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評論員 孫梓青
據報導稱,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在8月26日宣布切斷同中國「國家留學基金會」的合作關係,要求撤銷領取基金會補助的公費人員籤證,要求他們1個月內離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若報導屬實,將是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人為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又一個例證。(9月1日人民日報)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已然成為維繫中美關係的重要紐帶,而這在中美政經關係趨冷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據相關統計,中國在美國的留學人員總數超過30萬,佔美國全部留學人員總數的1/3左右,中國留學生每年給美國貢獻的價值超過了150億美元。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唐士其指出,國際關係說到底是人與人的關係。國與國之間友好交往的根本在於國家間百姓的理解和交流,而教育則是培育國民間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徑。從洋務運動時期的赴美幼童,到改革開放之後的「留學熱」,一代代赴美中國留學生為中國、美國以及中美關係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美國首任亞裔大使、美國前駐尼泊爾大使張之香女士曾經指出,中美之間教育的溝通和交流是中美關係最後且最為重要的支柱和基石,「(教育)應該是有隔絕作用,免受政治經濟的影響。」但是近年來,美國頻頻將教育問題「政治化」「安全化」,以「莫須有」的罪名調查、打壓,甚至監禁中國在美學者。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終止兩國政府間具有超過30年歷史的「富布萊特」教育交流項目。為此,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表示,美國的這項政策正把我們的中國朋友推向對美反感的方向。
如華春瑩所言,開放、包容、多元,本來是美國建國之本、立國之基。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同樣指出,從全球汲取人才是美國得以維持其全球首要地位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今的美國政府卻背道而馳,在9月這個傳統的開學季,再次拿教育問題開刀。驅逐中國在美留學生,美國再次開了個壞先例,這不僅將進一步侵害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而且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魏禮園
審籤|魏禮園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