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8月1日「日全食」背後的科學(圖)

2020-12-02 搜狐網

這次日全食的可見範圍將包括北極全部地區、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等地

  【搜狐科學消息】2008年8月1日人類將迎來一次全球性的日全食。這次日全食的可見範圍將包括北極全部地區、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等地。遠東地區,北美的東北部,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也可以看到這次神奇的天象。眾多的天文愛好者們為了觀察這一天空中的視覺奇觀,不遠萬裡、不辭辛苦等待這短短幾分鐘的日全食。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一次視覺盛宴只是感官的體會,在這個天文現象的背後,那些不為人所知的科學卻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寶貴的財富。

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日全食,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來說,人的一輩子和地球45億年的歷史相比,你會覺得這個難得的時刻其實就是人類自己去探索歷史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就來看看日全食背後的科學吧!

  日全食如何產生

  日全食發生時,月亮剛好移動到了太陽的前面。這時是正好是西方學說中的「新月」時間,是東方的農曆初一。此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於是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擋住,從而產生日食現象。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東方學說中的「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時,三者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日食。在西方,這種現象被稱為Umbra,(拉丁語為「綠蔭」 )。

  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陽光。至於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少,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內(見示意圖),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所以,8月1日的日全食對於很多地方來說只是一次日偏食,如果你不知道這一點,你會誤解為,日全食對於所有地球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天文學需要找到最佳的觀測位置來觀察日全食的原因。

  罕見的歷史時刻

  你知道嗎,也許在地球上如此大範圍的看到日全食將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月球在以每年1.6英寸(4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科學家利用1969年美國太空人登月時放置在月球上的鏡子進行測量的結果表明,28年來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增加了一米多,美法兩國科學家是利用精確的時間測量法來測量月地之間距離變化的,這種方法使雷射脈衝投射到鏡面上然後又反射回地面上的探測器,一個來回約為2.5秒鐘,不斷測量來回所用時間的變化,就可得知月地距離的變化。多次測量表明,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由於地球表面上潮汐的磨擦作用每年增加將近4釐米。

  與此同時,原本並非非常罕見的日全食也變得越來越難觀察到。現在每年至少有兩次左右的大範圍的日偏食,一年中最多會有5次,全世界大概每18個月看到一次日全食。而此次日全食,則是非常難得一見的。觀察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可以說是罕見。但是對於不斷遠離的月亮,這種時刻也許會變的越來越少。

  安全的觀察

  太陽觀察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太陽不只放射出強烈的可見光,也放射出紅外線與紫外光。紫外光不但可以曬傷皮膚,它也會對眼睛的視網膜迅速造成傷害。人類的眼睛只要直接觀看太陽幾秒,就可以造成永久傷害,甚至眼盲。如果透過沒有適當減光設備的望遠鏡觀察太陽,後果更不堪設想。日偏食及日環食就絕不能在沒有採取特安全範措施觀看。甚至當在日全食的偏食階段,太陽的表面被遮掩了99% 時,剩下新月形的光球層,它也可以對眼睛造成傷害。不要試圖用肉眼觀察任何日偏食或環食階段的太陽。而X光膠片(有圖像的)、用煙燻黑的玻璃片、太陽眼鏡、一盤墨水、攝影用的中密度濾光鏡及偏光鏡,也是不安全。

  其實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的偏食階段所需要用的設備,技術和防範與一般太陽觀察相同。最安全的最廉價是採用投影法。

  投影法是把太陽的影像投射至白色紙板上。最簡單的是用二塊硬紙板做一個投影器。在其中一塊硬紙板鑽出一個小孔,並在另一塊硬紙板上貼上一張白色紙。將兩塊紙板舉向天空,有孔的一塊放在前面及對準太陽,使太陽光通過小孔投射在白紙上。一旦儀器中心對準太陽,調教焦點直到硬紙板上的投射影像看超來清晰。太陽影像的大小可以藉由移動硬紙板來改變。假如影像太小,就要將屏幕移離接目鏡;如果影像太大或太暗,則要移近與接目鏡的距離。為加強太陽影像的反差,可以先裁剪出一塊硬紙板並置於鏡筒前端使其緊密接合,藉遮擋著前面的太陽光來改善影像。

  除此之外,燒焊工人使用的14號鏡片,也可以用來安全觀看太陽。二至三層完全曝光,而且衝洗過的傳統黑白負片亦能夠使用。因為在全黑負片裡的銀,能使太陽的強烈輻射轉向。不過要留意的是,目前有一種所謂「無銀」的黑白負片,如 Ilford XP-2,這種黑白負片和彩色負片一樣,拿來作太陽濾光鏡並不安全。

  還有,千萬不要使用裝置在望遠鏡目鏡內的太陽濾鏡,由於目鏡的位置正是太陽光最集中的一點,觀察太陽時,裝置在目鏡內的太陽濾鏡,可能因受熱過度而破裂,對觀察者的眼睛造成永久損害。最後,不要替你的望遠鏡裝上非為望遠鏡特別設計的濾光鏡,這樣會傷害你寶貴的眼睛。(尚力)

(責任編輯:趙裡鵬)

相關焦點

  • 8月21日的日全食, 科學家們要放大招了!
    8月21日,太陽、月亮和地球將排成一條直線,月影把太陽整個遮住,使白天變成夜晚,美國將迎來千載難逢的日全食現象,屆時全美大範圍可以見到這一天文奇觀。這次的日全食不僅讓全球天文愛好者蠢蠢欲動,同樣也是研究人員們的「技術盛宴」。研究人員已準備好借這次日食的機會,在地上、天上和太空裡測試最新的技術。
  • 2017年8月21日美國日全食中國開始時間
    時間:北京時間8月21日晚23:00開始  據報導,俄勒岡州的林肯海灘是第一個看到此次日食的地方,日偏食將出現在當地時間早上9點5分,日全食將出現在早上10點16分。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寬度為112公裡的日全食帶將掃過美國北部的14個州,全食帶地區的天空將暫時變得如同有滿月的夜晚一般。這是時隔近40年後,日全食再度「光顧」美國本土。  這是讓許多人嚮往的場景。而在天文學家眼裡,它不僅僅是一場難得而又壯觀的天象。在日食期間,科學觀測可以得到許多平時看不到的、有趣而重要的現象。歷史上,科學家正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更新了人類對自己母恆星的認識。
  • 2008年8月1日我國部分省會城市日全食時刻表
    2008年8月1日,在我國新疆東北部、甘肅北部、內蒙古西南端、寧夏南部、陝西中部、山西南端、河南中西部可見日全食,這是21世紀中國境內首次可觀測到日全食。以下為我國部分省會城市日全食時刻表:  註:新疆、甘肅、內蒙、寧夏、陝西、山西和河南等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可見全食。
  • 4年後的4月8日!全世界將目睹一場新的日全食
    四年後,2024年4月8日,星期一,日全食將橫掃我們的大陸。月亮的陰影將會橫掃北美大陸。據估計,約有1.3億人將被會處在日全食區域內或距離日全食區域不足一天車程的範圍內。幾乎整個北美,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將會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將從太平洋赤道以南7度處開始,經度為158。
  • 2018年日食!8月21日是否會出現類似2017年的日全食?
    去年8月21日的日食擋住了太陽,淹沒了地球的陰影——但今年還會有另外一次日全食嗎?2017年的日全食從俄勒岡州一直持續到東海岸,經過了美國。日食持續了大約1小時34分鐘,太陽在天空中移動,一次遮擋了大約2分鐘。2018年日食:下一個日全食將在2019年7月2日發生。這一天文現象是近100年來美國第一次完全觀測到的日全食。
  • 外媒:8月21日出現橫穿美國的「超級日全食」
    人民網訊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報導,百年一遇的「超級日日食」將在當地時間8月21日出現。屆時,日全食將沿對角線移動,從美國西北岸的俄勒岡州到東南岸的南卡羅來納州,跨越14個州。這是99年來日全食首次橫跨美國。
  • 流星雨、日全食……12月,天文奇觀「點燃」夜空(圖)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一系列天文奇觀將「點燃」夜空,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壯觀的流星雨、日全食,還有土星和木星大合的罕見現象。資料圖:2018年12月14日凌晨,在青海省大柴旦烏素特(水上)雅丹地質公園內,200餘顆流星划過夜空,上演了一場絕美雙子座流星雨。王俊峰 攝 12月13日-14日:雙子座流星雨觀測地點:全世界各個角落據報導,本次雙子座流星雨堪稱為「流星雨之王」,且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得到。
  • 又可以看日全食了,1919年日全食觀測讓愛因斯坦名揚天下
    這恰恰是體現了他的偉大之處,愛因斯坦的理論過於超前,例如廣義相對論,以至於當時全世界幾乎沒幾個人能理解,儘管廣義相對論與1919年被驗證,但出於科學的審慎和嚴謹,愛因斯坦還是沒能再獲得諾貝爾獎。(原本地球上是看不見被太陽遮擋的恆星的,但太陽的引力很大,使得經過它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曲,這樣我們就看到了太陽背後的恆星,並誤以為它在另外一個位置,上圖紅線右上所指位置)但是該怎麼觀察呢,太陽實在是太亮了,除非有物體遮住太陽,因此愛因斯坦認為只有日全食的時候才有可能證明自己的理論。
  • 500年一遇罕見日全食7月22日上演(組圖)(1)
    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見日全食將在天空上演。此次日全食從日食初虧到復圓長達2個多小時,日全食的持續時間最長可達6分鐘左右。這是1814年-2309年間中國境內可觀測到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活動。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覆蓋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在前不久,中國天文學會和國家天文臺聯合確定了包括江蘇的蘇州、南京高淳、常州和無錫在內的8個城市為日全食指定觀測點。
  • 英文早點 | 2019年4月19日:2017年的日全食增加了人們的科學興趣
    長按右側二維碼,識別→關注2017年的日全食增加了人們的科學興趣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I'm Karen Hopkin.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 8月1日觀看日食指南:6種土方法2種洋方法(圖)
    8月1日,將可以在中國看到一次罕見的日全食,而在北京可以看到很精彩的日偏食。而近五年是中國日食的多發期,錯過這五年,下次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了。就讓我們抓住機會,盡情欣賞這一百年難見的天文奇觀吧!看得到開頭,看不到結尾日食的成因想必在這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是因為月球擋住了太陽光所致。
  • 日全食給科學帶來的那些事
    新聞背景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一場橫掃美國14個州的日全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上一次同樣規模的橫跨美國大陸的日全食,要追溯到差不多100年前,那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全食也為科學研究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那麼歷史上,人們利用日全食這種特殊天象,有過哪些重要的發現?
  • 請準備好,7月2日上演,這將會是南半球的人們最難忘的一次日全食
    上圖:貝弗利·辛克萊(Beverley Sinclair)拍攝於2017年8月21日的日食,可見明顯的鑽石環現象。2019年7月2日下午稍晚時分,南美洲國家智利和阿根廷將迎來日全食。這是繼2017年8月21日美國大日食之後的首次日全食。我們來看下面的地圖。
  • 俄羅斯莫斯科天文館將在12月14日免費在線轉播日全食
    俄羅斯莫斯科天文館將在12月14日免費在線轉播日全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莫斯科天文館新聞中心發布消息稱,12月14日將發生的日食不僅只能在智利和阿根廷境內看到,莫斯科天文館的網站也將進行在線轉播。
  • 日全食奇觀9日上演:到底怎麼形成的?
    月9日也就是明天星期三(西半球為3月8日),將發生一次日全食。(圖)本次日食開始時,月球本影將在印尼以西、斯裡蘭卡東南東經九十度洋脊附近的印度洋面最先接觸地表,當地將在3月9日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此後本影將不再經過任何陸地,跨過北太平洋,途中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威克島和西北夏威夷群島中的珍珠和赫爾密斯環礁距全食帶最近處分別只有約20公裡和6公裡,能看到食分接近1的日偏食。本影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後在夏威夷群島東北約1700公裡的洋面離開地表,結束於3月8日日落時分。陸地上看到的日全食均在當地時間3月9日。
  • 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和日全食將輪番上演
    紫臺供圖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作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發生於每年的12月4日至12月17日之間。它的流量非常穩定,極大值每小時可達100顆以上。由於雙子座流星秉性明亮,移動速度中等(約35km/s),適合各種觀測方式,在冬季夜空中,一直是天文愛好者的主要觀察目標。紫臺科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流星雨極大期預計將出現在12月14日8時50分,流星會隨機出現,在天空條件好的地方每小時可能會看到60多顆流星。
  • (日食)史蒂芬-2017年8月美國日全食意味著什麼
    轉載請註明星譯社及譯者幻覺 史蒂芬-2017年8月美國日全食意味著什麼——譯者:幻覺 一個大自然的奇蹟就要出現在美國。2017年8月21日,一個日全食的大弧線軌跡將貫穿美國中部,從俄勒岡直切南卡羅來納,夜幕的陰影將在白天降臨。沿著日全食軌跡的中心線,星星在午餐時出現,鳥兒變得瘋狂,也許一些人也會變得瘋狂。
  • 2019年7月天象預報:日全食、土星衝日、月偏食
    太陽系主要天體概況 太陽:1-21日在雙子座運行,22日起在巨蟹座運行。7月7日小暑,7月23日大暑。 水星:7月上半月為昏星,日落後現於西方低空。
  • 2017美國8月22日超級日全食觀賞圖片 現象開始至結束全程視頻
    百年一遇,日全食橫貫美國東西兩岸  為日地月三星探索提供難得契機  科技日報華盛頓8月21日電(記者 劉海英)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民眾期盼已久的日全食如期而至。這個百年一遇的景象,不僅讓眾多天文愛好者體驗到日全食帶來的震撼,也給科學家探索日、地、月三星奧秘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此次日食始於東北太平洋,橫跨美國,至大西洋中部結束。當地時間21日上午9時5分(北京時間22日0時5分),美國西海岸民眾開始看到月亮逐漸遮蔽太陽;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9分(北京時間22日4時9分),美國東海岸民眾可見的最後月亮陰影消失,美國本土可見的日食現象結束。
  • 8月21日美國迎日全食奇觀:NASA推應用掀全民科學浪潮
    8月21日美國將有超過3億人共同見證日全食奇觀。為掀起全民學習科學的浪潮,激發公民學習的熱情,由美國宇航局(NASA)贊助的環保教育活動項目GLOBE推出了名為Globe Observer的最新應用。太空專家Elizabeth Macdonald在接受Fox News採訪時表示:「這是全民科學項目的初衷之一,這樣美國境內的所有人都能報告TA所看到的變化。這些數據能夠在日全食等罕見奇觀中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控天氣變化和其他影響。」這些數據在上傳至GLOBE項目之後,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和科學家都能訪問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