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植入「晶片」電子人滬上自我解剖

2020-12-06 泡泡網

兩度植入「晶片」電子人滬上自我解剖

 

大洋網訊 40年前,《侏羅紀公園》原作者M ichael Crichton 的另一部暢銷小說《終極人類》(The Terminal Man ),讓一個8歲英國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機器的「電子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體內也植入一顆強大的「心」。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還為《駭客帝國》感到匪夷所思時,已是大學教授的他終於實現童年夢想,兩次在自己體內植入「人體晶片」,成功與電腦「嫁接」。

昨(10.21)天,有「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之稱的凱文.沃威克教授來到上海,在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的安排下,接受晨報獨家專訪,詳盡披露「人體晶片」的來龍去脈。他說:「我從來沒有把《駭客帝國》視作科幻片,而是一部提前展現未來的電影。我看到了人類2050 年的樣子,電影中的場景正是你我未來生活的世界。」

目睹:「晶片植入了我的身體」 

機器手、電腦晶片、感應帽子,以把自己變成「電子人」而聞名的英國雷丁大學沃威克博士昨天帶著一堆「寶貝」來到上海,向我們介紹了自己不顧自身安危所體驗到的「機械化快樂」。

演講開始後,沃威克博士左翻右找拿出了一個酷似「氣門芯」的小東西,然後把它放在眼前調皮地說:「很遺憾,大家看到的是第一次植入我體內的晶片的複製品,原件正在英國科學博物館中。就是它讓我成為第一個『人機合一』的人。我好奇,人究竟是不是可以像電腦一樣多維思考?」1998 年3月,在沃威克強烈要求下,醫生花了20分鐘的時間在他的左臂肌肉層植入了這個長2.5釐米、直徑2.5毫米的人體晶片。在這個「迷你玻璃瓶」裡面,裝著幾個微處理器和一個電磁線圈。

這個皮下裝置沒有給沃威克帶來什麼不適,但當時他還是服用了抗生素預防感染,並且在9天後將它取出。「因為時間一長,它就會在體內遊來遊去。而且這個小玻璃瓶非常脆弱。在坐飛機的時候,我非常擔心它會『嘭』地一聲炸開。

」 沃威克「手舞足蹈」地回憶起第一次做電子人的奇妙生活。「當我走向實驗室時,大門就自動打開了;經過走廊時,燈一下全亮了;走過正門時,電腦會和我打招呼,『嗨,凱文,你好嗎?』」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裡,沃威克帶著這個「電子標籤」在系辦公大樓裡進進出出,所有由電腦控制的房間都能識別他,並且在接到新郵件時通知他,自動下載他的電子郵件……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念之間,甚至不需舉手之勞。

今年3月,沃威克開始了第二次「人體晶片」植入手術。他舉起自己有著兩道傷疤的左手說:「這次,我讓外科醫生把一個3毫米寬的方形晶片植入左臂,像釘子一樣釘在連接手指的那根神經上。在那3個月裡,我的左手肯定是全英國最髒的手。因為我沒辦法洗澡。也不能幫我妻子幹稍重一點的家務,甚至不能給她一個強有力的擁抱。第一次晶片植入手術不過是個『小玩意』,但這次卻可能有左手殘廢的危險。術後,醫生不斷地要求我的手握緊、張開,握緊、張開,他擔心我的手會喪失功能。」

「做了3個月的電子人,這種感覺實在太棒了!」沃威克迫不及待地宣布他的第三次實驗計劃:「我準備在我和妻子的大腦中,同時嵌入晶片,測試運用電子信號進行情緒交流的可能性。」

按照他的大膽設想,沃威克將登上紐約帝國大廈,感受高度的恐懼,並通過體內晶片和網際網路連接,把這種情緒傳遞給遠在英國的妻子,如果妻子能感受到丈夫的情緒,她將再通過自己體內的晶片和網際網路,告訴丈夫離開那個建築,「如果這個實驗能成功,人類也許可以進行直接的『腦電波』交流,那將改變人類的行為和交流方式。但我還沒能說服我妻子,看來我只好公開徵集志願者了。」

對話:未來人類兩顆「心」  

在沃威克教授所有轟動性的研究和實驗中,最能引起爭議的恐怕是「電子人」概念了。

去年8月沃威克教授來滬時表示,他從未考慮過植入晶片的自己到底是機器人還是人。時隔14個月,他已經自封為「電子人上尉」。他甚至肯定地說:「也許50年之後,半人體半機械的電子人就將成為人類進化鏈中一個新的階段。」

當記者表示懷疑時,沃威克教授說:「8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終極人類》。你看,40年後的今天,我已經兩次實現了小說中想像的人體晶片植入手術。誰說50年後,地球不會是電子人的世界呢?《駭客帝國》的確在很多地方再現了我對未來人類和世界的預測。」

那麼,半個世紀後的「電子人」是什麼樣的?「電子人的外表和你我一樣。但他有兩顆心———一顆是『怦怦』跳動的心臟,另一顆是晶片的『芯』。他既可以和我們一樣獨立思考,又能藉助另外一顆『芯』毫不費力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沃威克教授描繪了一幅電子人世界的美好藍圖,但記者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種種質疑。比如沒有能源,電子人會不會立即癱瘓;強化電腦智能後,人類的大腦本身是否就會萎縮;有了腦電波的交流,人們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由於身體的一半是電腦,電子人是否會更容易被操控,甚至像《駭客帝國》一樣被異化等等。

 

沃威克教授對記者的憂慮沒有做出一一的回答,他表示「我並不否認『人體晶片』研究可能會對人類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正如愛因斯坦無法預見他創立的能量公式最終會導致原子彈的發明,我也不知道電子人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我認為,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明,都有好處和弊端,「人體晶片」也是這樣。但作為一個科學家,他不會因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而停止今天的研究。」

展望:讓霍金有第三根「手指」 也許很少有科學家像沃威克一樣,在榮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未來衛生技術」獎的同時,被列入充滿娛樂色彩的《吉尼斯大全》。雖然沃威克的「人體晶片」實驗看起來驚世駭俗,但他再三向記者表示,這有嚴肅的科學目的。

沃威克教授俯身拎起一隻詹姆斯.邦德式的手提箱,取出一頂黑色的棒球帽戴在頭上。引人注意的是,棒球帽上緊貼著兩條電線狀的接收器,後腦勺還拖著一塊終端接口,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接口一樣。「想像一下,一個植入『人體晶片』的盲人戴上這頂特殊帽子,隨身攜帶一臺微型電腦設備,就可以向外界發送自己的神經生物電波。如果遇到障礙物的話,電波頻率就會改變,提醒盲人別往這裡走了。」

「您的意思是,盲人就像蝙蝠一樣,可以通過超聲波辨別方向,再也不會撞在牆上了?」記者問。「太對了,就是這樣。」沃威克教授興奮地點點頭,「盲人甚至可以跑步,再不需要拿著『篤篤篤篤的』拐杖探路,也不用修建盲道了。」

沃威克教授說:「人體晶片」研究對於那些終日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癱瘓病人更有意義。」2002 年完成第二次手術後,研究小組通過體內的晶片,記錄下他手指運動時傳出的信號,然後再將模擬信號傳回晶片,觀察沃威克教授的手指會不會做同樣的動作。如果因此弄清人們的神經和動作之間的關係,那麼像桑蘭這樣脊柱受傷的病人,就能靠外界的信號刺激重新運動起來。

「那麼,如果霍金也裝入這樣一個晶片的話,那麼他能運動的就不止兩個手指了?」

沃威克教授側著頭想了一想:「我不知道霍金的病是不是因為脊椎引起的。但最起碼,霍金可以在他的房間裡放一個機器人,通過晶片遙控機器人幫他開門、接電話、拿東西。這樣他的活動範圍就會大多了。」

記者繼續追問:「如果你下一個實驗成功,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大腦和大腦的直接交流,就像中國詩詞裡寫的『心有靈犀一點通』,那麼霍金是不是就可以扔掉語音發聲器,而是通過腦電波告訴我們他天才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呢?」

「這不是不可能。不過,現在這只是我大膽的想像。目前,我主要做些基礎性的研究。」沃威克教授答道。他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如果人的情緒能轉換成信號,並能捕捉和儲存的話,那麼情緒信號將成為精神疾患最有效的「電子藥物」。

未來的普通人也可以在體內植入晶片嗎?教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然了。通過晶片把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讓人們過上更輕鬆更舒服的生活,變得更聰明,沒有謊言的100%坦率的交流,這就是我研究『人體晶片』的願望。」

「這些美好的設想什麼時候能實現呢?」這恐怕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有些可能2、3年就能實現,有些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不過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許多年前看來科幻一樣不可思議的東西,現在都已經實現了。」沃威克教授說。(新聞晨報 記者謝嵐 董韻怡 倪傑文 丁志平)

另據東方網-文匯報(記者任荃)報導 打開箱子,拿出「道具」,英國雷丁大學教授凱文?沃威克於昨天下午,在科學會堂開始了他的「人工智慧」表演。

1998年8月,沃威克將他的身體聯網了。一個米粒大小的識別晶片植入了他的左臂,9天後,當他出現在實驗大樓入口時,計算機已經能辨識出他,為他開門、點燈,它的音響系統則熱情招呼:「沃威克先生,你好!」

今年3月14日,醫生將一塊帶有120個電極的晶片從沃威克的左手手腕植入,使他的神經系統通過晶片線路與電腦相聯,沃威克因此成為世界上「人機合一」之第一人。此後的三個月,沃威克嘗試了一種「半是機器半是人」的新生活——

任何念頭只要在沃威克的大腦一閃而過,大腦中的電磁波立刻傳至手臂,然後被晶片讀懂,進而被電腦捕獲,最後「夢想」成真:客廳裡的燈亮了;香濃的咖啡在廚房的咖啡壺中沸騰;戴上裝有超聲感應器的棒球帽,即使戴著眼罩四處亂走,也絕不會撞牆…… 「這時候,你會發現,生活中的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回味3個月的「冒險」生活,沃威克說:「就機器人來講,我會回來。」一句出自影片《終結者》的經典臺詞。

相關焦點

  • 醫學家研發「黑科技」,將電子晶片植入人體,控制神經並治癒百病
    眾所周知,患病用藥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當人體患上某些疾病,而靠機體本身又無法調節或自我治癒時,我們便需要藉助藥物恢復健康。而去年,據外媒報導,外國科學家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式,未來,對於部分疾病,患病後無需服藥,只需植入一個電子晶片便可治癒疾病。
  • 世界上首個合法電子人頭骨內植入晶片 能「聽」見顏色
    不過,他卻有幸成為世界上首個合法的電子人。  他在自己的頭骨上植入天線,將「看不到」的色彩轉化成「聽得見」的聲音,「聽」出不同色彩。如今,他能分辨的色彩種類已經達到360種,包括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遠超常人所能。這種拓展感官的超級體驗,令尼爾深受啟發。2015年,他和幾位同伴創建了一家叫做「Cyborg Nest」的公司,致力於幫助人們使用科技拓展新的感知能力。
  • 採用電子晶片植入記憶
    他設想,在不遠的將來,嚴重失憶的病人可以通過植入電子晶片得到幫助。當人們的大腦因為阿爾茨海默氏症、中風或受傷而受到損害,被擾亂的神經網絡往往阻止長期記憶的形成。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伯傑一直在設計矽晶片,來模擬正常工作的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它能使我們回憶起一分多鐘的經驗和知識。伯傑希望,最終可以通過在大腦中植入這樣的晶片,使病人恢復長期記憶的能力。
  • 電子人:把晶片植入人體實現特定功能,希望用科技突破身體的局限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說: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轉基因人類、電子人類等等超人類,它們能取代人類百分之九十領域的工作。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隨著材料科學等科技的發展,這些機器人能做人類的事情,這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未來超人類的形態有轉基因人類、電子人類等等,它們的思考速度將是人類的上千倍。
  • 美國防部操縱甲蟲當間諜 電子晶片植入甲蟲大腦
    電子晶片植入甲蟲大腦,遙控昆蟲行動。一個微型電池和一個帶有收發器的微型控制器植入甲蟲體內。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甲蟲當間諜 身藏電子設備    美國防部研製,通過電腦控制甲蟲完成竊聽拍照任務    據英國媒體10月19日報導,日前,美國國防部防禦遠景研究規劃局(DARPA)宣布稱,他們成功在甲蟲體內嵌入特殊電子裝置,從而能自由操縱甲蟲使之成為新一代間諜工具
  • 動物植入晶片,小晶片大作用
    動物標籤為一個擁有15為ID號碼的玻璃管電子晶片,採用的是生物玻璃封裝,植入體內對動物不會有不良反應,對於動物本身與管理均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 人體植入晶片靠譜嗎?
    電子晶片從實驗室走向大眾    電子晶片植入技術在醫學界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通常人們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植入醫療設備,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狂人」的出現,這一固有的觀念正被悄然打破。    早在2002年,英國雷丁大學的客座教授凱文·沃維克就利用外科手術,將一個3毫米寬的方形晶片植入到左腕內,連接上了100個電極,使自己的神經系統通過晶片線路與計算機相連。
  • 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 植入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 速讀 | 黑科技:植入晶片能否改變醫療模式?
    從技術上講,人體晶片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開發出來的可以植入人體的晶片,裡面裝有晶片、天線和信息發射裝置,對應身體之外不同的接收裝置。比如,在晶片中加入傳感器,就能讓它對人的身體有更多感知,從而提供更多功能。
  • 大腦晶片「黑科技」,已有上萬人在身體植入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越來越發展,大家都相信未來人類或在自己的身體中植入晶片。其實這並不是天方夜談,據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上萬人在身體中植入了晶片。採用這種方式,大腦就可以通過APP連接到iPhone上。「腦機接口」如何實現馬斯克希望人們可以像做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植入腦機接口晶片,整個方法,才3個核心部分。第一部分是「線」。這個「線」不是普通的線而是用類似玻璃紙的材料來做的絕緣體,裡面包含一系列連接微小電極或傳感器的導線,比頭髮絲還要細。
  • 為了再也不用帶錢包 他在拇指上植入了NFC晶片
    喵喵與技術專家 Nathan Waters(南森·沃特斯)和 Phill Ogden(菲爾·奧格登)在合作一個項目,希望通過拇指在商店的非接觸式支付讀卡器上輕輕一點即可完成交易。這可以看做是金融科技與生物黑客實驗相結合的起點。Albert 是聯邦銀行的 EFTLKS(銷售處資金電子過戶)模塊,是在零售商店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非接觸式支付系統。
  • 智能晶片植入大腦成為可能,生化人真的要來了?
    去年,被成為科學狂人的特斯拉創始人埃隆 · 馬斯克公布了一項關於大腦晶片植入的研究,並順利完成了動物實驗,據稱近期將開始人體實驗。這項技術用於檢測神經元的活動,需要在人頭骨上鑽4個8毫米的洞,並植入晶片和植入超細絲線,這樣就可以讀取大腦信號。
  • 人體植入監控晶片在美惹爭議
    人體植入監控晶片在美惹爭議  美國「城市看護者」網絡公司的兩名員工,去年將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體內,從而引起了人們對晶片植入術的爭議。支持者認為,這項技術有助於幫助危重病人將可更新的電子病歷存入體內,也能用於敏感場所的防護。
  • 植入晶片技術悄然出現,未來人類是否會演變為生化人
    在《鋼鐵俠》電影當中,主角鋼鐵俠因為遭受了敵人的偷襲而奄奄一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通過高科技技術給自己的體內植入了一顆「原子能心臟」,從那以後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和超凡的能力。這一切在美國人的邏輯思維當中絕對不可能是無中生有出來的,而是建立在現代前沿科技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最近歐洲一家媒體就報導了一則關於植入晶片的新聞。
  • 從火星移民,到將晶片植入大腦,讀寫意識,馬斯克要控制人類嗎?
    硬幣大小的晶片連接到超細的柔性電線,每根電線的直徑約為5微米,比人的頭髮細20倍。晶片總共包含1,024個電極,並在腦內呈扇形散開。這些電極可以通過感應或刺激神經元來讀取或理論上記錄大腦的活動,同時可以通過類似藍牙的無線電波無線傳輸數據,研究人員可以對其進行分析。
  • 植入晶片後的大腦,還是你的腦嗎?
    其中一隻曾經植入過設備,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它快樂地吮吸著奶瓶。馬斯克說這隻小豬現在的狀態,證明了整個移植的過程是可逆的。另一隻被植入了晶片的小豬,聞了聞臭臭,連接到電腦屏幕上的腦電信號圖標馬上出現了一個峰值。
  • 英國一男子因植入人體晶片引來電腦病毒
    他竟然因為植入晶片者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被電腦病毒「附身」的人。造成病毒感染的是他植入手中的一塊晶片,隨後病毒又傳染給了辦公室裡的電腦,後來電腦又把病毒傳給別的電腦。 這種晶片名叫「無線通信身份識別晶片」(RFID)。我們的「公交卡」使用的就是這種晶片。其實,這都是科學家有意為之,目的就是想看看RFID晶片是否能夠傳播電腦病毒。
  • 人體是科技的下一個前沿,晶片植入只是第一步
    「相信這是裡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裡植入晶片,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自己。」儘管最終揭曉的真相是,李學凌植入的僅是身體指標的監測器,但關於晶片植入人體的話題卻由此重新受到關注。事實上,這並不算是多麼前沿的新聞。尤其在西方,關於「量化自我」和「身體黑客」嘗試並不鮮見。
  • 犬只植入晶片 流浪犬管理有了技術保障
    近日,話題#深圳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衝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討論。《深圳市犬只電子標籤植入管理規定(試行)》顯示,深圳將9月底之前設為警示期,督促犬主主動為犬只注射電子晶片;10月份開始,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7月27日 中新網)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狗成患,人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