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瓘早期能夠幹掉三國三大名將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的後臺有多硬,還有就是他的老闆司馬昭要殺人,與衛瓘無關,衛瓘不過是執行者而已,但衛瓘最後死於女人之手。則恰恰說說明了衛瓘是無能之輩,他幹的那些露臉的事情,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曹魏後期至西晉初重臣,曹魏尚書衛覬之子。典型的官二代。曹魏後期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封菑陽侯。西晉建立後,為徵東大將軍等職,因功進爵菑陽公。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太保,領太子少傅。後遜位,拜太保。晉惠帝即位後,與賈南風爭權失敗,而被滿門遇害,享年七十二歲。總的來說,也算是頗有謀略和統兵能力。後來身居高管要職施展才能。最大的失誤是沒當上國丈。爭權被殺。前期智勇雙全人生開掛,後期啥也不是。
衛瓘這輩子最出彩的時刻就是代表司馬昭入蜀善後,先後誅殺鍾會和鄧艾兩員曹魏滅蜀主帥,以及蜀漢軍方主將姜維。穩定了陷入動亂的成都,讓司馬昭與司馬炎父子十分高興。這也是日後司馬炎為何讓衛瓘當託孤大臣的原因之一。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的是,衛瓘雖然擔任的職務都是武將,但他卻是一個文官,一輩子基本上沒有領兵打過仗,讓他為何要幹掉三員久經沙場名將呢?
公元263年,鄧艾,鍾會二將軍伐蜀,衛瓘掌兵千人隨軍前往,他受司馬昭的委託監督二人,也就是監軍,地位是高於鄧艾,鍾會。司馬昭之所以派衛瓘為監軍,司馬昭不放心。滅蜀以後,鄧艾因首功得以加封進爵,鍾會不憤,又加上姜維從中慫恿,還有就是對司馬昭不滿,就想據蜀地而稱帝。鍾會為了誅殺鄧艾,就和衛瓘言說鄧艾獨斷專行,希望衛瓘以朝廷名義幹鄧艾。衛瓘不傻,知道這是鍾會想借刀殺人,自己殺鄧艾,然後鍾會就殺自己,但現在的問題是衛瓘手中無兵。衛瓘在此情況下只有答應鐘會的提議。當然,他鄧艾不滿也是有的。
衛瓘到成都以後,立即以監軍的名義召來鄧艾部下諸將軍,假稱皇帝有詔要逮捕鄧艾治罪,除鄧艾父子之外,餘者不問,但有和鄧艾父子同行者誅三族。應該說,衛瓘的忽悠成功了,這也說明鄧艾父子沒有造反的意思,第二曹魏朝廷的威望還是有的,在得到鄧艾部隊的實際兵權以後,衛瓘直入府中誅殺還沒起床的鄧艾父子。實際上鄧艾父子死得挺冤枉的,鍾會在得知鄧艾父子死後,立即在成都造反,但他的造反就是形式上的,但沒有實際行動,(鍾會造反是後來衛瓘誣陷)。也沒有管束和殺掉衛瓘。但鍾會逼迫衛瓘一起造反,衛瓘裝病瞞過臥床鍾會。鍾會大意不再忌憚衛瓘。但當夜,衛瓘傳令諸軍襲擊鐘會,鍾會率親信部下反抗失敗,鍾會被殺。一起死的還是有姜維。
衛瓘幹掉三將,一方面是個人能力不錯,二是軍隊聽從衛瓘指揮(代表曹魏)最關鍵是鄧艾,鍾會都沒有造反的意思,不過是嫉妒心太強,過於跋扈,也算是自取滅亡。殺他們也應該是司馬昭要求衛瓘殺的,姜維不過是跟著倒黴罷了。鄧艾,鍾會實際是死於司馬昭之手,因為二人忠於曹魏。而不忠於司馬昭
司馬炎篡位登基以後,十分重用衛瓘。一度想讓其女給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妃,但半路被賈充截胡,如果衛瓘為國丈,歷史也許可以改寫。司馬炎在位後期,衛瓘外戚楊駿(司馬炎嶽父)不和。衛瓘為躲避鋒芒只有在家稱病不出。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由太傅楊駿輔政。公元291年,楊駿與皇后賈南風不睦,被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在這種情況下,衛瓘與汝南王司馬亮共輔朝政。但問題是皇后賈南風想聽政,而衛瓘則是最大絆腳石,公元291,賈南風殺衛瓘滿門。衛瓘資質不錯,但是要做輔國重臣顯然不行。再就是賈南風這個敗家娘們太能「作」了,衛瓘死在她手裡不冤。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 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