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心理學:大寶和二寶人格上會有區別?

2021-01-10 閱世讀書會

導讀

我們通常依據不同的特點對人們進行分類,包括大學的類別、專業、性別和種族等。一些人格理論家也將人們歸入不同的類別中,也就是人格類型。人格類型是全或無的現象,而不是程度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被歸類為某一類型,那麼該個體就不能再被歸類到該體系中的其他類型中去。許多人喜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格類型,因為這能幫助他們將理解他人這一複雜的過程簡化。

早期人格理論--體液理論

早期的類型理論之一是由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來的。他認為人體含有四種基本的體液,每種體液與一個特定的氣質類型(一種情緒和行為的模式)相對應。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希臘內科醫生蓋倫認為,個體的人格是由體內某種體液佔主導所決定的。蓋倫將希波克拉底的體液類型說與人格氣質作如下聯繫:

血液 多血質:歡快,好動

黏液 黏液質 :缺乏感情的,行動遲緩的

黑膽汁 抑鬱質 :悲傷,易哀愁

黃膽汁 膽汁質 :易激怒,易興奮

雖然蓋倫提出的這個理論沒有經受住現代社會的考驗,但它的確流行了幾個世紀,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中世紀。

早期人格理論——體型與氣質學說

在現代,1942 年,心理學家提出了一種類型理論,將體型和氣質聯繫在一起,人們根據體型將人分為三種類型:內靦層型(胖,柔軟,圓潤),中胚層型(肌肉發達,矩形身材,強壯),外胚層型(瘦,長,虛弱)。 該理論認為內胚層型的人是放鬆的,喜歡吃東西而且喜愛社交。中胚層型的人是充滿能量、勇氣以及有過分自信傾向的人。而外胚層型的個體是有頭腦的、愛好藝術的以及內向的,他們通常更多地思考生活,而不僅僅是隨波逐流或消極地活著。

你是否認為希波克拉底人格類型亦可應用於你所認識的人身上?

對大學生的裸體照片進行了體型和生活因素之間關係的研究,這使得該理論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但是,該理論的體型類型說也被證實同個體行為幾乎沒有相關。

基於出生順序的現代類型理論。

在家裡你是頭生兒(或是獨生子)嗎?或者你是後生子?因為你只能選擇這些出生順序中的一個, 沙洛威的理論滿足了類型理論的標準。(對於特殊的家庭格局一例如, 兩個子女的年齡差距非常大——沙洛威也提供了分類的方法。)根據達爾文「生物體是為了找到生存的合適環境而出現多樣化」這|觀點, 沙洛威提出了使用出生順序預測人格的方法。根據沙洛威的觀點,頭生兒的位置是現成的:他們直接要求父母的愛與關注;他們通過認同和遵從父母來尋求保持最初的依戀。

相比之下,後來出生的孩子需要找到一個不同的位置——一個無法非常清晰地得到父母模範作用的位置。因此,沙洛威將後出生的孩子特徵化為「天生的反叛」;「他們要在先前出生的孩子還沒有佔到主導地位的領域裡佔據優勢。後出生的孩子通常被培養成對經驗持有開放性態度一個有用的策略,以在生活中獲得更新穎、更成功的位置。

為了驗證後出生的孩子喜愛創新而頭生兒安於現狀這一假設,沙洛威調查了科學、歷史以及文化上的革命,分析了對這些革命持支持或反對態度的大量當代及歷史人物的出生順序。結果顯示頭生或後出生的科學家對23項科學創新理論的支持程度。從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家庭規模中,後出生的孩子比頭生兒更傾向於支持創新理論。

你有兄弟姐妹嗎?在你的家庭裡可以發現這種模式嗎?

你是否會把你認識的人歸為特殊「類型」?這些類型可以涵蓋這個人所有的特點嗎?類型理論往往無法抓住個體人格中更細微的方面。

相關焦點

  • 為何二寶總比大寶機靈?並非爸媽偏心,而是這幾個優勢老大不具備
    可能與這4個原因有關 其實父母會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但這並非是爸爸媽媽偏心,主要是因為二寶身上的這幾個優勢是老大不具備,這是人力所改變不了的。 首先,二寶有大寶作為「參考對象」 二寶生下來之後,就有大寶作為自己的參考對象,不像是大寶當時沒有範本,自己只能慢慢摸索,老二則可以根據老大的行為表現進行比對。
  • 兒媳生二寶坐月子,婆婆燉了靚湯,大寶:媽,別喝,湯裡有東西
    作者:李巧兒1 婆婆親自燉的靚湯曉敏和小湯結婚半年後,小湯的母親也就是曉敏的婆婆退休了。小湯上高中時,父母就協議離婚了,父親再婚去了別的城市,母親則帶著小湯一直沒有再婚。婆婆退休後比沒退休前更喜歡打扮,而且婆婆有駕駛證會開車,隔三差五的呼朋喚友自駕遊。婆婆也有自己的房子,和曉敏分開住,平常也不幹涉曉敏小倆口的生活。
  • 感恩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梵谷傳》讀書筆記
    很多生了二胎的家庭,在經歷過迎接新生二寶的喜悅後,也開始面臨大寶和二寶的相處問題。以前很懂事乖巧的大寶,出現很多不可理喻的行為:頂嘴、叛逆、和二寶搶玩具、兩個寶貝打架…很多孩子做出的各種所謂的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在吸引父母更多的關注。
  • 學點心理學:人格與健康
    導讀你是否知道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一心追求成功而不管有什麼障礙;他們在高中時就被斷定「很有可能在不到20歲時患上心臟病」。你是這樣的人嗎?如你所見到的,有些人急於控制生活,有人卻步伐舒緩,你可能會奇怪,不同的人格是否真的會影響健康?健康心理學的研究清楚地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 二胎來了,大寶們的困境——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許多家長在二寶出生後,將自己主要的育兒精力放在了幼兒身上,與大寶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有時候大寶吃過晚餐纏著媽媽一起看電視,可是媽媽卻要給幼兒餵食,只能讓大寶一個人孤零零在沙發上上看電視。如果爸爸沒空,媽媽可以邀請大寶加入照顧二寶的行動中,讓大寶融入到二寶的日常生活中,承擔起當「老大」的責任和榮譽,也能讓大寶和二寶建立聯繫,減少大寶對二寶的排斥心理。大人們總是喜歡逗孩子,不把孩子逗哭都覺得不夠逗樂。
  • 家裡大寶該讓著二寶嗎?大寶說出一句話,媽媽竟瞠目結舌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很多家庭都有了倆寶。不少家庭也在努力著達到標配,湊成「好」,即使湊不成,很多爸爸媽媽認為,倆孩子一起長大,也是個伴兒。將來自己老去,給孩子留下最珍貴的就是兄弟姐妹,能夠相互扶持,自己也就放心了。
  •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和研究方法探討
    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把實驗法引進心理學,並於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的心理學實驗室,由此開創了科學心理學。善於駕馭文字的作家寥寥數筆就能生動地勾勒出筆下人物的特徵,好的文學作品對人物的描述絕不僅僅限於他的容貌和行為,更重要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在於對人物性格的描繪和刻畫。
  • 漫談九型人格心理學
    關於九型人格的描述,海倫·帕爾默的暢銷書《九型人格》中,已經描述得比較詳細。現在對於這個能準確地預見人格的某一方面的理論,正統心理學還沒什麼研究。也許是因為正統科學看不上這似乎民科或神秘學的東西,又也許是因為定量的研究方法對這理論沒什麼好補充的。
  •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心理學的專家表示很多犯罪的人都是有著特定人格的,這些 特定的人格通常就是被叫做危險人格的,擁有這些人格的人基本就是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並且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些影響的。
  • 那些對孩子大喊「你小聲點」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小聲點」,為啥對孩子說一百次也不管用?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和兒童精神病學教授艾倫·卡茲丁(Alan Kazdin)說,僅僅知道大喊大叫本身不好是沒有用的。它其實並非一種管教孩子的策略,而是你自己的一種發洩手段。
  • 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學過或看過心理學的朋友都明白,這就是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接下來說一下這三個方面代表著什麼。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要接觸社會,我們需要學習、交流、工作等等,這些就是社會動機。動機是我們的驅動力,由於動機的存在,我們才會有追求,才會成長進步。什麼是情緒?情緒是我們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情緒概括起來就是喜怒哀樂。
  • 大寶7歲,是女孩,想讓她學點特長,該學什麼好?有什麼建議?
    大寶7歲,是女孩,想讓她學點特長,該學什麼好?有什麼建議?我家娃娃也是女孩,才5歲,我給她規劃的興趣班是這樣的。首先是美術。雖然我自己就是學畫畫的,但是少兒美術我是不擅長的。考察了我們這裡的少兒美術班,覺得都是瞎搞,把孩子送給他們培養真是怕給教瞎了。美術可以培養孩子另一種觀察事物認知世界的另一種角度,也可以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無論男女,都非常要必要接受一定的美術教育。其次是舞蹈。我喜歡我女兒的身體儀態能優美一點,同時也希望她能肢體更協調。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了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布。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來諮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專業,或是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痛苦,於是在翻書「自療」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MBTI和九型人格等類似的人格測試,可能有害?有兩個原因
    然而,有趣的是,凱薩琳·布裡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作為邁爾斯-布裡格斯人格測試(MBTI)的創始人,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神經病學和測量學,並且都沒有在實驗室或科研機構工作過。因為當時女性到大學進修的機會並不多,她們只能靠自己在家探索來創立這個測試體系。
  • MBTI和九型人格等類似的人格測試,可能有害?有兩個原因
    然而,有趣的是,凱薩琳·布裡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作為邁爾斯-布裡格斯人格測試(MBTI)的創始人,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神經病學和測量學,並且都沒有在實驗室或科研機構工作過。因為當時女性到大學進修的機會並不多,她們只能靠自己在家探索來創立這個測試體系。凱薩琳·布裡格斯善於觀察自己與配偶和兩個孩子之間的不同。在20世紀初,她憑藉這些生活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