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0月20日,彌勒市圓滿完成2018年城市建成區22.89平方公裡「臺灣蠛蠓」消殺工作,將城市建成區「臺灣蠛蠓」密度有效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一是開展物種鑑定,制定防控措施。為徹底弄清該種害蟲的生物屬性,制定有效的消殺措施,6月19日——21日,市愛衛辦邀請國家病媒生物防制專家組到彌勒市對「小黑蟲」進行物種鑑定和防控措施調研。經過專家組對小黑蟲進行學術解剖後認定,該生物學名為「臺灣蠛蠓」,被其叮咬後人體皮膚會奇癢無比,抓撓後皮膚過敏出血,甚至繼發感染、潰爛,同時,「臺灣蠛蠓」還是一種傳播乙腦、禽畜類疾病、絲蟲病等的有害病媒生物。調研結束後,針對害蟲的生物學特性,病媒專家組提出了「臺灣蠛蠓」治理建議。
二是強化輿論宣傳,提高市民配合度。8月26日,藉助彌勒電視臺、彌勒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播放了《彌勒市2018年城市建成區「臺灣蠛蠓」消殺通告》,讓廣大市民充分知曉「臺灣蠛蠓」消殺工作的時間安排、消殺範圍和注意事項,有效提高了市民的知曉度和配合度。
三是啟動政府招標,確保消殺質量。通過啟動政府招標程序,聘請具備資質的專業消殺公司承擔消殺任務,為「臺灣蠛蠓」消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質量保障。
四是整治環境衛生,清除害蟲孳生地。消殺前,市愛衛辦牽頭組織市屬各部委辦局、各人民團體,駐彌省、州屬單位及彌陽鎮,配合開展清除衛生死角、清除建築垃圾、城區河(湖)面環境衛生、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各單位環境衛生等「滅蠓」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從源頭上消除害蟲孳生地。
五是成立督導組,做好全程督導。從市愛衛辦、市疾控中心抽調8名專業人員成立彌勒市2018年城市建成區「臺灣蠛蠓」消殺工作督導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和四個消殺現場督導組,通過分片包幹、責任到人,對整個消殺工作進行全程督導,確保消殺行動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六是保障經費,工作取得實效。市人民政府投入專項資金42.82萬元,通過對孳生地治理,四輪不間斷對害蟲蟲卵、幼成蟲藥物消殺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城市建成區內「臺灣蠛蠓」密度。經聘請專業監測公司監測,消殺前「臺灣蠛蠓」密度為5人測10分鐘人均叮咬30.27次,消殺後監測密度為5人測10分鐘人均叮咬指數為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