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空中發生了哪些空間環境事件?

2020-11-23 cnBeta

編者按:「浩瀚的空天還有許多未知的奧秘有待探索」,為此,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聯合開設「Calling太空」科普專欄,為大家講述有趣的故事,介紹一些與空間科學和航天相關的知識。通俗地講,太空環境又稱空間環境,是太陽-地球空間中能夠對人類生活或技術系統造成影響的所有物質條件的總和。空間環境是除陸地、海洋和大氣以外人類生存的第四個環境。

空間環境中所說的空間範圍通常指地面上幾十公裡高度以上到太陽表面的廣大宇宙區域,而空間環境災害性事件的發生源頭主要來自於太陽。當太陽產生爆發活動時,可能引起太陽質子事件、地磁暴、高能電子暴等一系列空間災害性事件,從而可能會對人類的航天系統、無線電鏈路系統、電力和能源系統等產生嚴重影響。

2019年,已經到第24太陽活動周的末期,太陽活動水平較低,很少發生太陽爆發活動。不過,太陽冕洞仍然時不時引起一些地磁暴事件,而發生在地球同步軌道附近的高能電子暴事件則永不缺席。下面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這一年波瀾不驚的空間環境。

1、異常沉寂的太陽

太陽黑子,是指太陽光球表面磁場聚集的地方,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肉眼看起來,太陽黑子比周圍暗,像一個個小小的斑點。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識,是引發太陽爆發活動的最重要源頭。當我們處於太陽活動高年時,太陽公公就像長了雀斑,臉上常常有許多黑子。而當我們處於太陽活動低年時,太陽的臉又像美白過一樣,乾乾淨淨。

圖1 太陽活動高年和低年的太陽

2019年,介於第24/25太陽活動周的交替期,已經到第24太陽活動周的末期,即將迎來新的第25太陽活動周。太陽黑子數已經徹底降到了谷值。其月均值在7-11月份均低於1,在2月份甚至為0。而表徵太陽輻射水平的太陽F10.7指數月均值也降低到了67sfu,處於歷史低值附近。

圖2 第24和25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黑子數

2019年太陽黑子數的年均值為3.7,相對於2018年下降了42%,而F10.7年均值為69.7,略有下降(見表1)。

表1  2017-2019年太陽活動比較

隨著太陽活動水平的持續降低,太陽上的黑子活動區個數也大大減少,無黑子日(即太陽表面一個黑子也沒有)持續出現。全年太陽上出現的黑子活動區個數僅為24個,比2018年減少了35%。2019年太陽無黑子日為284天,一年之中有超過3/4的時間裡沒有太陽黑子出現。

太陽黑子的減少也意味著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爆發活動的減少。2019年僅產生了32個C級耀斑,均集中在上半年,沒有M級及以上級別耀斑的產生。其中編號為AR2740和AR2743的兩個黑子活動區各產生了12個C級耀斑。5月15日,黑子活動區AR2741爆發了最後一個C2級耀斑,隨後太陽便陷入了死寂,連C級耀斑也沒有了。2019年也沒有觀測到太陽質子事件。

圖3  2019年太陽X射線流量(表徵耀斑)和太陽質子流量(表徵質子事件)

圖4  2019年太陽爆發活動比較

2、偶有亮點的地磁活動

地磁暴,是一種劇烈的全球性地球磁場擾動現象,是最重要的一類地球磁擾變化類型,也是一種惡劣的空間環境事件。它能引起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等環境的強烈變化,從而對太空飛行器產生各種危害。對低軌道太空飛行器來說,地磁暴後引起的大氣密度增加能夠導致大氣阻尼的增強,會改變太空飛行器的正常運行軌道,增大了太空飛行器定軌及軌道預測的誤差。

人們利用各種指數描述地磁活動,最常用的包括Ap、Kp、Dst指數等,其中Ap和Kp指數用於對全球地磁活動的測量。

2019年,地球磁場的整體擾動水平非常弱。從表2中的多個指標來看,地磁活動水平比2018年明顯下降。從2019年1月到12月,地磁Ap指數月均值僅有9月份超過10,其它月份在4-9之間波動。Ap指數年均值僅為6.9,比2018年低了11.5%,Ap≥15的天數僅為22天,比2018年少了16天。

表2 2017-2019年地磁活動比較

2019年地磁暴級別也比較弱,從標示地磁暴水平高低的Kp指數上來看,全年發生小地磁暴(Kp=5)的天數為14天,中等磁暴(Kp=6)的天數為2天,僅有1天發生了大地磁暴(Kp=7)。

表3  2019年地磁暴天數統計

一般來說,地磁暴的源可分為兩種:日冕物質拋射(CME)和冕洞高速流(CHH)。其中,CME具有偶發性和強烈性,多產生於太陽活動高年,引發了大部分的大地磁暴,在太陽活動低年偶爾也會引起地磁暴;冕洞高速流隨太陽自轉具有27天的周期性,在太陽活動低年佔主導地位,常常引起中小型地磁暴。

2019年太陽活動雖然微弱,但在5月10日、11日爆發的日面物質拋射卻引起了全年唯一的大地磁暴事件。

圖5  5月份的日冕物質拋射引發了2019年唯一的大地磁暴

圖6  2019年地磁Ap指數和Kp指數

如果說2019年上半年,CME引起了全年唯一的大地磁暴,獨領風騷,那麼2019年下半年則是冕洞的表演時間,後文我們將重點回顧一個橫跨了多個太陽自轉周(27天)的大冕洞。

3、高能電子暴——「殺手」電子永不缺席

高能電子暴,是指發生在地球外輻射帶區域的高能電子通量突然增強數千倍、甚至上萬倍的事件。

空間高能電子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就像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可以滲透到人類體內一樣,高能電子則可以穿透太空飛行器儀器表面進入到內部傳輸,造成深層充電等效應,使太空飛行器產生錯誤動作,從而引起太空飛行器的異常或故障,更嚴重的充放電可造成電路擊穿,甚至使太空飛行器失效。深層充電對導航衛星影響最大,其次是同步軌道衛星。近年來,多顆衛星由於深層充電效應引發衛星故障和失效,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在太陽活動低年,千萬不要被「太陽活動水平低,日面上無活動區」等字眼蒙蔽了雙眼,放鬆對高能電子暴的警惕。由於受太陽活動的調製,在太陽活動周的下降段,高能電子暴發生頻次比較高——「殺手」電子永不缺席。

2019年,有66天發生小高能電子暴,10天發生中等高能電子暴,沒有強高能電子暴,高能電子暴總天數為76天,佔全年總天數的21%。

表4  2019年高能電子暴天數統計

在2019年,曾出現多次持續多天的高能電子暴。8月6日-11日,高能電子暴持續了11天,日積分通量最大為1.1E+09個/cm2.sr.day。8月31日-9月12日,高能電子暴持續了13天,日積分通量最大為2.9E+09個/cm2.sr.day,接近強高能電子暴事件閾值。

圖7  2019年高能電子暴佔比

4、年度「風雲人物」——冕洞

在前文部分,我們已經提到,冕洞高速流是引起2019年主要地磁暴的主因。因此,2019年下半年,在太陽赤道附近出現的一個冕洞當屬太陽活動年度「風雲人物」。

這個冕洞在7月份便在日面生成,隨後持續膨脹、增強,並隨著太陽的周期性自轉而在日面呈現27天的自轉,多次朝向地球時,引起了8月初、9月初、9月末、10月下旬的多次地磁暴事件,並總共引起了8天中等高能電子暴、33天小高能電子暴,佔全年高能電子暴天數的54%。

圖8 大冕洞在8月2日、8月29日、9月26日、10月22日分別經過日面中心

圖9 大冕洞在8月初、9月初、9月末、10月下旬引起的地磁暴

5、總結與展望

2019年,太陽活動整體水平緩慢下降,甚少有爆發活動發生;地磁整體水平也持續下降,地磁暴事件逐漸減少;高能電子暴事件雖然比較活躍,發生次數和強度也有所減弱。隨著以上各個標誌性事件漸近谷底,基本上宣告第24太陽活動周已經接近尾聲。

展望2020年,我們即將迎來新的第25個活動周,預計太陽將逐漸甦醒,並開始新的爆發表演,我們期待著與您一起關注新的空間環境事件的發生。

相關焦點

  • 2019年發生的太空事件
    這個小小的土星衛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有價值的財產天文學家們直到小行星接近我們頭頂時才發現它,但太空巖石卻無害地通過了。經過幾十年對捕捉黑洞圖像可能性的理論研究,天文學家終於成功了。這一結果為研究神秘物體提供了新的視角。
  • 2019年極端IOD正事件發生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就2019年極端IOD事件提出了一種解釋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合作者包括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
  • 謀殺地球 | 2019年環境事件盤點
    那麼,我們的生態環境究竟如何?環保主義者們的呼聲有意義嗎?為什麼人們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讓我們來看看2019年的環境事實。在本篇盤點中,我們將回顧2019年以來全球生態環境方面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集中在氣候變化、物種多樣性保護、山林大火、工業肉類的生產與消費、海洋環境五個方面。
  • 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確保守住環境安全底線意義重大。
  • 2020年發生了哪些令人擔憂的事件?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熟知探索,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探索的事件,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探索奇聞異事,盡在熟知探索,感謝您的收看!2020年過得怎麼樣?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今年許多令人擔憂的事件一起出現。
  • GRL: 2019年極端IOD正事件發生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就2019年極端IOD事件提出了一種解釋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9年發生的極端IOD正事件(以下簡稱「2019 IOD」)造成澳洲大陸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森林大火,東非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甚至影響到了2020年東亞地區的氣候狀況,給全世界帶來了無法估量的社會經濟損失和環境傷害。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 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
  • 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前言 過去的一年中,環境領域發生了諸多重要事件。不論是全球各地敲響警鐘的森林大火,剛剛過去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行動峰會,還是不斷進步的新能源行業。這些或好或壞的大事都在影響著我們共同的家園。以下是IFCE評選出的2019年度十大環境新聞。
  • 2017年突發環境事件下降 僅發生一起重大事件
    來源:法制日報原標題:2017年突發環境事件下降 僅發生一起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環境部今天(23日)通報,2017年全國突發環境事件及重大環境事件均有所下降;唯一的一起重大事件中,除了相關政府部門責任人被處分外,涉事企業總經理等10人已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發生在太空中的詭異事件,蘇聯太空人曾經遇見了天使?有點恐怖!
    前蘇聯「禮炮7號」上的太空人,在太空看到了奇怪的東西。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17年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其實如果俄語直譯的話,電影的名字就叫《禮炮7號》。在這部電影中,不僅真實的再現了蘇聯太空人偷偷帶酒上太空的事情,還表現了一個離奇的事件。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數據表明,周四美東時間下午8:56,兩個大體量的太空垃圾相距8至43米。LeoLabs之前計算出,它們碰撞的概率為10%。
  • 太空是高真空環境 也會發生腐蝕嗎?
    腐蝕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涉及消耗資源、影響環境、影響人類健康。我國腐蝕總成本約為GDP的5% ,腐蝕代價大於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的總和。有人可能認為,太空既然是高真空環境、沒有水存在,太空飛行器應該不會像地球上那樣發生腐蝕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從天文發現到航天發射,盤點2019年的關鍵太空時刻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鬥轉星移,時光流逝,轉眼間,時間已經進入2020年。回首過去的2019年,放眼全球,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發生了許多具有歷史節點意義的事件。
  • 我將永遠看不到哪些天文事件?
    遙遠的恆星,運動的行星,太陽和月亮–這些經常出現在神話故事中。這是揭開面紗的,今天我們要回答這個非同尋常的問題。我們將永遠看不到哪些天文事件?,因此很難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件。 在二十世紀,哈雷的彗星將重現,大約每七十五年一次。儘管今天還活著的人們目睹了它的最後一次穿越地球是在1986年,並且很多人會在2061年看到它的回歸……在2134年,這種世界聞名的太空奇觀將被新一代人看到。
  • 太空人太空失重環境中
    南方網訊 早在4年前美國太空人只是乘坐自己的太空梭每周或每兩周飛向太空一次,總之沒有像最近這樣長時間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現在美國太空人也產生了像原先在「和平」號軌道站上逗留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太空人一樣的健康問題。
  • 2019年5大科學事件:從登月到氣候危機
    隨著今年取得的進展,2019年的一些重大聲明預示著未來十年氣候保護和太空旅行的前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去一年的五大科學事件,以及它們對未來的影響。科學家們展示了位於一個名為M87的遙遠星系中心的黑洞的圖像,該黑洞在太空中綿延近400億公裡。圖片顯示一個紅色的「火圈」包圍著一個空白的黑色空間,這就是神秘的黑洞。黑洞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直徑是地球的300萬倍。儘管它巨大的體積,科學家們花了將近12年的時間才捕捉到第一個黑洞的圖像,但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
  • 2019年將發生的環保大事有哪些?
    2019年將至,那麼全國即將發生哪些環保大事呢?
  • 一個細菌球在太空中生存了3年
    這些無畏的微生物是Tanpopo任務的一部分,是最終返回地球的樣品,該任務是日本天體生物學實驗,研究了太空環境對簡單生物的影響。如果微生物能夠長期暴露於真空中而倖免於難,這將對有爭議的被稱為「泛紫羅蘭」的理論產生重大推動作用,該 理論表明生命在小行星,彗星和太空塵埃之間的行星間飛行。
  • 2019年度六大太空科技事件,每一件都對人類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這張圖片顯示了一個明亮的光環是在一個比太陽大65億倍的黑洞周圍的強烈引力作用下形成的這十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美國航天局和其他太空機構已經完成了一系列大膽的任務,從冰冷的衛星到矮行星,探索奇異的天體。天體物理學家通過觀察宇宙的引力隆隆聲來尋找研究黑洞的新方法。
  • 2019預防醫學:世界環境汙染與八大公害事件
    2019預防醫學:世界環境汙染與八大公害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發生時間及地點:1930年發生在比利時馬斯河谷主要汙染物:煙塵及二氧化硫事件後果:第三天起許多居民感覺不適,幾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表現為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