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龔雲表
圖 / 何曦
何曦 一九三七 我的家 紙本水墨 145×290cm 2005
在當代的藝術語境下,中國水墨畫的創作正站在新的精神高度,融入當代審美情境,超越不同的文化形態,重新整合出水墨畫的新形態。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中,何曦以當代性文化觀念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由穿梭,他從傳統語言中延伸,把敏銳的觸角伸向自主精神的廣闊空間,找到了符合自己審美精神、適合自己天然性情的形式語言和風格樣式。謝赫有雲:「跡有巧拙,藝無古今。」藝術並不存在進化與發展,筆墨形跡也可以各不相同,但它都應與時代同步不斷發生演化和嬗變。何曦的水墨畫,當可視作承載著歷史和文化使命,在注重其個人精神對當代審美的投射中,強調繪畫語言對時代文化精神的深層感悟,尋找個人與傳統和當代的聯結點,著力於筆墨觀念的變革和表述形式的創新,實現作為藝術媒介的筆墨的當代轉型。
何曦 陌生 紙本水墨 198×120cm 2008
何曦在近年來以花鳥蟲草為題材、其中尤以魚類為主要題材的作品中,將傳統的魚蟲山石轉化為當代精神的形象表達。他善於以別開生面,逸趣橫生的藝術形式進行視覺敘事和觀念傳達,在精心構築的畫面上,以繽紛的意象和雅致豐富的細節刻畫,用象徵性的形象隱喻,揭示他對於生命和人性的感知和思辨。在《海洋世界》、《標本》和《遊過來遊過去》等系列作品中,他將傳統筆墨與現代觀念相結合,發揮了想像的自由和觀念的滲入,大處酣暢的筆觸,細處精緻的工筆,奇特的畫面語境和生澀的畫面趣味,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視覺畫面,獲得了表達現代人生存狀態的思維空間。這是一種由畫家想像力所創造的、超越形象而呈現的「心象」,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質。何曦並沒有單純地、簡單地從觀念出發去組織畫面,而是將觀念轉化為一種情趣,使它落實到十分具體而又感人的畫面之中。他首先關注的並不是觀念的表達,而是著力於畫境的淡雅和餘情餘韻,在清淡中出奇趣,在簡約中寓深意。他在強調表達當代意識的同時,仍然立足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對於傳統既有繼承,也有取捨,更有創新,而其創新的可貴之處,即在於通過對傳統的繼承取捨和整合重構,轉化為對自身審美精神的闡發。這種創新,不僅是繪畫形式語言層面上的,更有著文化形態高度上的意義。
何曦 水上風波魚不知 紙本水墨 200×120cm 2012
在何曦的作品中,呈現出一種主觀與客觀相互生發的微妙平衡,三度空間的建構與二度平面的諧調表達,被符號化的魚蟲山石、無處不在的靜靜的止水,以及平面化處理的玻璃魚缸,構成了統一和諧的空間關係。而在色彩的運用上則追求一種平和樸實、清靜淡雅的格調,以單純烘託意境氛圍,並且使用多種技法增加局部色彩的層次與變化,突出魚蟲山石的色彩審美特性從而傳遞出沉靜細膩的感情。使我們感受到他的藝術語言與精神情感的相得益彰,進入他為我們營造的澄明的幻象冥想之境。
何曦 海洋世界之一帆風順 紙本水墨 180×96cm 2006
在當代藝術中,多採用視覺符號表達文化觀念,使形象意義植根於視覺經驗的符號之中而發生變異和深化。何曦將大自然中的小生靈一一魚蟲,化為作品中的生靈幻象,作為一種生命意識的觀念符號,表現出一種非邏輯性的組織構成,成為一種神奇的生命現象,傳遞出他對生命的感悟,而畫面所呈現的意境卻異乎尋常地寧靜平和。何曦通過整個畫面的構成,似乎在向人們娓娓動聽地訴說著一則則言簡意賅的寓言,卻更被賦予了意味深長的的詩意。這種詩意,或可看作是何曦繪畫中的意識流,它在寧靜中透射出生命的熱情,在安謐中呈現出時空的幽遠,在緘默中表達心靈的淡泊。儘管魚蟲山石都沉默不語,但是何曦卻仿佛將自己沉浸在這波浪不興、清澈平靜的水中,傾聽著它們的天籟之聲。
何曦 海洋世界之年年有餘 紙本水墨 200×120cm 2010
中國繪畫理論中有「意象」之說,所謂「以象表德,象中寄意」,藉助於現實的物象象徵,實現意蘊豐富的象徵手段。先秦《周易》中提出:「聖人立象以盡意」,「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在何曦作品中的物象,實現了「意」與「象」的和諧融合,這些魚蟲山石,已不是單純的客觀世界的再現,而是已成為激發他自我生命潛能的媒介,是客觀世界和他心靈世界的一種有機結合,是他主體心靈對客觀世界的投射並且與之遇合的結果。這是一種「因心造境」得到的「心象」,他將「意」和「象」的本質認識和主觀評價融入其中,體現了藝術創造中「物我融一」的情志,達到主觀和客觀的完美結合。
何曦 美好家園(一) 紙本水墨 198×120cm 2012
中國繪畫理論中又有「理意」之說,要求在體察和表現自然萬物的生機情態時,將畫法畫理與情感情趣相結合,重在對內在生命力的傳達和對情感心性的表達,從而在本質上不同於西方寫實主義對物理性質的描寫,超越了自然主義對生活的模仿。何曦的作品雖然在視覺結構上有悖常理,但卻是在對物象的形、色、質、空間、光感的極精緻的描繪下的合理變異,他以遷想妙思營造出的一個又一個生靈幻象,又符合他發乎自然、出乎玄化的本性和對理意的清晰表達。正如清人方薰所說:「有畫法而無畫理,非也;有畫理而無畫趣,亦非也。畫無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動靜變化機趣無方,出之於筆,乃臻神妙。」繪畫明理而發,則變化萬端,盡精微,致廣大,生趣無限。何曦的確是明乎此「理」的。
何曦 標本 · 馬遠 紙本水墨 175×165cm 2013
標本 · 倪雲林 紙本水墨 175×165cm 2013
中國水墨畫在其千餘年白雲蒼狗的流變過程中,流派風格和筆墨體系紛呈迭起,各擅勝場,猶如百川之匯入大海。在當前水墨畫正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的創作背景下,何曦的藝術實踐給予了中國當代水墨形態向外延伸和拓展的創新空間。他的作品從傳統工筆畫筆墨體系的程式、章法中發掘新因素,追求新變化,在文化學養深厚底蘊的支撐下,構建了他個性鮮明的筆墨體系。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著傳統工筆畫的精緻、嚴謹、細密,對物象精微生動的刻畫,更顯著提升了傳統工筆畫的意境和氣韻,從而打通了工筆與寫意的關聯,將物象轉化為表達意象和觀念的媒介。在他的獨闢蹊徑的水墨形態中,我們可以進而感受到,他正在致力於進一步拓展傳統工筆畫固有的程式和疆界,在中西融合中納入西方超現實主義的因素,創立自己獨有的個性程式。而在圖式建構中,他更是自出機杼,對時空進行自由自主地打碎重組,以象徵和隱喻的方式,呈現出單純整一而又變幻莫測的空間構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全新的視覺範本,這對於豐富和拓展中國當代工筆畫的審美意境和視閥,功莫大焉。
何曦 城市生活 紙本水墨 175×93cm 2014
《詩經 小雅》曰:「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衍。」《毛詩序》注云:「《南有嘉魚》,樂與賢也。太平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南方有好魚,優哉遊哉在水中遊著;主人有好酒,正等待與盈門的嘉賓共享。何曦是北人,卻浸淫於江南文化的溫潤靈巧和從容舒緩,他為我們奉獻嘉美的魚蟲山石,其心殷殷,其意拳拳,他筆下的魚蟲山石,雖不可食而果腹,卻無異是一席美不勝收的精神盛宴。
何曦 燈下養鳥 紙本水墨 150×80cm 1999
END
陳 暉 | 出 品 人
鬱欣怡 | 主 編
龔雲表、朱國榮、包於飛 | 特約撰稿
《美術博覽》是一本專業性藝術類雜誌,本刊從2008年創刊至今,不僅專注於藝術家故事分享、藝術創作、還立足當下藝術環境,傳播不同的藝術視角與藝術觀點,旨在將藝術帶進大家的生活,人人都可以享受藝術之美。通過深度的剖析與不同形式的藝術解讀,為大家展示一個別樣的藝術世界。
藝術空間 | 教育空間 | 生活空間
展覽·公教·藝評·文創·教育·定製·沙龍·餐飲
美博藝術中心位於上海大虹橋板塊,閔行區黎明路88號,是一個佔地12000平方米的複合空間,融合了美博藝術空間、美博教育空間和美博生活空間三大板塊。另設有藝術品商店、學藝堂、咖啡廳、餐廳、下沉式音樂廣場和屋頂花園等功能設施,構成全方位一體式藝術文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