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中興、華為以及更多實體清單上的企業,都成為了美國的狙擊目標。
本以為,這場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損失的也就是一些利益和科技進步的延遲。
但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已經有無數和中國相關的卓越科學家慘遭美國「屠戮」,成為中美爭霸的犧牲品,或被動或主動地獻祭了自己的美好未來。
張浩 ,一個農村小娃娃,後來考上了大學,成為所謂的「全村的希望」;後來,又到國外進修,呼吸了幾年美國「自由的空氣」。
這樣的人,在當今的中國已經多不勝數,也可以說是非常平凡、特別普通。
但張浩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掌握著不同平凡的知識,都說腦子是個好東西,但好腦子卻給張浩帶來了橫禍。
相比孟晚舟,張浩已被美國監禁了整整五年。
所以,媒體報導時,也會習慣性地稱呼張浩為「平民版的孟晚舟」。
張浩是諾思微系統公司的創始人,而這個公司,則是中國最早一批涉足射頻前端領域的公司之一。
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會讓原有的行業和產業鏈條重新洗牌,既是一場造富運動,也可以稱之為虎口奪食之舉。
5G技術橫空出世,自然也會塑造幾個新興行業。不過在電子元器件領域,射頻前端板塊,無疑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從2G到5G,別看只是多了個3,但所需要的射頻前端元器件卻是2G的數十倍。至於射頻晶片單價,也是水漲船高,由原來的3刀/個,暴漲到30刀/個。
不過,就是價格再高,也必須得用,因為這個組件對於通信模式、信號強度、通話穩定性、GPS、Wi-Fi等,都有直接影響。
但可惜的是,中國在射頻前端領域,還處於蹣跚學步階段,只能跟在被人屁股後面吃土。
如果你拆解一部華為P40,你會發現裡面的元器件幾乎都是國產的,除了三樣--存儲模塊是三星的,鏡頭傳感器是索尼的,第三個射頻前端模塊,是老美的。
我們再來仔細拆分一下,射頻前端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天線調諧器、低噪放大器、射頻開關、功率放大器和濾波器。
濾波器就被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更是射頻器件的重中之重。
沒有濾波器,電子設備就很容易被幹擾。
但這個市場,已經被三家公司瓜分完畢,分別是美國的博通(前身為安華高科技)、思佳訊、科沃以及日本的村田。
而張浩的諾思,主攻濾波器,意圖在滿是烏雲的天空中撕開一絲缺口。
和張浩一起,被美國針對的五人中,還有一個叫龐慰。
2003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張浩結識了同學龐慰,兩人後來一起參加了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資助下的一個叫做「研究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技術」的項目組。
因為這層經歷,張浩和龐慰2006年一畢業,就分別進入了美國前三的思佳訊和安華高公司,擔任FBAR工程師。
工作中,張浩通過奮力拼搏,成功申請了7項專利,成為當時微機電濾波晶片領域的領軍人物。
2008年,天津大學副校長、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去美國進行學術訪問,偶然機會認識了這兩個年輕人。一番交談下來,對二人才學頗為欣賞,遂代表天津大學向二人拋出了橄欖枝。
但當時的張浩,正一門心思在公司謀求更好的發展,所以這次沒成,但也留下了一個契機。
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張浩和龐慰下定決心,辭去了美國公司的職務,回到祖國,擔任天津大學教授。
回國後的兩人,更是專心科研,只用兩年時間,兩人就在FBAR技術上,申請了200多項專利。
2011年,為了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 ,兩人一起成立了諾思微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而諾思也成為中國第一家濾波器領域的FBAR生產公司,創造了過個中國第一。
2012年,FBAR導航晶片在諾思量產;2014年,Wi-Fi/B40濾波晶片在諾思量產,創造了中國從無到有的記錄。
如果,不出意外,諾思很可能會成為打破發達國家壟斷的黑馬。成為令國人驕傲自豪的民族企業。
但在美國的陰謀下,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2015年5月16日,張浩受邀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微波會議。
但張浩剛下飛機,就被埋伏多時的FBI逮捕。
美方給出的理由是,張浩和龐慰涉嫌從思佳訊和安華高兩家半導體巨頭公司串謀偷取機密,並用竊取的資料改進了無線電濾波器技術。
更關鍵的是,張浩和龐慰將這些技術出售給了中國國家機構、國有企業甚至是軍方。
FBI發現,2006年到2015年間,FBI在兩人與中國國內的往來郵件中,發現了很多「機密信息」。
除此之外,FBI還提供了許多有力證據。但就是在證據如此「充足」的情況下,此案卻遲遲沒有開庭,
2019年7月的時候,曾傳出過將要開庭審理的消息,最後又一度沒了下文。
今年,6月27日,張浩案才開庭審理。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
數罪併罰,張浩將面臨最高25年的監禁。
損失了如此重要的科技人才,很可能還是被美國陰謀陷害的,國內卻很少有人關注。
以前我們老說,科技沒有國界,甚至此話還成為某想的開脫之詞,但現在恐怕沒人再相信這句鬼話了。
所以,不管張浩有沒有罪,只要張浩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為中華民族崛起做了貢獻,張浩就值得中華民族,值得全體國人銘記。
2012年,安華高科高管裡奇·盧比來到中國,點名要到天津大學微機電實驗室參觀,理由嘛,好找,用的是「學術交流」,或許當時中國人還幻想著盧比幫中國人提升下技術水平呢。
天大自然是極盡地主之誼,而盧比也表示,咱們將來一起發論文,合作申請專利哈。
表面上賓主盡歡,唯一的美中不足之處就是:盧比提出要收購諾思,向諾思提供科研經費,結果被拒絕了。
回國後,盧比露出了獠牙,立即向FBI提交了一份報告,聲稱「中國在天津大學完全複製了安華高科的濾波晶片生產線」,並要求FBI,「你們快去管管吧」。
但實際上,盧比之言純屬無稽之談,而後來的報導也證實,盧比和FBI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15年,張浩被美方逮捕,即便張浩在美國的教授為張浩做保釋擔保,也交了保釋金,但張浩仍被美國持續扣押,幾個月後,才被放出。
而美方提供的那數十封郵件,均為美國黑客攻擊中國網絡非法所得。
而天津大學組織專家鑑定後,發現郵件有明顯的編輯、修改痕跡。
在美方指控張浩盜取專利一年後的2016年,諾思公司發現,安華高科銷售給蘋果的濾波晶片中,使用了張浩和龐慰的專利技術。
諾思在取得相應證據後,於2017年,在天津一中院向蘋果公司發起訴訟。
起初,蘋果公司和安華高科向諾思提出了庭外和解的想法,但遭到了諾思拒絕。
於是,兩家公司改變了「鬥爭」策略。
2018年,蘋果公司起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主張張浩的專利無效。另一邊,安華高科在天津一中院起訴張浩的專利權屬有問題。
如此一來,只要這兩個案子沒有審理結束,諾思對蘋果公司的訴訟也就無法結案。
而拖得越久,只會對諾思越加不利。
事實也確實如此,深陷官司的諾思不僅沒能大放異彩,反而因為沒有資本敢投資給這家風險公司,而慢慢銷聲匿跡。
至於張浩歸國的希望,則更加遙不可期。
美國的這種行為,其實中國人都聽過,有的人可能還遇到過,就是釣魚執法。
釣魚執法,很多時候都是公務人員故意下套,引誘他人入甕。
不過,各地很快就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釣魚執法」。
但在英美等國,釣魚執法屬於正常的執法手段,甚至有時候為了完成KPI,都會成為主要手段。
以掃黃為例,扮個嫖客,裝個妓女,都不叫事。
美國警察曾經直接自己 「開妓院」,誘捕嫖客,短短7天,抓了110個嫖客。
如果只是在國內用用也就罷了,要命的是,或者說卑鄙的是,美國還把這招用在了處理與別國的事務上。屢試不爽,得心應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第一大國。
當時,日本半導體企業用的是「售價永遠比對方(主要就是美國)低10%的戰略」。只此一招,打得美國半導體企業毫無還手之力。
1981年,最慘的時候,美國的存儲晶片價格直接從100美元跳水到5美元。
AMD的利潤下降了60%,至於英特爾、IBM之類的,更是慘不忍睹。
1982年,一位IBM的員工傳給日本日立公司的高級工程師林賢治一份絕密材料。
該員工表示,公司待遇不好,自己現在非常缺錢,所以偷了IBM公司27卷絕密設計中的10卷,準備賣給日立。
林賢治一看資料,心中竊喜,當即表示,這種資料,敞開了收,有多少,要多少。
但林賢治做夢都沒有想到,給他材料的其實是FBI假扮的,目的就是引誘林賢治上鉤。
跟林賢治一起倒黴的,還有日本三菱的工程師木村。當他拿著IBM的高級資料,出現在舊金山國際機場時,立刻被FBI逮捕。
美國媒體宣稱,「這是日本又一次『偷襲珍珠港』,這件事,是『20世紀最大的商業間諜案』」。
人贓並獲,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日本公司無奈選擇庭外和解,被迫承認了IBM的OS作業系統著作權。
從此,凡是使用OS作業系統的,都必須要向IBM繳納技術使用費。
但這還沒完,美國隨後派人入駐日立、三菱等企業,就像今日的中興一樣,進行商業監督。如此一來,這些企業的核心技術在美國面前,毫無秘密可言了。
1985年,更是逼迫日本籤署《廣場協定》,1986年逼迫日本籤署《半導體協定》。
1987年,美國以日本沒有遵守協定為由,對日本產品徵收了100%的報復性關稅。
同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美日貿易法案草案,其中一條禁止東芝2-5年內向美國出口任何產品。
由此,日本迎來了「失落的20年」。
美國有一部法律,叫做《經濟間諜法》,這部法律讓美國國家機構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到公司競爭中。
在這部法律中,對於「商業秘密」的界定非常大——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甚至就算只是一個想法意念,都可以算在內。
美國公司可以說一張廁紙是商業秘密,因為上面沾了技術人員的屎,連帶著這張紙也會水漲船高,成為商業秘密。
可以說,只要美國願意,說你涉密,你就涉密,不涉也涉。
其次,這部法律存在域外效力。只要整個犯罪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發生在美國的,美國就有權對整個犯罪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實施調查起訴。不管你是哪國人,更不管你去過哪裡,在哪裡居住。
更噁心的是,這種起訴是保密的,被起訴者壓根啥也不知道。
如果有一天你大搖大擺地進入美國,FBI或許會成為你在美國見到的第一個美國人。
再者,《經濟間諜法》明確允許「釣魚執法」。所以,有時候都不需要苦主動手,FBI就會幫你把「魚」「釣」出來。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日本國力日漸強大,成為威脅美國地位的老二,於是,日本企業頻頻被「釣」。
如今,中國成了老二,自然也就成了美國眼中的「魚」,而行事手段變得更加拙劣,從釣魚執法,變成了「莫須有」。
2015年5月21日,華裔科學家、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被捕,罪名是「欺詐通信」「協助和教唆犯罪」,並被指控「涉嫌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超導技術的秘密」。
郗小星之前在美國天普大學任物理系主任,後來又在上海交大、北大等國內高校任客座教授。
美國司法部認為,郗小星曾獲得一臺能給二硼化鎂超導薄膜製備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的設備。
當時,郗小星曾承諾,該設備只會用於測試,而不會讓第三方有接觸的機會。
但檢控官卻發現,在中國博士後的協助下,郗小星把這些技術變相交給了中國的某些機構,包括一些政府實體。
在美方截獲的郵件中,郗小星多次表示,「要幫中國政府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導薄膜實驗室」。
這些罪名已經足夠讓郗小星獲得最高80年的監禁,郗小星就職的大學、美國媒體,都將郗小星形象地稱為「中國間諜」。
不過,後來多名全球著名物理學家作證,郗小星向中國提供的技術並非美方認為的技術,根本不受任何限制。
也就是說,FBI搞錯了,他們以為,他們以為的就是他們以為的。
在被起訴4個月後,美國檢方撤銷了對郗小星的控訴。
不過,一切都沒有意義了,因為郗小星的人生已經被毀了。
之前,郗小星是學校的代主任,本來都要轉正了,結果出了這麼一檔子事,轉正之事再也沒了下文。
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也與郗小星再無關係,而在校園裡,總有人叫他「中國間諜」。
即便如此,相比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水文專家陳霞芬,郗小星也算是幸運的了。
2018年,陳霞芬回國探親,正巧趕上同學聚會,就去了,更巧的是,聚會的這些人裡面有個在中國水利部工作的。
所以,當陳霞芬返回美國的時候,FBI立刻找上門來,以「將敏感的水文信息資料發送給中國官員」的名義,將其逮捕。
關鍵是,到底是誰將同學會信息告知美國的,甚至連與會之人的身份信息都能一清二楚,這點才是最恐怖的。
為此,陳霞芬不僅丟掉了工作,還背上了巨額的訴訟費用。
但就在開庭前一周,美國檢方啥理由也沒給,就突然撤銷了對陳霞芬的控訴
想抓就抓,想放就放,什麼理由都不用給,什麼責任都不用負。
好像啥都沒變,但卻啥都變了,至少對陳霞芬而言是的,工作沒了,還背上了「中國間諜」的名聲。
而最新上演的戲碼就是孟晚舟事件。
為了對付威脅更大的華為,美國連最後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直接讓小弟加拿大扣押了中國公民孟晚舟。
當是時,大家還以為這只是個例,或許事態還在掌控中。
但令人大吃一驚的是,這種事件竟然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清洗」行為。
得了癌症的人都希望去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療,因為那裡是全球最好的腫瘤專科醫院。
2000年之後,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中國的5家癌症中心結成了「姐妹關係」,在多個領域展開了合作。
後來的華裔科學家吳息鳳在研究生階段,就進入了MD安德森中心,從事相關研究。中美合作之後,吳息鳳更是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短短幾年間,聯合國內26家科研機構,共同發表了87篇研究論文。
2016年,歐巴馬政府成立了研究癌症的「登月計劃」,希望聯合世界各國的頂尖科研人員,共同攻克癌症難題。
當時,這個項目還起了一個如今看起來就是一個笑話的口號「Cancer knows no borders」,意即癌症沒有國界。
由此,吳息鳳和中國研究機構的交往,也是日益頻繁。
但是,就在2017年,美方以「涉嫌偷竊MD安德森研究和機密專有信息」為由,逮捕吳息鳳。
2018年,美方以「威脅美國生物醫院的完整性」為由,調查吳息鳳「是否接受外國政府或企業資助」情況。
2019年,吳息鳳和另外4名華裔科學家從MD安德森研究中心離職。
同年3月,吳息鳳回到母校浙江大學,擔任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疫情爆發以來,吳息鳳帶領醫學團隊,參與了杭州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從這一點上來說,或許還得感謝美國送回了一名科學家。
2020年5月8日,華裔科學家、著名電氣工程學教授洪思忠被FBI以「電信詐騙」的罪名逮捕。
5月13日,著名遺傳學教授、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擎被FBI逮捕,理由是「同中國研究機構有往來」。
或許你們想像不到,從2018年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聯合FBI已經調查了399位華裔科學家,其中251人被認定有問題,72人還在審查中,另有76人已經被判刑、開除或者驅逐出境。
其實,不光FBI嚴查嚴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自己就調查了189人,認定其中93%的人,「與中國有關」。
已經辭職或者開除了54位科學家,還是從系統中徹底除名的那種。
從此,這些人將再也無法在美國申請任何項目,獲得任何資金支持。
可這些人都曾經為美國的科技進步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在美國政府允許下,同中國研究機構進行過多次研究。
但不好意思,我收回以前的決定,你以前的行為涉密了,真是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啊。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以前的中國總想著退讓,希望息事寧人,可現在的中國還可以再退嗎?
美國現在針對的重點是中國的產業升級,一個能讓所有中國人受益,卻讓美國坐臥不寧的領域。
打壓華裔科學家,甚至一切與中國相關的科學家,打壓中國企業,製造各種摩擦,無所不用其極,就是為了讓中國永遠待在製造業的最底端,從而保持美國的科技優勢。
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到,中美之間的爭鬥、打壓、摩擦,只會越來越多,愈演愈烈。
但我們已經退無可退,唯有背水一戰,方能求得一線生機。
毫不誇張地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
7月16日,臺積電召開了二季度業績說明會,在會上,臺積電錶示,公司在9月14日之後,暫時沒有向華為的供貨計劃。
因為,9月15日,就是美國對華為制裁生效的日期。
前幾天,英國也一改往日口風,正式宣布,將在未來的5G建設中,禁用華為設備,並要求所有電信運營商,必須在2027年前,將華為設備從現有網絡中清除。
曾經我們以為情況還沒有惡化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卻沒想到,情況惡化的嚴重程度和速度均遠超我們的想像。
華為的未來,沒人不知道,但諾思的未來卻已經有了答案。
2019年1月,工信部剛剛公布5G頻段,諾思就立刻推出了適用於5G的濾波器。
2020年,諾思的新工廠也會投入使用,預計年產量可達125億顆。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會讓你更加強大」,苦難的諾思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在逆境中變得更加強大。
正如毛主席所說的:「封鎖吧,封鎖個幾十年,我們什麼都有了。」
不過,在國家層面的對抗中,任何企業和個人的力量都是脆弱的,都是「易死的」,但卻又無法置身事外。
很多人都說,中國正在為自己的國運抗爭,但國運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國運只不過是所有中國人心懷「中國夢」,共同奮鬥,一起拼搏,才創造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奇蹟」。
在世界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過程,可以像中國這樣,——沒有發動戰爭、沒有殖民統治,憑自己的「吃苦耐勞」「艱苦奮鬥」,一步步地幹出來。
這個過程絕不輕鬆,甚至很不好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就是中國人民,這就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