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獎的那些事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1-2]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日前,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的獲獎科學家名單已公布。
無數的不眠之夜,無盡的嘗試與失敗,只為最終破繭成蝶,為自己的國家增光添彩。
此刻,向他們獻上至高的敬意。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2018年諾獎的獲得者吧!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授予剛果醫生德尼·慕克維格(Denis Mukwege)和伊拉克雅茲迪族少女納迪亞·穆拉德(Nadia Murad),以表彰他們為終止將性暴力用作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所做出的努力。
人物介紹
德尼·慕克維格
德尼·慕克維格是一位剛果(金)婦科醫生,創立及服務於位於布卡武的潘奇醫院,專門治療被叛軍輪姦的婦女。慕克維格目前已經成為修復輪姦導致的生理傷害方面的世界性權威。
慕克維格救助了數以千計的第二次剛果戰爭中的強姦受害者,她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止一次遭到輪姦。慕克維格為了病人一天工作大約18個小時,通常會主持多達10次手術。他曾經描述病人到達醫院時的狀況,她們大多處於裸體狀態,同時遭到了嚴重的身體傷害。
2014年,慕克維格被歐洲議會授予薩哈羅夫獎。
納迪亞·穆拉德納
迪亞·穆拉德是一位雅茲迪人權活動人士2014年8月,21歲的穆拉德與其他數千名雅茲迪婦女一起被伊斯蘭國囚禁,後遭到虐待並淪為性奴。她的多位家人則被伊斯蘭國殺害。同年11月,她成功逃離伊斯蘭國的掌控,並最終前往德國斯圖加特避難。在此之後,穆拉德成為了一名人權活動人士。
2016年9月,她被任命為首位聯合國人口販賣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作為大使角色的一部分,穆拉德參與全球和地方宣傳倡議,以提高人們對人口販運和難民的認識。穆拉德向難民和倖存者社區伸出援手,聽取販運和種族滅絕受害者的證詞。
同年10月,她先後獲得了歐洲委員會瓦茨拉夫·哈維爾人權獎與歐洲議會薩哈羅夫獎。
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地時間10月1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0月1日下午5時30分)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分別是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這項發現使治癒癌症成為可能。
人物介紹
詹姆斯·艾利森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是美國著名免疫學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研究平臺負責人、免疫學教授。艾利森被認為是分離出T細胞抗原(T-cell antigen)複合物蛋白的第一人,他同時發現,如果可以暫時抑制T細胞表面表達的CTLA-4這一免疫系統「分子剎車」的活性,就能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攻擊性,從而縮小腫瘤的體積。他對T細胞發育和激活,以及及免疫系統「剎車」的卓越研究,為癌症治療開創了全新的免疫治療思路——釋放免疫系統自身的能力來攻擊腫瘤。
艾利森1948年8月7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他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物技術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艾利森獲得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本庶佑
本庶佑(Tasuku Honjo)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1942年1月27日,本庶佑出生於日本京都府。
1975年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本庶曾在京都大學、東京大學醫學部任助手。此一時間,他也兼任了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員,在許多美國研究機關以客座身份活動。
984年開始在京大專職,擔任了京都大學基因實驗設施的負責人。此後數十年,他又擔任過弘前大學教授、京大研究科長、醫學部學部長等職。
2005年開始轉為京大教授。本庶教授建立了免疫球蛋白類型轉換的基本概念框架,他提出了一個解釋抗體基因在模式轉換中變化的模型。
1992年,本庶首先鑑定PD-1為活化T淋巴細胞上的誘導型基因,這一發現為PD-1阻斷建立癌症免疫治療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曾在2013年被《Science》評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另一半同時授予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格雷戈裡·溫特(Gregory P. Winter)爵士。
據諾貝爾獎推特介紹,今年的化學獎得主成功利用基因變化和選擇研究出可以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促進了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的發展,生產新的材料、製造可持續生物燃料、緩解了人類的病情並拯救生命。
人物介紹
弗朗西斯·阿諾德
美國人弗朗西斯·阿諾德生於1956年,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學領域的教授。
1979年,阿諾德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目前,阿諾德的研究領域包括是綠色化學和替代能源,例如開發高活性酶和微生物,將可再生生物轉化為燃料和化學品。此外,她也是多項專利的共同持有者。
值得一提的是,阿諾德是第五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此前獲獎的女性包括居裡夫人母女,以及在1964年得獎的英國科學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和2009年得獎的以色列科學家約納特(Ada Yonath)。
喬治·史密斯
喬治·史密斯現年77歲,美國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教授。他本科畢業於哈弗福德學院,又在哈佛大學獲得細菌學和免疫學博士學位。
格雷戈裡·溫特
67歲的格雷戈裡·溫特來自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蛋白質工程領域的權威。他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副院長、以及醫學研究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副主任和蛋白質及核酸化學部門主任。
2004年,溫特因其對分子生物學的貢獻而被封為爵士。
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美國學者Arthur Ashkin,法國學者Gerard Mourou、加拿大學者Donna Strickland(女),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人物介紹
阿瑟·阿什金
阿瑟·阿什金,美國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光學學會(OSA,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名譽成員,曾在貝爾實驗室和朗訊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任職。
阿瑟·阿什金生於 1922 年 9 月 2 日,1947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2年於康奈爾大學取得核物理博士學位。1942年到1945年任職於哥倫比亞輻射實驗室,1952年到1991年任職於 AT&T 貝爾實驗室。
熱拉爾·穆魯
熱拉爾·穆魯,法國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
2018年10月2日,2018年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阿瑟·阿什金、熱拉爾·穆魯和唐娜·斯特裡克蘭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熱拉爾·穆魯的貢獻為「產生高密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
熱拉爾·穆魯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與同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熱拉爾·穆魯得到了獎金的四分之一,即225萬瑞典克朗。
唐娜·斯特裡克蘭
唐娜·斯特裡克蘭,加拿大女性物理學家,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她成為了從1901年至2018年,第三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據了解,熱拉爾·穆魯及其學生唐娜·斯特裡克蘭由於1985年的「雷射啁啾脈衝放大」研究,榮獲諾獎。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堅持忍耐。
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學、給人民、給國家。
我們的一生至少要有一件一直堅持做的事情。
—END—
小編送給同樣努力奮鬥的大家一句話:
一粒塵埃在空氣中凝結 ,最後生成磅礴的風雨,一粒沙石, 在蚌體內打磨,最後龍昂貴的珍珠。有時候,渺小的開始 ,可以成就雄 偉而宏大的事業,有時候,平凡的開始,可以崇高而偉大的人生。
編輯:白沐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