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大地綻放北海道薰衣草,廣州「芳香產業」走出扶貧創新路

2021-01-15 大洋網

深秋時節,在平均海拔近2000米的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山路崎嶇,體感寒冷,用廣東人的話來說就是「溼冷」。但就在這個貴州省深度貧困縣裡,北海道薰衣草、芝櫻、雪菊、迷迭香等多個品種的花卉正在寒冷中默默生長,等待著來年春天的到來。而曾經的貧困戶周巧在種植這些鮮花時,成長為擁有一技之長的管理人員,「覺得未來好有希望」。

廣州港華公司董事長陳潔介紹鮮花基地的情況 

相距1100多公裡,當花城廣州與花海畢節相遇,鮮花鋪就了一條創新的扶貧之路。自去年5月,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華公司」)在赫章縣開展鐵匠鮮花育種、育苗種植基地項目和興發「雲海花田」田園綜合體項目以來,已幫助當地710戶與周巧一樣的貧困戶增加了收入。如今,來自廣州的「芳香產業」正在貴州大地上耕耘,有望打造成集農業生態保護、花卉新品種開發、育種育苗、花卉精深加工和管理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廣黔對口支援科技扶貧致富示範點。

北海道薰衣草落戶赫章

種花為什麼能幫助當地貧困戶成功脫貧?陳潔介紹,這兩個項目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學、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等國家級科研團隊,明確了通過帶動就業促進當地脫貧的近期目標,以及通過技能培訓實現當地永久脫貧不返貧的遠期目標。

基地裡的鮮花被製作成永生花等產品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項目首先強調花卉品種,陳潔告訴記者:「去年6月,我們選種了40個品種的菊花,當時大棚裡五顏六色非常好看,但是我們不能只求好看不講實用,經過篩選後,我們只留了兩種。」在基地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品種是北海道薰衣草,這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魯元學博士從日本引進的。

陳潔告訴記者,16年前,魯元學在日本留學,學成歸國時,他的日本導師將經過多次改良的薰衣草種子贈予了魯元學,並寄希望於魯元學能在中國將這一品種發揚光大,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多年來,魯博士不願意用這種「北海道薰衣草」進行純商業開發,直至遇到要在赫章開展扶貧工作的陳潔,魯博士才欣然加盟。

赫章較高的海拔、充足的日照時間,加上優良的品種和科學的種植技術,造就了這裡優秀的花卉品質,鮮花產品供不應求。此外,在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的背景下,港華公司的鮮花種植基地還獲得了廣州園林花卉消費扶貧支持。陳潔透露:「今年國慶節期間,廣州街道上很多鮮花都是來自這裡的鮮花基地。」

公司效益有保證,就對扶貧更有利。鮮花基地採取「公司+農戶+村集體」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務工工資、基礎設施分紅、大棚流轉租金等,可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並形成「造血」式長效脫貧機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馮嘉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馮嘉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 芳香滿烏蒙
    「我到處把你找,腳下的路伸向遠方」,老鄉們喊她「花仙子」,來自香港的90後,紮根廣州,又遠赴貴州扶貧,她為鄉親們打造了一個「花花世界」!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協作之花綻放在烏蒙山深處!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芳香滿烏蒙
    「我到處把你找,腳下的路伸向遠方」,老鄉們喊她「花仙子」,來自香港的90後,紮根廣州,又遠赴貴州扶貧,她為鄉親們打造了一個「花花世界」!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協作之花綻放在烏蒙山深處!
  • 畢節地標產品 重構烏蒙山區
    眼下,威寧蘋果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其國字號的身份以及來自大山深處的味道受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消費者的追捧。與其一同受到市場認可的,還有威寧「三白」、赫章核桃、織金竹蓀、納雍烏金豬……搭乘著現代化交通網絡的便利,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正在持續不斷地將產業觸角延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感受到貴州味道。2020年威寧蘋果豐收時。
  • 新疆薰衣草結合法國技術 銷往日本和韓國
    解憂公主薰衣草園內展出的多種薰衣草精油產品。 苟繼鵬 攝中新網新疆伊犁6月17日電(苟繼鵬 阿麗婭·吐爾洪)「去年,我們有約2噸的薰衣草精油銷往日本和韓國,佔全年產量的10%左右。」16日,在位於新疆霍城縣的解憂公主薰衣草園內,新疆天然芳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人王力介紹。
  • 廣西忻城縣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富民工程
    中國經濟網來賓12月8日訊(記者陳自林 朱柳蓉 通訊員藍春青)12月初的廣西忻城縣薰衣草莊園裡一派熱鬧景象,子項目冰河世紀室內滑雪場二期工程即將竣工準備開業,數萬株名貴樹種挺拔蔥鬱,連片的鮮花依然豔麗綻放,恰似一張張熱情的笑臉,喜迎遊客紛至沓來。
  • 張海:扶貧路 我走了6萬裡
    產業結構要調整、熊文志家房屋要改造、熊發林家拒搬遷、去梁子組的產業路要修、脫貧短板要補齊……。脫貧工作千頭萬緒,張海就一個字——「幹」。憑一股幹勁,今年11月5日,省專項評估檢查,李子村0問題。張海察看水果蘿蔔長勢利用朋友圈,張海把李子村的水果蘿蔔賣到畢節、貴陽、北京……。
  • 東安扶貧故事入選產業扶貧優秀案例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打贏收官之戰,必下非常之功,瞄準關鍵問題,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才能扭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廣州國資力量】廣藥集團脫貧攻堅見成效,刺檸吉今年銷售有望超5...
    昨日舉行的國資國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透露,廣州國資系統打出「產業扶貧+就業幫扶+消費扶貧」組合拳,鼓勵引導市屬國企到貧困地區投資發展特色產業,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形成穩定脫貧的「造血」機制。 廣藥集團是市屬國企推進消費扶貧、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代表之一。
  • 烏蒙山上的大遷徙:畢節32萬移民搬進新家
    2018年9月,顧慶學一家響應當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赫章縣古達鄉新田村來到了縣城,住進了現代化的小區。與他一起做出決定的,還有32萬來自畢節各地各族的人們。烏蒙大地上,一場史詩級別的遷徙正在發生,就如5000年前,顧慶學的祖先蚩尤部落一般,不同的是,曾經傳說中的苗族人是為了躲避戰亂,今天的顧慶學是為了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 無錫雪浪山麓,一壟壟薰衣草蓬勃綻放,夢幻浪漫,遊客絡繹不絕
    文圖|秋嫣旅行五月,紫瑩瑩的薰衣草燦爛綻放,一壟壟薰衣草田,宛如紫色花海,壯美迷人。微風吹拂,翻騰起紫色浪湧,層層疊疊、上下起伏,漾蕩著瀲灩的波浪,猶如一幅壯美的畫卷。一株株紫色小花,高四五十釐米,蓬勃地生長著。蕙狀花莖上簇生著煙紫色花苞,暖紫色花瓣,玲瓏柔軟。這些大地的小精靈,似花非花,似草非草,美得獨特,美得詩意盎然。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王玲攝  今年,吳永太在鎮上的扶持引導下,在蜜瓜扶貧產業園區種上了12座鋼架大棚蜜瓜。「村社合一」的「紅利」,讓吳永太看到了新希望,對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吳永太所說的蜜瓜扶貧產業園區位於瓜州鎮三工村二組,該園區立足蜜瓜產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緊盯促農增收、助力脫貧,依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強力推進蜜瓜產業的規範化、合作化、高效化進程。
  • 河北衡水精準扶貧工作綻放「衡水色彩」
    藍天白雲下,李雙星和鄉親們憧憬著來年豐收的景象:廣袤的大地上,黃白相間的金銀花、紅色的玫瑰花競相綻放……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聚焦「三精準」、強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實」,目前已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全市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扶貧幹部執著堅守
  • 新疆設立首家薰衣草研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新疆日報訊(記者馬伊寧報導)記者從伊犁河谷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隨著該公司獲批自治區級博士後科技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新疆有了首家研究薰衣草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伊犁河谷的薰衣草佔中國種植面積的95%以上,已經成為伊犁的一張名片。
  • 貴州畢節:4500頭澳大利亞牛「漂洋過海」來中國 讓這裡成為世界級...
    有一支廣州的扶貧隊伍已經在貴州烏蒙山腹地紮根,在這片中國最貧困的地區,建立起全新的現代化智能化養殖基地,徹底改變了當地傳統的養殖方式。新型養殖 貴州畢節地處烏蒙山腹地,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西部最貧困的山區之一。為了幫這裡擺脫貧困,有一支廣州扶貧隊三年前來到這裡,幫助當地建立了肉牛養殖基地。
  • 光伏扶貧拖起穩穩的幸福 運鴻集團光伏產業照亮百姓致富路
    光伏扶貧,是我國發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的嶄新嘗試。2014年3月,安徽省金寨縣首開先河,在全國率先試點「光伏扶貧」,首批覆蓋1008戶貧困戶。2014年底,我國光伏扶貧工程試點正式啟動,涵蓋6省區30個縣。自此,光伏扶貧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範圍內次第開花結果。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418萬貧困戶通過光伏扶貧獲得穩定收益,涉及光伏規模2649萬千瓦。
  • 廣東消費扶貧助冰糖心蘋果走出大涼山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廣東助力大涼山蘋果「走出去」11月16日,黃廷偉從四川西昌機場乘飛機來到廣州,這是他第一次來。年屆40歲的黃廷偉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楊柳橋村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在2500米~2800米之間,「我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廣州與大家分享東西部扶貧協作帶來的成果。海拔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環境造就了鹽源蘋果皮薄肉脆、口感香甜,還有冰糖心的特點。」
  • 今天,央媒再次聚焦畢節!這次是關於...
    今天(7月25日)《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兩大央媒再次聚焦畢節快來看看都關注了畢節哪些事 《光明日報》7月25日刊發文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畢節:發展與生態,成就幸福感》,具體內容如下:「憶往昔,泥土牆,茅草房,支口鍋來鋪張床;到如今
  • 軍報記者探尋:沿著紅軍的足跡如何走出新路
    路之難,路之盼「烏蒙磅礴走泥丸」,有豪邁,更有滄桑。 一彎新月掛在樹梢,村後嶺上的紅葉楊樹,俯瞰著夜色下木質結構的老宅。 已入秋,夜微涼。烏蒙山深處的畢節,曾經很「紅」。當年,紅二、六軍團在幾次戰鬥之後進入貴州,來到了畢節,建立了黔(西)大(定)畢(節)根據地,「擴紅」人數達到5000多人。「地無三尺平」的畢節,想要發展很難。僅山地就佔了九成,過去崇山峻岭間少不了「人背馬馱」的蹤影。「烏蒙山地貧人稀,許多地區渺無人煙,紅軍指戰員硬是靠著『鐵腳板』衝出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
  • 貴州畢節百裡杜鵑:「旅遊+扶貧」敲開致富門
    「百裡杜鵑管理區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氣候優勢,堅持以旅遊為統攬,緊緊圍繞做好旅遊扶貧這篇大文章,努力克服機構小、幹部少、人才缺、基礎薄等困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推進景區保護開發與鄉村旅遊發展,建立『大旅遊』統攬下的旅遊扶貧模式,實現了旅遊發展與脫貧攻堅的雙促雙贏,成果喜人。」百裡杜鵑管理區農業辦公室(扶貧辦)主任樊秀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