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20-07-24 南大招生小藍鯨

隨著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不斷加強人工智慧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2018年3月5日,南京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慧學院,成為首家成立人工智慧學院的C9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周志華兼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作為&34;的南大人,他不僅沒有海外學術經歷,甚至連一年訪問學者都沒有做過,是我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罕見的沒有&34;的具有卓著聲譽和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學者。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學於斯,教於斯

出生於1973年的周志華,是個土生土長的南大人,本碩博都在南京大學計算機系度過,後來又留校任教。2002年3月,28歲的周志華被破格聘為副教授,一年後,29歲的他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隨後被聘為教授。2004年4月,周志華獲博士生導師資格。一年一級。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從1992年踏入南京大學以來,周志華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教授,再成為一名院長,一直沒有離開。他對南大的感情深厚,不僅因為&34;,更在於在這所校園裡有很多影響過他的老師,&34;。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發出中國聲音

在過去20年裡,我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進步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而周志華作為我國人工智慧特別是機器學習領域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成長為了國際學術舞臺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

2012年,周志華當選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和國際模式識別學會(IAPR)的會士;2013年,當選ACM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是我國大陸高校首位當選ACM傑出科學家的學者;2016年,他又當選了國際人工智慧學會(AAAI)、美國計算機學會(ACM)、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會士。至此,他成為了在人工智慧相關的五大主流國際學會的華人&34;會士第一人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7年,周志華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2月,他與密西根大學一位著名教授一起擔任國際人工智慧學會AAAI 2019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成為1980年該會議創辦以來首位華人主席、也是美歐之外國家首位擔任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的學者。同年8月,在墨爾本舉行的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 (IJCAI)上,他又當選了IJCAI 2021的程序委員會主席,這是1969年該會議創辦以來中國內地首位擔任此職位的學者

儘管刷新了大陸學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無數個&34;,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但周志華卻仍然低調,熱愛事業,只想專心做研究。二十餘年來,他主持多項科研課題,在本領域一流國際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發表論文兩百餘篇,被引用四萬餘次,主編文集多部。獲發明專利二十餘項。2016年1月,他所著的《機器學習》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先後在多家電商平臺上榮登計算機類圖書暢銷榜第一名,至2017年底重印23次,被內地、香港等335家單位、380門課程選作教材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教書育人,&34;

活躍於國際人工智慧界,對於周志華來說,除了為國際人工智慧研究貢獻&34;,他更在乎的是能在國際舞臺上發出&34;,讓國外了解中國的人工智慧,為國內人工智慧發展儘可能地做出更多努力。

2007年,周志華創建了南京大學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研究所(LAMDA),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該研究所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微軟、三星等知名企業都有合作,成了國內有志於機器學習領域學生們心嚮往之的&34;,學生報考蜂擁而來。

&34;周志華說。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成立於1958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建立起了&34;與&34;兩個優勢方向,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列計算機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名

2018年,南京大學在C9高校中第一個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周志華擔任院長。如今,南大人工智慧學院與曠視、科沃斯、京東、地平線、華為等企業聯手成立了實訓基地,今年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將南京基地設在了南京大學裡。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周志華一直堅持給本科生上課。&34;饒睿策是南大人工智慧學院2018級學生,他表示,根本沒想過周老師會給本科生上課。&34;

周志華的課經常&34;,不僅南大校內其他學院的學生會來慕名旁聽,甚至還有外地的學生坐飛機來蹭課。&34;他這樣說道。

29歲成教授,他刷新中國AI領域數項紀錄,沒有海外背景卻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7年的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上,中國的錄用論文數首次超過了美國。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擔任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主席,同樣引人注目。&34;周志華這樣說道。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34;建設A類高校——南京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南京大學官微、新聞網,南大招生小藍鯨,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官網,TOP大學來了

相關焦點

  • 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教授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教授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教授也收到了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好消息。
  • 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這位教授厲害了!
    7月27日,歐洲科學院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 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科學院年會暨新當選院士入會儀式將推遲至2021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舉行。
  • 近日,蘇州大學2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正在陸續公布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隨著名單公布,又一喜訊傳來,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AI科技評論獲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孫茂松也位列其中。歐洲科學院主席Sierd Cloetingh院士特向孫茂松教授致函通知並表示祝賀。院士候選人選拔過程嚴格,首先由來自不同國家的院士推薦到科學部,經學部初審後推薦到提名委員會進行通訊評審,最後由歐洲科學院的專門委員會審核通過。歐洲科學院目前有院士約4000人(其中外籍院士有 100 餘位),包含7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圖靈獎獲得者以及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等。
  • 同濟大學化學學院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8月27日,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發布2020年度化學學部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同濟大學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8月27日,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發布2020年度化學學部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學院張弛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弛院士現任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澳大利亞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光響應功能材料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材料學部委員、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委員、RSC、IMMM、IET和RACI等學會的Fellow。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1978年後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夏鼐:溫州市區倉橋街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考古學家。先後被中國、英國、德國、瑞典、美國、義大利等國科學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選為院士及中國科學院的多部學部委員。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公布2020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孫茂松的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Web智能和社會計算,他率領團隊研製出一個集自動分詞、詞性標註、專名識別和新詞識別於一體的漢語分析軟體,應用於清華與歐盟近10個國家合作的研究項目「超對等語義搜尋引擎」中。
  • 電子科大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歐洲科學院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教授梁應敞當選外籍院士。
  •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 29歲上大學、31歲讀研,他曾是農藥廠工人,如今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29歲考上大學,到當選中科院院士,他抓住每一個機遇,憑藉努力與勤奮,不僅成為了我國聚合物太陽電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還培養出了眾多青年科研人才。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克服困難讀完了高中。隨後,他響應號召回鄉務農,成為了一家微生物農藥廠的工人,從事生物治蟲的工作。1977年高考恢復後,已有兩個孩子的李永舫以29歲"高齡"考入了上海化工學院(由華東化工學院更名,現華東理工大學)抗菌素專業(現生物工程專業)。
  •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作為歐盟的「國家科學院」,擁有70多位諾獎得主的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日前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7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歐科院外籍院士。其中,3人來自中科院系統,其餘來自高校,有1人來自上海——他就是華東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金龍。
  •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
  • 浙大這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還被譽為「文學倫理...
    近日小浙收到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我校外語學院聶珍釗教授在歐洲科學院2018年度選舉中當選為外籍院士聽說你對歐洲科學院還不是很了解快讓小浙來給你科普一下吧歐洲科學院小百科1984年,英國科技部長首次在歐洲理事會上建議
  •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張金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
  • 徐春明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的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正式揭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徐春明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部)。
  • 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
  • 電院兩位教授當選2020年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新晉院士名單,電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過敏意與自動化系講席教授安德森·林奎斯特(Anders Lindquist)當選2020年歐洲科學院院士!此次共有來自世界範圍內的361位學者接受邀請。
  • 深耕無線通信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