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

2020-12-04 瀟湘晨報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據統計,50%-75%的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死亡風險。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後,隱藏功能就打破傳統禁忌,「一鍵開啟」14天核磁檢查「窗口期」。

「磁共振檢查能多方位成像、對解剖結構細節顯示好、組織解析度優越,在診斷腫瘤、骨關節病、大腦脊髓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檢查手段不可替代的。」 市一醫院心內科(南)執行主任汪芳告訴記者,「而我國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平均年齡是65-70歲,正是上述疾病的高發年齡,磁共振檢查很難避免。」

然而,傳統起搏器植入後行磁共振檢查是絕對禁忌。抗磁共振起搏器的問世,讓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也能接受磁共振檢查。但傳統的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在做磁共振檢查之前需要手術醫生、工程師及放射科醫生共同會診守候,開啟磁共振工作模式,磁共振檢查完畢之後再切換至起搏模式。如果患者需要分時段做不同部位的磁共振檢查,則起搏器需要多次程控,給醫生、患者、技術工程師均帶來很大的工作不便。

全自動抗磁共振技術的出現大大簡化了磁共振檢查的工作流程。據汪芳教授介紹,全自動核磁功能起搏器是起搏領域的又一大進展,它不僅完全改變了植入起搏器後不能行核磁共振檢查的禁忌,還能一鍵式開啟14天的「窗口期」。在這14天內,患者可自由進出磁共振室,起搏器會自動識別並轉換為預先設置的「核磁模式」,離開磁共振室即刻轉換為原設置。患者在此期間可根據需要無限制行磁共振檢查,無需反覆程控,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提升診療效率。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植入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隱藏功能打破傳統禁忌,滬上首臺全自動抗...
    今年73歲的黃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植入起搏器是救治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讓黃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意外成為了上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黃先生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狀況,專家們為他植入上海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
  • 上海專家完成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術 打破傳統禁忌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日電(陳靜 胡楊)記者2日獲悉,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
  • 隱藏功能!市一醫院完成滬上首臺全自動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術...
    近年來雖有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問世,但其核磁檢查流程非常繁瑣,為醫護和患者帶來很大不便。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的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大大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
  • 首臺抗磁共振起搏器手術在滬完成 醫保報銷約四成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節省了醫生和患者的時間。
  • 植入起搏器做磁共振有風險?這個起搏器可轉換核磁、起搏模式
    對於需要起搏治療的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然而據統計顯示,50%-75%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帶來死亡風險。近年來,雖有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問世,但其核磁檢查流程非常繁瑣。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植入起搏器的病人,一樣能安全接受磁共振檢查。」項教授說,以前安裝了普通起搏器的患者,也有機會更換成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 植入起搏器後兩年 三成多的患者需要磁共振檢查 金屬部件進入磁共振檢查室的強磁場環境,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
  • 我院引進廊坊市首臺「3.0T高端超導磁共振」
    這是廊坊市首臺3.0T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統,搭載了 此醫療重器的引進,使我院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三臺超導磁共振,其中包括一臺「3.0T超導磁共振」儀器的縣級醫院。
  • 海慈心臟中心心內二科成功為患者植入抗核磁共振起搏器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患者對核磁共振兼容型起搏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抗核磁起搏器優勢在於能夠真正做到「起搏共振兩相宜」,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療。近日,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內二、三科主任崔國方主任醫師、範廣慈副主任醫師成功為兩位老年患者植入抗核磁起搏器,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心臟中心抗核磁共振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海慈醫療集團在起搏器的植入和臨床應用再上新臺階。
  • 肝臟疾病為何要做磁共振檢查?磁共振的注意事項
    門靜脈是肝臟的功能血管,佔肝血供的3/4,肝動脈是肝臟的營養血管,佔肝供血的1/4,壓力較門靜脈高30~40倍,門靜脈對維持肝臟的功能所產生的作用較肝動脈更為重要。   以肝細胞癌為例,對比增強的動態CT和磁共振掃描對於肝細胞癌的診斷尤為重要。肝細胞癌的典型表現為在增強掃描的動脈期呈顯著強化,在靜脈期其強化不及周圍肝組織,而在延遲期造影劑持續消退,這是肝細胞癌高度特異的影像學表現。
  • 河源市公立醫院首臺3.0T磁共振(MRI)落戶河源市中醫院
    24日上午,河源市公立醫院首臺3.0T磁共振(MRI)啟用儀式在河源市中醫院舉行,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市領導及相關醫護人員共2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河源市公立醫院首臺3.0T磁共振(MRI)啟用儀式活動現場。黃敏立攝。
  • 行業|他們花了600萬,打算把「大塊頭」磁共振搬上麵包車!
    三、可移動的磁共振們1、車載磁共振到目前為止,稀寶博為、華海高聖、奧泰醫療、顯浩醫療等都推出了大型貨車車載磁共振。這些車載磁共振能夠應急處理各種突發醫療事故,也能開進社區篩查疾病。2、方艙磁共振2020年4月方艙磁共振交付包鋼三醫院使用。該設備能夠將患者的醫學影像實時上傳到雲平臺,實現遠程會診。
  • 醫生告訴你 為何做磁共振時不能攜帶金屬物品
    「吸」到了儀器上的事件後,又一家醫院金屬推車被磁共振儀器吸上,十多個醫務人員像拔河一樣,用一根粗繩打算將推車拉下來,最後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磁共振有這麼大的「威力」,病人不聽勸解會造成什麼惡劣後果呢?
  • 7T磁共振又來了!可是磁共振還真不是T越高越好!
    前言 近日,GE醫療於ISMRM(國際醫學磁共振學會)在線會議上,最新發布了SIGNA 7.0T 磁共振系統(尚未獲得FDA認證),在業內引起轟動。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新產品集體亮相 3.0T探索磁共振是此次聯影發布的重磅產品。憑藉業界領先的超高性能梯度系統、光梭成像技術與光梭引擎,能夠提供更高的圖像對比度和更精細的結構顯示。設備還搭載了豐富全面的高級應用、AI應用,如靜息態腦功能成像、腦結構量化分析、腦腫瘤量化分析等,為臨床、科研的前沿探索與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 聚焦磁共振新技術新應用 ——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8)召開
    本次會議依託成熟的網絡會議平臺,致力於為國內外的廣大磁共振工作者提供一個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促進和加強國內磁共振工作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從而推動磁共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其總結到,不斷湧現的科學問題,是磁共振波譜發展的加速器,而用磁共振波譜解決科學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楊海軍說,大家在使用儀器的時候,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搞清楚信號來源、譜圖的意義等關鍵問題。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
  • 磁共振檢查又出事故!FDA發布警告
    目前國內還沒有因佩戴口罩做磁共振檢查出現灼傷的報導,但是不能不防。所以,在磁共振檢查前,務必確認患者佩戴的口罩是否符合安全。2.鐵磁性植入物移位、脫落導致的傷害,例如:動脈瘤夾、關節內固定裝置、藥物輸注裝置等。
  • 關節置換後能做磁共振檢查嗎?人工關節置換後能否做核磁共振?
    其次,由於金屬物的存在,會在造成MRI信號丟失和扭曲,導致成像上金屬偽影和金屬物周圍的圖像失真,嚴重影響圖像的判讀。 因此,以下的這些患者,通常情況下是無法行磁共振檢查的: 1、如有安置心臟起搏器、人工金屬心臟瓣膜、電子耳蝸、化療泵及胰島素泵等藥物泵、眼內金屬異物等,禁止行磁共振檢查。
  • 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為什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磁共振?
    原標題: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為什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磁共振?   磁共振是放射科的三大法寶之一,但人們卻是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的費用高、用時長,還在於人們認為磁共振檢查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是真的嗎?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 擔心有輻射,CT、磁共振多久可以做一次?
    擔心有輻射,CT、磁共振多久可以做一次? 2020-04-27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放射診斷科 CT和磁共振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