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雪域高原綻放「三色」之光 ———華能集團援藏十年紀實
本文作者:董志雄 張曉哲
潮平風正揚帆進,凝心聚力向未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在祖國的西部邊疆,有一曲電力援藏的讚歌正在深情譜寫,有一幅水電大開發的畫卷正在濃墨展開。
十年前,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偉大戰略的號召,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群優秀的華能人由內地轉戰西藏,在華能集團「三色文化」的激勵鼓舞下,耐高寒缺氧,戰雪雨風霜,不斷挑戰嚴峻生存環境,把「擘畫雅江、水能興藏」的夢想刻在了雪域的峽谷峭壁之上,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誓言銘記心間,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做規劃、謀發展……拉開了西藏大水電時代的序幕,開始了華能集團立足西藏、發展西藏、造福西藏的艱苦奮鬥徵程,全力助推西藏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快車道。
電力援藏 敢為人先
這裡高寒缺氧,峽谷矗立,山川縱橫,境內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氧氣含量約低至內地平均水平的60%,每年高達3100~3400小時的日照時間使紫外線輻射量足足超過內地平均水平的8倍。這裡便是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的西藏。
2004年,華能集團進入西藏,積極承擔資金、技術和人才援藏任務,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9月,華能西藏發電有限公司在拉薩市註冊成立,2015年12月,更名為華能西藏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雅江公司」)。
在2017年6月13日舉行的央企助力富民興藏會議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曾3次提到華能雅江公司,充分肯定了華能集團為西藏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
近年來,隨著西藏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藏中電網枯水期電力電量供需矛盾凸顯,阿里地區也出現了供電緊張局面。為幫助西藏解決缺電難題,2009年,華能集團主動請纓,出資3.6億元,抽調技術骨幹,無償緊急馳援拉薩10萬千瓦、阿里1萬千瓦2個應急過渡電源項目。在雪域高原創造了「華能速度」的奇蹟。
「感謝華能為解決西藏供電緊張局面所作的突出貢獻,感謝為推動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的卓越成績。」時任西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的郝鵬說。
勇擔重任 迎難而上
西藏中部電網在「十一五」時期,能源基礎設施仍然落後,能源供應體系不健全,能源消費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冬季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面臨著嚴重缺電的形勢。為儘快實現緩解西藏電源緊缺問題的目標,亟須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一座規模電站。作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紅色」公司,華能集團秉承國家利益至上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切實履行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政治責任,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西藏高原艱苦地區建設電站的重任。
藏木水電站於2007年啟動籌建,2015年實現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在海拔3300米、晝夜溫差超過20攝氏度的西藏高原,堅持全年施工,從材料運輸到現場施工,許多問題前所未有。這既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一次極具開創性的工程實踐。8年間,藏木電站全體建設者克服高寒缺氧等諸多困難,榮獲了若干國家專利、科技創新成果獎,創造了高原水電建設的奇蹟。藏木水電站的投產運行,緩解嚴重缺電不利局面,源源不斷地為西藏人民供應清潔純淨的電能,為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增強能源保障。
「男兒上高原,雪山峽谷連;長河險灘走天塹,道阻路險汗撐船;徵途多艱難,白髮任誰看?擘畫雅江路漫漫,水能興藏夢未圓;敢不整裝重抖擻,二十三載,明月走邊關!」回想起進藏23年的奮鬥歷程,華能雅江公司加查分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小江感慨萬千。
23年來,王小江從小王變成了老王,也從學徒變成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與王小江一樣,奮戰在西藏能源產業建設一線的華能人,遠離家鄉、遠離故土、遠離親人,卻幾十年如一日,用睿智與堅韌,忠誠與奉獻守護著「在藏、建藏、興藏」的初心與諾言。
西藏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自然資源豐富、恢復周期長,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華能雅江公司貫徹華能注重科技、保護環境的「綠色」文化,自成立以來,以建設美麗西藏為著眼點,積極履行央企環保責任,嚴格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建成並投運生產廢水、生活汙水、施工噪聲、固體廢棄物、生態恢復等環保設施;通過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等典型且特色環保項目的實施,減少了對周邊野生動物的影響,有效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
墨脫「脫墨」點亮秘境
翻雪山,穿隧洞,雨一陣,晴一陣,飛石滾落,泥石流狂洩的痕跡隨處可見。從林芝市八一鎮出發,驅車10個小時,萬頃墨色中,眼前突然一片璀璨。這裡是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素有「蓮花秘境」之稱的西藏墨脫縣。
墨脫縣歷來是缺電少電的重災區,縣城「一半亮、一半黑」是烙在扎西心裡抹不去的印記。據這位在墨脫縣做生意的藏族同胞回憶,華能集團進駐以前,墨脫縣賣得最好的商品是酥油燈。時至今日,扎西等在墨脫的百姓都知道,讓墨脫告別無電時代、脫去墨色的,是華能集團。
「十二五」期間,華能雅江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能源局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號召,主動承擔了墨脫「十二五」電力援藏任務,成立了墨脫電力有限公司。
2013年藏曆年年關,正值華能進駐墨脫縣初期,墨脫縣原有裝機1000千瓦的亞東水電站出力只能勉強達到300千瓦,根本無法滿足縣城用電。在此緊要關頭,華能雅江公司從江蘇揚州緊急調運了一臺2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組,經過14天長途跋涉運抵墨脫縣,2月18日成功實現併網發電,圓了墨脫縣人民第一個光明夢,也圓了墨脫電力公司全體職工的第一個華能夢。
墨脫縣甘登鄉是「無電區中的無電區」,是推動墨脫縣局域電網全覆蓋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但甘登鄉沒有公路,從縣城徒步往返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華能雅江公司主動接手甘登水電站建設任務,由16人組成人力運輸隊,歷時半年將水輪機順利運抵現場,確保了工期進度。
責任擔當 精準扶貧
經濟發展,道路先行。為突破發展瓶頸,華能雅江公司投資20.2億元,開工建設了總長64千米的派墨農村公路。目前,該道路已完成投資7.26億元,米林段多雄拉山隧道進口段8.5千米道路已經完工,計劃2018年派鎮至汗密段建成通車,爭取2021年全線建成通車。
說到派墨農村公路,就不得不提位於米林、墨脫兩縣交界處的多雄拉雪山,海拔4500米,是推動派墨農村公路建設最大的「攔路虎」。經徒步踏勘和多方比較、論證,華能雅江公司大膽提出了「引進TBM(隧道掘進機),穿越多雄拉,業主深度介入掘進施工」的模式,並開創了雙護盾TBM進行噴錨支護施工的歷史先河。
進藏以來,華能集團始終秉承「三色」文化理念,按照「建設一座電站、發展一方經濟、保護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穩定一方社會」的方針,贏得了政府和百姓的好評,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華能將著力發揮企業優勢,深入做好扶貧工作,把定點扶貧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把精準扶貧扶到點上根上,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華能集團總經理黃永達說。
在工程建設中,華能集團先後投資2.3億元改造道路;投入約1600萬元,支持西藏地方新農村建設、修建周邊村莊村級道路、人畜安全飲水等工程;投入700餘萬元,贊助地方科教文衛事業。捐助310餘萬元,支援當雄、左貢、昌都、尼泊爾地震西藏災區災後重建。
為緩解西藏自治區就業壓力,華能雅江公司提出了「西藏籍畢業生達到30%」的目標。同時,長期聘用當地員工100餘人參與工程建設、後勤管理,積極接收藏族同胞7514人次參與工程建設,優先使用地方車輛200餘輛參與工程運輸,提高了當地群眾收入。
在「強基礎,惠民生」駐村工作中,華能雅江公司先後向浪卡子縣、加查縣、墨脫縣5個村派駐了20多支駐村工作隊,捐助520餘萬元,承擔了米林縣、墨脫縣、加查縣共125戶精準扶貧任務。同時,注重宣傳黨的政策、捐資助學、捐贈物資、爭取或援助資金扶持致富產業,獲得了地方百姓的一致好評。2016年,該公司2家基層企業分別榮獲自治區、林芝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深入參與援藏、做好駐村工作的不僅是華能雅江公司。2011年11月以來,華能瀾滄江公司如美水電工程籌建處派駐的工作隊進駐到昌都市芒康縣洛尼鄉當佐村。5年多來,駐村工作隊與當佐村藏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工作重點,建強基層組織,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尋找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