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江萬裡奔流,澤被萬物,一條腹地遼闊的長江經濟帶也由此而生。這條覆蓋11省市的黃金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連日來,多名記者溯流而上,再訪沿江各地,感受到長江經濟帶各地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坐落於長江之濱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因為馬鋼而得名,曾為共和國打響「鋼鐵大會戰」。從當年的「一馬當先」到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上的「一馬當先」,馬鞍山如何打造出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萬裡長江浩蕩東流,到安徽馬鞍山境內,衝出天門山,折為北上。
魚逐浪花,長江幹流馬鞍山段的薛家窪,曾經漁民、漁船最集中,過著靠水吃水的日子。薛家窪漁民三姑娘回憶說:「光漁民船有200多條,烏泱停在一排。住家船就定在這個地方不動,後面全是小船綁在大船旁邊,小船、生產船回來好靠家。那麼多漁民生活在那個地方,水面上一天到晚都漂浮垃圾。像我兒子從小都穿救生衣的,也掉過水,他走路一腳踩空,就掉下去了。」
漁民三姑娘在家排行老三,登記戶口時,父母隨口一說:「家裡生了個三姑娘!」沒想到,「三姑娘」竟然成了她的大名。前些年,三姑娘也想過把名字改了,不過每天起早貪黑捕魚,老在水上漂,這事就耽擱了下來。「反正跟著漁民在水上漂,叫啥名字都一樣,漁民叫三姑娘就三姑娘,一直就這樣。」三姑娘說。
三姑娘說,船上生活雖苦,她不怕,但因為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江上能捕到的魚越來越少,讓她憂心忡忡。「我記得剛剛結婚的時候,一般的魚,一天能捕個一百斤,後期魚越來越少,一天出去捕一、二十斤,品種也少了很多。」
為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黨中央提出了長江「十年禁漁」。2019年5月,以長江生態環境整治為主題,馬鞍山在全國率先實施禁捕退捕。
漁船開到船廠拆解的那天,三姑娘和其他漁民一直在拍照留念,戀戀不捨。
習慣江上生活的三姑娘一家,對未來的生活忐忑不安。「漁民祖祖輩輩就靠打魚為生,就這個特長,也沒想到岸上還能幹嘛。我上岸時能上班還是能幹什麼,不識字能幹什麼。」三姑娘說。
漁民上岸後的工作問題、住房問題、保障問題,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困惑。為此,馬鞍山通過支持創業、開發兜底崗位等,幫助漁民充分就業。過渡期間,政府提供廉租房,發放生活補貼,還首次將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轉產漁民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竇念華表示:「漁民上岸以後是失水漁民,我們視同失地的農民一樣參照這個標準給予補償。」
去年,三姑娘一家拿到了20多萬元退捕轉產的補償補助款,在市裡安置小區買了寬敞樓房,從漁民變成市民,她還和其他幾戶上岸漁民合夥開了一家家政公司。
三姑娘的愛人張周華則加入了護漁隊,還找了一份保潔工作,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換了個身份又回到了薛家窪的張周華常會去長江邊溜達。他說:「漁民上岸,開始有點不習慣。我們在長江待了三四十年,肯定有感情了,平常來望望,看看長江風景。」
生活穩定了,三姑娘又念起一直沒改掉的名字。上個月底,相關部門安排專人辦理,三姑娘終於有了新名字。看著新身份證上「陳蘭香」三個字,她笑開了花。她說:「名字肯定想改,人家不能一直喊我三姑娘,勞務公司也開了。比我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比我年紀小一點的,人家也不好意思喊,我也覺得尷尬。很高興,最起碼我這個夢圓了。」
三姑娘改名,是薛家窪漁民退捕上岸,適應新生活的縮影,也是馬鞍山傳統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巨變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馬鞍山是一座重化工城市,工業比重佔近50%,其中,重化工產業佔70%,汙染排放較大,長江生態頻亮紅燈。去年3月底,安徽省委領導暗訪薛家窪碼頭時,直指這一地帶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馬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榮正發坦言,那個時候「壓力山大」:「當時我們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煤炭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在全省位於前列,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以及工業固廢在全省排第二。各級督察發現的環境突出問題比較多,向我們市裡面交代了各類環境問題總共1462個,數量在全省也是數一數二的。」
之後,馬鞍山市將薛家窪當作突破口,長江退捕與治汙治水同步推進,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拆除或者關停散亂汙企業。
2019年7月25日,馬鞍山市薛家窪石溪野水泥廠一座62米高的煙囪被爆破拆除。截至目前,全市關停的散亂汙企業超過700家。
除了被動清退,有些企業主動作為,通過升級改造,從源頭解決環保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汙染大戶馬鋼下屬的耐火材料廠主動重組組建新公司,搬進了產業園,用上了環保設備。瑞泰馬鋼常務副總經理盧詠明告訴記者:「現在工業廢棄物、固體廢棄物、工業廢水是0排放,水循環利用,工業廢棄物基本上都是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這兩年我們的運營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基本上每年經營績效增長在20%以上。」
環保倒逼,產業變綠。馬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榮正發說,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從來就不是對立的關係。通過長江大保護,馬鞍山走出了一條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他介紹:「2019年是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但是我們去年各類的經濟增長指標在全省處於前列,充分說明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是沒有影響的。現在馬鞍山23公裡的長江東岸,美麗如畫,已經成為馬鞍山新的生態名片。」
「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如今,馬鞍山市風景如畫,人們徜徉於蔥鬱的林木間,眺望碧水長江,成就了人和自然最好的模樣。
「隨著這幾年大家環保理念的提高,長江又一步步回到以前的那種狀態了。」
「以前我們倉庫在採石那個位置的時候,來過這邊,破破爛爛的,那時候路又不好,你看現在路修得多好。」
「心裡蠻高興的,哪怕不捕魚了,看看這麼美麗的長江,我們漁民上岸也值了。」
「薛家窪美不美?美。」
(來源:安徽文明網)
01.證書領取全程在線,7×24小時政務服務地圖貼心又智能!
02.
03.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中國之聲深度聚焦馬鞍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