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如何捕魚?山東挖出一塊魚脊骨,鑑定後被震撼,專家:魚鏢

2020-12-05 騰訊網

考古確實是能帶來許多的樂趣,它能為我們後人揭開許多古代的未知謎團,不僅能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慣,還能從文物中去感受古人的歷史文化,甚至連原始人的秘密都能一一揭開,本文中我們將介紹一個關於原始人捕魚的工具。

當時這捕魚的工具被專家發現後,那是極為的震撼,因為無法想像在數萬年前,原始人類就能造出如此穿越的捕魚工具,真的是讓我們現代人都極為汗顏啊!

事情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地點在遼寧海城小孤山,當時遼寧省考古隊在小孤山這邊開始考古勘測,沒想到這次勘測再度發現了意外的收穫。就在一個被雜草掩埋的洞口,專家發現了一處古原始人類的遺址。

當時考古隊進入之後,就聞到裡面一股來自遠古時期的氣息,經過考古隊長時期的研究和推測,確認這座小孤山遺址距今在3萬多~2萬年,絕對的原始人類的古遺址。

在對小孤山遺址進行發掘之後,考古隊確實是發現了許多的陪葬品,像什麼鑽具、邊刮器、端刮器、雕刻器等等,當時這考古工作非常的細緻,生怕遺漏什麼寶貝,就連挖出的泥土都要進行二次篩選,畢竟這可是數萬年前的古遺址,誰知道會發現什麼寶貝呢。

而這次確實考古確實是發現了一個非常神秘的物體,當時出土時候的它和泥土黏在一起了,在清理之後,專家發現這似乎是一個碳木,但是卻非常的堅硬,而且上面還有倒刺,或許是一個殺人利器也不一定。

之後專家就針對這塊神秘的物體開始鑑定,結果發現它就是一塊魚脊骨,那麼這塊魚脊骨到底有何用途呢,畢竟從外形來看這塊魚脊骨經過了一定的人工處理,看來其中暗藏了什麼特殊的功能。

隨後一場大型的研討會就開始了,最後經過各個領域專家的辯論,最終確定了這塊魚脊骨的功能,結果確實是令人震撼,因為這塊魚脊骨其實就是被當作魚鏢用的,也就是原始人類用來捕魚的工具啊。

喜歡釣魚的人對魚鏢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是誰能想到的是數萬年前的古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魚鏢捕魚的手段了,這確實是讓人感到了驚訝,難道歷史文明真的是不斷循環的嗎?

除了小孤山遺址中出土過魚鏢之外,其實還有許多的古遺址也出土過,比如河姆渡遺址也發現過,作為後人也只能是感嘆古人的那種超時代的智力了哦!

相關焦點

  • 傷人的魚鏢利器:上千網店有售 有效射程可達50米
    鏢,顧名思義指舊時投擲用的武器,形狀像長槍的頭。那魚鏢為何物?魚鏢則是主要用來捕魚的鏢。今年2月,簡陽一男子在玩魚鏢時,不慎將鏢反射插進自己的脖子。經過醫生檢查發現,鏢刺入脖子後,距離頸部靜脈血管不足5毫米,經手術後才將魚鏢取出。3月26日,唐山一名27歲男子在魚塘射魚,沒想到魚沒射到,卻把魚鏢射到了右手拇指。經過1個多小時的手術,才將插入他拇指的魚鏢取出。事件發生後引起了市民的廣泛熱議,那麼魚鏢到底為何物,天府早報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 贛江漁民捕獲一條「怪魚」,經過專家鑑定,竟是「水中大熊貓」
    前不久,江西吉安的一位漁民在贛江裡面打漁,發現一條從來沒有見過的魚。經過當地水產專家鑑定之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水生保護動物。那天一大清早,村民康先生就來到轄區公安局,把他剛剛抓到的一條半斤多的魚交到了民警手裡。
  •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魚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由於魚的肉質鮮美而且影響價值高,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一位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海洋上,會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這些人不但有著很好的水性,而且在捕魚方面也有著大量的經驗。一位漁民在出海捕魚的過程中,竟然捕到了一隻透明的魚,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這種魚類他也沒有見過,而且用手觸摸還能夠感受到魚的蠕動,於是決定將這隻魚帶回去。後來這件事在當地廣為傳播,人們都知道這位漁民捕捉到了一隻透明的魚,一位專家聽說後,就找到了漁民打問情況。
  •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
    魚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由於魚的肉質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一位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而且在捕魚方面也有著大量的經驗。一位漁民在出海捕魚的過程中,竟然捕到了一隻透明的魚,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
  • 湖北小山曾洞常年「吐魚」,專家勘查後表示不能吃,其中有何緣由
    每年到吐魚的時候,附近的村民都會來到這個小山洞前捕魚。捕到魚後,村民們要麼帶回家烹飪,要麼拿到市場上售賣。這個山洞成了當地村民的一個財源。相關人員對山洞中吐出來的魚做了統計,發現村民從山洞中捕獲的魚都不下萬斤。這樣的數量對一個小村子來說算得上是天降橫財了。而且山洞吐魚期間,這裡還會引來很多外地人到此觀景捕魚,搞得這裡比熱門旅遊景點還熱鬧。
  • 草地下能挖出大黑魚來?廣西老鄉挖野菜,卻挖出魚來,這啥原理?
    草地裡挖野菜還能挖出魚來?在南方,冬季挖野菜並不是多麼稀奇的事,然而在廣西,幾位老鄉去荒地裡挖野菜時,卻上演令人目瞪口呆一幕……——野菜沒找著,兩位老鄉竟在野草底下捉出幾條大魚來。這些魚全身烏黑,尖頭硬鱗,應該是農村水溝裡常見的掠食魚,黑魚。
  • 鏢魚壯漢名字太過女性化 稱常被當成「女船長」
    臺灣成功鎮漁民何珍珍是鏢魚達人,體格壯碩的他,卻有個女性化名字。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我是個男子漢啦!」臺灣成功鎮漁民何珍珍鏢魚出手精準,30年討海歲月至少鏢過兩千尾旗魚;體格壯碩的他卻有個女性化名字,曾有海巡及船家爭睹「女船長」風採,鬧過一籮筐的笑話。
  • 山東日照:二十瓶農藥毒死一塘魚 夜間有人開車拾魚
    山東日照:二十瓶農藥毒死一塘魚 夜間有人開車拾魚2012-03-11 14: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3月8日,山東日照市民丁先生撥打新聞熱線反映。記者採訪了解到,魚塘是屬於汾水社區張大爺的。2月22日,張大爺剛在魚塘邊發現了20多個空辛硫磷瓶,塘裡的魚便陸續死掉。魚塘是&nbsp2000年開始養魚的,一直沒賣過,最大的草魚已有20多斤,看著池塘水面布滿了死魚,張大爺欲哭無淚。
  • 廣州男子河道射魚,水底大黑魚輕鬆射穿,高效還是殘忍?
    黑魚,在廣東地區叫生魚、財魚,是一種鱗甲堅硬,甚至菜刀都難破開的掠食魚,頗令許多主婦頭疼。然而,當深藏水底的黑魚,碰上銳利的魚鏢,則瞬間無所遁形,被輕鬆捕獲。近來,一種「射魚」活動,正在廣州地區的大河小溝邊上流行開來.......
  • 豬捕魚、雞吃「土」、魚嗜辣,看它們如何各顯神通!
    會捕魚的豬先跟小編走進安徽滁州吧!一般的養殖場養豬,餵的食物無外乎玉米麩皮、青菜野草等飼料。這豬會捕魚,小編也是第一次見識到。而養豬戶闞緒良養的這群豬,也不是普通的豬,它們是安徽當地著名的淮豬品種——定遠黑豬。那吃魚的好處又是什麼呢?吃魚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加豬的肌纖維和它的瘦肉率。
  • 非洲人在剛果河捕魚,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這真的能捕到魚嗎?
    當你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時,瞬間感覺可能會被餓死。你會看到非洲人擠在一條小船上,拼命地划著船槳,就像是在搞惡戰。剛果河水流湍急,如果不奮力的滑行,很難到達捕魚地點。在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水流比較平緩的地方。非洲人卻截然相反,他們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會選擇水流最團結的地方。選完地點再看一看他們的捕魚工具,你會瞬間很想哭。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製作魚籠捕魚蝦
    觀看更多精彩的戶外視頻,請點擊上方「騎士戶外生存技」訂閱,您將每日都能看到最新最精彩的戶外視頻,圖解,故事等,並學到實用的生存知識製作捕魚和捕蝦的籠子
  • 鯰魚頭鯊魚皮鯉魚尾 怪魚現身專家難辨為何魚
    鯰魚頭鯊魚皮鯉魚尾 怪魚現身專家難辨為何魚2001年11月9日09:08 羊城晚報  江門西江河段一長年在河上打魚的船家近日捕到一條怪魚。此魚有鯰魚的魚頭,有像鯊魚一樣起沙的魚皮,而魚尾卻像鯉魚一樣分叉。此魚身長約40多釐米,重約1000克,魚嘴兩邊分別有兩條約40多釐米、與魚身一樣長的觸鬚。魚背呈深青色,腹部呈烏魚斑紋。  據捕魚者稱,此魚剛被捕上水面時,背部深青色。第二天起魚身顏色逐漸變淡,最後變成淺白色。最近魚在西江河的網箱內養了一段日子,魚身又恢復原來顏色。
  • 翠鳥吃魚卻是活生生的「凌遲」!將魚敲暈後,再一口生吞!
    翠鳥吃魚卻是活生生的「凌遲」!將魚敲暈後,再一口生吞! 鬱鬱蔥蔥的灌木叢中生活著一種鳥類,這種鳥類毛色非常漂亮,見到它的人都會一眼就喜歡上它,而它平時都是孤獨的。
  • 6旬老人釣上怪魚 身體發亮眼睛中有藍色瞳仁
         半島都市報7月2日訊(記者 鮑福玉 見習記者 付連興)「我剛從膠州灣釣到一條奇特的魚。」7月 2日上午9時許,市民閆先生反映,上午他從膠州灣釣得一條形狀古怪的魚(左圖),怪魚黃綠相間、身體發亮,背鰭跟尾鰭都異於通常的魚類,最奇怪的是魚的眼睛中還有藍色瞳仁,因擔心誤抓珍稀魚類,閆先生想讓專家幫忙鑑定一下。
  • 文昌湖捕魚季開幕 13000多斤魚出水
    春夏之交,正是水暖魚肥之時,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捕魚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7點多,滿載萌山水庫今年第一網魚的捕漁船逐漸靠岸,肥碩的魚兒不斷躍出水面。船剛靠岸,岸上負責用網兜轉運魚的吊車已準備就緒,8位捕魚師傅站在齊腰的漁船內將魚撈至吊鉤下的大網內,再由吊車轉送至貨車水箱中。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漁民捉到一條「龍魚」,養了6年不捨得吃,專家看後立馬警告放生
    漁民捉到一條「龍魚」,養了6年不捨得吃,專家看後立馬警告放生文章的開始讓我們先玩一個小遊戲,評論區打出「錷」,讓你叫我啥都行,海洋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在海洋中還存在著一些我們人類無從得知的神奇生物,出海捕魚的漁民,經常會有幾次碰上不一樣的海洋生物。
  • 鸕鷀捕魚科普和美圖來了
    常成群棲息於水邊巖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勢。鸕鷀因捕魚本領高超,快速潛泳在水中用尖端帶鉤的嘴捕捉魚類,自古就被人們馴養用來捕魚。在中國雲南、廣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馴養鸕鷀捕魚。在中國東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濱,以往經常可看到狹長的小船上佇立著幾隻或十多人工訓練過的鸕鷀(俗名魚鷹、水老鴨),辛勤地勞動,幫助漁魚捕魚。
  • 這種魚的鮮美,足以媲美蘇眉和老鼠斑
    港人口中有四大魚王——海紅斑、老鼠斑、蘇眉魚、青衣魚,其中青衣以肉質黏膠,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入口即化而聞名粵港地區,以至於有傳聞香港的青衣島便是以此魚命名。那麼今天,紅廚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足以媲美蘇眉和老鼠斑的青衣魚,請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