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叫她小太陽,但其實她很孤獨。」
三毛的攝影師朋友這樣評價她。

三毛的盛名我想已經無人不知了,至少在我的學生年代是這樣的。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在一年級上學時,她因為懋(mao四聲)字太難寫了,就自己給自己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生平也是坎坷崎嶇的,1943年出生於戰亂時的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三毛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並和荷西結婚。後荷西因車禍不幸去世,三毛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自縊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三毛的悄悄別紅塵,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三十年

01她的自由和流浪遠方
三毛到底是怎樣的傳奇女子,以至於她別了人間如此久的時光後,還是被人敬佩和懷念。太多人受到她的鼓勵,而勇敢追求自己真正的遠方。如這首由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傳唱至今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
正如三毛所說
「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我們如果想要活出自己,認真的年輕,認真的老去,那一定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分鐘,珍惜身邊陪你一起看風景的人。
02三毛的詩,寫給自己的來世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裡灑脫,一半在春光裡旅行;寂寞了,孤自去遠行,把淡淡的思念統統帶走,從不思念、從不愛戀;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
這首詩筆者非常喜歡,因為其中蘊含的自由生長和生命的安然讓每個嚮往自無拘束的人著迷。
每一棵樹,都是永恆的姿態,在風中飛揚,在雨中舞蹈,驕傲,獨立,不會折腰;每一陣風,都是大自然的呼吸,安然,靜謐,溫柔的撫摸世間萬物,奔跑遠方;每一隻鳥,天空是它的溫床,飛出自由的航線,在它們的世界沒有牆,從不迷茫。
三毛代表著一代人的遠方,她一生中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是忠於自己的選擇,並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才是真正的獨立自由勇敢的靈魂所需要的生命舞蹈啊。
易卜生曾說:這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就是那些獨立的人。
如果你想成為小太陽,那就和三毛一樣獨立自由成為自己的遠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