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自:灰鴿叔叔(ID:unclehuige)
「爸爸,ML什麼意思?」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剛剛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捧著牛奶杯問我。我正打算煎荷包蛋,孩子他媽正在拉屎。
我心裡一顫,差點把蛋扔進垃圾桶把蛋殼放到鍋裡。正打算裝作沒聽到,卻聽到小子接著問:
「爸爸,ML到底什麼意思?」
我用求助的目光望向遠方的衛生間,卻看到孩子他媽正在用iPad看片。我使勁兒努嘴,卻看到孩子他媽緩緩地抬起頭,做了一個「你請」的手勢。
這個意思很明顯了:男孩子的性教育,應該由父親來進行。什麼時候兒子來大姨媽了,什麼時候媽媽才需要登場亮相。
兒子,你什麼時候來大姨媽啊?我想。
但現在想這些沒有用。兒子正捧著牛奶杯期待地看著我。我心裡在想,到底是哪個混蛋,讓他知道了ML。這直接導致了問題的超綱。按照劇本,難道不應該問「爸爸媽媽我從哪裡來」嗎?怎麼就直接跳到操作層面了呢?而且還是英文版的操作層面呢?
我懷疑肇事者可能是移動網際網路。昨天臭小子說要用手機檢查作業,手機啊,裡頭什麼東西沒有。現在的問題是,肇事者到底是作業幫,還是納米盒?
想這些也沒用。問題已經出現了,就要積極去面對。
Make這個單詞他學過,Love這個單詞他也學過。無非是組合在一起沒學過。只要心裡沒鬼,世界就坦坦蕩蕩。
我是誰,我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爹,和舊時代的爹媽肯定不一樣。什麼是舊時代?對待這種問題逃避、恐嚇就是舊時代。
瞎問什麼,好好學習。這種落後的態度我們絕對不能繼承。
兩性教育是教育體系裡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而且教育專家都說,越早越好。面對孩子的提問,我沒有理由退縮。
「咳。這是個英語縮寫。」我鎮定開場,手裡舉著煎蛋的小鍋子微微顫抖。
我猜也是。兒子說。
「它代表著一種行為。」我使勁兒搜刮合適的詞語,「是大人決定生活在一起時可能做的事情。」
兒子舉著牛奶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孩子感到疑惑太正常了。這麼突破他認知邊界的事情,怎麼可能不疑惑。我的決定是:只要他接著往下問,我就繼續往細節裡解釋;只要他不問,我就宣告取得階段性成果,等以後有空再進行普及。
畢竟吃著早飯呢對不對。
為什麼一定要大人啊。兒子問。
「因為大人力氣大,身體強壯啊。小孩子身體吃不消啊。」我說,「就像小孩不能喝酒,因為肝臟還在發育,一喝酒就把肝喝壞了,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我喝牛奶?兒子說。
對啊。我說。
然後兒子就不問了。我如釋重負,並且復盤剛才的回答。覺得整體來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確實需要補充。
實事求是講,ML不一定會結婚,也不代表一定會有孩子,如果對孩子說嚴重了,可能會有誤導;但如果說這只是個「確認關係的交流方式」,又感覺在耍流氓。
孩子如果追問細節,還真是個棘手問題。
我一邊把煎蛋遞給兒子,一邊害怕他追問,一邊思考後續的應對方式。「你長大了就知道了」肯定不是個好回答,「這事兒可有意思了有四種基本姿勢還特別講究腰力」肯定也不行;太放蕩讓他不當回事兒不行,太嚴肅讓他產生恐懼也不行。
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讓他意識到這件事情的美好,又要讓他意識到這件事情需要長大後才能做;需要注意安全,也需要責任擔當。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家長真是太難當了。
各位讀者,讀到這裡,你以為我在探究孩子的性教育嗎?
並不是。
我其實是來求助的。一直到今天,我都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比哥德巴赫猜想還難,比馬裡亞納海溝還深的問題。
我深思熟慮的計劃,殫精竭慮的回答,在此刻統統化為烏有,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洞和笑話。
因為,就在我結束回答後五分鐘,孩子向我遞來了喝完的牛奶杯:
孩子的牛奶杯
「原來ML的意思那麼複雜啊。」他說。
— END —
作者:灰鴿叔叔(ID:momohuige),我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如果想和小悅聊一聊侃一侃,掃碼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