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本章內容強化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哲學上的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係是( )
A.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B.主觀與客觀的關係
C.可知與不可知的關係
D.本源和派生的關係
2.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認世界的統一性
B.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C.承認對於物質意識的根源性
D.承認世界是多樣的統一
3.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 )
A.舊唯物主義的觀點
B.相對主義的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唯心主義的觀點
4.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這說明( )
A.意識是物質的機能
B.意識是物質的分泌物
C.意識與客觀物質世界沒關係
D.意識是被人們改造過的物質東西
(二)不定項選擇題
1.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這一命題表明( )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B.意識依賴於存在
C.意識與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識來源於人腦這一高度完善的物質存在
2.下列命題中屬於唯心主義的有( )
A.人的認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能通過實踐改變世界
B.客觀世界是人的認識的創造物
C.數學和邏輯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創造
D.認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3.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是( )
A.客觀世界制約和決定主觀世界B.主觀世界能動反映和改造客觀世界
C.主觀世界派生客觀世界D.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辯證統一的基礎
4.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關係是( )
A.自在世界是人類世界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礎
B.人類世界不斷改變著自在世界的界限
C.自在世界可以轉化為人類世界
D.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區分和統一的基礎
5.從意識和物質的關係上來判斷以下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紙上談兵
B.水中撈月
C.望梅止渴
D.實事求是
(三)辨析題
1.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因此物質就是運動,運動就是物質。
(四)分析題
1.《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分析上述觀點。
2.試述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並說明如何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性。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D 4.D
(二)不定項選擇題
1.【答案】ABC
【解析】考生容易忽略C項,而又誤選D項。題幹的話,確實表明了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這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含義,如果直接考這個內容,考生較容易答出來,而放在選項時,就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知識點。所以一定要把每一個基本原理融會貫通地掌握,並善於綜合地運用知識。D項之所以不應選,因為意識並不是來源於大腦,而是來源於客觀世界。
2.【答案】BC
【解析】此題有些考生容易把A項也選上。A項不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恰恰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表明意識的能動作用,可以創造出原來客觀世界不存在的東西。
3.【答案】ABD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辯證統一關係的理解。C項是唯心主義觀點,故不選C項。
4.【答案】ABCD
【解析】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係是建立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的辯證統一關係。四個選項都是正確表述。
5.【答案】CD
【解析】紙上談兵和水中撈月都是片面強調了主觀意識的作用,C項強調了意識的能動性,D項既肯定了物質的決定作用,又強調了意識的能動性。所以應選後兩項。
(三)辨析題
1.【答案要點】物質與運動不可分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由此得出物質就是運動,運動就是物質的結論則是錯誤的。物質是表明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運動則是表明這個客觀實在是怎麼樣的一個哲學範疇;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它是一切變化的主體;運動不過是作為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存在著。由此可見,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同物質與運動是否等同是兩個問題,不容混淆,不能把物質的屬性,即使是根本屬性同物質本身等同起來。猶如我們說金屬具有導電性,但不能說具有導電性的就是金屬。
(四)分析題
1.【答案要點】上述觀點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與運動不可分,任何運動都有其物質承擔者。否認物質的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
《壇經》中記載的這段話,表明了惠能對於運動的基本觀點,他否認運動的物質性,否定了風和幡是運動的主體,認為「心」,即主觀精神才是運動的主體。
2.【答案要點】(1)物質與意識是對立的統一關係。首先,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意識對於物質的依賴表現為:第一,意識的器官是物質的;第二,意識的內容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識的變化取決於客觀物質世界的變化。其次,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創造性的反映。再次,意識對於物質具有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人能動地反映世界又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其表現為:第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第二,意識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第三,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第四,意識對於人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影響和控制作用。
(2)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性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第一,要正確理解意識能動性的性質。意識的能動性是物質決定作用前提下的能動性,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運動的規律,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第二,在認識和實踐過程中破除消極無為的被動心態,發揚積極探索的精神,是正確認識客觀規律和利用規律改造世界的必要條件。第三,把個人能動性和群眾的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群眾掌握科學理論並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是發揮意識能動性的社會條件,是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取得成功的基本途徑。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