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2021-01-14 北方的木棉愛美麗

三毛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著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三毛口中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

高中時看到三毛的文,驚為天人,無 比豔羨。

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從題海裡抬抬頭,喘口氣,嚮往著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也嚮往著她與荷西的美好愛情。

三毛的率性與美麗,文字的跳脫與瀟灑,都令我們讚嘆不絕。

與之相比,我們都把瓊瑤阿姨丟一邊了——她的言情小說裡,那悲悲切切的愛情,不適合我們這些青春美少女。

我們希望,未來自己得到的,是如三毛一樣,」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而不是當瓊瑤劇裡,永遠淚眼朦朧的女主角,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寫道,媽媽得知三毛要到非洲的大荒漠裡去,十二分心痛。怕她的中國胃,吃不了非洲的食物,給她航寄了大批粉絲、紫菜、冬茹、生力麵、豬肉乾等各種食品,令三毛愛不釋手。

她做的第 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喝了一口後問她是什麼,是不是中國的細面。三毛對他說:

你嶽母會萬 裡迢迢,替你寄細面來?

三毛挑著粉絲告訴荷西,說這個叫「雨」。是春天下的第 一場雨,在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民收集起來紮成一束一束,背到山下賣了換米酒喝。

」春雨「是非常難得的食材。

這一番話,把荷西哄得一楞一愣的,也把讀者看的一樂一樂的。

在三毛筆下,枯燥的、缺少食材物資的沙漠生活,我們常人眼中平淡的日常,竟然變得如此鮮活有趣。

三毛做的第 二道粉絲菜是螞蟻上樹,粉絲被炸過。荷西說,像毛線,又好像是塑膠。三毛就告訴他說,這是他釣魚用的尼龍線,被中國人加工過,所以變得白白軟軟的。

而到了第 三道粉絲菜呢,是和菠菜、肉一起,絞碎了做的東北」合子餅「。荷西又吃出來了,他問三毛是不是加了鯊魚翅膀,還說他聽說這個很貴,怪不得只放一點。把三毛逗笑,躺到地上樂不可支。

荷西還體貼地說,要寫信謝謝嶽母,讓她以後不要買這麼貴的魚翅膀了。

多麼可愛的荷西,可是卻不幸英年早逝,給三毛留下深深的遺憾與痛苦,久久不能恢復。#三毛和荷西#

1991年1月,三毛在醫院剛做過手 術,卻用一條絲 襪,結束了自己僅47歲的生命。

想到這兒,我總是不能理解,亦不能釋懷。

少女時期,喜歡的三個女作家,是三毛、亦舒和瓊瑤。在她們三人中,對三毛的喜愛, 更是排在首 位。

現在想想,可能三毛的靈性和感性,比另兩位更足吧。她在感情裡,總是陷得很深。

荷西之後多年,1990年三毛與西部歌王王洛賓,曾有過一段忘年戀。

三毛給王洛賓寫信說: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

當三毛興衝衝地,提著裝滿衣服的皮箱,去找王洛賓時,卻碰上有電視臺為他拍攝紀錄片,打亂了三毛的所有設想。害得她黯然離開。

僅僅幾個月後,三毛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是病痛讓她細膩的心,更加抑鬱?是與王洛賓之間的忘年戀,終無結果?又或者是她沉浸在《滾滾紅塵》的創作中,沒有走出來?

一切早已成迷。而三毛離開,已經整整30年了。

今天,再讀三毛寫的那些故事,少女的心,和熟 女的心,感受是不同的。

看著書中那鮮活的文字,仿佛又看到了曾經心比天高的姑娘。

在歲月的流逝中,在生活的磨鍊中,我們的初心,是否被一點一點磨滅了呢?

三毛去世後,洛賓老人一度用酒精麻 醉自己,甚至因酒精中毒入院。後來,他為三毛寫下一首歌,也是這位西部歌王最 後的作品:《等待》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茫的夢莫將我責怪為把遺憾贖回來我也去等待每當月圓時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重讀三毛,讀的是不老的文字,讀的,也是我們曾經的青春。

【點擊上方連結,便捷購買《三毛全集》,含 《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

用一本書的價 格,收穫三毛三本佳作,只要34元,每本平均只11塊3。一杯奶茶錢,就能品味,三毛的旅行見聞,和她生活中那些小確幸,還有一封封充滿感恩親情的家書。忙裡偷閒的時候,一杯香茶,或一杯咖啡,捧著書,跟著三毛去遠方流浪。給自己的忙碌的心,一個安靜的角落。

建議買2套,一套給自己,一套送給朋友或孩子。選擇一套書,重溫一個夢,收穫心靈的寧靜。

你喜歡三毛的文字嗎?歡迎與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三毛的愛情高於生命,我想代替荷西送三毛一句話
    她就是三毛!三毛和荷西相識於大學,他們在大學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愛情。逛街、看電影、讀書學習,戀愛的時光美好又短暫,直到有一天,荷西告訴三毛:如果你願意,請等我六年,我要讀4年大學,服2年的兵役,等我回來,我就娶你!
  • 三毛與荷西的婚姻,真有她寫的那麼完美嗎?馬中欣:不過是場騙局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老師近乎瘋狂的羞辱行為和同學的譏諷嘲笑讓三毛崩潰了,於是她就這樣告別了學校。02在西班牙留學時,她通過朋友結識到了荷西。初見時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和自己有足足八歲差距的小男孩,最後竟成了自己生死難棄的丈夫。荷西一見到三毛便被她吸引了,雖然那時的他還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小男孩,但是他對於自己內心的想法非常堅定,瘋狂地追求著三毛。可對於荷西的追求,三毛卻斷然地表示了拒絕,畢竟兩人之間八歲的年齡差距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 師永剛談三毛:6歲被老師體罰是她人生改變起點
    或許也因為如此,對於女兒決然的選擇,三毛的父親陳嗣慶在悲痛中更多一份瞭然,他說,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  針對那些認為撒哈拉沙漠裡的故事純屬虛構,荷西並無其人等對三毛有所質疑的書籍和論調,陳田心表示,三毛根本用不著虛構這些來凸顯自己的名聲。
  • 去撒哈拉追隨三毛的足跡,去觸摸柔軟的沙子,去享受旅行的美好
    女作家三毛在她的書《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大家介紹她在撒哈拉奇妙生活,勾起千千萬萬讀者對一望無垠的沙漠的嚮往之情,成了眾多文藝女青年心中的終極流浪聖地。去沙漠吧,去放飛自己,去觸摸那柔軟的沙子。三毛和先生在撒哈拉度過了他們認識中最精彩最浪漫的一段時光,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以為撒哈拉沙漠其實也有適宜人類生存發展的地方。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真實生活如何?像乞丐一樣,眼裡全是愛情
    因為那裡除了有艱苦的生活環境,還有一樣滋養心田的東西,那就是她和荷西的愛情。  兩個為愛不顧一切的人  三毛和荷西辦理結婚手續的地方就在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之所以選擇這裡,不是因為撒哈拉沙漠被譽為世界之最,而是在三毛的夢中,她的前世就在這。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讀懂這4點,身處沙漠也可以很幸福
    初讀《撒哈拉的故事》是7年前,那個時候的我,剛剛踏入社會,在這本書中,看到的只是三毛說走就走的灑脫和沙漠生活的艱辛。前些天,機緣巧合,參加了一期讀書會的共讀活動,那一期的共讀書目恰好是《撒哈拉的故事》。7年前的舊書重讀,同一本書,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讀者,卻有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收穫和感悟。書沒有變,變的是這個讀書的人。
  • 三毛生前最後的照片:笑容燦爛眼神充滿憂鬱,4個月後在醫院上吊
    喜歡文學的讀者,對三毛一定不會陌生。喜歡三毛的讀者,對這句話一定也相當的熟悉。這是三毛為他的丈夫荷西所寫的,最深情的一句話。三毛原名叫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三毛對寫作的興趣出自於閱讀,她從幼年時期就非常喜歡讀書了,五年級下期第一次看《紅樓夢》,雖然其中的情情愛愛和權謀詭鬥她看不懂,卻為作者曹雪芹那優美的文筆所折服。
  • 作家三毛經歷的三大靈異事件,能與去世的丈夫對話!
    ,有些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見聞,比如和友人半夜遇到UFO、在沙漠中撿到飾品帶上卻發現自己中邪一樣、亡夫死後與自己交流等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作家三毛靈異事件。在年幼的時候,三毛其實有一點自閉,直到後來遇到她的愛人荷西,她才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三毛和荷西來到撒哈拉沙漠生活,這裡是一個遠離塵世的地方,三毛說文明人落到蠻荒之地有超自然的感應,所以三毛在撒哈拉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 你想做太陽嗎?短暫的時光綻出最璀璨的光,就像三毛一樣成為遠方
    攝像機下的三毛三毛的盛名我想已經無人不知了,至少在我的學生年代是這樣的。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並和荷西結婚。後荷西因車禍不幸去世,三毛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自縊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 Happy Kinkinday那個指引我們進入全新銀河意識的人荷西·阿圭列斯
    content=2491939年1月24日,荷西·阿圭列斯(José Argüelles)出生在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叫伊凡,父親是墨西哥人,母親是德裔美國人。荷西前五歲和家人在墨西哥生活。被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是1987年8月16日、17日兩天。
  • 著名女作家三毛葬於臺灣,遺物焚燒於甘肅敦煌月牙泉旁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48歲。三毛給人們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背影》《傾城》《萬水千山走遍》等經典文學作品。
  • 三毛的英文名預示了她一生的悲劇?
    Echo是三毛的英文名。在三毛的《鬧學記》這本書中收錄了一篇文章叫《星石》。這篇寫的是荷西去世七年後,三毛回到西班牙的故事。三毛再次回到馬德裡,在喝咖啡的地方偶遇一個來自希臘的大鬍子,也許這個人讓她想起了荷西,三毛不由得向那人搭話。在之後相處的三天裡,兩人之間產生了莫名的火花。
  • 人是會變得,簡單的五個字,講完了你我之間所有故事
    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雖然嘴上說要放棄,心底卻總會憋著一口氣,雖然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這隻證明我有能力去承擔很多事情的後果,證明我可以開始合法的婚姻,證明我是個成熟的可以為自己做選擇的人了,但它並不意味著我要放棄我的童心和孩子氣,並不意味著我不能犯一丁點錯誤,並不意味著我再也沒有回頭路。
  • 西撒哈拉人4年洗一次澡,三毛為何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
    可三毛說,這對她是一種情懷,「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連她自己都無法解釋。一個31歲的年輕東方女人與有著250萬年沉澱的古老非洲大沙漠之間,短暫而悠長的愛恨故事,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 我的姑姑三毛: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逝世30周年
    正如為三毛拍下最後一張肖像的攝影師肖全所說:「三毛最大的精神是決定自己的人生。」作為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用22篇回憶性質的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她說:「小姑不會被遺忘。三毛在用她一貫充滿幽默和創意的方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的美好與遺憾。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以下內容節選自陳天慈所著的《我的姑姑三毛》一書,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我是從一本刊物上知道臺灣知名作家三毛的死訊的,而且同期一起刊發的是她給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信,而賈平凹也寫了《哭三毛》一類的文章,藉以祭奠三毛的不幸離世。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