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六下數學作業本整理複習立體圖形的認識與體積P70到P71

2020-12-05 溫柔火辣辣

立體圖形的認識與體積 P70

選擇(1)如右圖,至少剪開(C)條稜,才能把正方體紙盒展開在一個平面上。

A.5 B.6 C.7 D.8

(2)下列關於長方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D)

A. 長方體的12條稜中,至少有4條稜長度相等

B. 如果一個長方體的底面是正方形,那麼它的四個側面的面積相等

C. 表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體,體積不一定相等

D. 體積是1dm的長方體,它的底面積是1dm

分析長方體有6個面,有三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都是長方形,並且這四個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據此解答.

解答解:A、長方體的12條稜中,至少有4條稜長度相等;說法正確.

B、如果一個長方體的底面是正方形,那麼它的四個側面的面積相等;說法正確.

C、表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體,體積不一定相等;說法正確.

D、體積是1dm3的長方體,它的底面積是不能確定,原題說法錯誤.

故選:D.

(3)有一塊長18.84cm,寬6.28cm的長方形鐵皮,把它捲成一個圓柱,再焊接上底面,容積最大的卷法是( A )

A. 以長作底面周長

B. 以寬作底面周長

C. A、B兩種方法一樣

D. 無法確定

容積最大的卷法是用長18.84分米作圓柱的底面周長,寬6.28分米作圓柱的高;

故選:A

2.用若干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是,從前面看是,從右面看是,搭成這個立體圖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體。

3.根據已知條件求出下表中各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①長方體長4cm,寬2.5cm,高4.8cm

長方體表面積:(4×2.5+4×4.8+2.5×4.8)×2=41.2×2=82.4(平方釐米)

長方體體積:4×2.5×4.8=10×4.8=48(立方釐米)

②正方體稜長5分米

正方體表面積:5×5×6=150(平方分米)

正方體體積:5×5×5=125(立方分米)

③圓柱底面直徑5cm,高4.8cm

圓柱體的表面積=2πr(r+h)=2×3.14×2.5×(2.5+4.8)=114.61平方釐米

體積=πrh=3.14×2.5×2.5×4.8=94.2立方釐米。

④圓錐底面半徑2.5cm,高4.8cm

體積:1/3×3.14×2.5×2.5×4.8

=31.4(立方釐米)

4.把一根圓柱形木頭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木頭的體積是6dm。原來圓柱形木頭的體積是( 9 )dm。

分析:削去部分木頭的體積與原木頭的體積比為2:3

5.把一個高5分米的圓柱沿著上下底面直徑切開,表面積增加了80平方分米。原來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底面半徑

80 ÷ 2 ÷5 ÷ 2 = 4 分米

體積

4×4×3.14×5

= 80×3.14

= 251.2 立方分米

練習十八 P71

用一根長36分米的鐵絲折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81)平方分米,如果把這根鐵絲焊接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框架,它的體積是(27)立方分米,表面積是(54)平方分米。若畫一個周長28.26釐米的圓,則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取(4.5)釐米。至少需要( 8)個稜長1cm的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較大的正方體;需要( 1000)個稜長是1cm的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稜長是1dm的正方體。一根直徑10釐米,高2米的圓柱形鐵皮通風管,沿著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它的長是(2)米,寬是(0.314)米。右圖是六個稜長一釐米的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它的表面積是(26)平方釐米。在這個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搭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還需要(21)個稜長一釐米的正方體。

6.求下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外圓半徑12釐米,內圓半徑8釐米)

面積=3.14×12×12-3.14×8×8

=3.14×144-3.14×64

=3.14×80

=251.2平方釐米

7.右圖梯形的下底縮短8釐米就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減少40平方釐米。原來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①40×2÷8=10(cm),10釐米為梯形的高,這是根據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高=三角形面度積×2÷底

②20-8=12(cm),12釐米為梯形的上底

③(12+20)×10÷2=160(cm),這是根據梯形的面積等於

(上底+下底)×高÷2

8.一個圓柱形玻璃杯,從裡面量,底面直徑是10釐米,高是20釐米。先往這個玻璃杯裡注入一些水,水的深度與水面離杯口的距離比是1:1,再放入一個圓錐(圓錐完全浸沒於水中),此時水的深度與水面離杯口的距離比是3:2。求圓錐的體積?

分析 由題意可知:1:1就是指玻璃杯的一半,所以20÷2=10cm;放入圓錐之後的水深是20×5分之3=12cm; 12-10=2cm就是放下圓錐後增加的高度;又因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就等於圓錐的體積,於是利用圓柱的體積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20÷2=10(釐米)

20×(3+2)分之3

=12(釐米)

12-10=2(釐米)

3.14×(10÷2)×2

=3.14×25×2

=157(立方釐米)

答:圓錐的體積是157立方釐米。

相關焦點

  • 部編人教版四上數學作業本《大數的認識》P5—P8答案參考
    部編人教版四上數學作業本《大數的認識》P5—P8答案參考大數的認識(五)教材第11頁 作業本P51.在O裡填上「>」「<」或「=」。3.用下面的6張數字卡片擺出4個六位數,並按從大到小排序。3 5 0 4 8示例:(答案不唯一)854320>845320>843520 >8432504.世界上的河流,若以長度衡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尼羅河,第二位是亞馬孫河,我國的長江排第三,黃河排第五。
  • 寒假預習提前預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認識平面圖形
    寒假到了,很多家長花高價讓孩子去培訓機構補習,其實,家長如果有時間,還是要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效果更好!下面我們一起來預習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平面圖形。教材解讀:一年級上冊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年級下冊學習了平面圖形的認識,為什麼這樣安排呢?孩子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立體圖形,但很難找到平面圖形,學習平面圖形要比學習立體圖形困難呀。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測試卷+認識圖形1和2的聯繫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測試卷+認識圖形1和2的聯繫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兒童化(生活化)描述:長方體: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正方體: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一個樣。圓柱體: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球體(簡稱球):圓圓鼓鼓小淘氣,滾來滾去不費力。數學專業描述:長方體:長長的,有6個平平的面,對面相等,不易滾動。
  • 人教版六下總複習:一招鮮——體積公式
    當然,我們鼓勵孩子們提前自學老師還沒教到的內容或者更高年級的數學知識,並通過完成微課後的練習,測試自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水平。請記住,學數學,自學習慣是不能沒有的,這也是呆瓜微課工作室存在的意義。希望:與呆瓜作伴,數學能更棒。
  •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複習資料,值得點開看一下
    初中數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複習資料,值得點開看一下在小學的時候我們研究了一些立體圖形,比如圓柱、圓錐等,那進入初中以後我們研究哪些新的立體圖形呢?稜柱、稜錐是我們進入初中研究的新的立體圖形,接下來老師分享一下初中數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複習資料,幫你認識一下新的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立體感。考點1認識幾何體涉及到的知識點有:稜柱:兩底面都是相同的多邊形,側面是平行四邊形、側稜長都相等。
  • 期末衝刺,部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孩子失分點分析
    同時,老師在批改孩子的作業時,也能發現學生的薄弱地方,有重點複習。老師讓籤字,我們是部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我一看孩子得了96分了失分點,第7題扣了2分,第10題扣了2分。如下圖第7題,3個人有幾種站法,答案是6種,孩子寫了9種,這類題一般會少寫,孩子竟然多寫了。這類題畫圖比較容易,數學就要孩子多動手操作。旁邊是孩子訂正的正確結果。
  • 人教版數學教學知識點整理
    對人教版數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整理如下:一年級知識點(1)20以內數的認識(2)100以內數的認識(3)鐘面的認識(4)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5)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6)長方體、正方形(15)簡單數據整理(16)簡單統計圖表的初步認識(17)平均數(18)兩步計算的應用題(19)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單元測試卷,網友:題是美術老師出的
    在前幾節的內容裡,我們已經整理過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的知識梳理與複習,那麼本節我們繼續整理《認識圖形》單元測試卷,在複習完了這塊的內容後,再通過一套測試捲來整體檢測下對這單元的掌握情況。
  • 「乾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圖形認識
    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主要講解了平面圖形,這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認識了立體圖形之後,第二次接觸圖形。但是與一年級上冊不同,由於低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通過操作(如:觸摸,觀察)對立體圖形形成感知,比如對面的感覺是滑滑的,平平的,對角的感覺是尖尖的,會扎手等,都是基於自身操作得出的經驗。
  • 部編人教四上數學作業本《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P51—P53答案參考
    部編人教版四上數學作業本《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P51—P53答案參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七)教材第78——80頁 作業本P511、在O裡填上「>」「<「或「=」。
  • 小升初考試複習――空間與幾何(立體圖形)
    今天一起來概括複習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先一起回顧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那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呢?長方體的特點: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下面我們一起總結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我們從最基本圖形長方體開始,通過上面的複習我們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六個面為長方形。上、下底面的面積=長×寬×2,前、後面的面積=長×高×2,左、右的面積=寬×高×2。長方體的表面積=(a×b+a×h+b×h)×2。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專項練習題,專項鞏固提升!
    數學小故事: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鑑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今天朱老師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專項練習題,專項鞏固提升,複習必做,家長可給孩子收藏一份,可下載電子版列印練習!更多電子版資料同步練習、知識點歸納、單元測試題、期末期中題、專項練習等。
  •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首先是說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它包含幾何圖形的認識和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兩部分內容。學生在小學已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因此這節課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對生活中的幾何圖形進行新的認識。可以說此課為學生學習初中「圖形與幾何」拉開序幕,有著「奠基」的重要作用。
  •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3單元《分類和整理》電子課本
    內容介紹:部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電子課本,共計8個單元。分別為:1單元-《認識圖形二》,2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3單元-《分類和整理》,4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5單元-《認識人民幣》,6單元-《100以內的加法減法一》,7單元-《找規律》,8單元-《總複習》。本章內容此為第3單元《分類和整理》。本冊電子課本清晰完整版請加關注私信獲取。
  • 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期末複習單元知識匯總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同學們,期末考試快到了,大家準備好了嗎?這裡給大家按照單元整理總結了知識!第1單元 長度單位(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二年級數學上人教第2單元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二年級數學上人教第3單元第4單元 表內乘法(一)(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1-9單元知識點,用心複習,考試成績好
    四年級孩子在小學階段是一個轉折點,三年級之前有的孩子比較聰明,不太認真學習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然而到了四年級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稍有馬虎,學習成績就有可能落下來。當然,落後一段時間可以再追趕上去,但那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一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一考察了整本書的內容,同學們先自己試著做一做。下邊涉及到的具體問題再做具體分析。一、填一填。知識點: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知識點: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簡單的單位換算:第四小題。知識點:第七單元找規律。第五小題。其中每道題的具體分析都在試卷中已經標出。二、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中。知識點:第四單元中數的組成。第1小題。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檢測試卷
    期末了要通過複習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提升能力。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其中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
  •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整理複習,孩子一定需要,果斷收藏
    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長度單位是千米,米,分米,釐米和毫米,而米是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符號是m,而它們之間的進位轉換是:千分之一千米=1米=10分米=100釐米=1000毫米。長度單位的認識是在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章內容安排的,涉及到的內容也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對長度單位的基本認識,以及簡單的換算,能用正確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再就是能夠測量出物體的長度。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同學來說,還是要扎紮實實才能夠學好掌握的。本節小隴老師就整理了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的整理和複習,相信二年級的小夥伴複習時一定用的上,快收藏了吧。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