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地球陸地上體型最大的生物,雖然它們是草食性動物,性情也比較溫柔,但是由於巨大的「噸位」存在,還沒有其它哪一種動物能夠主動地去騷擾它們,更別提去捕食了。而鱷魚是一種性情非常兇猛的食肉動物,體型也相對較大,多數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河流、湖泊、沼澤或者海灘中,與大象的生存區域有一定的重疊。
近幾十年來,一些生物學家、探險家們就曾經拍攝到鱷魚與大象糾纏的畫面,比較有名的是2015年英國《每日郵報》刊發的一則消息,美國人阿什利·劉易斯在南非薩比金沙禁獵區,發現一條長4米的鱷魚,死死咬住一隻成年大象的鼻子,想把大象拖到水中,結果反被大象的鼻子提起來一頓狂甩,而且用巨大的腳踩踏鱷魚,並用尖長的象牙進行戳刺,最終鱷魚身負重傷,不得不鬆開。這個場景被全程記錄了下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鱷魚咬住大象鼻子,一般情況下,之所以對大象造成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主要原因在於體型的巨大差別。在大象現存的兩個屬三個種(亞洲象、非洲森林象、非洲熱帶草原象)中,草原象的體型最為巨大,平均身高達3.2米、體重6噸左右;其次為亞洲象,平均身高2.8米、體重5噸左右;最小的為非洲森林象,平均身高2.5米、體重3噸以內。但即使是體型最小的森林象,也遠比鱷魚要大得多。
在鱷魚家族中,生活在非洲的尼羅鱷,體型僅次於北美的灣鱷,是非洲最大的鱷魚,一般成年身長4米左右,體重可達500公斤以上。不過,這個「噸位」,在大象面前的確是屬於「渣渣」的存在,還不到草原象的1/10,僅是森林象的1/6。在這種體型的巨大劣勢面前,即使大型的食肉動物擁有著優勢的捕食身體條件(比如速度、爆發力、撕咬能力出眾等),也很難發揮出來,這也是為什麼作為非洲草原的頂級捕食者-非洲獅,都對大象無可奈何的原因。
另外,大象的防禦能力也比較出眾,最典型的莫過於它們堅韌的皮膚了,成年大象皮膚的厚度差不多都在4釐米以上,有的部位可以達到6釐米,而且大象皮膚的硬度也非常強,食肉動物一方面無從下嘴,另一方面即使咬上也無法穿透和撕裂。對於大象的鼻子來說,是由10多萬條韌性十足、彈力出眾的肌肉束所組成,具有極強的調整、適應和伸縮性能,想要用外力將其咬斷是非常困難,所以,即使大象的鼻子被鱷魚咬到,也只能觸及表層。
當大象在河邊漫步、用鼻子喝水時,由於鱷魚的視力不佳,將伸入水中的象鼻誤認為是可以捕獲的獵物,所以動口咬住,殊不知因此惹上了麻煩。僅憑鱷魚的體力,是不可能將大象拖入水中淹死的,因為大象的鼻子被咬到之後,由於疼痛肯定會使勁抽離,大家可要知道,大象鼻子可以輕鬆捲起1噸多得的木材的,鱷魚那個「小身板」根本就招架不住,很快就會被甩起來並吊在空中,鱷魚也就失去了「死亡翻滾」的條件,畢竟在空中借不上力,無法對象鼻造成更深層次的傷害。
被象鼻吊起的鱷魚,估計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頭暈腦脹了。被抽離水面的鱷魚,如果在劇烈晃動之下鬆開口的話,頂多被重重地一摔,清醒之後藉機或許還可以逃走。假如鱷魚還一味地戀戰,那麼後續過程中,大象還將施展更為致命的反抗,那就是用沉重的大腳進行踢踏、或者用尖牙進行挑刺,不論哪一種作用到鱷魚身上,那都將是致命的,輕則受到嚴重的內外傷,重則直接斃命。
所以,鱷魚咬住成年大象的鼻子,後果幾乎是一樣的,那就是非敗既亡,而大象的鼻子只會受到一點點輕傷,除非是大型鱷魚咬到體型很小的幼象,將其拖入水中沒亡,不過幼象身旁一般都有成年大象的保護,得手的機率也不是很高。
了解了事實的真相之後,鱷魚估計是欲哭無淚吧,因為它們也不想這樣,都是眼睛看不清惹的禍,要是知道在水中「遊動」的那個東西是大象的鼻子,打死也不咬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