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馬修·利伯曼
2016-07-06 18:30 來源:澎湃新聞
1984年10月21日,謀求連任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和他的競選對手、曾經擔任過美國副總統的沃爾特·蒙代爾(Walter Mondale)舉行了第二次全國性的總統競選電視辯論。裡根總統一直很受歡迎,但是由於人們越來越在意他的年齡,對他的支持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堅定了。他在三個星期之前那次辯論中的拙劣表現,已經引起了人們對他的心智健康問題的擔憂。如果裡根總統成功連任,那麼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在位總統(在參加這場總統辯論的時候,他已經73歲高齡了)。但是這種擔憂似乎是多餘的,裡根在最後一場辯論中的表現非常出色。人們普遍認為這場辯論是這次總統大選的轉折點,辯論結束後,更多的選民決定支持他,而且他們的支持態度也變得更加堅定了。最終,裡根總統在這次選舉中以前所未有的壓倒性優勢大獲全勝。
裡根是怎樣在辯論中向選民們證明他仍然能夠隨心所欲、如臂使指般地運用自己的各種才能的?在闡述當時面臨的現實問題時,他有沒有試圖有意展示自己的博學多才?有沒有通過在外交政策或稅收制度等敏感問題上大力攻擊蒙代爾來展示自己的優勢?沒有。是裡根的幽默感使他贏得了選舉的勝利,是他在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冷靜機智以及脫口而出的妙語連珠使得他再次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並且人氣不斷攀升。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有力反駁是,裡根被主持人問到年齡會不會成為選舉中的一大問題時,當時裡根不假思索地說出了他那句名言:「我不會在這次競選中拿年齡問題來做文章,因為我不會利用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蒙代爾當時已經56歲了,他當然絕不可能真的年少無知。蒙代爾後來評論道,就在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已經失敗了。
那天晚上,將近7000萬美國人觀看了這場辯論,之後人們確信「吉佩爾」(Gipper,裡根總統的暱稱)仍然擁有不可思議的魔力。任何一個擔心裡根總統心智健康的人都鬆了一口氣。但是我們現在要問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那個晚上我們究竟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說真的,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結果。裡根總統自己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改變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是現場的幾百名觀眾讓我們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更具體地說,是通過無線電廣播傳送出來的這群觀眾的笑聲改變了我們對裡根的看法。
【社交天性實驗室】現在不妨想像一下,假設你正在觀看這場辯論(或許你已經看過了),你認為現場觀眾的笑聲會影響到你對總統候選人的評價嗎?在今天的總統大選辯論直播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CNN)每時每刻都會在屏幕畫面的下方顯示出一小群人對總統候選人的看法,你會受到顯示在屏幕下方的這些數據的影響嗎?它們會影響你的投票決定嗎?我猜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在決定誰才能擔任我們這個國家的總統時,少數現場觀眾的反應會改變我們的想法,這種猜測似乎完全違背了我們的「人性理論」以及對「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的理解。我們喜歡把自己想像為是一個思想完全獨立、不可能會受到這種影響的人。然而,我們很可能錯了。每天、每時、每刻,別人都在通過無數種我們無法識別或者感知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那些我們根本就不認識的人影響呢?
我們腦中的這些灰質為什麼會如此急於通過觀眾的反應去理解裡根的意思?或者說,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如此容易「輕信」他人?在對這個問題作出判斷之前,先讓我們花點時間來體會一下「讀懂」別人的想法、從別人的言談舉止中辨別出他們的性格有多麼困難。思想、情感和性格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能靠推測,永遠無法直接觀察到。對他人的思想狀態做出判斷可能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現在的裡根還是幾年前的裡根嗎?他的心智能力會不會已經開始退化了?如果沒有進行大量的神經生物學上的檢查,我們又怎麼可能知道現在這個裡根與幾年前的裡根的差異呢?每個人每天都會像這樣猜測別人的心思。這個任務是如此具有挑戰性,以至於人類進化出了專門應對這項任務的神經迴路。
儘管我們通常傾向於認為,智人(Homo Sapiens)之所以能夠稱霸地球,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抽象推理能力,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作為一個物種,我們人類的優勢或許應該歸因於我們可以進行「社會的」思考。偉大的思想幾乎總是需要人們發揮團體合作精神才能付諸實施、開花結果。
《社交天性》,【美】馬修·利伯曼/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6月版。(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心理學,社交天性,美國大選
相關推薦
評論(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