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雅魯澤爾斯基被任命為政府新總理,克裡姆林宮的態度是謹慎的。畢竟,雅魯澤爾斯基的豐富閱歷及其很高的軍銜,使他具有對波蘭軍隊在危機出現時應當如何行事的「敏銳感」。事實上,雅魯澤爾斯基於1980年9月在一次中央委員會會議上就說,不能依靠軍隊來把工人從他們佔領的工廠趕走。而據蘭德公司的分析報告,在一九七六年波蘭工人發生騷亂時,擔任國防部長的雅魯澤爾斯基抵制了用軍隊對付騷亂者的命令。到處都流傳著雅魯澤爾斯基對波蘭政治局說的一句話:「波蘭士兵決不向波蘭工人開槍。」
這樣一位在波蘭具有威望的軍人,不是克裡姆林宮能夠可以隨心所欲控制的。
更令克裡姆林宮不高興的還有雅魯澤爾斯基的助手——擔任副總理的前報紙編輯拉科夫斯基。拉科夫斯基負責同團結工會進行接觸,他曾自稱是團結工會的朋友。對克裡姆林宮來說,最穩妥的應對策略就是:一方面是聽其言觀其行,另一方面則是政治預防性警告。
1981年2月11日,蘇聯駐美大使館突然公布了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此前寫給美國國務卿黑格的一封信。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月28日。蘇聯外長在信中指出,美國之音和其他一些美國對外廣播的電臺搞了一些「挑釁性和煽動性的」廣播,目的是為了在波蘭人中造成對蘇聯的「不友好情緒」。葛羅米柯譴責這是美國「公開幹涉」波蘭內政。「如果有人談到外界有人試圖對波蘭的國內形勢施加影響的話,那麼有必要說明,這種嘗試的確是有的,而這些嘗試顯然是由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方面正在進行的。」
葛羅米柯的信實際上是對1月24日黑格來信的回覆。黑格在信中公開發出警告:如果蘇聯人入侵波蘭,美蘇關係將會出現嚴重的後果。黑格的態度激怒了驕傲的北極熊。公開這封外交秘信,這在蘇美外交史上還是罕見的,顯然違背了兩個超級大國在交換意見方面長期遵守的保密原則。它在事實上反映了自裡根政府三周前執政以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不信任和懷疑的氣氛日益加深。
2
當然,克裡姆林宮選擇在2月11日公布顯然有自己的政治盤算。
首先,久拖不決的波蘭局勢讓克裡姆林宮漸漸失去耐性,團結工會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下的肆無忌憚更是讓克裡姆林宮芒刺在背。在波蘭政府發生人員更迭的敏感時期公布這封信,實際上就是警告美國收斂自己在波蘭的行為。
其次,對卡尼亞領導下的波蘭黨政領導集團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面對團結工會的步步緊逼,第一書記卡尼亞和總理平科夫斯基卻不斷作出妥協,結果助長了團結工會的野心並滋生了更多的反對力量。選擇在雅魯澤爾斯基出任政府新總理之際公布這封信,實際上也是警告波蘭新政府,必然採取果斷措施來制止團結工會的野心,恢復波蘭局勢。
最後,克裡姆林宮需要一個穩定的東歐來迎接即將召開的蘇共二十六大。年邁多病的勃列日涅夫將在蘇共二十六上作出重大人事更迭,並修正其內外政策。一般情況下,在遇到重大活動之時,保持局勢的穩定是一個政治要求。克裡姆林宮需要在黨的大會召開前有一個至少表面看起來平和的波蘭。因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畢竟是顯示共產主義的漂亮櫥窗。
正是出於上述三個方面的考慮,蘇聯公布了本應該保密的外交信件。
為了強化這種政治印象,蘇聯和東德軍隊於2月12日在東德的東南城市格利茨城附近舉行了軍事演習。演習地點位於奧得河東側,而奧得河是東德與波蘭的界河。演習的重點是快速渡河戰術。蘇德軍隊在一條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橋,以試驗將部隊和裝甲車輛調到河對岸的速度。從軍事角度來看,從東德的領土上對波蘭採取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這樣一種戰術。
東德國防部長海因茨·霍夫曼和蘇聯駐德軍隊司令米·扎伊採夫都到場觀看了這場演習。因而在外界看來,這次戰爭演習主要是為了警告波蘭,蘇東集團進行幹涉的可能性是仍然存在的。《新德意志報》在公開報導中說,演習部隊表現出為了捍衛社會主義的成果,它們隨時準備「執行馬列主義黨的命令」。毫無疑問,華約集團準備挫敗帝國主義集團在東歐「推回社會主義」的任何企圖。
2月13日,阿爾巴尼亞《人民之聲報》發表題為《只有工人階級能夠拯救波蘭》的社論。社論指出,「團結」工會運動是徹頭徹尾的反動運動;波蘭天主教會和梵蒂岡是「團結」工會運動的後臺;波蘭統一工人黨是一個十足的反馬克思主義的反革命政黨;「團結」工會內部的「激進派」使得美國將波蘭國內的武裝衝突作為其政策的目標;波蘭修正主義領導集團現在所處的情況是它不知道該跟誰親、跟誰疏;克裡姆林宮正處於嚴重的困境;波蘭當前發生的工潮不會給革命帶來好處,只會有助於在反革命內部爆發反革命;列寧引導我們走的革命道路才是波蘭人民的出路;推翻哥穆爾卡和蓋萊克的波蘭工人階級,也能夠而且一定會打倒卡尼亞之流、華勒沙之流和梵蒂岡的勢力,摧毀蘇聯修正主義和以美國為首的世界資本主義的枷鎖。
3
雅魯澤爾斯基的緊急計劃和華約集團的軍事演習,讓團結工會感受到了壓力。
2月14日,華勒沙同新政府的勞工委員會負責人、副總理拉科夫斯基會談後,公開呼籲工人平靜下來。他告誡說,波蘭新政府是「我們最後的自救機會」,必須給新政府一個機會,以便使波蘭罷工削弱了的經濟恢復起來。但是華勒沙也表示,雖然團結工會不想再鬧罷工,但勞工是否會平靜下來,取決于波蘭新政府。
2月15日,為了緩和波蘭同東歐其他盟友的關係,並為即將召開的蘇共二十六大涉及波蘭的議題上尋求同情,波蘭共產黨第一書記斯·卡尼亞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同胡薩克舉行會談。16日,卡尼亞又前往東柏林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舉行會談。
2月16日,波蘭政府主辦的報紙《華沙生活報》在第一版刊登了該報記者同一位曾由於批評前政權而被捕入獄的團結工會發言人的談話。莫澤萊夫斯基是團結工會的發言人和政策制定者。他對記者說,團結工會打算繼續在不以罷工相威脅的情況下同政府舉行會談,希望新政府表示願意進行的對話能夠永久地解除波蘭不斷發展的勞工危機。
莫澤萊夫斯基的談話反映了團結工會領導人樂觀的看法。這些領導人希望同接替了前領導人的新政府舉行卓有成效的會談。他說:「我認為,新政府,新政府的人事變動及其原則,都為扭轉當前危險的事態發展局面創造了一個真正的機會,這一點在上個星期尤其明顯。」他強調指出,工會並不想同共產黨分庭抗禮。新政府能夠提供一個機會使局勢平靜下來。「我認為,雙方都懷有好意,因而,隨之而來的對話政策不但可以保證使罷工不僅停止三個月,還可永遠停止。」
看來,來自蘇聯的強大威脅,讓波蘭內部各政治力量也願意保持短暫的政治平衡。波蘭教育部長雅·左爾斯基告訴記者們,政府已同意讓獨立學生聯合會進行登記,而學生們必須接受在新的學生聯合會章程中作出如下規定:只有當百分之五十的受影響的學生表決贊成罷課時,才能舉行罷課。他們還必須在章程中加上擁護波蘭憲法的條款。左爾斯基表示,遍及全國的學生罷課將會停止。學生停止罷課以及同舉行抗議的農民接近於達成協議的前景,使波蘭出現了它巴不得讓它的共產黨集團盟國看一看的那種景象。
2月17日,雅魯澤爾斯基在華沙會見了蘇聯集團各國駐波大使。從波蘭向這些大使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領導人傳遞的信息似乎是:波蘭事態重新得到控制,共產黨和團結工會運動都在致力於和平共處。然而,後面這句話並不會完全取悅於其他東歐國家首都的強硬派,他們希望雅魯澤爾斯基採取如下果斷措施:波蘭領導集團即將對團結工會和它的持不同政見盟友進行鎮壓。
即將召開的蘇共二十六大,為雅魯澤爾斯基贏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