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早點 | 2019年4月19日:2017年的日全食增加了人們的科學興趣

2021-02-15 外刊看世界

Talent without working hard is nothing.

沒有努力,天份不代表什麼。

 — Cristiano Ronaldo, Soccer Player

—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 (足球員)

--- 外刊看世界編輯擇優推薦

請將你喜歡的名句格言:中英文版,留言跟貼,
讓我們一起分享、鼓勵、進步!

外媒讀天下
外刊看世界的備忘號

愛學英語的你也要去看看哦!
長按右側二維碼,識別→關注

2017年的日全食增加了人們的科學興趣


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I'm Karen Hopkin.

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凱倫·霍普金。

Where were you on August 21, 2017? If you're like me—and a couple hundred million other Americans—you were watching the total eclipse of the sun. (Sound of Karen Hopkin and her group viewing the eclipse)

2017年8月21日你在哪裡?如果你像我以及其他兩億美國人一樣,那你當時在觀看日全食。(凱倫·霍普金和她的團隊觀看日全食的聲音)

It was breathtaking. Mind-blowing. Awesomely spectacular—and potentially educational. Because a new study shows that folks who saw the celestial event sought information on solar eclipses about 16 tim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big day.

這次日全食攝人心魄、令人震驚、蔚為壯觀,而且可能還具有教育意義。因為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日全食前後,觀看這一天文現象的人搜索了約16次日全食信息。

In the U.S., some 216 million adults viewed the eclipse. That's 88 percent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This viewership dwarfs that of the Superbowl and ranks among the most watched events in American history. That's according to the Michigan Scientific Literacy Survey of 2017.

在美國,有約2.16億成年人觀看了日全食。這一人數佔全美成年人總數的88%。日全食觀看人數令超級碗觀眾數量相形見絀,成為美國歷史上觀看人數最多的事件之一。這一數據來自《2017年密西根科學素養調查》。

Jon Miller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nducts a national study of Americans' scientific know-how twice a year. But last year, he added another survey over the week or two after the eclipse, while the experience was still fresh.

密西根大學喬恩·米勒每年對美國人的科學知識進行兩次全國性研究。但是去年,在日全食結束的一或兩周之後,他又增加了一次調查,此時觀看日全食的體驗還處於新鮮階段。

He discovered that in the months prior to the eclipse, there was a flurry of interest in the phenomenon. People searched online for eclipse-related information and talked about it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他發現,在日全食發生前的幾個月裡,人們對這種現象的興趣開始激增。人們會在網上搜索與日全食有關的信息,並與家人和朋友進行討論。

And the nearly 20 million who traveled to see the eclipse were even more hungry for heavenly knowledge, averaging nearly 25 episodes of eclipse-related information seeking. In comparison, those who for whatever reason missed the event only reported reading or chatting about it six times.

而近2000萬趕來觀看日全食的人甚至更渴加渴求天文知識,平均每人會搜索近25次與日全食有關的信息。相比之下,報告顯示,那些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日全食的人瀏覽或談起這一事件的次數只有6次。

But the interest didn't end with the sun's reappearance. After the event, people kept on reporting online-learning and continued conversations.

但人們對日全食的興趣並沒有隨著太陽的重現而結束。日全食之後,人們仍繼續報告他們在網上學習相關信息,並繼續談論此事件。

Miller's survey also indicates that by the end of 2017, 70 percent of those questioned were able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 total solar eclipse. That's a considerable step up from the 50 percent who understood what an eclipse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Even people who didn't see the eclipse were more likely to correctly define it by year's end, suggesting that the media coverage and general hubbub rubbed off.

米勒的調查還表明,截至2017年底,有70%的受訪者能解釋日全食的含義。這是相當大的進步,年初只有50%的受訪者了解什麼是日全食。年底時,即使是那些沒有觀看日全食的人都更可能給出正確的定義,這表明了媒體報導和公眾熱議的影響。

However, the eclipse mania did not appear to boost our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arth and the sun. The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who knew that the Earth circles the sun once each year remained essentially unchanged, at around 64 percent. These findings should give science communicators added incentive to get the word out before the next big North American eclipse: April 8, 2024.

然而,日全食熱似乎並沒有增加我們對地球與太陽關係的整體理解。受訪者中知道地球每年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比例基本沒變,仍為64%左右。下一次北美大型日全食將在2024年4月8日發生,而在那之前,這些發現應該能增加科學傳播者宣傳這一天文現象的動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for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I'm Karen Hopkin.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凱倫·霍普金。

熬夜的危害

每日一詞:討價還價

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城市,就去當地的菜市場(Food market)逛一逛。菜市場的確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樂趣,而與那裡的小商販「討價還價」就是其中之一。

「討價還價[tǎo jià huán jià]」是指買賣雙方「試圖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價格或條件(attempt to decide on a price or conditions that are acceptable to the person selling the goods and the person buying them),與英文「haggle over the price」意思相近。

 

 

「討價」特指「賣方向買方報價(name a price)」,而「還價」指「買方要求賣方降價(ask for a price cut)」。

我們在逛街時經常可以看到有店家掛出「謝絕還價」的牌子,英文翻譯為「No bargaining, please」。

 

 

此外,「討價還價」還可比喻談判雙方「在達成一致條件前反覆爭論(argue about something before reaching an agreement)」。

英文習語「bargaining chip」就是特指「討價還價的籌碼、談判籌碼」。「chip」除了表示「薯片、晶片」之外,還可以指「(作賭注用的)籌碼」。

 

[Photo/IC]

 

例句:

lì lái mǎi mài dōng xi shí dōu huì tǎo jià huán jià
歷來買賣東西時都會討價還價。
It's traditional that you haggle over/about the price of things in the market.

zhè shì fēn pèi gěi nǐ de rèn wù,tǎo jià huán jià yě méi yòng
這是分配給你的任務,討價還價也沒用。
This is an assignment for you and it’s no use haggling about it.

 

Editor: Jade

1、本期每日一句,由編輯選優推薦。

2、本期每日一播,取自影視宣傳資源。

3、本期每日一聞,取自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4、本期每日一詞,取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本文僅供學習交流參考,未用作商業用途。如對本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存有異議,歡迎留言告知,編輯將在24小時內回復處理。

精彩推薦

腦機科技前瞻(一)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腦機科技前瞻(二)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腦機科技前瞻(三)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腦機科技前瞻(終)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腦機科技前瞻(分析)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外媒讀天下
長按二維碼 關注/進入

外刊看世界
長按二維碼 關注/進入

掌握語言,是為了換一個視角看世界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學習

願你看待這個星球的眼光能夠批判且不同

相關焦點

  • 2017年的日全食激發了大眾的科學熱情
    2017年密西根科學素養調查發現,去年發生的日全食讓美國人對天體科學更感興趣這個結論是根據2017年密西根科學素養調查得出的。他發現在日食發生之前的幾個月裡,人們對這種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人們的興趣並沒有隨著太陽的再現而結束。
  • 2018年日食!8月21日是否會出現類似2017年的日全食?
    去年8月21日的日食擋住了太陽,淹沒了地球的陰影——但今年還會有另外一次日全食嗎?2017年的日全食從俄勒岡州一直持續到東海岸,經過了美國。2018年日食:下一個日全食將在2019年7月2日發生。這一天文現象是近100年來美國第一次完全觀測到的日全食。美國有超過1200萬人懷著敬畏之情觀看了這次日食,許多人現在想知道下一次日食何時發生。
  • 2019年7月天象預報:日全食、土星衝日、月偏食
    2019年7月2日日食區域和全食帶路徑(來源:紫金山天文臺) 本次日全食是發生在升交點附近的127號沙羅周期中的第58次日食,日食中心坐標17.4°S109.0°W,時間為世界時19h22m57s,也就是北京時間7月3日3h22m57s,最大食分1.047,全食長度約4分38秒,全食帶最大寬度204.4km。
  • 4年後的4月8日!全世界將目睹一場新的日全食
    四年後,2024年4月8日,星期一,日全食將橫掃我們的大陸。月亮的陰影將會橫掃北美大陸。據估計,約有1.3億人將被會處在日全食區域內或距離日全食區域不足一天車程的範圍內。幾乎整個北美,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將會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將從太平洋赤道以南7度處開始,經度為158。
  • 關於2019年唯一一次日全食的7個有趣事實
    當新月接近近地點(它離地球最近的點)的同時,當太陽接近遠日點(它離地球最遠的點)時,我們會看到日全食的現象。2019年7月2日的日全食將是2027年之前持續時間最長的日全食。2019年7月2日,新月將穿過地球和太陽之間,造成日全食。
  • (日食)史蒂芬-2017年8月美國日全食意味著什麼
    轉載請註明星譯社及譯者幻覺 史蒂芬-2017年8月美國日全食意味著什麼——譯者:幻覺 一個大自然的奇蹟就要出現在美國。2017年8月21日,一個日全食的大弧線軌跡將貫穿美國中部,從俄勒岡直切南卡羅來納,夜幕的陰影將在白天降臨。沿著日全食軌跡的中心線,星星在午餐時出現,鳥兒變得瘋狂,也許一些人也會變得瘋狂。
  • 2019年的日食與2017年的日食有何不同?這對科學意味著什麼
    兩年前,科學家將望遠鏡和其他設備拖到美國各地的田野和高山上,欣賞天文奇觀:2017年大食。現在,他們又來了。在7月2日,下一次的日全食將在日落前不久從太平洋以及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出現。從科學上講,觀測日全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瞥見電暈,只有當太陽的明亮圓盤被遮擋時,才能看到其電漿的縷縷和卷鬚。該區域可能是預測太陽爆發的關鍵,包括稱為日冕物質拋射的巨大等離子爆發,如果它們撞擊地球,就會對衛星和電網造成嚴重破壞(SN Online:4/9/12)。但是,電暈是我們最近的恆星中最難以理解的部分之一。
  • 2017年8月21日美國日全食中國開始時間
    伊利諾州的卡爾德本附近能看到最長時間的日全食,太陽將被完全遮住2分40秒。最晚看到日全食的地方是南卡州的查爾斯頓,出現在當地時間下午2點48分,之後還可以看到日偏食,直到下午4點9分日食離開美國,日食橫越美國總共歷時4小時4分鐘。  進入8月下旬,無數天文愛好者嚮往的日子即將來臨。
  • 請準備好,7月2日上演,這將會是南半球的人們最難忘的一次日全食
    上圖:貝弗利·辛克萊(Beverley Sinclair)拍攝於2017年8月21日的日食,可見明顯的鑽石環現象。2019年7月2日下午稍晚時分,南美洲國家智利和阿根廷將迎來日全食。這是繼2017年8月21日美國大日食之後的首次日全食。我們來看下面的地圖。
  • 2017年日全食將在半年後發生
    科學 探索 - 日全食在日全食過程中,月球將完全遮擋整個太陽表面
  • 【通遼新聞早點】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
    - 全文共2326字 閱讀約需5分鐘 -202019年11月星期三南風3-4級 晴 -9°C—2°C今日關注習近平用中國方案破解全球發展難題11月19日,2019年全市秋糧收購工作調度會召開,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全國秋糧收購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我市秋糧產購銷形勢,安排部署2019年秋糧收購工作。1-10月,全市稅務系統組織各項稅費收入146.03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04.73億元,社會保險費收入35.53億元,其他收入5.77億元。
  • 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
    至此,ST銀億名下4隻債券均實質違約。 2、瀋陽工具機:未到期的債權,在破產申請受理時視為到期,附利息的債權自破產申請受理時停止計息。因此「15沈工具機股MTN001」於2019年8月16日到期並停止計息。 3、中國華能集團:「18CHNG1B」公司債券自8月20日起復牌。
  • 2017年日全食「追蹤」指南
    美國航天局和戈達德航天中心聯合發布指南說,2017年的日全食只在美國可見。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一次罕見的日全食現象將橫貫美國大陸,這是1918年以來首次發生僅在美國可見且美國東西兩岸皆可觀測的日全食。
  • 解讀8月1日「日全食」背後的科學(圖)
    這次日全食的可見範圍將包括北極全部地區、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等地  【搜狐科學消息】2008年8月1日人類將迎來一次全球性的日全食。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日全食,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來說,人的一輩子和地球45億年的歷史相比,你會覺得這個難得的時刻其實就是人類自己去探索歷史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就來看看日全食背後的科學吧!  日全食如何產生  日全食發生時,月亮剛好移動到了太陽的前面。這時是正好是西方學說中的「新月」時間,是東方的農曆初一。
  • (日食)霍裡-2017年8月22日獅子座尾度日全食
    轉載請註明「星譯社」及譯者幻覺霍裡-2017年8月22日獅子座尾度日全食——譯者:幻覺從功能上說,日食帶來「對體系的衝擊」,因為這時太陽的能量暫時被月亮擋住。在這種正常能量流暫時中斷的階段,「體系混亂」,發生電磁變動。觸發重啟和能量模式的重新連通。
  • 2019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南美地區上演,天空再現「天狗吞日」
    當地時間2019年7月2日,南美多地出現日全食奇觀。據悉,智利、阿根廷當地時間7月2日傍晚,北京時間7月3日清晨,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奇觀在南美洲震撼上演,吸引全球的目光。據了解,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於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日食天象。
  • 2019年12月26日,天宇將會出現日環食
    2019年12月26日,天宇將會出現日環食關鍵詞1:日食現象關鍵詞2:正確觀看日食2019年12月26日,天宇將會出現日環食,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見偏食,越往南偏食越大,時間越長,千萬不要錯過!由於距離本次日食的核心食帶較遠,北京屆時將只能夠看到日偏食。通過測算,在北京地區觀察時,日面僅有約6.8%的面積,被月球遮住。
  • 2019年日全食正在上演!科學家們紛紛「秀操作」!
    2019年7月2日,這一天,南美大日食正在上演!今天在南美洲,數以百萬計的眼睛將仰望著面前的天空看著月亮逐漸「吞噬」太陽的好戲,而幾乎整個非洲大陸將會看到月亮遮住太陽至少一部分,天文愛好者在智利和阿根廷部分地區將經歷《暮光之城》的場景,在白天享受著黑暗的到來,因為這是一場月亮會完全遮擋住太陽的日全食。
  • 2020年最後一次日全食,人們如何「看」?
    2020-12-14 15:14:13來源:新華社關鍵詞:日食,觀測摘要北京時間15日凌晨,南美洲將迎來一次日全食。這是2020年最後一次日全食。那麼,日全食是什麼?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裡觀測日全食?如何觀測這次日全食呢?
  • 1997年3月9日黑龍江漠河日全食
    月9日,在中國的「北極」——漠河,20世紀我國境內可見的最後一次日全食,與2500年才回一次的海爾—波普彗星同現蒼穹。  日全食和亮彗星的發生和出現,分別是兩種特殊而且不常見的天文現象,而這兩種天象同時出現就更為罕見。歷史上只有三次記錄:第一次是1882年5月17日發生在埃及,第二次是1947年5月20日發生在巴西,第三次是1948年11月1日發生在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