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實驗室中,我們在連接電路時都是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的,有時有電路圖,有時沒有.對於沒有電路圖的連接,應先設計電路圖,然後根據電路圖進行連接.
一、簡單電路圖的設計方法
所謂電路設計,就是按要求確定電路中的各元件的位置,即確定開關、用電器、電錶等在電路中的位置.
例題1 兩個電鈴並聯在電池組上,用兩個開關S↓1、S↓2進行控制.當S↓1、S↓2都閉合時,兩電鈴都發聲;S↓1閉合、S↓2斷開,只有一個電鈴發聲;如果S↓1斷開、S↓2閉合,兩電鈴都不發聲.試畫出設計的電路圖.
解析:這個題目要求的電路中有兩個開關、兩個電鈴和一個電池組,因此,就是要確定電鈴和開關在電路中的具體位置.
1.根據題目條件,確定是串聯還是並聯,畫出方框,如圖1所示.
本題中已明確說明是並聯,所以先畫出圖1中方框圖b.如果要求中沒有明確說明,要根據要求進行分析後畫方框圖.
2.按要求逐個添加元件(用電器、開關、電錶等).
「兩個電鈴並聯在電池組上」,所以分別在兩條上各畫上一個電鈴,如圖2.
3.用「假設法」確定開關的位置.
「用兩個開關S↓1、S↓2進行控制」,說明電路中要接兩個開關,至於位置暫時不能確定,但只能有四個位置可接,如圖3所示的①、②、③和④,然後根據題意逐一確定.
「當S↓1、S↓2都閉合時,兩電鈴都發聲」,說明當S↓1、S↓2都閉合時,兩電鈴都有電流通過,這時仍不能判斷S↓1、S↓2的具體位置,還是如圖3所示.
「S↓1閉合、S↓2斷開,只有一個電鈴發聲」說明一電鈴上有電流通過,另一電鈴上無電流通過.因此,S↓2只能在支路上,S↓1可能在幹路或支路上.即S2只能在③或④的位置上(注意:S↓2在③就不能在④,如果這裡電鈴有標號的話,就可以通過對應關係具體確定).
「如果S↓1斷開、S↓2閉合,兩電鈴都不發聲」,說明幹路斷開,因此,S↓1只能在幹路上,因為S↓1在另一支路上時,幹路上無開關,S↓2閉合時成為通路,不會出現兩電鈴都不發聲的現象.
4.根據上述判斷畫出確定的電路圖4.
S↓1在①或②都可,因為它們都在幹路上,效果相同.
答案:如圖4所示.
點撥:設計電路圖的關鍵的先判斷出是並聯還是串聯,然後確定用電器和開關,最後再根據電錶和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加入它們.
二、連接電路的方法——「電流路徑」法
所謂「電流路徑」法即先找到電路圖中電流的路徑.如果電流只有一條路徑而沒有分支,則是串聯電路,可以從電源正極開始(當然也可以從負極開始,不過這樣無法沿電流的方向),沿著電流的方向逐個順次把每個元件連接起來,最後連回電源的負極.如果電源有若干條路徑,即有若干條支路,則為並聯電路.
例題2 按照圖5給出的電路圖把右邊的實物連成電路.(要求連接時,導線不許交叉)
解析:從電路圖中可知此電路為並聯電路,現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連接.
第一步 因為實物中有三節電池,先把它們串聯後引出兩個線頭(一個為正極,一個為負極),從正極畫一條線到開關S↓2的右接線柱上,再從S↓2的左接線柱畫出一條線到電燈L↓1的右接線柱上,然後從電燈L↓1的左接線柱畫線到開關S↓1的左接線柱,最後把開關S↓1的右接線柱和電池組的負極相連.
第二步 把開關S↓3的右接線柱和L2的左接線柱相連,餘下S3的左接線柱和L↓2的右接線柱,再把S3的左接線柱併到第一步連好的電路中L↓1(或S↓1)的左接線柱上,把L↓2的右接線柱併到S2的右接線柱上.這樣實物連線就連接完成.
答案:如圖6所示.
點撥:對於並聯電路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先把一條支路和幹路當成串聯電路,按照串聯電路的方法進行連接,把另一條支路上的元件串聯起來,餘下的兩個接線柱併到相應的位置(上面的方法就是用的這種);二是先將各條支路分別較好,再把連好的各支路並在一起,然後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連入幹路中.
在分析電路熟練後,就可以從電源的一極出發依次連接各元件,遇到分支即分線,遇到匯合即合併,直到連到另一極.
三、綜合應用
例題3 如圖7給出了幾種元件,請在圖上用鉛筆連線表示導線把電路元件連接起來,要求L↓1與L↓2並聯,且用滑動變阻器控制通過L↓1的電流大小(要求連線不能交叉).
解析:先根據題意設計出電路圖(圖8),然後按照「電流路徑」法進行連接.
答案:如圖9所示.
點撥:本題中沒有點明的位置,一般應畫(連)在幹路上;對於連接並聯電路,一般應先內(與幹路較近的支路)後外,這樣導線就不容易交叉;電路在連接時,應把導線連在電路元件的接線柱(電源的正負極)上,不能畫在表示導線的連線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