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不斷加強人工智慧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2018年3月5日,南京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慧學院,成為首家成立人工智慧學院的C9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周志華兼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作為&34;的南大人,他不僅沒有海外學術經歷,甚至連一年訪問學者都沒有做過,是我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罕見的沒有&34;的具有卓著聲譽和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學者。
出生於1973年的周志華,是個土生土長的南大人,本碩博都在南京大學計算機系度過,後來又留校任教。2002年3月,28歲的周志華被破格聘為副教授,一年後,29歲的他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隨後被聘為教授。2004年4月,周志華獲博士生導師資格。一年一級。
從1992年踏入南京大學以來,周志華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教授,再成為一名院長,一直沒有離開。他對南大的感情深厚,不僅因為&34;,更在於在這所校園裡有很多影響過他的老師,&34;。
在過去20年裡,我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進步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而周志華作為我國人工智慧特別是機器學習領域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成長為了國際學術舞臺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
2012年,周志華當選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和國際模式識別學會(IAPR)的會士;2013年,當選ACM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是我國大陸高校首位當選ACM傑出科學家的學者;2016年,他又當選了國際人工智慧學會(AAAI)、美國計算機學會(ACM)、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會士。至此,他成為了在人工智慧相關的五大主流國際學會的華人&34;會士第一人。
2017年,周志華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2月,他與密西根大學一位著名教授一起擔任國際人工智慧學會AAAI 2019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成為1980年該會議創辦以來首位華人主席、也是美歐之外國家首位擔任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的學者。同年8月,在墨爾本舉行的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 (IJCAI)上,他又當選了IJCAI 2021的程序委員會主席,這是1969年該會議創辦以來中國內地首位擔任此職位的學者。
儘管刷新了大陸學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無數個&34;,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但周志華卻仍然低調,熱愛事業,只想專心做研究。二十餘年來,他主持多項科研課題,在本領域一流國際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發表論文兩百餘篇,被引用四萬餘次,主編文集多部。獲發明專利二十餘項。2016年1月,他所著的《機器學習》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先後在多家電商平臺上榮登計算機類圖書暢銷榜第一名,至2017年底重印23次,被內地、香港等335家單位、380門課程選作教材。
活躍於國際人工智慧界,對於周志華來說,除了為國際人工智慧研究貢獻&34;,他更在乎的是能在國際舞臺上發出&34;,讓國外了解中國的人工智慧,為國內人工智慧發展儘可能地做出更多努力。
2007年,周志華創建了南京大學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研究所(LAMDA),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該研究所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微軟、三星等知名企業都有合作,成了國內有志於機器學習領域學生們心嚮往之的&34;,學生報考蜂擁而來。
&34;周志華說。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成立於1958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建立起了&34;與&34;兩個優勢方向,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列計算機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名。
2018年,南京大學在C9高校中第一個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周志華擔任院長。如今,南大人工智慧學院與曠視、科沃斯、京東、地平線、華為等企業聯手成立了實訓基地,今年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將南京基地設在了南京大學裡。
周志華一直堅持給本科生上課。&34;饒睿策是南大人工智慧學院2018級學生,他表示,根本沒想過周老師會給本科生上課。&34;
周志華的課經常&34;,不僅南大校內其他學院的學生會來慕名旁聽,甚至還有外地的學生坐飛機來蹭課。&34;他這樣說道。
2017年的國際人工智慧聯合大會上,中國的錄用論文數首次超過了美國。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擔任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主席,同樣引人注目。&34;周志華這樣說道。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34;建設A類高校——南京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南京大學官微、新聞網,南大招生小藍鯨,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官網,TOP大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