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2020-12-04 極客公園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

證詞中,他第一次正面承認錯誤:「這是我的錯,我創立了 Facebook,並負責它的運營,我對當前發生的一切負有責任,我為此感到抱歉。」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爆發後在數周內,「劍橋分析利用 FB 用戶數據操縱美國大選」,「Facebook 忽視用戶隱私數據保護」、「Facebook 出賣用戶隱私數據牟利」,成為外媒報導的幾大主題。《紐約時報》等外媒也不斷利用新的細節、證據,加強、加深事件的影響。

用戶隱私數據的收集、使用、保護是一個全球化的話題。這從李彥宏說出的那句「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相對來說也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遭到的絕大部分網友的唾罵可見,從幾乎每個人的手機中都收到過騷擾簡訊或電話亦可見。

從普通民眾到大小媒體,群情激奮背後暴露了這樣一個事實:用戶隱私數據收集、使用和保護在全球範圍內正在走向失控。

失控

隱私是一種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當事人不願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個人信息、私事和領域。從人類會利用樹葉遮羞開始,隱私就產生了。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隱私變成一個個 1 和 0 的代碼,部分隱私就變成了隱私數據。無論哪種隱私被侵犯,都會給當事人帶來傷害。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件是數據網際網路時代個人隱私數據濫用失控的象徵,但它肯定不會是最後一例,當然也不會是第一例用戶隱私數據洩露事件。比如,2016 年,兩名黑客盜取了 Uber 5000 萬乘客的姓名、電子郵件和電話號碼,以及約 60 萬名美國司機的姓名和駕照號碼。黑客可以輕易地通過這些數據找到用戶的位置,甚至是家庭住址,隨時成為最熟悉你的陌生人。

然而,如 Uber、Facebook 這樣「漠視」用戶隱私數據,也只是龐大網際網路在用戶隱私數據方面失控的冰山一角。

即使是一款看起來使用程度不高的應用,也都能收集到包括用戶的用戶名、郵箱地址和密碼等隱私信息。就在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件曝光的同月,著名運動裝備品牌安德瑪(Under Armour)對外宣布此前有 1.5 億 MyFitnessPal 用戶數據被洩露了。而 MyFitnessPal 其實只是 UA 旗下的一款食物和營養主題應用。運動品牌旗下的小軟體尚且如此,更遑論那些註冊需要手機號實名註冊的其他應用了。

如果你認為這類數據不會危及用戶本身,那麼可能想的有些簡單。Facebook 用戶數據洩露被認為影響了美國大選,但有些應用收集的數據帶來的隱私風險其實不比 Facebook 隱私數據洩露來得低。

全球最大的同志社交軟體 Grindr 用戶數據洩露就引發了這一群體的集體恐慌。據 BuzzFeed 報導,Grindr 正在將其平臺上的用戶數據分享給第三方公司,這些信息包括用戶的 GPS 數據、電話號碼、註冊郵箱和種族,甚至是有無 HIV 等個人私密信息。這些數據如果落在反同性戀或歧視愛滋病患者手中,其造成的危害綿延無窮。

如果我們以 Facebook 為標杆往回看,往深了看,不難發現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件其實暴露了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在收集、使用、保護用戶數據方面的「失控」冰山,這座冰山低下藏著的是無處不在的數據收集和使用。某種程度上來說,Facebook 此次事件的爆發甚至是個機遇。隨著用戶隱私數據的話題變成集體性議題,關於用戶數據的收集和使用邊界的確立也成為一種「必然」。

必然

事實上,數據洩露事件後,Facebook 採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比如,扎克伯格宣布停止從第三方購買數據用於廣告營銷,並不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 Facebook 擁有的用戶數據。另外,在發現惡意行為者利用這些數據來抓取人們的數據之後,Facebook 還通過電子郵件或用戶名關閉搜索,並更改帳戶恢復系統。

(Facebook CTO Mike Schroepfer 圖| TechCrunch)

在接受外媒 TechCrunch 採訪時,Facebook 的 CTO Mike Schroepfer 更是表示,公司今後的目標是鎖定任何和用戶數據相關的事情,審查所有事情,然後弄清楚哪些開發人員應該訪問,以及是否應該恢復任何功能。顯然,連接遭遇股價下挫近 17% 、群眾討伐的 Facebook「怕」了,也變得更謹慎了。

按照中國高中歷史課本的寫法,從數據洩露事件爆發到 Facebook 的自省乃至自查,放到整個 20 多年的網際網路歷史中,這件事大概會被稱之為裡程碑事件,會是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的轉折點。

為什麼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件會是一個轉折點呢?因為它改變了收集和掌握數據的人對待用戶數據的態度。

(Travis Kalanick)

2016 年,Uber 用戶數據大規模洩露後,與向用戶袒露事實、承認錯誤相反,時任 Uber 公司 CEO 卡蘭尼克花 10 萬美元收買黑客遮掩了這一醜聞。直到 2017 年,隨著該公司首席安全官離職,這一醜聞才被曝光。另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早在 2015 年,Facebook 本該對劍橋分析這一事件有所警覺,但在某種特殊商業利益驅動下,公司瞞了下來。

但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後,數據掌控者們試圖隱瞞相關事實的做法被改變了,掌握數據的公司在收集、使用用戶數據方面變得更為謹慎成為必然。比如,安德瑪在用戶相關數據洩露後,主動向用戶坦誠事實提醒用戶更改密碼,並聯手數據安全公司和執法部門採取措施;Grinder 則是停止與第三方共享用戶的 HIV 狀況,並將就類似的敏感信息修改條款;甚至於和 Facebook 同樣是社交巨頭的 Twitter 都宣布,要停掉其流量大入口的第三方應用。

網際網路的「無限遊戲」

這種科技公司「怕」、變得謹慎的必然變化說明科技公司們本質上還是不想把一場「無限遊戲」變成「有限遊戲」。

神學家 James Carse 提出過宇宙中有兩種遊戲——「有限的遊戲和無限的遊戲」。賭博、體育競技是有限的遊戲,玩的目的是為了贏,而且一定要有贏家。遊戲中必須有不變的規則,如果玩的時候規則變了,則遊戲失敗;無限的遊戲則恰好相反,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遊戲繼續下去,不會有絕對的贏家。而要將此類遊戲繼續下去,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斷改變規則。

Facebook,或者科技公司,甚至網際網路,從誕生起就註定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們和它們的用戶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用戶隱私數據的濫用激起的驚濤駭浪表明,Facebook 們想要讓遊戲繼續下去,必須建立一套遊戲雙方都能接受和認可的新規則,即使這種規則可能會要求它們犧牲已有的成功商業模式和巨大的利益。

如果某家科技公司拒絕改變規則,那麼這場遊戲遲早會走向有限的終點。

責任編輯:克裡斯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因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到頭來還是一場有限遊戲。而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在定義邊界上的區別是:有限遊戲參與者在界限內遊戲,無限遊戲參與者與界限遊戲。有限遊戲由其邊界來定義,而無限遊戲則由其視界(horizon)來定義。在巖田聰時期,他用「視界」重塑了任天堂的「邊界」,開啟了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還記得任天堂紅白主機剛開始流行時,握在手上的搖杆的密碼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ABAB」,接著超級任天堂出來了,手上的搖杆密碼變成「上 X 下 BLYRA」。不過當時卻又保留著上一輩的傳統遊戲,在學校裡、假日同學家中,可能還是有同學玩著鬥片(尪仔標),也會拿著當時熱門的忍者龜玩具,簡單的玩起來。
  • 「最美應用」我在7年後等著你:手遊界的「你的名字。」,推薦給需要...
    雖然遊戲製作方非要說這款遊戲的類型是「沒有戰鬥的貌似 RPG 的遊戲」,但是我個人更傾向於稱之為治癒系愛情+純劇情走向+偵探懸疑小說體遊戲。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看電影「你的名字」,如果你是喜歡的,那我想如果把「你的名字」改編成手遊你一定也會喜歡。而「我在7年後等著你」這款遊戲如果能改編成電影的話,我估計在劇情上可能是跟「你的名字」是不相上下的。
  • 淺析電子遊戲中的「留白」藝術
    編者按:「留白」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國畫中尤為常見,它能將賞析者的無盡聯想與作者想表達的意象空間完美結合,為畫面賦予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的同時,也能使觀者更深入地代入其中。電子遊戲也不乏有類似的處理手法,不僅能擴大玩家的想像空間,還能提供更具沉浸感的遊戲體驗。本文作者舉了幾個具體例子,淺談遊戲中的「留白」處理給他帶來的身心感受。
  • Facebook 正改進聊天機器人的對話能力,讓它們學會「閒聊」
    在過去的幾年裡,Facebook 曾做過很多嘗試,如讓聊天機器人代表用戶進行談判;關閉了兩個突然開始自行對話的機器人「Alice」和「Bob」;發布研究工具 ParlAI。如今,他們正在努力改進聊天機器人的對話和交談能力,讓機器人學會「閒聊」。雖然它被叫做「聊天機器人」,但聊天機器人不能真正聊天。
  • 在「古板遲緩」的晶片產業,一群「寒武紀」們誕生的意義與挑戰
    資本與創業者們闖進了這個古老的行業,但是晶片創業公司獨立成長的機會大嗎?撰文 | 宇多田在過去的幾年裡,一個名為「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家族在科技行業掀起了一場風暴。從幫你對手機相冊裡的自拍與萌寵進行識別分類,再到大幅度提高 Alexa 們(智能助手)與無人駕駛汽車的「平均智商」,「深度學習」這個人工智慧裡的門類,具備了更高級的對「複雜結構」進行自動挖掘的能力。通俗來說,與傳統計算通過固定流程解決「確定」問題不同,深度學習算法需要模擬人腦來解決那些取決於概率的「不確定問題」。
  • 《Oddity》團隊淺談「業餘遊戲設計師」的堅守與執念
    多年來,該項目一直在緩慢發展著,製作團隊起初把它定名為《地球冒險 4》,出於多方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Oddity」這個更吸引眼球的名字。「遊戲製作完成後,我會與各位分享數不盡的(有關《Oddity》開發的)細節,」遊戲導演 Pastel 說,「這是一個很酷的項目,有一群很酷的人參與其中。
  • 「不朽之旅」新手期超詳細攻略——突破篇
    樂享遊戲,輕鬆生活……我是你們的肝帝小二,昨晚又熬夜了,以至於頭頂的頭髮們再也受不了這種天天加班的苦,紛紛辭職,再過不久想必小二就可以和大家討論假髮的質量和選擇啦,咳咳咳……秘訣一:無限兵裝25級玩家完成探索任務之後,便可以在「角色」界面開啟「無限兵裝」。之前說了,「無限兵裝」類似於神器模版,當通過鑽石或者系統送的「召喚券」獲得無限兵裝之後,以後爆出的所有該類型裝備便全都是你所裝備的兵裝。
  • 宋智孝用英文寫「廚房紙巾」,金鐘國一看「果斷神救援」暖翻
    在最新一集播出內容中,成員們來到梁世燦家中作客,還在裡頭玩起遊戲,其中進行知識PK環節時,宋智孝臨時被CUE,要用英文寫出「廚房紙巾」的單字Kitchen towel,結果卻讓金鐘國驚到趕緊阻止,「智孝阿!不要做!」節目中,為了不用花錢,一群《RM》成員們來到梁世燦家,完成HAHA 想玩的「密室逃脫」遊戲。
  • 「初哆咪育兒」孩子,你的「特殊」讓我看到存在的意義!
    如果,你生了一個所謂「特殊」的孩子,你會如何看待他的不一樣?你是否能承受眾人的眼光與評價?小名是我在長照心理服務一個重度自閉症外加重度智能障礙的小二生,無口語的他,不是發出一一啊啊聲音地抓著媽媽的手討吃的,就是流著口水看著手機傻笑,或不斷的自我刺激,咬東西,捏掐他人….生活似乎就是這樣一天過一天的讓自己無所事事的長大。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八佾〉)祭祀主要在表達自己虔誠的心意,「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鄉黨〉) 即使只是將平常飯菜分一些(瓜)出來祭祀,也一定要像齋戒般莊嚴,重要的不是祭品的多寡與貴賤,而是心意跟態度,因為鬼神是我們過世的祖先或各領域的傑出先輩,以虔敬的心祭祀他們,如此「慎終追遠」,可以使「民德歸厚」(〈學而〉),這是祭祀鬼神的主要用意。但如果去祭祀跟你沒有關係的鬼神:「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 世上無「南」事,只要……
    簡單的文字已經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情緒,在發牢騷的時候熟練地配上一張充滿年代感滿是「電子包漿」的表情包,才能真正地直擊你的小夥伴們的靈魂。拿我自己來說,在以葛優躺為首的表情包們的帶頭衝鋒下,手機裡不收藏幾個喪喪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 從「不和你飛」到「想飛都難」……國泰大裁員,天災還是人禍?
    有人諷刺,今次國泰終於支持「黃屍」空姐們訴求,攬炒成功求仁得仁!」為伍,同學黃絲政棍玩攬炒,多次以發動罷工要挾政府均告失敗,被市民狠批「刷存在感」。>據香港《文匯報》稱,昨日別有用心者趁國泰航空公布大裁員「騎劫」該組織的facebook專頁,以「和你飛」為題開帖,提到理大科技及顧問有限公司招聘項目助理及研究助理。
  • 蘋果減稅,是「大發善心」還是「另有所圖」?
    中小開發者的「蘋果稅」降了。11 月 18 日,蘋果宣布針對 App Store 推出一項新政策,決定為中小開發者,免除一半的「蘋果稅」。所有在 App Store 上年銷售額不超過 100 萬美元的開發者,都可以申請這一「優待」,蘋果將只抽取收入的 15% 作為佣金,而不是之前的 30%。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電子商務對於傳統商業的兩個重大打擊維度:渠道、終端(1)第一個打擊維度是「渠道」傳統零售是層層代理、層層加價、層層壓貨,很多產品的最終銷售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因為要留夠中間各層的利潤空間,確保大家都有利可圖。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很快,猴子學會了這 一套操作,並似乎某種程度上理解了這種操控。與此同時,他們記錄了玩遊戲時猴子腦內100個神經元的活動,這是第一步; 隨後,把這些腦電信號發送給一組計算機。由它們來提取其中的運動指令 ,將其嵌入、然後轉化為機械手臂可以理解的電子指令。 這是第二步。
  • 網易和小米率先按下了「大逃殺手遊」的 F 鍵,誰能最終「吃雞」? |...
    於是,當玩家跳傘落地後很快就死掉的情況,就被戲稱為「落地成盒」。此前愛範兒(微信 ID:ifanr)已經報導過,《絕地求生》的火爆把「大逃殺」變成了風口後,手遊公司們也想分一杯羹。在網易和小米等正規軍入局之前,早已有一批中小型手遊廠商迫不及待想要「吃雞」。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211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網友們普遍認為,這些職業在高校中屬於底層職位,但卻默默的支撐、保障這學校的運轉。讓畢業生們對他們鞠躬,也是讓學生擁有一份感恩之心。「網紅校長」,這一頭銜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網友們給鄭強的一個稱呼。至於原有,就是鄭強來到貴州大學後,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在他來到貴州大學之前,一年的經費只有1個億,而在鄭強任職4年後,他給貴州大學留下了50多億的建設資金。
  • 【馬不停蹄】「爪皇」與「爪黃」
    「爪皇」為名。不過,一代馬皇的名字,原來源於一時的手民之誤…聽說1995年周南首次當上馬主,本想借用《三國演義》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為名,豈料秘書一時手民之誤,把名字寫成「爪皇飛電」,自此周氏名下馬匹的名字順勢以「爪皇」開首,包括「爪皇烈風」、「爪皇奔雷」、「爪皇凌雨」等等。後來,同樣愛馬、曾協助父親相入「爪皇凌雨」的周永健把另一匹馬命名為「爪黃飛電」。
  • 「生活太重要了,不能太過嚴肅」:最神奇的數學家John Conway
    他在很多場合都承認過:「我確實有個很龐大的自我!正如我常說的那樣,謙虛是我唯一的缺點。如果我不那麼謙虛的話,我就完美了。」話雖如此,他對玩遊戲卻毫無抵抗力並在上面投入了大量時間,尤其是蠢蠢的兒童遊戲。雖然他的同事們熱衷於將假期用於不受幹擾的研究,但康威卻更喜歡將自己的暑假花在學生們的數學夏令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