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七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

2020-11-22 儀器信息網


(陝西·楊凌)

  The 12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 The 7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Nano 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Bioanalysis /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Microfluidics (Yangling) / 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chemistry and Microsystems (ISMM 2019)

  (第二輪通知)

  會議時間:2019年5月17日―5月20日 (5月17日全天報到)

  主辦單位:中國化學會

  承辦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協辦單位: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大會主席:陳洪淵 院士

  執行主席:王進義 教授

  會議地點:陝西省楊凌示範區楊凌會展國際酒店(陝西·楊凌)

  會議網址:http://microtas2019.nwsuaf.com

  1、會議宗旨

  大會旨在為從事相關領域基礎、應用和開發研究的學者提供廣泛多學科交叉的學術交流平臺,以促進相關學科的深入發展。會議歷時4天,含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牆報等交流形式,組委會熱忱歡迎踴躍投稿併到會交流。會議同期舉辦相關儀器設備和產品的展覽會,歡迎國內外相關分析儀器公司、廠商到會介紹和展出產品。

  2、會議主題

  (1)微流控學與納流控學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統 MicroTAS;

  (3)毛細管電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細管電色譜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譜或超效液相色譜 HPLC / UPLC;

  (6)微納生物分析 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與上述技術聯用的檢測技術如光譜、質譜和電化學技術等;

  (8)上述技術與系統在化學、生物醫學、藥學、環境和食品安全等領域中的應用。

  3、會議組織機構

  學術委員會

  主 席:陳洪淵 院士

  副主席:張玉奎 院士

  委員:(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興國 陳 義 程 京 崔大付 方 群 黃巖誼 江桂斌 江雲寶

  蔣興宇 金慶輝 鞠熀先 孔繼烈 李戰華 林炳承 林金明 劉寶紅

  劉筆鋒 劉 衝 陸祖宏 羅國安 龐代文 蒲巧生 秦建華 任吉存

  田中群 汪爾康 王建華 王進義 王立鼎 夏興華 徐靜娟 徐章潤

  楊朝勇 楊芃原 楊秀榮 朱俊傑 莊乾坤

  大會組委會

  主任:王進義

  委員:(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淑偉 韓 翔 李保新 李 菲 李 華 李天保 李 延 劉成輝

  劉書慧 劉文明 聶 飛 漆紅蘭 任 麗 申燁華 佟珊珊 塗 琴

  王東恩 王建龍 王 麗 徐 峰 徐勇前 許 娟 餘瑞金 袁茂森

  張成孝 張豔榮 趙 磊 趙永席 鄭建斌

  4、已確定的邀請報告學者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國際學者:

  Hsian-Rong Tse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A

  Kim Tae Song,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

  Yan Xu, 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 Japan

  Je-Kyun Park,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

  Yoon-Kyoung Cho,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Korea

  Takehiko Kitamor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Kyojiro Morikawa,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國內學者:

  陳洪淵,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玉奎,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爾康,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

  董紹俊,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江桂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

  譚蔚泓,湖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虎威,北京大學,教授

  黃巖誼,北京大學,教授

  白玉,北京大學,教授

  趙美萍,北京大學,教授

  郭少軍,北京大學,研究員

  林金明,清華大學,教授

  李景虹,清華大學,教授

  張四純,清華大學,教授

  梁瓊麟,清華大學,副教授

  鞠熀先,南京大學,教授

  朱俊傑,南京大學,教授

  夏興華,南京大學,教授

  劉震,南京大學,教授

  練鴻振,南京大學,教授

  許丹科,南京大學,教授

  徐靜娟,南京大學,教授

  楊竼原,復旦大學,教授

  劉寶紅,復旦大學,教授

  陸豪傑,復旦大學,教授

  鄧春暉,復旦大學,教授

  隋國棟,復旦大學,教授

  方群,浙江大學,教授

  潘遠江,浙江大學,教授

  牟穎,浙江大學,教授

  唐波,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張春陽,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林炳承,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麗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許國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陸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攻科,中山大學,教授

  歐陽鋼鋒,中山大學,教授

  戴宗,中山大學,教授

  欒天罡,中山大學,教授

  張志凌,武漢大學,教授

  黃衛華,武漢大學,教授

  夏帆,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曹成喜,上海交大,教授

  王曉林,上海交大,教授

  楊朝勇,廈門大學,教授

  巫金波,上海大學,教授

  陳興國,蘭州大學,教授

  蒲巧生,蘭州大學,教授

  張海霞,蘭州大學,教授

  汪寶堆,蘭州大學,教授

  賈瓊,吉林大學,教授

  蔣興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

  孫佳姝,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

  張袁健,東南大學,教授

  劉松琴,東南大學,教授

  衛偉,東南大學,教授

  王建華,東北大學,教授

  徐章潤,東北大學,教授

  呂弋,四川大學,教授

  侯賢燈,四川大學,教授

  屈鋒,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陳義,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會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於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上官棣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齊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睿,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海臣,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鐵,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聶宗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毛蘭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秋泉,廈門大學,教授

  江雲寶,廈門大學,教授

  逯樂慧,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宏達,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振新,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帆,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分析化學編輯部,副研究員

  徐國寶,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唐紀琳,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姜秀娥,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衛,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康經武,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盧小泉,西北師範大學,教授

  劉筆鋒,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聶舟,湖南大學,教授

  袁荃,湖南大學,教授

  陳金華,湖南大學,教授

  趙書林,廣西師範大學,教授

  段學欣,天津大學,教授

  黃承志,西南大學 ,教授

  袁若,西南大學 ,教授

  卓穎,西南大學 ,教授

  邱建丁,南昌大學,教授

  秦衛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鄧兆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嚴秀平,江南大學,教授

  邱洪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王琛,中國藥科大學,副教授

  李東浩,延邊大學,教授

  劉定斌,南開大學,研究員

  肖樂輝,南開大學,研究員

  尹學博,南開大學,教授

  邵學廣,南開大學,教授

  謝小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

  陳星星,遼寧科技大學,教授

  古志遠,南京師大,教授

  劉利紅,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

  汪樂餘,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王志華,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孫晶,大連大學,教授

  夏雲生,安微師大,教授

  董川,山西大學,教授

  陰彩霞,山西大學,教授

  杜文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汪海林,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樹濤,中國科學院化學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胡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王坤,江蘇大學,教授

  黃成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

  唐點平,福州大學,教授

  宋繼彬,福州大學,教授

  毛紅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段憶翔,西北大學,教授

  亢曉峰,西北大學,教授

  李華,西北大學,教授

  李延,西北大學,教授

  謝彥博,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常洪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Pavel Neuzil,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徐峰,西安交大,教授

  趙永席,西安交大,教授

  李菲,西安交大,教授

  張成孝,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李保新,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唐豔麗,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漆紅蘭,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劉成輝,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5、徵文要求

  (1)凡與上述主題相關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應用均為本次大會的徵文範圍,已在刊物上發表或全國會議上報告過的論文不在應徵之列,請作者在遞交論文摘要時仔細檢查,論文一經錄用,文責自負。

  (2)登錄會議網站:http://microtas2019.nwsuaf.com,下載會議摘要模板,根據要求撰寫並上傳摘要;

  (3)在線提交論文摘要:登錄會議網站,根據在線投稿說明,填寫相關信息並上傳會議摘要。徵稿截止日期:2019年4月15日;

  (4)若個別作者不能順利通過網站投稿,可採取e-mail形式投稿,郵箱:conference @nwafu.edu.cn;

  (5)論文請務必提供稿件聯繫人電話、通訊地址和e-mail;

  (6)擬參加ISMM2019國際會議的參會者請參閱網站:http://ismm2019.nwsuaf.com,下載會議摘要模板,根據要求撰寫並上傳摘要。

  6、論文交流及獎勵

  本次會議採用中文(國內會議部分)和英文(國際會議部分)兩種語言交流。會議組織有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和牆報。會期擬組織學術委員會專家對牆報進行評選,設立優秀牆報獎與優秀論文獎。

  7、網上註冊

  (1)為便於安排和統計參會人數,請擬參會的代表於2019年4月15日前進行網上註冊。有關會議交費手續、報到地點、住宿等事宜詳見會議網站(http://microtas2019.nwsuaf.com)。

  (2)擬參加ISMM2019國際會議的參會者請通過網站(http://ismm2019.nwsuaf.com)註冊。

  (3)參會者根據自己情況僅需註冊和繳費一次,無需在兩個網站同時註冊。

  8、繳費信息

  正式代表(包括展商):1800元/人(4月15日前),2000元/人(4月15日後及現場註冊)

  學生代表:1200元/人(4月15日前),1400元/人(4月15日後及現場註冊)

  繳費方式包括通過電匯和現場繳費兩種方式

  (1)銀行匯款

  戶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帳號:102810820826

  開戶行:中國銀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支行

  行號:104795000248

  *匯款用途必須標註:微分析(姓名+單位)。

  *為了方便核對和提早開具會費發票,繳費成功後,煩請郵件告知,並提供納稅人識別號。

  (2)現場繳費

  現金、POS機刷卡或者支付寶

  9、會務聯繫人

  袁茂森 (Tel: 15102944990; email: conference@nwafu.edu.cn)

  陳淑偉 (Tel: 13072965818; email: conference@nwafu.edu.cn)

  10、楊凌高新農業示範區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簡介

  楊凌,全稱為「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簡稱「楊凌示範區」,別稱「中國農科城」,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正在建設的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四大科技展會之一「農高會」的舉辦地。

  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就在這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國民政府在這裡建立了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等學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此後的幾十年間,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和陝西省在楊凌又陸續布局建設了包括兩所大學、5個研究院所、3所中專等10家農科教單位,因農業科教資源富集,被譽為中國著名「農科城」。這個小城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是我國重要的農科教基地。楊凌為我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凌地處西安和寶雞之間,距西安約80公裡。周邊旅遊資源豐富,距離風景宜人的太白山風景區、佛教聖地法門寺、歷史遺蹟乾陵、楊貴妃墓等僅有半小時車程,距離秦始皇兵馬俑、華山約有1個半小時車程(高鐵1小時), 距離西安高鐵半小時。

  有關會議的詳細介紹、組織機構、日程安排、酒店住宿等相關信息請登陸會議網址(http://microtas2019.nwsuaf.com和 http://ismm2019.nwsuaf.com)查詢。相關內容將陸續完善。


相關焦點

  • 2016國際微流控晶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蘭州)第一輪...
    2016國際微流控晶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蘭州)第十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五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第一輪通知>  由中國化學會主辦,蘭州大學承辦,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協辦的2016國際微流控晶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蘭州)、第十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五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定於2016年5月6日-5月9日在蘭州召開。
  •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召開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聯合主辦,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承辦的「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
  • 第七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徵文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徵文通知  由中國化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解放軍總裝防化研究院和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共同承辦的第七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定於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2020-12-17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第二輪)
    兩年一屆的「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是中國流變學界的學術交流的盛會。首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1985年在長沙召開,此後,分別在成都、上海、廣州、北京、武漢、廊坊、濟南、長沙、杭州、廊坊、廣州、西安、湘潭召開了第2屆至第14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9月21至23日,由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杜善義院士、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教授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吳恆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伍小平、白以龍、杜善義、郭萬林院士,以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10月28日上午,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開幕,研究員郭國聰主持了開幕式。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謝孟峽介紹了學會的情況,並代表學會致開幕詞,福建物構所副所長蘭國政代表承辦單位致歡迎詞,本屆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吳新濤對會議的學術安排進行了介紹。
  • 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二十屆大環化學暨第十二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
    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二十屆大環化學暨第十二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第一輪通知 2020-03-26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三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通知 (第二輪)
    為了繼續推動我國材料試驗理論與技術進步,進一步加強力學、材料、機械、工程、電子、儀器等相關材料與結構試驗領域科研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定於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成都召開第十三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
  • 匯集國際首創或領先的創新成果——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
    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在農業、石化、製藥、食品、菸草等眾多領域的研究十分活躍,並且形成了包括科研、應用和儀器產業的完整體系。  2018年6月21-24日,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暨第六屆亞洲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即將在昆明召開。此次會議的亮點有哪些?本次大會的召開,將給中國近紅外光譜帶來怎樣的促進及影響?
  • 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立第七屆全國委員會—新聞—科學網
  • 人居學院應邀參加第五屆國際微納尺度傳熱傳質會議
    人居學院常務副院長顧兆林教授,建環系劉豔華主任、金立文教授課題組應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邀請,於2016年1月3日至6日在新加坡參加第五屆國際微納尺度傳熱傳質會議(MNHMT),並於1月7日受邀參觀了新加坡零能耗建築與建築信息模型工作室。
  • 院士領銜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成都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
  • 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召開
    8月15日至17日,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遼寧省瀋陽市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共同承辦,由瀋陽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共同協辦。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
    來源:中國力學學會公眾號(ID:cstam1957)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
  • 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09年10月18日-20日,受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委託,由鄭州大學承辦、楚雄師範學院協辦的「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在鄭州成功召開。  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主席、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梁二軍教授
  •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2019-11-26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推遲舉辦通知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推遲舉辦通知 2020-09-22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舉行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舉行 2018-10-22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   劉中民表示,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是我國在該領域的最高水平的學術盛會。會上,大家將廣泛研討拉曼光譜、紅外光譜、螢光光譜、原子光譜、新概念光譜分析以及一系列新型光譜技術等主題,互相交流該領域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應用以及新的發展方向.
  • 2017第十三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
    2017年4月14日-16日,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儀器儀表會,江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承辦的2017第十三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在南昌綠地華邑酒店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