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2020-11-30 搜狐

原標題:觸目驚心!2019年國際十大環境事件

前言

過去的一年中,環境領域發生了諸多重要事件。不論是全球各地敲響警鐘的森林大火,剛剛過去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行動峰會,還是不斷進步的新能源行業。這些或好或壞的大事都在影響著我們共同的家園。以下是IFCE評選出的2019年度十大環境新聞。

01.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無果而終

2019年12月2日到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行動峰會在馬德裡舉行。會議旨在呼籲各國總統,總理和各大企業高管們作出具體承諾,避免各個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使用更多化石燃料,從而減少全球變暖帶給人類的嚴重影響。然而各大國的行動並不盡如人意。中國沒有做出新的承諾去採取更強有力的氣候行動。美國仍堅持退出《巴黎協定》的立場,未做出任何承諾。許多國家也只是做出了少量遞增的承諾。

但會議上還是談到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會議當天,有65個國家宣布他們為了在2050年前實現零排放目標做出的努力。一些資產基金經理表示,他們以同年『所有投資項目都為零排放』為目標。數十家企業表示會以遵守《巴黎協定》為目標。峰會召開之時,正值最新科學表明地球的溫度逐漸增高,全球變暖的危險越來越明顯:颶風越發激烈,乾旱時間越髮長,高溫日記錄持續被打破。已經到了各國必須採取行動的緊要關頭。

會議的結果讓多年來一直在進行氣候談判的倡導者和外交官表示很失望。世界資源研究所所長,前世界銀行官員安德魯·斯蒂爾(Andrew Steer)表示,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沒有達成之前期待的目標,國家經濟發展領域的野心與全球日益迫切的氣候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02.澳大利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山林大火

自9月以來,澳大利亞大火就一直在持續燃燒,目前還看不到這場毀滅性災難結束的跡象。官員們認為,大火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撲滅。據美聯社報導,大火已經奪去了20多人的生命,摧毀了2,000多座房屋。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目前也估計有12.5億隻動物死亡。截至1月8日,估計有多達1560萬英畝的土地被燒毀,這個數字是馬裡蘭州的兩倍多。新南威爾斯州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截至1月初,該州仍有130處大火在燃燒。

在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次,成千上萬的陸軍、海軍和空軍預備役人員都投入了滅火的戰鬥中。美國官員星期二說,他們計劃下星期派遣100名消防隊員前往澳大利亞,加入已經在那裡的159名美國消防隊員的行列。

火災發生的時間比澳大利亞每年的野火季節要早幾個月,因為澳大利亞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最乾燥的一年。

來源:CNBC

03.亞馬遜雨林已站在生死存亡的邊緣

「珍貴的亞馬遜正在功能性破壞的邊緣,人類也是如此,」 兩位研究了世界上最大熱帶雨林數十年的科學家託馬斯·洛夫喬伊和卡洛斯·諾布雷在《科學進展》雜誌的社論寫道。「今天,我們正處於決定命運的轉折時刻。」

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為17%,其中位於巴西境內的森林砍伐率高達20%。人們擔心森林很快會變得寥寥無幾,導致吸收大量雨水並且散發霧氣的樹木不能再促使雨水循環。到那時,大部分的雨林都可能淪為更乾旱的稀樹草原生態系統。南美大部分地區的降雨模式將有所變化。數千億噸的二氧化碳可能會散發到大氣中,加劇氣候變化。

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歷了大約1攝氏度或1.8華氏度的溫度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值得注意的是,北極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變暖了2攝氏度,有些地區甚至更高。亞馬遜也在升溫。《華盛頓郵報》在全球溫度變化的分析中發現,自1800年代後期以來,幾乎整個巴西的氣溫都升高了1.5攝氏度或2.7華氏度以上。較高的溫度和森林砍伐使亞馬遜的部分地區變得乾燥,對雨林構成了根本威脅。這樣的局勢很難扭轉。諾布雷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沒有回頭路的節點,通常被科學家稱為臨界點,「比我們預期的要近得多」。

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04.嚴厲的環保措施開始衝擊中國經濟

從2015年以來「一刀切」的環保政策、「南豬北養」的布局調整和規模化養殖策略使大量散養農戶和不符合環保規定的大型養殖場紛紛退出生豬養殖,造成生豬存量持續下降。非洲豬瘟疫情傳入使大批生豬受到感染,撲殺生豬近120萬頭。由於沒有有效疫苗,生豬養殖仍然面臨較大挑戰。農業部豬肉批發價從6月初的20.9元/公斤一路上升到10月底的52.4元/公斤。11月CPI同比漲幅超預期達到4.5%,創下12年來新高。

2019年,中國空氣品質問題仍然顯著,霧霾居高不下。中國正在進行嚴厲打擊製造汙染的企業,這場「環保運動」是中國為了環境做出的範圍最廣的努力之一,而人們已經可以感受到這種努力對經濟和世界市場的影響。中國各地的城市都在加緊向鋼鐵廠、燃煤電廠和其他企業派出檢查人員,下令違規者對他們的作業進行整治,否則將面臨被關閉或停產。然而執行過程更多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放緩。在冬季,即使達到環保標準的企業也被要求限產,以遏制區域性霧霾的惡化,而霧霾爆發的原因並沒有真正釐清。

來源:路透社

05.加拿大立法禁止圈養鯨魚和海豚

加拿大下議院6月10日通過了禁止圈養鯨魚和海豚的S-203法案,並將在六月底正式生效。這項由前參議員Wilfred Moore於2015年12月發起的法案將圈養鯨類動物視為非法行為,並禁止進口或出口海洋哺乳動物,包括其胚胎和精子。雖然這將開始有效地阻止新的鯨類圈養行為,但法案允許目前在安大略省和新哥倫比亞省處於圈養狀態的鯨魚和海豚繼續被圈養。另外,兩項捕捉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將不受該法案影響:獲得許可的科學研究 (包括動物營救和康復治療),或被認為是保護物種最佳利益的行為。加拿大漁業和海洋部長將會負責對上述行為進行評判。

對於法案的即將出臺,動物權利律師在10日興奮地表示,「這是自19世紀首次出臺有關動物虐待的法案以來,議會通過的又一個關於動物保護的重要法案」。而這將只是加拿大進入動物保護新時代的開端。

來源:Huffpost

06.海洋塑料汙染有可能被有效控制

麻薩諸塞州科德角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個科研小組稱,海洋汙染的主要成分比通常描述的破壞性更小,也更容易控制。此前的研究估計,在垃圾中隨處可見的聚苯乙烯塑料可能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才能降解,使其近乎永恆。但在一篇新的論文中,五名科學家發現,陽光可以在幾個世紀甚至幾十年內降解聚苯乙烯。 眾所周知,陽光會使塑料老化。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陽光的作用更大,它能將聚苯乙烯分解成有機碳的基本化學單位(溶於海水)和微量的二氧化碳(其含量太低,無法在氣候變化中發揮作用)。

研究還發現,聚苯乙烯的添加劑可以決定其顏色、柔韌性和其他物理特性,可以減緩或加速分解。 科學家們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聚苯乙烯和其他海洋汙染分解產物的加速研究,可能會讓海洋裡的塑料汙染「收支平衡」。

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07.2019年7月,地球已用完年度所有可再生資源

如果地球資源是一個銀行帳戶,現在這個帳戶的餘額已經不足。人類在7月29日已經用完了地球一年可產生的所有可再生資源。這個日子通常被稱為 「地球超載日」。

負責計算這一日子來臨的可持續發展組織全球足跡網絡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提出,目前人類消耗水、土壤和清潔空氣等自然資源的速度比地球再生資源的速度快了1.75倍。這意味著人們正在過度使用自然資本,開發未來資源,而這將導致更多例如森林砍伐等行為,以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人類提前消耗完地球可再生資源定量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地球超載日」較20年前提前了兩個月,而2019年這一日子比以往來得更早。

來源:CNN

08.頁巖油革命使美國重新成為石油淨出口國

美國政府公開記錄顯示,2019年11月是自1949年有政府記錄以來,美國第一個作為原油和石油產品淨出口國的完整月。這一公開結果鞏固了美國作為能源生產國的地位。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周五的數據,美國目前每天出口89,000桶,比9月份的進口數量更多。美國以前也一直保持每周報告石油淨出口數量,今日的這一數字的實現則標誌著一個關鍵的裡程碑。而這一裡程碑是十年前頁巖熱爆發之前,很少有人預測的到的。唐納·川普總統曾吹捧美國的能源獨立性,稱該國正在擺脫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不過,儘管淨出口顯示出對進口的依賴減少,但美國仍繼續從其他國家購買重質原油以滿足其煉油廠的需求。對於精質煉油產品而言,美國依然正從他國進口更為廉價的精質產品。前能源專家鮑勃·麥克納利(Bob McNally)說:「美國重返石油淨出口國的行列提醒人們石油工業可以給人們帶來的驚喜。頁巖油革命顛覆了全球石油價格,產量和貿易流量,」

來源:Bloomberg

09.印度尼西亞成為首個因氣候變化遷都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總統喬科維多多於2019年8月26日宣布,該國的首都將從過度擁擠,深受地陷威脅和汙染嚴重的雅加達,遷移到人口稀少的東加裡曼丹省的某地,該地區以熱帶雨林和猩猩等叢林動物而聞名。

雅加達是一個典型的亞洲特大城市,城市本身擁有1000萬人口,而其輻射到的雅加達大都市區則擁有高達3000萬人口。由於地下水的不受控制的提取,它容易發生地震和洪水並迅速下沉。地下水和河流一樣受到嚴重汙染。據估計,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為65億美元。此外,雅加達整座城市坐落在海岸邊的一片沼澤地帶上,一共有13條河流在這裡縱橫交錯。半個雅加達的地勢目前都處在海平面以下。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嚴峻,雅加達也在更多的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以及地陷加重。總統喬科維多多透露,經過過去三年的縝密研究,最終決定選擇婆羅洲島東部的位置來建立新首都。印度尼西亞也是第一個因為氣候變化而提出遷都的國家。

來源:NBC

10.韓國冬季霧霾嚴重

2019年3月中旬,韓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被大量粉塵覆蓋。如今韓國已經通過應急措施,以解決空氣汙染所引發的「社會災難」。國民議會3月10日通過了一系列法案為當局提供緊急資金採取措施,包括在教室強制安裝大容量空氣淨化器,並鼓勵銷售液化石油氣汽車。這些汽車的排放量低於汽油和柴油汽車排放量。

據韓國媒體報導,3月初該國許多地區細塵顆粒濃度飆升至創紀錄水平後,空氣汙染已成為一個關鍵的政治問題。根據美國國家環境研究所的數據,七個主要城市的PM 2.5顆粒濃度創歷史新高。這場危機還引發了與中國的摩擦。韓國公共衛生專家表示,中國應該為首爾地區50%~70%的汙染負責。專家說,來自中國沙漠和工廠的顆粒被盛行的西風帶到了朝鮮半島。然而,中國官員拒絕了這些說法,並敦促韓國首先檢查自己的工廠、發電廠和車輛。

來源:The Guardi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19年雷射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盤點
    回顧2019年的雷射行業,可謂挑戰更多,機遇更多。國際關係風起雲湧,資本市場千帆競發,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一系列的事件都牽動著雷射人的心。接下來,OFweek雷射網小編將帶大家一起回顧2019年雷射行業的十大熱點事件。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時政熱點: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
    下面為分享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時政熱點: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更多熱點>>2020年3月時政熱點匯總編者按:2019年,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今世界,呼喚更響亮的合作之音。2 多國連續發生恐襲事件,反恐亟須深入高效合作4月21日,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發生連環爆炸襲擊,超過250人死亡。今年全球連續發生恐襲事件。年初,肯亞首都奈洛比發生恐襲;3月,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發生槍擊事件;7月,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爆炸。儘管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遭遇重挫,其頭目巴格達迪喪生,但其餘部正在向全球其他地區滲透。
  • 【科技日報】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科技日報】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2019-12-30 科技日報 高博 陸成寬 【字體:大 中 小】
  • 2019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
    2019年年底之前,國際貿易摩擦沒有緩和跡象,範圍反而不斷擴大,不僅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中國、歐盟、日本等揮起關稅大棒,日本與韓國之間貿易衝突也在升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2019年5月16日至10月15日的半年內,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的貿易量達到4604億美元,較上個記錄期(2018年10月16日至2019年5月15日)擴大了37%。
  • 2019年十大新能源汽車行業事件
    這麼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點事件,業界最關心的是哪些?《電動汽車觀察家》發起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十大事件》的問卷調查,在編輯選出的30個候選事件中,選出10個他們最關心的事件。以下,我們按照10個事件的得票率,由高到低排序。對這30個熱點事件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投票。
  • 亞馬遜森林大火入選「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亞馬遜森林大火入選「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20-01-03 20:07:18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地時間2019年9月4日,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南烏尼奧多市,亞馬遜森林火災持續延燒,消防員進行滅火作業。  7月至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2019年7月中下旬,南亞及附近地區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災,造成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至少600人死亡,超過2500萬人生活受到影響。
  • 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第一名居然是…
    年的廣西天氣你們還有印象不 根據眾多網友投票及專家評審意見 廣西氣象局3月10日公布了 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 2019年十大​國內國際新聞
    2019年十大國內新聞1
  • 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揭曉公布,《呦呦鹿鳴》等上榜
    甬派記者從市委宣傳部(寧波市版權局)獲悉,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日前揭曉此十大事件由市知識產權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文聯及相關單位的專家評出。 據悉,寧波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十大版權事件評選,通過公布版權管理、版權執法、版權創造、版權運用、版權維權等各方面的典型事例,吸引更多市民群眾了解版權和重視版權保護。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會在京召開
    《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有的熱點展現全球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
  • 謀殺地球 | 2019年環境事件盤點
    那麼,我們的生態環境究竟如何?環保主義者們的呼聲有意義嗎?為什麼人們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讓我們來看看2019年的環境事實。在本篇盤點中,我們將回顧2019年以來全球生態環境方面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集中在氣候變化、物種多樣性保護、山林大火、工業肉類的生產與消費、海洋環境五個方面。
  • 新華社評出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新華社評出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這是11月8日,示威人群聚集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市中心。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 供圖)  二、國際合作助力人類首「見」黑洞  4月10日,由全球科研人員合作開展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首張黑洞圖片——一個中心為黑色、看上去像甜甜圈的明亮環狀結構,黑色部分為黑洞「陰影」,明亮部分是黑洞周圍吸積盤。人類終於「看到」曾被認為不可見的黑洞。
  • 「辱罵驅趕群眾」事件入選2019年河南十大社會熱點問題
    會上,2019年河南十大社會熱點問題出爐。 《2020年河南社會藍皮書》圍繞「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對全省的民生建設、共享發展、脫貧攻堅、社會保障、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解讀,系統概括了2019年河南社會建設所取得的主要成績,全面梳理了當前河南社會形勢發展的特點,剖析了河南面臨的熱點、難點及焦點問題,並對河南2020年社會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 多個氣候變化事件入選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劉淑喬報導 4月6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也入選其中。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
  • 2019年十大網絡熱點事件
    2019年網絡上有哪些熱點事件呢?且看一一揭曉。陝西奔馳女車主維權風波 2019年4月11日,一則「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的視頻刷爆網絡。視頻中女子坐在發動機蓋上哭訴稱,自己66萬元買的奔馳車,提車5分鐘,發動機就漏油了。
  • 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創下多項紀錄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廣西的天氣變化多端,創下了多項紀錄。根據眾多網友投票及專家評審意見,昨日,廣西氣象局公布2019年廣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其中,「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排名榜首的是「太陽去流浪」——隆冬持續無日照破紀錄。
  • 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這次重大煙霧事件是由於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除的廢氣難以擴散,12月5日至8日的4天裡,倫敦因煙霧事件死亡人數達4000人。因此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 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
    英國《頭條辰報》綜合報導      2021年1月3日,世界華文傳媒聯合會在倫敦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這十大事件為:(一)全人類的危機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各國,幾無倖免;(二)2020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三)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暗殺;(四)美股十天四次熔斷 原油期貨結算價暴跌至負數;(五)大本鐘獎全球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辦 為唯一一個全球性頒獎典禮在現場大規模舉辦;(六)《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  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有的熱點展現全球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