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人:把晶片植入人體實現特定功能,希望用科技突破身體的局限

2020-09-05 卷裡人生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說: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轉基因人類、電子人類等等超人類,它們能取代人類百分之九十領域的工作。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隨著材料科學等科技的發展,這些機器人能做人類的事情,這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未來超人類的形態有轉基因人類、電子人類等等,它們的思考速度將是人類的上千倍。

就目前來說,轉基因人類的出現為時尚早,但電子人類已有了出現的苗頭。61歲的大學教授彼得患有漸凍人症,他不想自己的生命就此消逝,於是,他嘗試運用高技術把自己改造成了一個電子人,首先他運用3D列印技術,把自己的臉渲染成了三維頭像,並切除了喉管以避免致命疾病的產生,這樣,他為自己換來了10年的生命,他自己的聲音提前儲存在電腦裡,科研小組為他打造了AI聲音,他只需要通過眼球的轉動就能回答問題,其次彼得在自己的身上插了三根管子,以解決進食和排洩問題,這樣彼得基本上是一個徹底的機器人了,他自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機器人。

將自己改造成機器人或者電子人,除了彼得,還有很多人這麼幹,尼爾·哈比森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診斷患有全色盲症,這屬於完全性視錐細胞功能障礙,多彩的世界在他們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觀看黑白電視一樣,只有明暗之分,為了看見這個五顏六色的世界,他在自己的頭骨上植入了天線,天線末端的網絡攝像頭,可將每種顏色分解成360種不同的聲波,哈裡森通過聽筒就可以&34;出顏色,以聲音代表顏色,他還能分辨出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遠超常人本領。

貝託特·邁爾是一位心理學家,在英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任教,它天生時沒有左臂,安裝假臂後靈活自如,能做的事情跟天生健康的手臂幾乎沒有分別,他經常在聚會上表演360度旋轉假臂的動作,還真有點好玩,旁人羨慕不已,雖然沒有真臂好,不過在某些特別能力方面假臂更勝一籌,甚至一些身體健全的人也想換成假臂,通過技術來突破身體的極限,使自己變得更強。

人類身體力量弱小,只能依靠工具來工作,但如果工具能安在體內,何必要拿在手上呢?用技術來解決人體的局限,使人類升級得更快、更快、更完美,未來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可能就是:你升級了沒有?而現在,以極小的成本在人體內植入射頻晶片、磁鐵等微型設備,從而獲得某些奇特的功能,這種手術在國外已經出現。

派屈克·鮑曼想依靠技術來突破身體的限制,他在自己的體內已經安裝了5塊磁鐵、6枚晶片,每枚晶片都各司其職,他在開門時,電子鎖能識別其體內的晶片而自動開門(怎麼不用指紋鎖),出門無需佩戴鑰匙,他認為這樣方便多了,而他體內的另一枚晶片採用無線射頻技術,在登陸自己的電腦時無需動手操作,鮑曼又訂購了另一枚晶片,該晶片配套有運用程序,可以用來支付款項,所有植入的晶片都是高科技的玩意,無需電池供電。

聽起來怪怪的,但是在國外,人體植入晶片已經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就像以前的紋身,感覺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如今已是見怪不怪了,但電子人有個現實問題,就是植入手術的合法性,很多國家規定醫生不得進行非醫療手術,所以這事只能偷著幹,簡單而暴利的行當,只要雙方事先籤訂協議承擔風險即可。外國人喜歡搞事情,令人頭皮發麻,身體裡縫進幾大塊東西不痛嗎?大家不要輕易嘗試。

相關焦點

  • 人體植入晶片靠譜嗎?
    文/廣州日報記者 郭原毓    圖/gettyimages     如今,電子晶片植入人類身體不再只是停留於電影幻想中,揮揮手就能自動鎖門,搖搖頭就能駕駛車輛
  • 人體是科技的下一個前沿,晶片植入只是第一步
    「相信這是裡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裡植入晶片,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自己。」儘管最終揭曉的真相是,李學凌植入的僅是身體指標的監測器,但關於晶片植入人體的話題卻由此重新受到關注。事實上,這並不算是多麼前沿的新聞。尤其在西方,關於「量化自我」和「身體黑客」嘗試並不鮮見。
  • 速讀 | 黑科技:植入晶片能否改變醫療模式?
    從技術上講,人體晶片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開發出來的可以植入人體的晶片,裡面裝有晶片、天線和信息發射裝置,對應身體之外不同的接收裝置。比如,在晶片中加入傳感器,就能讓它對人的身體有更多感知,從而提供更多功能。
  • 大腦晶片「黑科技」,已有上萬人在身體植入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越來越發展,大家都相信未來人類或在自己的身體中植入晶片。其實這並不是天方夜談,據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上萬人在身體中植入了晶片。「腦機接口」如何實現馬斯克希望人們可以像做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植入腦機接口晶片,整個方法,才3個核心部分。第一部分是「線」。這個「線」不是普通的線而是用類似玻璃紙的材料來做的絕緣體,裡面包含一系列連接微小電極或傳感器的導線,比頭髮絲還要細。與其他腦機接口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不僅對大腦損害性更小,而且還能傳輸更多數據。
  • 人體植入晶片已實現,這項黑科技你敢嘗試嗎?
    它的名字叫RFID(射頻識別微晶片),是一種與非接觸式銀行卡及行動支付使用的近場通信技術(NFC)原理相同的產品,  因此使用它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方便,只需要在手機或電腦等終端通過相關的NFC應用對晶片信息進行個性化設置就能實現大部分功能
  • 兩度植入「晶片」電子人滬上自我解剖
    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還為《駭客帝國》感到匪夷所思時,已是大學教授的他終於實現童年夢想,兩次在自己體內植入「人體晶片」,成功與電腦「嫁接」。 昨(10.21)天,有「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之稱的凱文.沃威克教授來到上海,在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的安排下,接受晨報獨家專訪,詳盡披露「人體晶片」的來龍去脈。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這一次,科學家們找到了另一條有足夠的因果鏈條的解決方案,通過讀取大腦中的特定神經信號,建立起與人類認知和行動相關的聯接,從而實現直接用大腦來「操控外物」。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科技狂人馬斯克已經把Neuralink研製的第一代腦機接口安裝到豬的大腦上了,目前來看這些豬還活蹦亂跳地活著。
  • 醫學家研發「黑科技」,將電子晶片植入人體,控制神經並治癒百病
    眾所周知,患病用藥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當人體患上某些疾病,而靠機體本身又無法調節或自我治癒時,我們便需要藉助藥物恢復健康。而去年,據外媒報導,外國科學家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式,未來,對於部分疾病,患病後無需服藥,只需植入一個電子晶片便可治癒疾病。
  • 智能晶片植入大腦成為可能,生化人真的要來了?
    去年,被成為科學狂人的特斯拉創始人埃隆 · 馬斯克公布了一項關於大腦晶片植入的研究,並順利完成了動物實驗,據稱近期將開始人體實驗。這項技術用於檢測神經元的活動,需要在人頭骨上鑽4個8毫米的洞,並植入晶片和植入超細絲線,這樣就可以讀取大腦信號。
  • 諾貝爾獎得主預測:人能否一天只睡4小時?晶片和小馬達可否植入人體?
    晶片植入人體有爭議,但值得探索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費林加(Ben Feringa)希望將納米技術運用到人體上,建造微型機器,讓人類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 人體植入微型晶片:抗拒的你,未來會感嘆"真香"嗎
    當然,這麼個幾毫米長的小晶片,有近場通訊能力,還能植入人體使用,確實很前沿,很有吸引力,但是就其實際用途而言,刷卡或者密碼照樣也很方便。  麥姆蘭是技術領域的老手了,有20年的工作經驗。他想更進一步,讓可植入晶片實現「真正」的用途,有實實在在的功能,而不是耍耍小把戲,讓日常操作快這麼一兩秒。
  • 人體晶片實現人腦連接? 「晶片人」的奇妙生活
    這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將來很可能成為現實,實現這一切,只需在你的身體內植入一枚晶片。  近日,美國一家名為「城市看護者」的網絡公司,把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兩名員工體內。當兩人在進入公司保密地帶時,體內的晶片成為他們的識別「工具」。  人體晶片實現人腦連接?  人體晶片,實際上是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開發出來的可以植入人體的晶片,裡面裝有晶片、天線和信息發射裝置,對應身體之外不同的接收裝置。這一技術已有幾十年發展史。
  • 大腦植入晶片,人體冷凍技術?人類未來30年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開發的技術是越來越先進,這也就產生了很多的新興行業,比如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有的科學家依據現階段科技發展的雛形,推斷了一些人類社會未來的十到十五年可能的發展趨勢。強大自身法穿戴設備第一個呢,就是我們的身體功能會變強,以後的人類會藉助一些外在的設備,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強大。
  • 邁向生化人第一步?美國公司開始人體植入晶片,如普及你能接受麼
    估計不少人都從國內外的電影中看到過以下的情節:某位角色在身體上植入一枚微晶片之後,不但可以被持續定位,監控身體狀況,還可以自動打開各式門鎖。看起來植入一枚晶片可以為我們增加不少功能,而美國的一家公司(Three Square Market)已經開始在自家員工身上開始嘗試推廣植入微型RFID晶片。邁出了人體半機械化改造的第一步。
  • 植入晶片、冷凍復活……這些年超人類主義從科幻變成現實了麼?
    為身體植入機械、電子以突破肉體極限的醫學朋克,積極研究腦機接口的公司,還有將遺體冷凍起來等待被重新復甦的人們。在這次聚會上,紐約時報的記者 Alice Hines 見到了三十多個在體內植入了磁鐵或者晶片的人。
  • 鮑哲南:突破電子皮膚三個關鍵問題,未來讓皮膚實現手機的功能
    這是我們幾年前提出的一個大膽的設想——我們認為手機的功能會融入到我們所穿的衣服、我們所貼在身上的電子器件,甚至是植入到體內的電子器件當中。這將是未來我們人和人之間、人和環境之間交流的方式。我們認為未來的電子工業將會有一個巨大的改變,通過人造皮膚一樣的電子器件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子皮膚」的理念。
  • 世界上首個合法電子人頭骨內植入晶片 能「聽」見顏色
    不過,他卻有幸成為世界上首個合法的電子人。  他在自己的頭骨上植入天線,將「看不到」的色彩轉化成「聽得見」的聲音,「聽」出不同色彩。如今,他能分辨的色彩種類已經達到360種,包括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遠超常人所能。這種拓展感官的超級體驗,令尼爾深受啟發。2015年,他和幾位同伴創建了一家叫做「Cyborg Nest」的公司,致力於幫助人們使用科技拓展新的感知能力。
  • 英國一男子因植入人體晶片引來電腦病毒
    這項實驗證明,晶片植入人體後,不僅能與外界無線連接的電子設備足以將病毒傳染給電腦。電腦也可以把病毒傳給它。這項研究告訴人們,可植入生物體內的電子設備,比如心臟起搏器,正變得越來越複雜與不安全。請看視頻:此外,還有其他類似的植入設備,比如植入耳蝸內部的助聽器,植入大腦的「腦起搏器」。它可以改善帕金森症候群患者的神經狀況。
  • 人體植入晶片已成現實,科幻片中的人機融合時代還會遠麼?
    他在朋友圈寫道:「相信這是裡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裡植入晶片,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自己。」儘管根據後來的媒體報導,李學凌植入的並不是真正的晶片,只是用來監測血糖數據的軟體纖維,但晶片植入話題卻因此引發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李學凌的新聞和《奇葩說》辯題正好代表了晶片植入的兩個版本。前者是現實版,後者是科幻版。
  • 鮑哲南:突破電子皮膚三個關鍵問題,未來讓皮膚實現手機的功能
    這是我們幾年前提出的一個大膽的設想——我們認為手機的功能會融入到我們所穿的衣服、我們所貼在身上的電子器件,甚至是植入到體內的電子器件當中。這將是未來我們人和人之間、人和環境之間交流的方式。我們認為未來的電子工業將會有一個巨大的改變,通過人造皮膚一樣的電子器件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子皮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