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曝光 美稱已服役】
【環球軍事社區上線 歡迎各路軍迷入駐!】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9月22日發表美國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貿易學院助理教授、軍事理論專家羅伯特-法利的文章認為,中國研製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並不意味著會使用它們,即使是在戰爭中。中國打造這類武器系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使用它們,而是阻止美國進入戰爭,或至少阻止美海軍在戰爭中出動航母戰鬥群。擊沉一艘航母就會在幾分鐘內導致6000名官兵傷亡,這會迫使美國總統幹預任何與華糾紛之前考慮再三。此外,反艦彈道飛彈和其他各種系統會也使美國海軍上將畏首畏尾,不敢冒險。航母不只是象徵性地代表國家權力,損失兩艘或三艘航母將會大幅度降低美國插手全球各地事件的能力。
文章稱,在過去五年裡,東風-21D反艦飛彈令世人產生了極大興趣。如果這種飛彈能夠發揮作用,那麼它就能夠對美海軍航母以及美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和其他國家的其他先進艦船構成嚴重威脅。
不過,文章指出,反艦彈道飛彈並不僅僅是一種飛彈,它需要複雜的支持系統。與針對靜態目標發射的飛彈不同,針對航母發射的反艦彈道飛彈需要終端制導,在重新進入大氣層後必需修正其飛行路徑。從發射到攻擊,反艦彈道飛彈需要飛行約十五分鐘,在此期間在公海上航行的目標航母更有可能會改變位置。因此飛彈就需要具備遙遠程調整或自主定位航母的能力。
文章指出,這些過程都取決於先進的傳感器和能夠整合這些傳感器並將信息傳輸給飛彈的通信系統。正如美國海戰大學教授安德魯?埃裡克森曾強調的那樣:「在毀滅性的多軸打擊行動中,高質量實時衛星圖像、目標坐標數據以及可靠的國產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會使敵方艦船面臨嚴峻的風險」。
美國海軍非常關注東風-21D反艦飛彈,這是其致力於發展艦載反彈道飛彈技術的原因之一。美海軍還在發展其他對策,包括在戰爭開始時攻擊東風-21發射裝置,以及構建電子戰能力。文章指出,為何要強調使東風-21有效發揮作用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和通信系統等輔助系統的重要性的原因。美國沒必要摧毀每一個發射裝置,或攔截所有來襲飛彈。雖然這兩種能力都非常重要,但其關鍵任務卻是幹擾支持飛彈發射的系統,使中國無法識別、瞄準並打擊美國航母戰鬥艦。
沒有人知道如果二炮針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動東風-21D齊射攻擊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但文章認為,沒有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支持,中國發射的一些飛彈勢必會無法攻擊到目標。美國航母戰鬥群艦載防空飛彈系統也能夠攔截一部分來襲飛彈。電子幹擾也會讓一些來襲飛彈落入大海。最後可能會有一些飛彈成功擊中航母或其護航艦隊。一次成功的打擊幾乎肯定會至少導致美國航母在接下來的衝突中失去作戰能力。
反介入系統系列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航母殺手」能力由一個系統系列夠成,不是依賴於任何特定的武器。中國反介入系列系列中其他武器包括核及常規潛艇、中遠程戰鬥機、水面艦艇以及陸基巡航飛彈設施。這些平臺可以搭載並發射大量武器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龐大的巡航飛彈庫。
文章稱,如果數量足夠,所以這些武器系統都足以擊毀航母。可以預測到,美國會在戰爭中出動所有這些裝備,或按照政治及軍事發展改變這些裝備的應用。其中一些裝備與另外一些裝備相比較容易反制,一些裝備會令中國為戰爭支付更高代價。例如,任何針對美海軍航母戰鬥群發動巡航飛彈的水面艦艇都會很快被摧毀。相似的,在針對美海軍艦船及軍事設施發動攻擊時,飛機與潛艇也會面臨著磨損。
與其他系統相比,反艦彈道飛彈擁有一些明顯的優勢。東風-21D飛彈從陸基發射基地發射,能夠攻擊1000英裡外的航母,這一打擊範圍高於任何巡航飛彈。美國防空系統設計用於防禦蘇聯巡航飛彈攻擊,但彈道飛彈攻擊與巡航飛彈攻擊完全不同。雖然美國能夠攻擊陸基基地,但中國可以採取與對相對脆弱的艦船及飛機相比更加嚴密的主、被動防禦措施。
美國的反應
文章指出,東風-21D飛彈的發展,可能促成了美海軍做出以近海戰鬥艦和DDG-1000驅逐艦等平臺為代價,側重發展能夠攔截彈道飛彈的防空艦的決定(比如「阿里-伯克Flight III型飛彈驅逐艦)的決定。不過,正如上文所言,美國還在著眼於發展其他措施,包括在二炮部隊發射飛彈前,利用巡航飛彈核潛艇發射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攻擊中國飛彈基地。據推測,美國還在發展網絡、電子和物理手段,幹擾中國的偵察與通信業。
雖然一些專家認為東風-21飛彈的存在使航母變得過時了,但文章指出,現在就做出這種判斷有些為時過早。中國已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研究如何摧毀美國航母,表明了中國軍方對航母能力的重視。而且,隨著俄羅斯的加入,有興趣且有技術能力發展使用反艦彈道飛彈所須系統系列的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有中俄兩國。
不過,美國多樣化反彈道飛彈能力的努力自然是有意義的。文章解釋說,配備有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的巡航飛彈核潛艇,能夠發揮重大作用,同時還相對安全,不容易受到中國的攻擊。兩棲攻擊艦,即美海軍的輕型航母艦隊,也能夠執行許多當前由航母執行的具有戰略影響力的任務。
戰略相關性
文章指出,中國擁有反艦彈道飛彈並不意味著中國會使用它們,即使是在戰爭中。中國打造反介入「系統體系」的目的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是為了阻止美國進入戰爭。如果無法阻止美國進入戰爭,也要阻止美國海軍在戰爭中出動航母戰鬥群。擊沉一艘航母就會在幾分鐘內導致6000名官兵傷亡,這會迫使美國總統幹預任何與華糾紛之前考慮再三。此外,反艦彈道飛彈和其他各種系統會也使美國海軍上將畏首畏尾,不敢冒險。航母不只是象徵性地代表國家權力,損失兩艘或三艘航母將會大幅度降低美國插手全球各地事件的能力。
然而,東風-21D將遭遇與各種全球打擊武器系統相同的問題——多年來,美國及其他國家一直在考慮這些問題。遠程摧毀美國航母的威脅意義重大,但沒有人知道如果二炮部隊發動反艦彈道飛彈齊射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任何中程彈道飛彈可以攜帶核彈頭打擊航母或其他目標。在發射與引爆之間的十五分鐘裡,中國領導階層只能指望著華盛頓頭腦清楚,而這主要取決於北京與華盛頓在衝突升級期間的廣泛接觸,如果這些過程充滿了誤解,那麼發射飛彈就有可能會引發中國沒有準備面對的衝突升級。
文章指出,在極端情況下,針對美國航母發動攻擊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這可能會誘發美國做出發動全面核報復的決定。中國缺乏針對美國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使情況變得更加不穩定,因為美國可能會懷疑解放軍會抱有「不用就作廢」的心理。即便是美國正確地評估了攻擊的性質與目標,摧毀美國航母也只會讓美國更有幹勁,而不是將之嚇跑。
美國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空海戰」概念很明顯設想針對中國陸基飛彈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從作戰角度來看,這種打擊活動意義重大,但卻會代表著更嚴重的戰略升級。同樣的,中國也必需認識到美國攻擊背後的意圖,避免刺激反應。
結論
反艦彈道飛彈本質上就是一種海上拒五/反介入武器,而不是海上控制武器系統。它不能阻止美國海軍擊殺中國艦船,只能改變美國的作戰方式。在衝突中利用這種武器系統,會帶來對雙方而言都非常嚴重地潛在後果。很難想像除臺灣問題外,中國和美國還能為了其他事情容忍這種風險。
因此,文章認為,雖然並不清楚反艦彈道飛彈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變革性武器,但它的確是對中國武器庫的一個重要貢獻,是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的一個預兆。然而,這種武器系統產生的影響與其說是革命性的,不如說是增量性的,特別是在中國其他反介入武器系統穩定增另的環境下。開發這種武器系統的影響之一就是中美兩國需要建立一個可靠的危機熱線,以及如何在危機環境下管理這種通信的機制。對於仍然在公開場合承諾兩國極不可能開戰的中美兩國政府而言,這可能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知遠 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