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SENWEAR用戶反饋,佩戴了GPS智能手錶,在海拔高度測量體驗中,對海拔測量原理不清楚,使用了一陣就匆匆得出「高度測量不準」的結論。
今天,SENWEAR就統一解釋一下高度測量問題。海拔跟氣壓和氣溫的參數有關,了解三者的關係,才能正確的使用高度測量。以旗艦機SENWEAR S968為例,讓我們開始吧。
氣壓變化
當前的氣壓主要和三個因素有關:天氣、溫度和當地海拔高度。因此,在溫度恆定、海拔沒有變化(不登山)的前提下,氣壓的變化趨勢可以反映未來短時期內的天氣變化:氣壓由低變高預示天氣轉好(晴),氣壓由高變低預示天氣轉壞(降水)。所以,如果你發現手錶上的氣壓趨勢圖是上升曲線而現在正在下雨,則說明雨快要停了,而氣壓趨勢圖是下降曲線而現在是陰天則很有可能下雨。氣壓趨勢圖平坦則最近天氣不會發生變化。
氣壓傳感器
智能手錶內置氣壓感應器,利用海拔升高,氣壓下降的原理,根據感應器測出的氣壓值估算出高度。但是海拔相差一米或幾米甚至幾十米時,氣壓相差並不大(同一高度,氣溫不同,氣壓值也會有所不同),且感應器本身也有誤差,反應較慢,所以測出的海拔數值誤差較大。
溫度傳感儀
智能手錶裡的溫度傳感器的初衷是為氣壓傳感器作溫度補償用,以提高氣壓的測量準確度。這就是為什麼溫度傳感的安裝位置是在表內部,緊貼著氣壓傳感器安裝,而非安裝在表的正面等可以減少體溫影響的地方。為了準確測量氣溫,應將手錶從腕上取下放置一段時間(如20分鐘),以使表內外溫度趨於一致。例如,在外野營時,晚上將手錶掛在帳篷外,早晨便可查看外面的溫度。
高度測量的正確使用方法
前文已經提到,高度測量是通過測量氣壓並經過換算得出高度值的。正確使用高度測量的前提是短期內天氣不變,而高度有變化,則可以認為氣壓的變化是由於高度變化帶來的,因此可以算出相應的高度變化值。注意這裡強調短期天氣不變,和高度測量的結果是相對高度。因此,高度表的正確用法如下:
在登山開始前,首先校正高度值。這裡還要分兩種情況。
A. 如果你知道山腳下的海拔,例如發現了一塊石刻標記,或有當地的標有等高線的地圖(如軍用地圖),則可將當地海拔作為高度參考值輸入表中。這樣,在登山過程中表上顯示的就是經過地點的海拔數值。
B.如果不知道山腳下的海拔,則可將高度參考值設為0。這樣,在登山過程中表上顯示的就是經過地點相對於山腳下的高度。
對於大部分SENWEAR用戶來說,如果一次登山活動是類似一日遊或半日遊的性質,且在登山過程中天氣沒有大的變化,那麼一路上智能手錶的讀數是相當準確的。對應的也是上述B的情況,登山之前進行一次高度清零即可。當然,登山模式下,攀爬的高度越高,氣壓變化
如果要在山上過夜,則氣象情況可能發生變化,造成第二天早晨起來時發現高度值變了(儘管你只是在帳篷裡睡了一覺,位置並沒有變化)。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可以在頭天晚上將高度讀數記下來,第二天早晨據此重新設定高度參考值,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