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天一熱,冬眠許久的蛇又開始活動起來。昨天,記者從市第八人民醫院得知,醫院今年以來已經接診了5例被蛇咬的患者。近日,一條兩米多長的大花蛇跑到沙子口一處小區內,幸虧嶗山警方及時處置。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專家提醒市民,又到了蛇類出沒時節,市民登山不要走野路。
兩米長大蛇擋住回家路
5月30日,一條兩米多長的大蛇突然出現在沙子口大橋東側東山小區一號樓附近,這名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讓附近居民驚嚇不已。當天正值午飯時間,居民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一條兩米多長的大花蛇,這條蛇身上有著黃黑色的豎斑紋,蛇頭是黃綠色的。眾多居民紛紛圍觀,大蛇受驚,緩緩爬行,並且不時地吐著紅信。因為不知這條大蛇有沒有毒,居民們束手無策,只好報警求助。嶗山警方接到報警後,立即指令消防中隊、沙子口邊防派出所趕到現場處置。
民警到場後,發現大蛇已經被居民給趕到了一處牆角,有兩名膽大的居民用鐵鍬按住蛇的尾部,現場陷入僵局。民警當即現場警戒,疏散圍觀的群眾,為防止大蛇受刺激攻擊人群,兩名消防員立刻從居民手中接過鐵鍬,沿著牆角壓住蛇身,使它動彈不得。一名消防員戴上防護手套眼疾手快地抓住蛇的頭部,將其裝進事先準備好的袋子中,排除了險情。隨後,消防官兵將蛇拿到嶗山水庫附近的小樹林中放生。整個過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青島10種蛇多分布嶗山
昨天,記者把警方拍攝的大花蛇照片發給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高級工程師遲仁平,在仔細鑑別後,遲仁平說,這是一條黑眉錦蛇,平常生活在亞熱帶,非本地蛇類,屬於無毒蛇。
青島有多少種蛇,哪些蛇最具有毒性,登山的市民需要注意什麼事項呢?對此,遲仁平表示,青島地區有10種蛇,主要分布在嶗山地區,其中毒性最厲害的屬黑眉蝮蛇。10種蛇在嶗山上全部都有野生種群分布,黑眉蝮蛇在浮山、大小珠山、即墨的沿海地區山林中都有,尤其以嶗山最多。其餘9種分別是虎斑遊蛇、赤鏈蛇、黃脊遊蛇、白條錦蛇、紅點錦蛇、團斑錦蛇、雙斑錦蛇、棕黑錦蛇、烏梢蛇,都是無毒蛇。黑眉蝮蛇又名「土虺」,因渾身土灰色而得名。「土虺」身材粗短,身上有一條黑色的花紋覆蓋眼睛,很容易識別。「從現在到秋末,"土虺"要四處尋覓食物,尤其是到秋天,它的毒性最強。如果受到驚嚇,很容易傷人。」
登山穿長褲不要走野路
「其實蛇都是怕人的,一般不會主動傷人,它們會主動逃逸的。」遲仁平說,驚蟄過後,冬眠的蛇就開始外出活動了,一直到要持續到深秋。喜歡登山的市民,儘量穿直筒鞋和長衣褲,為了防止遇到毒蛇,可以隨身攜帶一根木棍,經常敲打一下周邊的草叢,不要走野路。夏天,毒蛇一般會在上午10點左右出動,天氣熱的話,毒蛇一般會在陰涼乾淨的山路上蟄伏,蛇的附近肯定會有水源或是亂石,當市民走到這些地方時,一定要注意。要是一旦被蛇咬傷了,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奔跑,要在傷口近心端處迅速扎結,避免毒液擴散,之後要及時割開傷口處皮膚放血,還可以把傷口浸在冷鹽水中或用高錳酸鉀衝洗。結紮要每隔20分鐘放鬆2—3分鐘,避免組織壞死。
昨天,嶗山警方也提醒廣大登山愛好者,近段時間氣溫升高,天氣悶熱,是蛇及其他野生生物活動最頻繁的時期,所以居民外出時一定要關好門窗,防止蛇及其他生物進入屋中。如果居民遇到蛇後,在不能判斷蛇是否有毒,是否攻擊人的情況下,不要盲目抓捕,應立即報警求助,避免咬傷事故的發生。
一旦被蛇咬儘快送醫院
「近期被蛇咬傷的患者,醫院已經接診了5例。」市第八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告訴記者。據介紹,市第八人民醫院是青島乃至半島地區,唯一常年儲備抗蛇毒血清的醫院,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患者,八醫每年都儲備充足的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主要有抗蝮蛇蛇毒、抗五步蛇蛇毒以及抗眼鏡蛇蛇毒三種,青島以蝮蛇為多,所以八醫只備有抗蝮蛇蛇毒一種血清,不過它對其他毒蛇咬傷情況也有療效。
記者了解到,今年島城氣溫高於往年,使得冬眠的蛇類提前出洞活動,以後隨著島城氣溫增高,蛇類活動的頻率還將加大,市民進山或者到野外遊玩時一定要多加注意。青島有劇毒的蛇基本都是蝮蛇,一旦被蛇咬後,在做簡單處理後,要在第一時間送醫院救治。因為被蝮蛇咬傷的話,情況嚴重的話,兩個小時之內會出現昏迷等情況。 (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劉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