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量子發展,從幾米到一公裡!中科大實現遠程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2020-11-29 阿呆說科技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檢驗至關重要。這些年各國都在加緊進行量子技術研究,當然量子技術的方向和應用有很多,比如前面說的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等,為何如此重要呢?

以量子通信為例子,量子通信主要以量子態作為信息單元以實現對信息的有效傳送,具有絕對保密、通信容量大、傳輸速度快等優點,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特殊任務,如構建無法破譯的密鑰系統等。

而量子計算機就更厲害了,作為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它與現在的電子管0、1兩個狀態不同,量子計算機使用的是量子比特,其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是兩個殺手鐧。

量子疊加能夠讓一個量子比特同時具備0 和1 的兩種狀態,量子糾纏能讓一個量子比特與空間上獨立的其他量子比特共享自身狀態,創造出一種超級疊加,實現量子並行計算,其計算能力可隨著量子比特位數的增加呈指數增長。理論上,擁有300 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支持比宇宙中原子數量更多的並行計算,量子計算機能夠將某些經典計算機需要數萬年來處理的複雜問題的運行時間縮短至幾秒鐘。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高維量子糾纏系統擁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強的抗竊聽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計算能力。光子的軌道角動量是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高維系統,在維度擴展性方面極具優勢,然而軌道角動量糾纏易受大氣湍流或光纖中模式串擾及模式色散的影響,在此之前僅能傳輸幾米的距離,並且局限於二維糾纏的分發。

針對高維軌道角動量糾纏分發中面臨的問題,團隊自研了適用於光子空分復用的少模光纖,設計了軌道角動量模式色散預補償裝置,首次在1公裡光纖中實現了三維軌道角動量糾纏光子對的分發。分發後的量子態通過廣義貝爾不等式(CGLMP不等式)的驗證,得到3個標準偏差的不等式違背,驗證了量子態的高維非局域性。該工作為未來利用空間模式復用技術實現長距離的高維量子信息任務提供了可能性。

對此,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IT之家3月20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日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 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CCTV新聞頻道】我國首次實現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首次實現了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光學》上發表。量子糾纏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核心技術,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等至關重要。高維系統擁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強的抗竊聽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計算能力。作為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高維系統,光子的軌道角動量糾纏容易受外界環境等影響,此前僅能傳輸幾米的距離,並且局限於二維糾纏的分發。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攻關,首次在1公裡光纖中實現了三維軌道角動量糾纏光子對的分發,並驗證了量子態的高維非局域性。
  • 中國學者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中國學者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03-20 09:12:39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2020-12-21 19: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 量子通信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附股)
    (原標題:量子通信研究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墨子號」衛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產生量子密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重大進展,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發布,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IT之家獲悉,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墨子號」衛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產生量子密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介紹,基於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利用空間信道的衰減比較少,把點對點現場密鑰分發的距離由百公裡量級提升到了一千公裡。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密鑰分發
    中國科學院提供本報北京6月15日電(記者齊芳)量子密碼目前被認為是不可破譯的密碼。但是如果分發密碼的衛星被別人控制了怎麼辦?這個安全漏洞或將被堵上。中國科學院15日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今日科技話題: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
    1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光學》上。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檢驗至關重要。高維系統擁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強的抗竊聽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計算能力。
  • 【央視新聞客戶端】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中科大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諸多優點。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通信,又獲裡程碑式突破。這一次,依然來自潘建偉教授團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120公裡長距離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是全球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潘建偉教授表示:我的確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厲害:我國量子糾纏實現千公裡級通信,帶你進入量子的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國內外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了基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首次實現千公裡級。這一成就為量子通信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在通信領域量子技術可謂是萬密之王。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研究結果表明,與糾纏光子相比,多節點之間的原子–光子糾纏可能更適合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傳輸。本項研究演示了兩個相距 50 公裡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這一距離足以連接兩座城市,並比之前報導的距離要遠得多,或為實現多節點、遠距離糾纏鋪平了道路,有助於量子網際網路的開發。
  • 「墨子號」衛星量子糾纏分發距離超1200公裡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創造世界紀錄,為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墨子號」上天以來所取得的這一「最大成果」,此前世界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級。  這一成果由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