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不敢對美使用DF21D 承擔不了嚴重後果

2021-01-08 環球軍事

【疑似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曝光 美稱已服役】

【環球軍事社區上線 歡迎各路軍迷入駐!】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9月22日發表美國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貿易學院助理教授、軍事理論專家羅伯特-法利的文章認為,中國研製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並不意味著會使用它們,即使是在戰爭中。中國打造這類武器系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使用它們,而是阻止美國進入戰爭,或至少阻止美海軍在戰爭中出動航母戰鬥群。擊沉一艘航母就會在幾分鐘內導致6000名官兵傷亡,這會迫使美國總統幹預任何與華糾紛之前考慮再三。此外,反艦彈道飛彈和其他各種系統會也使美國海軍上將畏首畏尾,不敢冒險。航母不只是象徵性地代表國家權力,損失兩艘或三艘航母將會大幅度降低美國插手全球各地事件的能力。

文章稱,在過去五年裡,東風-21D反艦飛彈令世人產生了極大興趣。如果這種飛彈能夠發揮作用,那麼它就能夠對美海軍航母以及美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和其他國家的其他先進艦船構成嚴重威脅。

不過,文章指出,反艦彈道飛彈並不僅僅是一種飛彈,它需要複雜的支持系統。與針對靜態目標發射的飛彈不同,針對航母發射的反艦彈道飛彈需要終端制導,在重新進入大氣層後必需修正其飛行路徑。從發射到攻擊,反艦彈道飛彈需要飛行約十五分鐘,在此期間在公海上航行的目標航母更有可能會改變位置。因此飛彈就需要具備遙遠程調整或自主定位航母的能力。

文章指出,這些過程都取決於先進的傳感器和能夠整合這些傳感器並將信息傳輸給飛彈的通信系統。正如美國海戰大學教授安德魯?埃裡克森曾強調的那樣:「在毀滅性的多軸打擊行動中,高質量實時衛星圖像、目標坐標數據以及可靠的國產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會使敵方艦船面臨嚴峻的風險」。

美國海軍非常關注東風-21D反艦飛彈,這是其致力於發展艦載反彈道飛彈技術的原因之一。美海軍還在發展其他對策,包括在戰爭開始時攻擊東風-21發射裝置,以及構建電子戰能力。文章指出,為何要強調使東風-21有效發揮作用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和通信系統等輔助系統的重要性的原因。美國沒必要摧毀每一個發射裝置,或攔截所有來襲飛彈。雖然這兩種能力都非常重要,但其關鍵任務卻是幹擾支持飛彈發射的系統,使中國無法識別、瞄準並打擊美國航母戰鬥艦。

沒有人知道如果二炮針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動東風-21D齊射攻擊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但文章認為,沒有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支持,中國發射的一些飛彈勢必會無法攻擊到目標。美國航母戰鬥群艦載防空飛彈系統也能夠攔截一部分來襲飛彈。電子幹擾也會讓一些來襲飛彈落入大海。最後可能會有一些飛彈成功擊中航母或其護航艦隊。一次成功的打擊幾乎肯定會至少導致美國航母在接下來的衝突中失去作戰能力。

反介入系統系列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航母殺手」能力由一個系統系列夠成,不是依賴於任何特定的武器。中國反介入系列系列中其他武器包括核及常規潛艇、中遠程戰鬥機、水面艦艇以及陸基巡航飛彈設施。這些平臺可以搭載並發射大量武器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龐大的巡航飛彈庫。

文章稱,如果數量足夠,所以這些武器系統都足以擊毀航母。可以預測到,美國會在戰爭中出動所有這些裝備,或按照政治及軍事發展改變這些裝備的應用。其中一些裝備與另外一些裝備相比較容易反制,一些裝備會令中國為戰爭支付更高代價。例如,任何針對美海軍航母戰鬥群發動巡航飛彈的水面艦艇都會很快被摧毀。相似的,在針對美海軍艦船及軍事設施發動攻擊時,飛機與潛艇也會面臨著磨損。

與其他系統相比,反艦彈道飛彈擁有一些明顯的優勢。東風-21D飛彈從陸基發射基地發射,能夠攻擊1000英裡外的航母,這一打擊範圍高於任何巡航飛彈。美國防空系統設計用於防禦蘇聯巡航飛彈攻擊,但彈道飛彈攻擊與巡航飛彈攻擊完全不同。雖然美國能夠攻擊陸基基地,但中國可以採取與對相對脆弱的艦船及飛機相比更加嚴密的主、被動防禦措施。

美國的反應

文章指出,東風-21D飛彈的發展,可能促成了美海軍做出以近海戰鬥艦和DDG-1000驅逐艦等平臺為代價,側重發展能夠攔截彈道飛彈的防空艦的決定(比如「阿里-伯克Flight III型飛彈驅逐艦)的決定。不過,正如上文所言,美國還在著眼於發展其他措施,包括在二炮部隊發射飛彈前,利用巡航飛彈核潛艇發射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攻擊中國飛彈基地。據推測,美國還在發展網絡、電子和物理手段,幹擾中國的偵察與通信業。

雖然一些專家認為東風-21飛彈的存在使航母變得過時了,但文章指出,現在就做出這種判斷有些為時過早。中國已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研究如何摧毀美國航母,表明了中國軍方對航母能力的重視。而且,隨著俄羅斯的加入,有興趣且有技術能力發展使用反艦彈道飛彈所須系統系列的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有中俄兩國。

不過,美國多樣化反彈道飛彈能力的努力自然是有意義的。文章解釋說,配備有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的巡航飛彈核潛艇,能夠發揮重大作用,同時還相對安全,不容易受到中國的攻擊。兩棲攻擊艦,即美海軍的輕型航母艦隊,也能夠執行許多當前由航母執行的具有戰略影響力的任務。

戰略相關性

文章指出,中國擁有反艦彈道飛彈並不意味著中國會使用它們,即使是在戰爭中。中國打造反介入「系統體系」的目的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是為了阻止美國進入戰爭。如果無法阻止美國進入戰爭,也要阻止美國海軍在戰爭中出動航母戰鬥群。擊沉一艘航母就會在幾分鐘內導致6000名官兵傷亡,這會迫使美國總統幹預任何與華糾紛之前考慮再三。此外,反艦彈道飛彈和其他各種系統會也使美國海軍上將畏首畏尾,不敢冒險。航母不只是象徵性地代表國家權力,損失兩艘或三艘航母將會大幅度降低美國插手全球各地事件的能力。

然而,東風-21D將遭遇與各種全球打擊武器系統相同的問題——多年來,美國及其他國家一直在考慮這些問題。遠程摧毀美國航母的威脅意義重大,但沒有人知道如果二炮部隊發動反艦彈道飛彈齊射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任何中程彈道飛彈可以攜帶核彈頭打擊航母或其他目標。在發射與引爆之間的十五分鐘裡,中國領導階層只能指望著華盛頓頭腦清楚,而這主要取決於北京與華盛頓在衝突升級期間的廣泛接觸,如果這些過程充滿了誤解,那麼發射飛彈就有可能會引發中國沒有準備面對的衝突升級。

文章指出,在極端情況下,針對美國航母發動攻擊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這可能會誘發美國做出發動全面核報復的決定。中國缺乏針對美國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使情況變得更加不穩定,因為美國可能會懷疑解放軍會抱有「不用就作廢」的心理。即便是美國正確地評估了攻擊的性質與目標,摧毀美國航母也只會讓美國更有幹勁,而不是將之嚇跑。

美國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空海戰」概念很明顯設想針對中國陸基飛彈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從作戰角度來看,這種打擊活動意義重大,但卻會代表著更嚴重的戰略升級。同樣的,中國也必需認識到美國攻擊背後的意圖,避免刺激反應。

結論

反艦彈道飛彈本質上就是一種海上拒五/反介入武器,而不是海上控制武器系統。它不能阻止美國海軍擊殺中國艦船,只能改變美國的作戰方式。在衝突中利用這種武器系統,會帶來對雙方而言都非常嚴重地潛在後果。很難想像除臺灣問題外,中國和美國還能為了其他事情容忍這種風險。

因此,文章認為,雖然並不清楚反艦彈道飛彈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變革性武器,但它的確是對中國武器庫的一個重要貢獻,是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的一個預兆。然而,這種武器系統產生的影響與其說是革命性的,不如說是增量性的,特別是在中國其他反介入武器系統穩定增另的環境下。開發這種武器系統的影響之一就是中美兩國需要建立一個可靠的危機熱線,以及如何在危機環境下管理這種通信的機制。對於仍然在公開場合承諾兩國極不可能開戰的中美兩國政府而言,這可能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知遠 北風)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或清零美債,美國不敢賴掉美債,事情又有新進展
    美媒稱,美國經濟的借貸和支出沒有盡頭,這就存在一個重要的疑問:誰將購買美債,來使得美國經濟得以融資呢?不久前,美國經濟可能會指望外國投資者購買大部分美國國債,但時代在變。換言之,全球大買家持有美債的時代變了。美媒進一步解釋稱,2008年,外國投資者持有未償還美國國債的一半以上。如今,這一數額已降至本世紀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 川普不敢承認的事,被美媒戳破,四成死亡病例出自這,「黑洞」
    而面對疫情,川普政府卻對外甩鍋中國,對內淡化疫情數據,不敢承認在疫情上美國有多失敗,對此美媒也不客氣了,直接戳破。據央視新聞6月30日報導,援引美聯社消息,自疫情在美國本土暴發以來,各界人士就反覆警告稱,老人是脆弱群體,應該受到重點保護,但川普政府卻置若罔聞,視生命如兒戲,因此集中感染、死亡的案例不時出現,而美政府與各州對於養老院疫情的全國性權威數據也處於遮遮掩掩的狀態,甚至拒不公開有關養老院的疫情數據,後在多方的要求下,官方統計數據才姍姍來遲。
  • 美媒:中國使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向太空部署衛星,打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時報》9月9日報導,中國最近用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了新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其在經歷了短短2天時間的太空遨遊後成功返回,顯示出中國的太空梭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在以後更加便捷廉價化的和平使用太空。這也引發了國內外持續的高度關注和猜想。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在沙漠中建起了「沙漠新村」
    說到沙漠,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沙漠是一片非常荒蕪的地方,很少有生物能在沙漠長時間生存。但美媒卻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在沙漠建起了「沙漠新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美媒所說的,是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一個村莊。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中國在這方面就有著全新的突破,美媒更是評價道: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 中國頒布重要文件,美媒:將對印度使用氣候武器
    但是這項事關民生的重要文件卻引來了西方媒體的惡意解讀,英國《衛報》認為中國人工降雨計劃反映出自身存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指責中方不顧一切代價發展經濟,CNN則是藉機炒作「中國威脅」, 指責中國此舉會對鄰國產生不利影響,儼然是一副人工降雨也有錯的姿態。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剛發射成功,美媒就來亂彈琴:或是太空武器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當天,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人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刊發了一篇文章,對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相關用途進行了猜測。 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中國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用途可能與SpaceX公司的「龍」飛船相似,但也可能是美國X-37B那樣的無人太空梭或者是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梭,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中國會用這款太空飛行器,幫助中國太空人往返於地球與太空之間。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所能掌握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讓人疑惑的是,美媒對於我國的海洋探索,居然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直言: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所能掌握的。究竟是怎樣的技術,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慘遭」數百種生物入侵反而興奮
    因為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科技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使用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過程又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造就我溫室效應使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釋放出冰川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後溫室效應進一步嚴重,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
  • 美媒:這是致命而不流血的決鬥
    在這樣的情況下,航母想要發現他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不如美媒就直接講了,隱身和全副武裝的潛艇是迄今為止進行全面戰爭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是擊沉航母最有效和明顯的力量,一旦潛艇和航母相遇,就可能會是一場不流血的決鬥,這是致命的。
  • 中國桌球「養狼計劃」成功,日媒封伊藤美誠為「大魔王」
    在多年以前,外媒一直是用大魔王這類的名詞來形容中國桌球壇上的恐怖運動員,就像王楠、張怡寧馬龍等頂級運動員,說實話,中國球迷們也是很樂意接受這些愛稱的,畢竟形容得很貼切,他們確實如魔王一樣強大,並且無人能敵。
  • 美媒嘲諷:中國造不了所以找俄羅斯!事情可沒這麼簡單
    從中國民航局給出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國產飛機C919尚未成熟之際,我國大陸民航市場這塊大蛋糕,依舊被波音和空客兩家公司瓜分著,所以C919自從2008年立項至今始終關注度不減。從2010年C919客機1:1樣機亮相於珠海航展,就籤下100架訂單,截至2018年3月6日,中國首型中型客機C919已經與國內外28個用戶籤下訂單,前途一片明朗。由於中國航發局限性所在,C919能從美國、非洲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著實讓外界有些吃驚。儘管佔比不高,但這確實是C919的加分項。站在盈利角度,就算該客機不出口一架,商飛也穩賺不賠,畢竟我國大陸市場才是主體。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人工智慧是水下作戰關鍵報導認為,HN系列「機器魚」未來將具備智能集群作戰能力,體積較小的HN-1可以充當「偵察魚」,中型體積大小的HN-2可以承擔戰鬥任務,具有強力傳感器的HN-3可以執行指揮控制任務,通過合理的兵力編組,像無人機「蜂群」戰術一樣採取「魚群」作戰。
  • 我國航天獲重要突破,美媒:是仿製品,熱議:仿製了美未來的東西
    俄羅斯媒體在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的當天,就推測了我國這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三種用途。俄媒的報導中稱,哈佛相關物理研究中心的人員認為,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可能是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也可能是高度自動化的太空梭。
  • 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雖然這個村莊很貧困,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這個村落,反而開啟扶貧搬遷的任務,讓這些村民全部搬遷到更適合居住的地方。對此,我們派遣大量工人前往建設新住址,耗時2年時間,接近17萬人喜遷新居所,這樣的規模和速度引起外媒的注意,對此美媒疑惑表示:看不懂中國,居然在沙漠裡建設住所,就算阻攔也沒有用。
  • 美媒:美偵察機部署到中國東北附近 此舉恐前所...
    美媒:美偵察機部署到中國東北附近 此舉恐前所未有】美國軍機近期經常現身南海進行偵察,但根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美國一架偵察機上周曾飛往中國北方,這種舉動或前所未有。根據《軍事透露》(MilitaryLeak)網站9月13日報導,在朝鮮紀念建國紀念日(9月9日)的同一天,一架美國空軍的RC-135S「眼鏡蛇球」偵察機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附近飛行。報導稱,此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已經世界第一了
    而中國在這些年來對於開展技術以及研發性新能源,這兩個方面是一起發展的,特別是在開採技術這一方面,基於中國的科技發展,開採技術發展的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曾就有美媒稱: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已經世界第一了。
  • 外媒:中國擬建天基雷射站?美媒:天基武器
    綜合外媒消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垃圾製造國之一,如果中國試圖想辦法清除這些垃圾,那麼中國可能是計劃向軌道上部署天基武器……」這雖然不是所有美國人對中國航天活動的看法,但卻是一些西方媒體打量中國航天活動的眼光。
  • 美醫學界被嚇壞,美媒:世衛沒遵守美國要求
    作為比較,中國支付了4000萬美元。」此前,川普批評稱,儘管美國為世衛組織提供的會費佔了15%的份額,但是世衛組織仍然「過於關注中國」。新聞發布會上,川普還說:「作為該組織的主要發起國,美國必須堅持要求世衛組織承擔全部責任。」他還表示,正因為沒有聽取WTO建議並推遲各國間的運輸航班,從而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基建領域、製造業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