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海野生動物園出事了,想必大家也都看到新聞了。本不想說些什麼,因為不清楚情況啊!不清楚情況還要說就是胡扯八道。但是很多朋友問這問那,感覺大家對熊有很大的誤會,所以我還是說點什麼吧!
首先,上海野生動物園出事故是真的,具體事故的細節咱不清楚,這種事蛇老闆也不好意思打電話問上野的幾位老哥。雖然國內動物園管理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海野生動物園的管理絕對是國內領先的。網傳的這個圖是假的,國外的事故。
不討論這次事故本身,我們就肇事的動物~棕熊來聊一聊。
一提到熊,大家可能想到是這樣的:
其實它們是這樣的: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是哺乳綱、熊科的動物。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有些亞種是大於北極熊的),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釐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裡,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雜食性,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期間產仔,每胎1-4仔。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在中國東北、西北、西南都有分布,西藏的棕熊還自成一個亞種,有獨特的白圍脖。
網上搜棕熊的照片基本都是這樣的
親人的不得了
事實上和近親黑熊不同,棕熊更大也更愛吃肉。棕熊分布很廣,有很多亞種,除了某些特定的亞種每年能捕到大量的洄遊魚類之外,
大部分的棕熊每天都在迫切尋找能夠補充蛋白質的紅肉。只要有機會,同類也不過是盤菜。
(剛吃了同類的棕熊)
在北美等地,幼年棕熊最大的死因就是別的成年棕熊,尤其是大的公熊。
即使在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每年也有很多人喪生熊口,國內的藏區近年來也常有慘案發生。
(上圖是1996年8月8日晨,當時日本著名攝影師星野道夫正在黃石公園的帳篷中休息,突然一頭棕熊闖了進來,咬死並吃了他。作為一名專業的攝影師,他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逃跑而是拿出相機拍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張照片,一根筋吧!也有人說這個照片是偽造的,反正這個攝影師是真的被熊咬死了。)
野外遇見棕熊是比虎、豹更加危險的,虎豹等食肉動物捕獵更專業,對健康的個體來說吃上肉不那麼困難,沒必要那麼拼。萬一在獵物的反擊中受傷(受傷對獨居捕獵的虎、豹來說,傷癒之前不能捕捉獵物,可能會是滅頂之災),會十分的得不償失。棕熊則不然,皮糙肉厚,等閒難以傷著它,即使受傷了,大不了吃幾天齋,所以更加兇殘和執著。另外,虎、豹等技巧純熟的殺手一般都會直攻咽喉,頸椎等要害,就是另類的美洲虎也會採用「爆頭」的方法,給你一個痛快的,棕熊等拙劣的傢伙卻會不分青紅皂白胡咬一通,往往被害者都還活著,它們就開始吃了。俄羅斯有過報導,一個姑娘在被吃的過程中還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蛇老闆也親眼目睹過一隻棕熊在活吃另一隻棕熊。想想都疼的頭皮發麻。
還有,就是有一群被蜜糖和雞湯包裹長大的人們,天天扛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的大旗,冒冒失失的接近野生動物,這個是大錯特錯的,講真的,是沒有一個野生動物願意和人類做朋友的。善良的人們,你們想多了!請尊重它們,保持合理的距離吧!
最後告訴大家,在野外遇見熊,裝死和逃跑都是徒勞。所有的熊(包括亞洲黑熊、美洲黑熊、懶熊、棕熊、馬來熊、北極熊、眼鏡熊和大熊貓)都不會拒絕食用腐肉,何況剛死的呢?很多熊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裡/時,而且耐力很好,超過目前所有人類的運動員。
棕熊熊攻擊人一般分防禦性攻擊和掠食性攻擊,對於防禦性攻擊,裝死等讓熊感覺沒有威脅的辦法或許有用,如果棕熊進入獵殺模式,且把你鎖定為目標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防熊噴霧或者獵槍的話,其他一切方法都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誰讓你沒事亂跑呢?
上海野生動物園那群嘗過人肉滋味的兇獸,會是一群難以處置的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