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9日電 「五一」勞動節將至,記者從司法部獲悉,2019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提供法律諮詢910萬餘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7萬餘件,受援人近200萬人次。其中,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萬餘件,農民工受援人達51萬餘人次。
司法部近日發布的一起涉6省(區、市)20多個縣(市、區)74名農民工討薪案引發關注。該案涉案金額達226萬餘元,74名農民工最終通過法律援助討回了欠薪。
2019年12月中旬,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法律援助處駐勞動仲裁院工作站律師在值班中了解到,乳源瑤族自治縣人社局正在處理上述這起群體性農民工討薪案。該案件涉及74名農民工,涉案金額達226萬餘元,因欠薪方一再拖延履行其所作付清欠薪的書面承諾,案件陷入僵局。
眼看2020年元旦、春節將至,為幫助農民工儘快追回被欠薪資,乳源瑤族自治縣法律援助處對接縣人社局和涉案農民工,開啟「綠色通道」。並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後陸續通過微信和電話指導農民工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引導申請人通過郵寄方式遞交申請材料。緊接著,從韶關市法援律師庫中挑選熟悉辦理群體性農民工討薪案的律師,指派廣東山外山律師事務所律師歐陽楚平承辦該案。
該案中,受援農民工手上沒有相關證據材料,承辦律師前往縣人社局展開調查取證。
經調查,中國某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冶公司」)於2015年12月承建位於乳源瑤族自治縣的粵北農特產品電商物流商貿城(以下簡稱「商貿城」)項目,該工程於2016年12月竣工驗收合格,當時某冶公司向縣住建局出具《承諾書》,稱「農民工工資已全部付清,保證沒有拖欠、剋扣所有農民工工資」,但實際上還至少拖欠張某金等74名農民工226萬餘元沒有支付,農民工們一再追討無果。
此後,欠薪方某冶公司、商貿城業主單位分別於2019年1月28日、2月1日出具《承諾書》,稱「在收到各施工班組確認的欠薪金額、施工班組工人工資表、工人身份證、銀行卡複印件後,5個工作日內將所欠工人工資款項轉帳到人社部門,委託人社部門發放」,但無論是某冶公司還是商貿城業主單位,均一再食言,並未實際兌現承諾。
2020年1月6日,某冶公司向縣人社局出具了一份《委託書》並附有《農民工工資表》,確認了74名農民工工資總額為2260715.54元,並承諾將該筆款額直接轉入縣人社局農民工工資專門帳戶。承辦律師及時向縣人社局調取了此份證據。
但之後,某冶公司依然沒有轉帳支付農民工工資。
2020年1月14日,承辦律師繼續代理受援農民工,向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提起一審訴訟,要求某冶公司向原告付清欠薪2260715.54元,商貿城業主單位在某冶公司的工程款中承擔連帶支付責任。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於2020年1月16日立案受理。
法院受理此案後,在庭外和解中,承辦律師了解到某冶公司並不是不支付涉案欠薪,某冶公司認為商貿城業主單位尚欠其部分工程款沒有結算,故稱「目前公司資金困難,需等商貿城業主單位支付該筆工程款後才能支付涉案欠薪」;而商貿城業主單位則認為自己與農民工無直接關係,農民工不是其請來做事的,誰請來的應由誰支付工錢。承辦律師以此為突破口,駁斥和說服了欠薪方。
最終,在法院立案後第4天,某冶公司於2020年1月20日將所欠薪資2260715.54元悉數轉到了縣人社局專門帳戶。
縣人社局於2020年3月上旬將涉案2260715.54元分發至每位農民工個人帳戶上,74名農民工終於拿回了「血汗錢」。(工人日報記者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