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2020-06-02 時光派

撰稿人:時光派研究院


大家好,這裡是「時光派」,分享專業抗衰知識、抗衰前沿報導,想健康長壽就關注我吧!

我們的情緒、精力、健康狀態甚至世界觀,都是由體內各種化學物質決定。

之所以出現精神、身體的負面情況,多半是某些功能細胞未在對的時間分泌對的物質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倘若不遠將來,我們可以用智能程序指揮身體激素分泌,讓其「規範化」、「健康化」。

一定可以預防大量疾病,或個體化治療諸多「疑難雜症」。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這個願想正越來越近~

上周末,《Science》雜誌披露了一個匯集西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華東師範大學頂尖科學家成果的「生物黑科技裝備」

僅需一個 「晶片」,即可用電子設備在體外控制動物體內的激素分泌,最終達到控制、治療疾病的目的。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圖-皮下就是平時打針做皮試的位置

晶片外觀如下圖,它的體積小於硬幣,卻是個五臟俱全的生物電子設備;

因為體積小,該晶片可以順利植入活體動物的皮下,是不是有點馬斯克追求的「人機互融共生」那味兒了?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圖-黑科技皮下晶片,雖醜但強

接下來,科學家試著用這個晶片治療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不足,科學家把一種基因改造後的人造胰島β細胞放入晶片左側圓槽,隨後將其整塊埋入糖尿病小鼠背部的皮下位置。


人工埋這細胞有啥意義?


要知道,普通β細胞需經歷:

環境中的細胞介質、輔助因子、信號因→β細胞膜去極化→電壓依賴鈣通道激活→環境中的鈣離子內流→基因表達轉變

這一系列複雜步驟,才能最終分泌胰島素,而糖尿病患體內這些過程多半是受損的、不靈通的!

本研究所用的人工β細胞則無需上述複雜的「環境要求」,晶片釋放指令後直接引起鈣離子內流,隨後人工細胞分泌胰島素。

因此,只需把晶片激活程序寫入一個體外信號發射器(可看做晶片的「遙控板」),在需要調控血糖時(例如飯前)開啟發射器,即可無線遙控晶片,最終降低血糖。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目前I型糖尿病所注射的速效胰島素,大約在15-20分鐘後小時後起效

本研究這款智能晶片起效時間也與之非常接近:打開發射器僅10分鐘,小鼠體內晶片便被激活,15分鐘後,小鼠血糖開始下降

聽起來是不是很激動人心?不用打針,不用服藥,手指頭點一點,就能向體內發送生物信號,改變整個身體的糖代謝狀態——就像發微信一般輕鬆簡單

然而目前該設備只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想要運用於人類、惠及大眾,還需升級換代,解決2個明顯「缺陷」: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明顯缺陷

1、不夠便攜

首先是不夠便攜,植入式晶片本身挺小巧(對比下圖民間生物黑客手機般大的設備......),但與之配套的體外信號發射器體積較大,且需要我們貼身攜帶(類似於藍牙耳機與手機),這感覺就和一直背著24小時心電圖監測儀似的。

常言道「有市場就會有改進」,計算機就是短短半個世紀就從一間房變成手掌般大小的,我們也期望該設備能進化得更輕便實用。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圖-民間「生物黑客」的植入設備,小巧便攜真的很重要!

2、晶片消耗過快

第二個顯著缺點,就是晶片消耗過快。

在本論文中,晶片池中的人造β細胞使用3周後會耗竭,必須人為更換,雖然對比每日注射胰島素(需至少4次),I型糖尿病患者「皮肉之苦」的頻率降低了,但若能進一步研得更長使用壽命的晶片,將會大大提高這類產品的依從性和普及率。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那,為什麼這個「又大又疼」的設備會得到《Science》雜誌的重點解讀呢?

原因是科學家們看好該技術「進一步優化」後的潛在運用空間

正如咱開頭所說,人體所有的舒適與不適,都源於神經-內分泌系統一次次「打破穩態」和「重建穩態」。

只要我們能基因編輯造出不同組織器官的細胞(甚至用幹細胞技術獲得年輕的人源內分泌細胞),就可「複製」該項研究成果到任意疾病治療領域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圖-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是交互作用的

來進行一次不完整的「暢想」!升級版的發射器,可直接省去笨重的「遙控板」,將程序寫入手機APP,只需開啟或關閉該APP,就可一鍵調控體內多種激素

從而治療:甲狀腺素不足引起的甲減,垂體生長激素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性激素不足導致的性慾減退、不孕不育,瘦素、飢餓素分泌紊亂所致的肥胖,以及松果體褪黑素不足引起的睡眠障礙,神經遞質紊亂引發的神經-精神疾病等等等等!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圖-激素分泌相關的疾病(部分)


時光派點評

這篇研究報導的創新之處在於,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得到了可人為操縱的β細胞,這些細胞放入病患體內後,像提線木偶般「聽話」,並成功替代已病的「原厂部件」進行工作

除了在治病方面有巨大潛力,該技術也有望用於延緩衰老:如果能改造更多類型的體細胞(依賴於基因編輯技術進一步成熟!),那麼很多器官在衰老過程中發生萎縮、凋亡的現象就變得不再可怕:例如通過彌補胸腺激素,延遲免疫系統甚至全身衰老;通過代償性腺的分泌功能,延緩生殖衰老......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但同樣的,我們應看到該技術背後的風險。人體內部是相對「封閉」的,一旦植入數字設備,就意味著把生命活動與電腦程式融合,這些程序能夠被編寫、矯正,也就自然能被攻擊、篡改

想像一下:黑客們像黑星巴克WIFI一樣入侵你的信號發射器(或手機APP),在你極限運動時篡改你的糖、脂肪代謝,讓肌肉細胞能量「供不應求」,怕是要輕則頭暈手軟,重則有生命危險了~

文章最後

在抗衰延壽的戰場上,「生物黑客」已經拼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方領地,但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他們在做著怎樣的「偉大事業」?他們真的會成為世界上第一批長生不老的人類嗎?全面解讀請在時光派公號歷史文章查閱: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時光派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了解更多

癌症有救了?科研證實老年痴呆患者不易得癌!或為治療提供新思路

相關焦點

  • 前沿:我國科學家研發「生物黑科技裝備」,一枚晶片即有效降糖
    這個願想正越來越近~上周末,《Science》雜誌披露了一個匯集西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華東師範大學頂尖科學家成果的「生物黑科技裝備」:僅需一個 「晶片」,即可用電子設備在體外控制動物體內的激素分泌,最終達到控制、治療疾病的目的。
  • 港粵研討會 | 生物晶片應用醫藥研發脫穎而出
    、醫療技術的系列專題研討會,我們在2020年2月13日成功舉辦了「生物晶片與醫藥研發」為主題的第一場研討會,重點探討了生物晶片前沿技術在新藥研發、精準醫療、體外診斷領域的應用及價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晶片供應商有:Affymetrix(昂飛公司16年被賽默飛16億美元收購)、Illumina(市值435億美元)、Agilent、NimbleGen(現屬羅氏 Roche),我國相關上市公司有微芯生物、星湖科技、中新藥業、復旦復華、東富龍、博暉創新等。
  • 前沿的生物晶片技術是生物醫藥的利器
    伴隨個性化醫療、快速診斷、藥物研發和生命科學研究的興起,研發投入的增加,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推動了生物晶片市場的發展,市場增速和商業價值都是極大的,具有投資機會。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物晶片供應商有:Affymetrix(昂飛公司16年被賽默飛16億美元收購)、Illumina(市值435億美元)、Agilent、NimbleGen(現屬羅氏 Roche),我國相關上市公司有微芯生物、星湖科技、中新藥業、復旦復華、東富龍、博暉創新等公司,我們也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逐步對他們進行分析。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當前,宏觀宇宙學的研究焦點主要是「兩暗一黑三起源」,其中「兩暗」是指暗物質、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是指宇宙起源、天體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這些方面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將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實現重大飛躍,可能引發新的物理學革命。(一)暗物質暗能量研究成為各國關注焦點20世紀20年代,美國科學家哈勃發現了紅移現象,說明宇宙正在膨脹。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黑磷量子點試劑 可有效清除腫瘤(附股)
    研究團隊通過對離體癌細胞以及活體小鼠進行體內外實驗,證實該黑磷量子點複合材料具有高效的光殺傷作用,在精確的腫瘤部位具有光觸發和熱誘導的藥物釋放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裸鼠體內的腫瘤。此外,黑磷量子點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非癌組織無明顯損傷。
  • 人體是科技的下一個前沿,晶片植入只是第一步
    科技的下一個前沿將是人體本身,而這也將成為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以來,科技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大步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進程。從小到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大到上天入地,科技的觸角無所不及,似乎只剩下人體這一片「處女地」未被開發。
  • 全球生物科技發展態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發展,新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科學發現的方式,促進生物科學領域產生更多重要突破。自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解析以來,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從「人造生命」、基因組編輯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再到腦-機接口、神經晶片等交叉融合應用的出現,多年來生物技術一直佔據著年度科技突破主流。
  • 生物晶片行業深度報告:中國生物晶片白皮書2019-2020
    隨著 3D 列印、器官集成晶片與器官仿生、藥物活性/毒性研究等技術的發展,生物晶片將會得到更長足的發展及更廣泛的應用。二 研發與專利在生物晶片前沿研發和專利方面:生物晶片學術論文呈現增長趨勢,可間接反映出生物晶片前沿研發熱度不斷上升。
  • 什麼是生物晶片?中國生物晶片面臨3個關鍵問題
    比較常見的分類方式有3種,分別是按用途、作用方式和成分來分類,按用途分類,分為生物電子晶片即用於生物計算機等生物電子產品的製造,生物分析晶片即用於各種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的操作以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檢測。
  • 2014年中國十大生物晶片企業排名
    生物晶片包括DNA晶片、蛋白晶片及晶片實驗室三大領域。生物晶片技術已成為2l世紀生物醫學工程的前沿科技,生物晶片產業也在不斷壯大,世界各發達國家迅速紛紛躋身於以生物晶片為核心的各相關產業的研發競爭中。美、英、德、加、俄、意、日等國的重要學術和工業機構,已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展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並將「生物晶片」技術列入生物技術中的重點發展領域,形成了一批相關產業。但是,我國生物晶片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始於1997——1998年間,在此之前生物晶片技術在我國還是空白。隨著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我國還是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階段性突破,並逐步發展壯大。
  • 盤點2014年中國十大生物晶片企業
    生物晶片技術已成為2l世紀生物醫學工程的前沿科技,生物晶片產業也在不斷壯大,世界各發達國家迅速紛紛躋身於以生物晶片為核心的各相關產業的研發競爭中。美、英、德、加、俄、意、日等國的重要學術和工業機構,已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展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並將「生物晶片」技術列入生物技術中的重點發展領域,形成了一批相關產業。
  • 聽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腦機接口、光子晶片、太陽系
    8月18日,上海科協大講壇聚焦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人體生理年齡首次成功逆轉、愛滋病治療奇蹟再現 「倫敦病人」或被治癒……每年年初,中國及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都會如期公布,至今已持續26年。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或是解決某些世界性難題,來自全球的無數科研工作者都在年復一年地努力著。
  • 科學網—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為牽引打造學科高地
    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為牽引打造學科高地 今年5月,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簡稱ESI)發布最新數據,華南理工材料科學成功躋身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標誌著華南理工在這個領域已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輕工學科樹立標杆引領科技創新 在華南理工眾多學科中,1952年建校伊始就設置的製糖工程、製漿造紙工程和發酵工程三個專業,可謂學校的「元老」。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模擬生物大腦被科學家們視為有效之徑。杜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斯科特·胡特爾曾說過:「在已知的宇宙中,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東西,它複雜得讓試圖解釋它的簡單模型可笑,讓精緻的模型無用。」此次發布的重大成果,即是將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晶片集成於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中,形成一臺強大的機架式類腦計算機。
  • 科技改變生活 看重慶科學家發明的黑科技
    重慶的科學們發明了很多黑科技,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細胞治療法,對多種慢性病、常見病都有效。」斯德姆技術總監尹曉光博士介紹,尤其是對於癌症這種主要靠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才能戰勝的疾病,細胞治療能減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早期發現的癌症患者通過手術、靶向放療化療後,再結合免疫細胞生物治療,有70%以上的治癒率。
  • 生物醫藥接力晶片,科技牛市繼續前行!
    年初火爆的晶片行情,隨著調整時間的加長,光環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近期走出翻倍行情的生物醫藥與醫療。其中生物醫藥作為科技行業的一個分支,與通信、電子、計算機等正好形成一個逆周期,有望接力晶片,繼續科技牛市。
  • 聽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腦機接口、光子晶片、太陽系|書展9
    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強看來,人類與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狗和猴等的基因是高度同源的,同時動物和人類局有相同的器官系統,並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執行相同的任務,這使它們能夠成為模擬人體的有效模型。
  • 我國頂級科學家世界第二,成美國科技霸權最強挑戰者
    二戰的參戰國,只有美國本土沒有受到威脅,一大批世界頂級的科學家紛紛逃亡美國,為美國帶來了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建立了無數頂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培養了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讓美國至今依然在科技領域稱霸全球,遙遙領先世界。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模擬生物大腦被科學家們視為有效之徑。杜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斯科特·胡特爾曾說過:「在已知的宇宙中,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東西,它複雜得讓試圖解釋它的簡單模型可笑,讓精緻的模型無用。」此前,浙江大學在2015年和2019年分別研製成功達爾文1代和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晶片,用晶片去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功能機制,能以高效能低功耗處理圖像、視頻、自然語言相關任務。
  • 「生物晶片」的昨天、今日、明天
    2020年 5月9日,我國 工信部 對外通報了對一批重大前沿學科支持力度的布署。合成生物學,被選列其中。這一布署,將使我國合成生物學的研發迎來「風口」,而且「生物晶片」的應用也將隨之進入快車道。一,「生物晶片」的昨天。「生物晶片」是上世紀90年代迅猛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