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女人的焦慮是從有了孩子之後開始爆發的。
曾經的笑笑像史湘雲,心胸開闊,樂呵自在;現在的她像林黛玉,多愁善感,思慮良多。
就連朋友圈裡的一張照片也會讓她焦慮起來。
照片是我們的共同好友秀秀髮的。
秀秀的兒子在某個有名的國際學校上學,這次的照片是她兒子在學校的活動照。
「我查了,這家國際學校挺難進的,能進去的都是些有錢人。」
「寶寶命不好,投到了我家。等他上學的時候,我們可能連套好的學區房也給不了他,更別說是進這種私立國際學校了。」
「為什麼家裡有錢的,還都長得好?有時候我真挺絕望的。」
作為一名在暴雨天也能踏水趕著公交去上班,努力好好生活的社畜,我自然不能被小小的負能量給影響了。
為此,我拿出自己當年初入校辯論隊的精神氣,引經據典,迂迴行進,打算用事實來緩解她的焦慮。
一.照片上只有5位小朋友,5位小朋友的平均顏值代表不了整個國際學校小朋友的平均顏值。
二.誰說有錢人家的孩子都長得好呢?
經典案例:「東南亞第一美人」林青霞和大富豪邢李源所生之女
大美人黎姿和富豪馬廷強所生之女
所以,美人與富豪的後代,也會是長相平平;
而普通人的後代,也可能天生麗質如張栢芝,如範冰冰,如陳紅;帥氣如丁真,易烊千璽,王源等。
這些的例子,總算讓笑笑寬心了。
可是,結合生活中所見,我內心是承認這一觀點的——家境好的孩子普遍長得更好看。
家境好,不單要求經濟條件良好(有錢),還要求家庭氛圍和諧,家長對孩子充滿關愛。
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即使天生骨相一般,但後天調理所得的皮相,身材,言行舉止,也會使他/她成為眾人中亮眼的存在。
就像我初中時候的班長,初見時,她戴著牙套,所以我沒覺得她好看。
但是,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我逐漸感受到了她的與眾不同。
她皮膚很好,眼睛很亮,落落大方,幽默風趣,笑起來很可愛。
後來,她摘了牙套,每次開懷大笑時都會露出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特別的有感染力。
其實,光看骨相,班長的圓圓臉只能算可愛,不如班裡的另一位瓜子臉女生漂亮。
可惜,那時候瓜子臉女生的臉上總是生著痤瘡,頭髮也總是毛糙糙的,所以那時候大家私下評選班花的時候,從來都沒有瓜子臉女生考慮在內。
直到上大學後,一次無意間翻看初中畢業照時,我才從那張像素不太高的集體照中感受到了瓜子臉女生的骨相美。
孩子剛出生時的長相由基因所決定,脫離母體後,孩子的長相就開始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孩子會越長越好看,無非是後期養護得當,教育得當。
在養護方面,就如知友null所述:
營養好,打扮好,有點兒毛病捨得看大夫。孩子小時候出牙以後知道去口腔科看看,塗氟窩溝封閉知道去做,電動牙刷牙線用上,有一點點齲齒都會去醫院治療。孩子打呼嚕知道去耳鼻喉看,必要時做腺樣體肥大切除手術.....長大些孩子若反頜或者牙列不齊早早就診儘早矯正,臉上長青春痘了就去三甲醫院皮膚科看病,異常體毛旺盛或體重增長過快也會去諮詢醫生,內分泌有問題早早發現早早治療,科學減重該安排就安排上。稍微長得慢點兒就去醫院檢查,沒病回家,有病治病,需要打生長激素不心疼。摔一跤破了皮去醫院,需要縫合爭取美容整形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