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在平均海拔近2000米的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山路崎嶇,體感寒冷,用廣東人的話來說就是「溼冷」。但就在這個貴州省深度貧困縣裡,北海道薰衣草、芝櫻、雪菊、迷迭香等多個品種的花卉正在寒冷中默默生長,等待著來年春天的到來。而曾經的貧困戶周巧在種植這些鮮花時,成長為擁有一技之長的管理人員,「覺得未來好有希望」。
廣州港華公司董事長陳潔介紹鮮花基地的情況
相距1100多公裡,當花城廣州與花海畢節相遇,鮮花鋪就了一條創新的扶貧之路。自去年5月,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華公司」)在赫章縣開展鐵匠鮮花育種、育苗種植基地項目和興發「雲海花田」田園綜合體項目以來,已幫助當地710戶與周巧一樣的貧困戶增加了收入。如今,來自廣州的「芳香產業」正在貴州大地上耕耘,有望打造成集農業生態保護、花卉新品種開發、育種育苗、花卉精深加工和管理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廣黔對口支援科技扶貧致富示範點。
北海道薰衣草落戶赫章
種花為什麼能幫助當地貧困戶成功脫貧?陳潔介紹,這兩個項目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學、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等國家級科研團隊,明確了通過帶動就業促進當地脫貧的近期目標,以及通過技能培訓實現當地永久脫貧不返貧的遠期目標。
基地裡的鮮花被製作成永生花等產品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項目首先強調花卉品種,陳潔告訴記者:「去年6月,我們選種了40個品種的菊花,當時大棚裡五顏六色非常好看,但是我們不能只求好看不講實用,經過篩選後,我們只留了兩種。」在基地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品種是北海道薰衣草,這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魯元學博士從日本引進的。
陳潔告訴記者,16年前,魯元學在日本留學,學成歸國時,他的日本導師將經過多次改良的薰衣草種子贈予了魯元學,並寄希望於魯元學能在中國將這一品種發揚光大,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多年來,魯博士不願意用這種「北海道薰衣草」進行純商業開發,直至遇到要在赫章開展扶貧工作的陳潔,魯博士才欣然加盟。
赫章較高的海拔、充足的日照時間,加上優良的品種和科學的種植技術,造就了這裡優秀的花卉品質,鮮花產品供不應求。此外,在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的背景下,港華公司的鮮花種植基地還獲得了廣州園林花卉消費扶貧支持。陳潔透露:「今年國慶節期間,廣州街道上很多鮮花都是來自這裡的鮮花基地。」
公司效益有保證,就對扶貧更有利。鮮花基地採取「公司+農戶+村集體」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務工工資、基礎設施分紅、大棚流轉租金等,可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並形成「造血」式長效脫貧機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馮嘉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馮嘉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