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科技的下一個前沿,晶片植入只是第一步

2021-01-09 前瞻網

科技的下一個前沿將是人體本身,而這也將成為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以來,科技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大步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進程。從小到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大到上天入地,科技的觸角無所不及,似乎只剩下人體這一片「處女地」未被開發。

但其實這片「淨土」也早已被悄悄地盯上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10月22日,國內知名直播平臺YY(歡聚時代)的創始人李學凌在朋友圈發布的一條動態引起譁然:他說自己在體內植入了晶片。「相信這是裡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裡植入晶片,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自己。」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這一「科幻電影的情節終於發生在現實中」的聳動感,立馬引發熱議,網友們甚至自動分成若干陣營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儘管最終揭曉的真相是,李學凌植入的僅是身體指標的監測器,但關於晶片植入人體的話題卻由此重新受到關注。

事實上,這並不算是多麼前沿的新聞。尤其在西方,關於「量化自我」和「身體黑客」嘗試並不鮮見。

在北歐國家瑞典,已經有超過4000名瑞典人僅需使用自己的食指,就能解鎖辦公樓大門、登上火車、進入音樂會大廳,或者觸摸對方的手機就能交換個人社交信息,這一切的實現,歸功於植入他們手指中的一枚米粒大小的微型晶片。

而植入晶片的代價並不高昂,僅需約140歐元(約人民幣1080元),一些瑞典的公司甚至向其員工免費提供該晶片植入服務。由於晶片植入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瑞典人爭相參與「嘗鮮」,導致人體晶片供應已經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植入晶片的過程本身也十分便捷,類似於疫苗注射的過程。就像李學凌自己所描述的那樣:很高速的彈射出去,啪的一聲就打進去了,沒有一點的疼感。

與人體植入晶片類似,近年來流行的各種可穿戴設備也是人體與科技交互的生動表現,並且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對於這種趨勢,人們會變得越來越矛盾——一方面,像李學凌這樣有強烈的動機想要更多了解自己,從而允許科技的「探針」無孔不入,進入自己的私有領地;另一方面,個人變得越來越透明,也會帶來一種無處可藏的恐懼感。

但是無論你接不接受,喜不喜歡,我們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是:晶片植入人體,只是科技與人體交互的第一步。

很遠又很近的腦機接口

比晶片植入人體更令人感到震驚和不安的是「腦機接口」。

對科技不太感興趣的朋友對這個詞會可能比較陌生,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這個技術非常非常遙遠,還處在銀河系以外的某個位置。但實際上,它離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近。

2016年的夏天,鋼鐵俠馬斯克創立了一家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工作內容可以概括為一點:他們試圖研發一種技術,將人腦與計算機系統融合在一起。

這種利用腦機接口實現的融合,將有助於治療人類的腦部疾病。以及,很可能,使人類變得更加強大。馬斯克對Neuralink寄予的厚望就是「把人類變成電子人」。

舉個例子來說明腦機接口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去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清華大學研發的「動態窗穩態視覺誘發電位腦機接口系統」就「主導」了一場通過腦機接口來打字的比賽。參賽者們只要在頭上戴上相關設備,將注意力集中到電腦屏幕上的虛擬鍵盤中的字母上,腦電波就會被捕捉,然後將對應的字母顯示出來。

也就是說:你只需要動動腦,你沒說出來的話或是沒表達出來的動作,腦機接口設備就能幫你完成。

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年僅14歲的巴西高位截癱少年身披「機械戰甲」開出了這一全球盛宴的第一腳球。數十億人為之歡呼,這一腳開球,不僅開啟了整個巴西世界盃,更開啟了人類腦機接口的新時代。

(高位截癱少年依靠腦機接口設備踢出一球|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雖然「腦機接口」聽起來很美,但是要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還要跨越重重關隘,比如腦機設備的技術問題、倫理挑戰、產業化等等。

不過,要想讓機器也有思想,腦機接口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腦網際網路

如果說腦機接口還是落腳於讓個體用意念控制機器,那麼「人腦/雲接口」則是著眼於全人類,將腦腦連接起來,旨在打造一個全球超級大腦。

人腦/雲接口是在腦機接口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通過將納米機器人植入大腦,並與雲端建立聯繫而實現,目的是將大腦中的神經元和突觸實時連接到龐大的雲計算網絡中

與腦機接口相比,人腦/雲接口所能實現的功能就不能簡單用震驚兩個字來概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首先是秒速獲取人類所有知識。

現在,人類知識的累積速度越來越快。在1900年時,人類掌握的知識總量每個世紀翻一番。到1950年,這個數字縮短至25年。到了2006年,平均而言,人類知識每13個月就翻一番,「物聯網」的誕生有望進一步將這個時間降低到12小時。

如此大量的信息增加了從根本上提高人類學習能力的緊迫性,這些能力目前受到生物進化驅動特徵的限制。以如今人類的生物認知能力來看,要想跟上現代科學知識的產生速度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但人腦/雲接口可以允許人們直接、即時地訪問幾乎所有人類知識,雲中的「皮層」可以將信息以「矩陣」式的方式下載到大腦中在。簡而言之,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秒速「下載」人類所有的知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次是腦腦互聯,也就是打造思想的網際網路。

通過將每個人的大腦和AI網絡連接起來,實現「集體思考」,從而打造全球超級大腦。

可以這麼說,在人腦/雲接口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不藉助語言的情況下直接「讀懂」別人的思想,未來關於某件事情的博弈也不再是網絡上無休無止的「口水仗」,而是雲端上「思想」的博弈。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Miguel Nicolelis就在多腦互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們選中了三個小猴子,將他們的猴腦連接在一起,然後通過電極將猴腦(們)和計算機中的機械臂動畫連接在一起。只要他們能讓機械臂動起來,科學家就會給小猴子們獎勵(香蕉)。結果,這些猴子的大腦產生配合!

隨後,研究難度升級——三個猴腦各自操控機械臂的一個方向,依然用獎勵機制讓猴腦們完成了對機械臂的操作。

相同的實驗在四個小白鼠身上也獲得了成功。小白鼠們的小腦袋分別負責不同地操作,在3/5的實驗時間裡,這些小白鼠的腦袋完成了同步。一個任務的運算分配給多個大腦,這與現代計算機所採用的把運算分配給多個處理器相似。

這些實驗證實了:人腦互聯是可能實現的!

科技最終還是對人體「下手」了,但也未必是件壞事。晶片植入人體讓我們能夠「零距離」的獲取個人數據,腦機接口使我們能夠用意念控制外界,人腦/雲接口則讓我們的思想可以真正「天馬行空」……

上述景象我們曾在無數科幻作品中看到過,或許距離這一切的實現已經不再遙遠。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邁向生化人第一步?美國公司開始人體植入晶片,如普及你能接受麼
    估計不少人都從國內外的電影中看到過以下的情節:某位角色在身體上植入一枚微晶片之後,不但可以被持續定位,監控身體狀況,還可以自動打開各式門鎖。看起來植入一枚晶片可以為我們增加不少功能,而美國的一家公司(Three Square Market)已經開始在自家員工身上開始嘗試推廣植入微型RFID晶片。邁出了人體半機械化改造的第一步。
  • 速讀 | 黑科技:植入晶片能否改變醫療模式?
    而在人體內植入晶片是否可靠、安全,其實用性又有多少?在醫療、監測人體健康的研究進展如何?>事實上,存儲和傳輸信息只是第一步,植入晶片未來的功能與應用,還有極為廣闊的潛力空間。提到人體植入晶片,就不得不提「生物黑客(Biohacker)」,所謂「生物黑客(Biohacker)」,指的是打破常規實驗室限制,把生物技術帶出實驗室、在不同環境下創新發展生物技術的一群人。
  • 人體植入晶片靠譜嗎?
    電子晶片從實驗室走向大眾    電子晶片植入技術在醫學界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通常人們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植入醫療設備,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狂人」的出現,這一固有的觀念正被悄然打破。    早在2002年,英國雷丁大學的客座教授凱文·沃維克就利用外科手術,將一個3毫米寬的方形晶片植入到左腕內,連接上了100個電極,使自己的神經系統通過晶片線路與計算機相連。
  • 人體植入晶片已實現,這項黑科技你敢嘗試嗎?
    如今許多人的錢包裡就整天都帶著類似的晶片,比如非接觸式銀行卡、公交卡以及電子護照等,現代手機裡也多數都配有RFID晶片,  因此植入皮下這一行為也只是把晶片從口袋轉移到人體內,並不算是太大的跨越...
  • 大腦植入晶片,人體冷凍技術?人類未來30年的發展趨勢
    接著就是美軍也在用的技術,基於外骨骼動力系統開發的人體工程學護甲能夠強化人體機能,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省力,讓人即使提著很多很重的東西,也能夠快速移動,把疲勞感降到最低,不只是軍人,消防員或者是警察,包括一些體力勞動者擾人或者是行動不便的人群也能用啊。
  • 人體植入監控晶片在美惹爭議
    人體植入監控晶片在美惹爭議  美國「城市看護者」網絡公司的兩名員工,去年將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體內,從而引起了人們對晶片植入術的爭議。支持者認為,這項技術有助於幫助危重病人將可更新的電子病歷存入體內,也能用於敏感場所的防護。
  • 英國一男子因植入人體晶片引來電腦病毒
    這項實驗證明,晶片植入人體後,不僅能與外界無線連接的電子設備足以將病毒傳染給電腦。電腦也可以把病毒傳給它。這項研究告訴人們,可植入生物體內的電子設備,比如心臟起搏器,正變得越來越複雜與不安全。請看視頻:此外,還有其他類似的植入設備,比如植入耳蝸內部的助聽器,植入大腦的「腦起搏器」。它可以改善帕金森症候群患者的神經狀況。
  • 人體植入晶片已成現實,科幻片中的人機融合時代還會遠麼?
    他在朋友圈寫道:「相信這是裡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裡植入晶片,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自己。」儘管根據後來的媒體報導,李學凌植入的並不是真正的晶片,只是用來監測血糖數據的軟體纖維,但晶片植入話題卻因此引發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李學凌的新聞和《奇葩說》辯題正好代表了晶片植入的兩個版本。前者是現實版,後者是科幻版。
  • 人體植入微型晶片:抗拒的你,未來會感嘆"真香"嗎
    當然,這麼個幾毫米長的小晶片,有近場通訊能力,還能植入人體使用,確實很前沿,很有吸引力,但是就其實際用途而言,刷卡或者密碼照樣也很方便。  麥姆蘭是技術領域的老手了,有20年的工作經驗。他想更進一步,讓可植入晶片實現「真正」的用途,有實實在在的功能,而不是耍耍小把戲,讓日常操作快這麼一兩秒。
  •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打開APP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0 15:37:00
  • 電子人:把晶片植入人體實現特定功能,希望用科技突破身體的局限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隨著材料科學等科技的發展,這些機器人能做人類的事情,這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未來超人類的形態有轉基因人類、電子人類等等,它們的思考速度將是人類的上千倍。,其次彼得在自己的身上插了三根管子,以解決進食和排洩問題,這樣彼得基本上是一個徹底的機器人了,他自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機器人。
  • 人體植入晶片在美惹爭議 反對者擔憂社會被監控
    大小類似兩粒大米  人體植入晶片在美惹爭議  美國「城市看護者」網絡公司是一家對外提供監視設備的公司。公司原本不出名,但去年公司兩名員工將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體內後,再次引起人們對晶片植入術的爭議。
  • 植入晶片技術悄然出現,未來人類是否會演變為生化人
    從歐美科幻電影的發源基礎之上,我們對於《鋼鐵俠》的理解和認識其實應該多一層現代科技技術發展的反思。在《鋼鐵俠》電影當中,主角鋼鐵俠因為遭受了敵人的偷襲而奄奄一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通過高科技技術給自己的體內植入了一顆「原子能心臟」,從那以後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和超凡的能力。這一切在美國人的邏輯思維當中絕對不可能是無中生有出來的,而是建立在現代前沿科技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 醫學家研發「黑科技」,將電子晶片植入人體,控制神經並治癒百病
    眾所周知,患病用藥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當人體患上某些疾病,而靠機體本身又無法調節或自我治癒時,我們便需要藉助藥物恢復健康。而去年,據外媒報導,外國科學家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式,未來,對於部分疾病,患病後無需服藥,只需植入一個電子晶片便可治癒疾病。
  • 植入體內控制大腦的AI晶片已完成人體試驗
    希望通過向人體內植入能夠控制大腦的AI晶片,從而治癒某些大腦疾病。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與我們的生活還有點遠,但事實卻是,就在上周的時候,科學家對外表示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人體試驗。目前這項研究成果還僅僅用在治療疾病方面,比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 植入人體晶片可能致癌 訊號轉發器或是元兇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晶片可儲存病人病例資料         由美國率先投入市場的植入人體晶片技術,承諾為人類帶來各種好處,包括讓醫生實時知道病歷,及時對症下藥。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兩個月前,它被植入了一個硬幣大小的電腦晶片。接受晶片植入兩個月的小豬絲毫沒有影響,依舊正常地生活著。作為對照組,另外的兩隻小豬分別為:1. 植入過晶片但是取出來了;2. 從未植入過晶片。從直播上來看這三隻小豬並沒有太大區別,都非常健康快樂。
  • 智能晶片植入大腦成為可能,生化人真的要來了?
    去年,被成為科學狂人的特斯拉創始人埃隆 · 馬斯克公布了一項關於大腦晶片植入的研究,並順利完成了動物實驗,據稱近期將開始人體實驗。這項技術用於檢測神經元的活動,需要在人頭骨上鑽4個8毫米的洞,並植入晶片和植入超細絲線,這樣就可以讀取大腦信號。
  • 晶片和小馬達可否植入人體?
    晶片植入人體有爭議,但值得探索 費林加以正在拍攝的攝像機舉例說:「這個現在對著我的機器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組件。再想像一下人體的各種機制,讓我能夠看到你、和你說話,這些都是複雜的納米系統。當我的眼睛進化到能夠看到你之前,已經度過了非常漫長的時間,因為我們身體裡的微型機器不同組件需要很長時間組合在一起。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馬斯克造出了特斯拉,發射了SpaceX載人飛船,打造了超級隧道,上天入地的埃隆·馬斯克如今又想把晶片植入人類大腦。   給人的腦殼開一個「洞」,把一塊硬幣大小的、帶有傳感器的「晶片」植入進去,到底可以幫人類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