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植入監控晶片在美惹爭議
美國「城市看護者」網絡公司的兩名員工,去年將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體內,從而引起了人們對晶片植入術的爭議。支持者認為,這項技術有助於幫助危重病人將可更新的電子病歷存入體內,也能用於敏感場所的防護。
但反對者認為,這像給人打上「牲口的烙印」,甚至未來會把整個國家變成「監控型社會」。
支持者:提升安全防護
據美聯社22日報導,這種可植入人體的晶片正式名稱為「無線電頻率識別標籤」,裡面裝有晶片和天線,還有能發送信息的裝置。它有兩粒大米粒長,厚度與牙籤相仿。
這一技術已有幾十年發展史。30年前,一些牲畜耳朵上被裝了第一批電子識別標籤,用於監控它們的進食習慣和繁殖等。
「城市看護者」公司說,該晶片可被用作一些保密地點的出入卡。兩名該公司員工去年已將這種晶片植入了胳膊中。公司執行長肖恩•達克甚至將這種技術與視網膜掃描、指紋掃描等身份識別技術相提並論。
這種技術的支持者說,可以用人體晶片提升核電站的安全防護、幫助找到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病人等。它甚至還能讓顧客搖搖胳膊就能支付購物款,省去排隊的煩惱。
反對者:監控整個社會
然而,一些反對者說,這一技術可能被用於監控。它可能先是用於有需要的病人、軍警,但最終可能泛濫成災,使整個社會處於被監控狀態下。
一些保守的基督教教徒抱怨說,人體晶片像是宗教書籍中預言的那樣,人類在「邪惡時代」會被迫掛上「牲畜的標籤」。
「我們正處在製造一個監控性美國社會的邊緣,那種社會裡,你的任何行動都會被跟蹤、監控……」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官員巴裡•施泰因哈特說。
此外,這種技術還有不少缺陷,如人體晶片的使用壽命大約為10到15年,如果要取出晶片,需要花一些時間,而整個過程不會「無痛」。此外,晶片和晶片中的數據存在失竊危險。
前景:費用高難推廣
這種人體晶片還被用於醫學,它能存儲病人的數據,以在緊急需要時調取。
維裡晶片公司正在推廣可植入人體的醫用晶片,目前主要目標針對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和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
但該公司說,推廣這一技術已近兩年,但效果並不理想,當初共有550家醫院要加入公司設立的網絡,但目前只有100家醫院裝備了相關設備並接受了相關培訓。
一些人對人體晶片的維持費用提出了質疑,認為除了交一筆不菲的初裝費外,公司還要為保存個人全部醫療記錄收費近80美元,這不比傳統的「手鐲式」醫療記錄存儲器經濟實惠。馬震(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責任編輯: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