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一則有關磁共振檢查事故的報導,希望能夠引起國內影像同行們的警惕!
一位患者在接受頸部3T磁共振檢查時,由於在檢查過程中佩戴了一種含有金屬材質的口罩,導致面部被灼傷,且灼傷輪廓與口罩形狀基本一致。醫影以前就報導過,金屬材質在磁共振成像過程中會發熱,從而灼傷受檢者。
目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在醫院就診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所以會有患者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同樣佩戴口罩。但是某些口罩會含有金屬材質,比如口罩鼻夾部位帶有金屬絲,此外還有些口罩具有納米顆粒或抗菌塗層,其中就可能包含金屬顆粒(銀或銅)等金屬材質。
目前國內還沒有因佩戴口罩做磁共振檢查出現灼傷的報導,但是不能不防。所以,在磁共振檢查前,務必確認患者佩戴的口罩是否符合安全。
以下是MRI掃描過程中發生損傷的類型:
1.當有鐵磁性的物體,如鋼筆、輪椅、氧氣罐等被帶入在高速運轉的MRI高磁場中可能出現「飛彈效應」或拋射傷害。
2.鐵磁性植入物移位、脫落導致的傷害,例如:動脈瘤夾、關節內固定裝置、藥物輸注裝置等。
3.在磁共振成像過程中由會發熱的物體產生的燒傷,例如:電線(包括導線植入和外部設備)和手術器械;或患者身體接觸到MRI掃描儀的內壁造成的燙傷。
4.由於磁場幹擾引起一些設備故障而造成傷害或併發症,例如電池驅動設備(喉鏡、微量注射泵、監視器等)會突然失靈,一些編程輸液泵可能注入劑量不準確;心臟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可能不按程序執行其功能。
5.由於患者在磁共振掃描期間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而造成傷害或併發症,這對處於鎮靜或麻醉狀態的病人在MRI檢測時是很可能發生的。例如,在MRI掃描時護理人員必須離開磁場區域,失去看護的患者氧氣袋或輸液泵滑脫。
6.磁共振成像掃描儀發出的巨大噪聲致聲損傷。
7.磁共振造影劑引起的副作用。
8.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中致冷劑的處理、存儲或洩漏引起的副作用
科普:可怕的磁共振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