過分散指數d=σ^2/μ,其中σ^2和μ分別是研究期間一年內超級風暴樣本方差和的樣本均值。


關於相互發生時間的相關性,由強度閾值等於或低於-150nT定義的地磁暴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時間自相關,如圖3所示 。然而,對於較弱的事件,發現了顯著的相關性。這阻止了一些統計技術應用於這些較弱的風暴; 因此,為了避免時間相關性,在下文中我們將重點放在由等於或低於-150nT的Dst閾值定義的地磁暴。事實上,這些風暴可能會對人類活動產生更深刻的影響,如前一節所述。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並不是在更強烈的風暴的發生時間之間沒有相關性,而是這些相關性不能被確定為具有統計顯著性。


圖3 中度(a), 強烈(b)的發生時間的自相關函數,Dst<-150nT (c), Dst<-200nT (d), 超級風暴(e), Dst<-300nT (f)。水平軸(滯後)根據風暴的數量計算風暴分離。水平線表示95%置信區間的限制。


基於研究閾值與Weibull形狀和尺度參數之間的關係,所提出的模型可用於預測在一段時間內在Dst中發生低於某一閾值的事件的概率。這種關係甚至可以用於預測具有超出觀察範圍的閾值的極端事件。可以看出形狀參數不依賴於閾值,而線性關係似乎出現在比例參數和閾值的對數上。


圖4  Dst閾值與Weibull形狀參數(a)和比例參數(b)之間的關係。


最近已經做了一些嘗試來預測未來10年內另一次卡林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根據我們的結果,相應的Weibull分布的估計形狀參數是0.68,閾值T=-850nT,比例參數563882天(1544年)。已知上次的卡林頓事件發生在1859年,大約58000天前,人們可以計算出在接下來的十年(2018-2027)中發生卡林頓或更激烈事件的可能性,這是因為自1859年以來沒有發生類似這樣的事件。

設定tc=58000天和td=3652天(10年),因此,得到概率是0.92%。 


參考文獻:Probability estimation of a Carrington-like geomagnetic storm

文章作者:David Moriña

期刊名稱:SCIENTIFI REPORTS


臨近空間科學覆蓋學科廣泛,涉及大氣科學、空間物理、飛行器技術、探測載荷技術、天文觀測、遙感觀測等,"臨近空間的奧秘"公眾號將為您帶來臨近空間科學相關新聞及科普知識。

投稿、轉載請聯繫:

sunjy@aircas.ac.cn

▼ ▼ 


相關焦點

  • 「卡林頓事件」是怎麼回事?如果這種事發生在現代地球會怎麼樣?
    從時間線上來看,在幾分鐘之後,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就探測到地球的磁場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大約18小時之後,地磁的強度已經超出了當時地磁儀的最高測量範圍,強烈的地磁風暴導致了地球上的電報系統幾乎全部失靈,根據相關人員的描述,當時的電報機和電報塔架都在閃火花,其中的一些還燃起了大火。
  • 如果「卡林頓事件」再次發生,人類有可能會迎來巨大的危機
    最近的一次超級太陽風暴記載是發生在1859年9月1日的卡林頓事件,當時卡林頓觀測太陽黑子時,發現太陽北側的一個大黑子群內突然出現了兩道極其明亮的白光,在一大群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對明亮的月牙形的東西。就在卡林頓第一次觀測到太陽耀斑爆發後的幾分鐘內,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和基烏天文臺都測量到了地磁場強度的劇烈變動。
  • 趣味地理 | 卡林頓事件是什麼?
    011859年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太陽風暴,即卡林頓事件。
  • 1859年卡林頓事件:歷史上記錄的最大磁暴事件
    1859年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太陽風暴,也叫卡林頓事件。1859年9月1日,早晨,卡林頓觀測太陽黑子時,發現太陽北側的一個大黑子群內突然出現了兩道極其明亮的白光,在一大群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對明亮的月牙形的東西。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像這樣的東西。
  • 太陽也有暴脾氣!超級太陽風暴可能再次襲擊地球!
    太陽風暴與地磁圈發生撞擊除了產生絢麗的極光外還會引起地磁暴、電離層擾動和地面感應電流導致了地球上的無線電通訊、衛星運行導航系統失靈但有時候猛烈的太陽活動仍會把地磁圈撕開一道口子對人類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超級太陽風暴的巨大危害對於什麼是超級太陽風暴科學界沒有準確的定義一般把著名的卡林頓事件
  • 「卡林頓事件」到底是什麼?為何讓人聞風喪膽?足以毀滅地球!
    比較慶幸的是現在的太陽還趨於穩定,而在19世紀的時候,太陽曾經就有過一次劇烈的活動,並且被一位叫做卡林頓的天文愛好者所觀測到並且記錄了下來,而提到卡林頓事件,可以說是讓人聞風喪膽了,那麼當年的卡林頓到底觀測到了什麼
  • 太陽「發脾氣」,如果「卡林頓事件」再次出現,人類應該如何自保
    太陽發怒了,震驚科學家的卡林頓事件1859年,一個中年人在自己的私人天文臺痴迷的觀測這太陽黑子,最近太陽黑子變化有點大,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望遠鏡。突然,太陽表面出現了幾個耀眼的亮斑,強度非常大,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我們的太陽「發怒」了?
  • 令人聞風喪膽的「卡林頓事件」, 若再次發生,地球將失去夜晚
    這位名叫卡林頓的天文愛好者非常富有,它在自家搭建了一座專門用來觀察太陽的天文觀測儀,並每天定時記錄太陽黑子數目,與此同時而變故就發生在1859年9月1日的清晨,卡林頓在觀察太陽黑子的時候,發現在太陽的北側突然出現了兩道如同月牙般的亮光
  • 令人聞風喪膽的「卡林頓事件」, 若再次發生, 地球將失去夜晚!
    這位名叫卡林頓的天文愛好者非常富有,它在自家搭建了一座專門用來觀察太陽的天文觀測儀,並每天定時記錄太陽黑子數目,與此同時,他還證實了太陽是個「氣體球」的觀點,推翻了很多人們對於太陽的錯誤認知。而變故就發生在1859年9月1日的清晨,卡林頓在觀察太陽黑子的時候,發現在太陽的北側突然出現了兩道如同月牙般的亮光,。
  • 如果「卡林頓事件」超級太陽風暴發生在今天 會迎來世界末日嗎?
    其實對於什麼是超級太陽風暴,並無精確的定義,一般指低概率、高影響的事件,經常被用作參考的就是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簡單的來說,超級太陽風暴是指太陽在太陽黑子活動的高峰時產生耀斑爆發,短時間內可將大量磁化物質拋射到太空。
  • 中等地磁暴影響我國短波通信
    本報訊 記者劉釗報導 記者從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了解到,從3月17日14時始發生的中等地磁暴,給我國大部地區短波通信帶來了一定影響,隨之而來的高層大氣密度加大還造成了低軌衛星高度明顯下降。「本次地磁暴是受3月15日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影響而引起的。」
  • 「卡林頓事件」的破壞力有多大?如發生在現代,網絡將全部癱瘓
    而就在19世紀時,英國就出現了一位叫做卡林頓的天文愛好者,觀測到了一次非常強大的太陽風暴,值得慶幸的是這場太陽風暴不是發生在現代社會,如果這場太陽風暴發生現代社會,將會造成人造衛星損壞、無線通訊及輸電設備都將無法工作,這對於依賴網絡及通訊的現代人來說,這無疑就是致命打擊,那麼卡林頓究竟在觀測到了什麼呢?它的威力竟如此之強。
  • 卡林頓事件,是偶然還是必然?科學家的全球調查給你答案
    在1859年九月初,發生了一件改變世界的事。地球遭到了巨大太陽風暴的破壞,太陽的日冕物質拋射衝擊了地球磁層,在歷史記載中從未發生過類似情況。這次事件被稱為「卡林頓事件」,發生在技術革命的頂峰時期。它暫時地破壞了電報系統,當時我們尚還沒有特別依賴電氣技術,這起事件可能造成了嚴重破壞。沒錯,太陽風暴真的可以攪亂我們的生活。
  • 中等地磁暴影響我國短波通信 太陽活動高年或將開啟
    中等地磁暴影響我國短波通信。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記者從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了解到,3月17日14時始發生的中等地磁暴,給我國大部地區短波通信帶來了一定影響,此外,隨之而來的高層大氣密度加大還造成了低軌衛星高度明顯下降。  「本次地磁暴是受3月15日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影響引起的。」
  • 宇宙超級風暴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大?
    這項新工作也解釋了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它是歷史記載的最強烈超級風暴事件。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概率估計,比之前的都要高。 1859年的卡林頓風暴——人們通常稱它為卡林頓事件——是我們已知最大的宇宙超級風暴事件,大家說起宇宙風暴帶來的潛在危險時都會談及它。卡林頓事件發生在161年前,所以,它超出了這項研究日期範圍。
  • 如果現在發生卡林頓事件這樣的超級太陽風,對地球會有什麼影響?
    「卡林頓」事件指的是發生於1859年9月的一場超級太陽風暴,來自於太陽日冕層的大量高能粒子流強烈衝擊到地球的磁場。當時正好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時期,以「珍妮機」、「蒸汽機」等眾多工業機器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程度和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 「卡林頓事件」如果再次出現,我們的地球會出現什麼狀況?
    「卡林頓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那什麼是「卡林頓事件」呢?「卡林頓事件」實際上則是太陽出現「太陽耀斑」的現象,並且太陽耀斑產生的巨大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之中,擊中了地球。而發現這一現象的,則是一位名為理察.克裡斯多福.卡林頓的人。而這個人最喜歡研究的對象就是「太陽」,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夠發現這一現象。
  • 2019年太空中發生了哪些空間環境事件?
    當太陽產生爆發活動時,可能引起太陽質子事件、地磁暴、高能電子暴等一系列空間災害性事件,從而可能會對人類的航天系統、無線電鏈路系統、電力和能源系統等產生嚴重影響。2019年,已經到第24太陽活動周的末期,太陽活動水平較低,很少發生太陽爆發活動。不過,太陽冕洞仍然時不時引起一些地磁暴事件,而發生在地球同步軌道附近的高能電子暴事件則永不缺席。下面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這一年波瀾不驚的空間環境。
  • 他的發現被命名為「卡靈頓事件」,類似事件千年之內還會爆發2次
    ,地磁儀的指針因超強的地磁強度而衝出了刻度範圍,與此同時,各地電報局機器的操作人員報告:他們的機器在閃火花,電線發生短路,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在半夜裡突然看到天空中五顏六色的北極光,非常的明亮,不用點燈都能閱讀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