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第24,姜維(202-264年)
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甘肅甘谷縣)。幼年喪父,侍奉母親頗為至孝,開始是魏國天水守將,諸葛亮二次北伐時,姜維降蜀漢諸葛丞相,得到諸葛亮的重用並倚為後繼。
諸葛亮死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領蜀漢軍事繼續北伐,與魏國名將郭淮、陳泰、鄧艾等屢次周旋,互有勝負。但姜維為人耿直不善交際,內不能制黃浩而見後主劉禪,外不能破曹魏成諸葛之志。
公元264年,蠱惑鍾會起兵反叛,後死於亂軍之中。
第23,鄧艾(約194-264年)
字士載,義陽棘陽人(河南新野)。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曾以放牛為生,傳聞鄧艾有口吃病(結巴),但少有大志,自幼喜歡軍事,每到一處都要勘測地形排兵布陣,常為他人嘲笑。
後遇司馬懿,提出著名的軍屯制,為司馬懿採納賞識,由此開始了鄧艾的軍旅生涯,並逐漸為司馬姓家族所重用。
鄧艾最卓越的戰績莫過於偷渡陰平,逼降後主劉禪。
公元263年滅亡蜀漢後,被鍾會陷害,招司馬昭猜忌,並於公元264年與兒子鄧忠一起被衛瓘的部將田續所殺。
第22,顏良(生年不詳-200年)
安平郡堂縣人(河北新河縣),東漢末年河北袁紹部將,以勇猛著稱,但性格偏執,雖勇而不足以統兵,好逞匹夫之勇,白馬之戰被關羽斬殺。
據傳黃河兩岸曾有顏良的祀廟,並且在顏良祀廟十五裡範圍內,有不拜關公不祭關羽的禁忌。
第21,文丑(生年不詳-200年)
與顏良同為袁紹部將,史料對顏良文丑的評價一致,勇冠三軍但均屬匹夫之勇。
白馬之戰後,曹軍使用荀攸的建議誘敵深入,文丑不察最後亡於陣中。
《三國演義》將文丑之死也歸於關羽之功,但根據史料,關羽並沒有斬殺文丑,至於死於何人之手已無法考證。
第20,張繡(生年不詳-207年)
武威祖厲人(甘肅靖遠縣),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叔叔張濟死後,割據宛城成一方諸侯。後降曹操,因不滿曹操「淫辱嬸嬸」降而復叛,於宛城之戰打得曹操大敗,猛將典韋因此戰而亡。
官渡之戰前,再度投降曹操,並為兒子娶了曹操的女兒為妻,成了曹魏的「皇親國戚」,後從徵袁紹,擊破袁譚。
公元207年,北徵烏桓途中病逝,諡號定侯,《三國演義》中稱之為「北地槍王」。
第19,魏延(生年不詳-234年)
字文長,義陽平氏人(河南桐柏縣),蜀漢名將,漢中都督深受劉備器重。
《三國演義》中,魏延隨黃忠同屬韓玄部將,後降劉備。但根據史料記載,魏延並非降將,他也從來沒有韓玄這個「上司」,他是劉備駐守新野時收的親兵,後因戰功卓著升任漢中太守,鎮守一方。
魏延最出名的要屬他的「子午谷奇謀」,這也是千百年來最具爭議的伐魏策略。
魏延作戰勇猛,但為人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合勢成水火,諸葛亮在世時多次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但都沒有效果。諸葛亮死後,他與楊儀的矛盾激化,最終被馬岱所殺,夷滅三族。
第18,周泰(生卒年不詳)
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安徽鳳臺),孫策平定江東時與蔣欽一起加入孫策帳下。
孫策在世時,周泰因為忠勇被孫權看上,從此隨侍孫權左右(相當于禁衛保鏢)。
孫權接掌江東後,周泰開始統兵作戰,在赤壁之戰中立有大功。
孫權並沒有像曹操那樣設立專職護衛,如果說他沒有護衛也不完全對,周泰一直充當著宿衛孫權的角色,這一點可以參照蜀漢的趙雲,戰時趙雲也統兵作戰,但非戰時則充當了劉備的護衛,周泰也是這種身兼多職的角色。
周泰病逝於黃武年間(222-229年),死前官至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第17,甘寧(生卒年不詳)
字興霸,巴郡臨江人(重慶忠縣),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甘寧年少時為非作歹,常常劫掠船隻搶奪財物,後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熟讀諸子百家,曾歷任黃祖劉表部下,但都不受重用。
公元208年,投奔孫權,再加上周瑜呂蒙的推薦,逐漸被孫權重用。
東吳名將凌統的父親凌操,早年隨孫權徵討黃祖時被甘寧射殺,因此甘寧與凌統有殺父之仇,二人同歸東吳後常有不睦,但在公元215年合肥之戰時,危難時刻,二人冰釋前嫌團結應敵。
甘寧為人暴躁嗜殺,甚至公開違抗命令,但他開朗豪爽,有勇有謀,深得孫權喜愛。
第16,龐德(生年不詳-219年)
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人(甘肅天水武山縣)。原來是馬騰部下,後來馬騰歸屬曹操後,龐德跟隨馬超,渭水之戰後隨馬超一起投奔漢中張魯,而馬超後來又歸降劉備,但龐德卻留守漢中,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歸屬曹操。
對於龐德的記載基本與《三國演義》一致,關羽徵樊城曹仁時,龐德率軍援助,曾一箭射中關羽。後來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關羽,而龐德破口大罵寧死不降,最後被關羽斬殺,曹魏追封為壯侯。
第15,徐晃(生年不詳-227年)
字公明,河東楊人(山西洪洞),開始是西涼軍楊奉的部下(楊奉本為黃巾軍,後歸屬西涼李傕),楊奉被擊敗後徐晃投奔曹操。
自從加入曹營後,徐晃歷經徐州、官渡等多次大戰,並在樊城之戰中擊退關羽,關羽敗後又緊隨其後,一路追殺,曹操稱之為「周亞夫」。
曹丕稱帝後,徐晃隨夏侯尚擊敗劉封並奪取了上庸諸郡,公元227年病逝,諡號狀侯。
第14,張郃(生年不詳-231年)
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河北省河間市),曹魏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歸屬袁紹,官渡之戰中被曹洪擊敗,由此轉投曹操。
加入曹營後,隨軍平西涼奪漢中屢立戰功。三國後期,張郃成了評判名將的標尺(皆以擊敗張郃為評判武力值依據)。
曹丕稱帝後,張郃成了曹魏為數不多的老將,並於街亭擊敗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公元231年,隨司馬懿抵禦蜀漢北伐大軍,因中計追擊蜀軍,在木門谷(不是箭閣道)被射殺,諡號壯侯。
曹魏後期,大魏名將相繼凋零,張郃成了讓蜀漢頗為忌憚的老將,有史料認為,張郃不僅讓諸葛亮忌憚,同時也讓司馬懿掣肘,所以司馬懿明知是計,仍然逼迫張郃追擊蜀軍。最終,一代名將死於萬箭穿心之下。
第13,張遼(169年—222年)
字文遠,雁門馬邑人(陝西朔州市),曹魏名將。
先後追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等梟雄,呂布敗亡後,轉投曹操。
自從加入曹營後屢立戰功,深為曹操喜愛。張遼最出名的戰績莫過於「八百破十萬」。
公元215年,合肥之戰中,張遼領軍八百大破孫權的十萬大軍,還差點活捉了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聽到張遼的名字,連江東小兒都不敢哭,從此成了千古佳話。
公元222年,張遼病逝於江都,諡號剛侯。
第12,夏侯淵(生年不詳-219年)
字妙才,沛國譙人(安徽亳州),官至徵西將軍。他與兄弟夏侯惇算是曹操最早的嫡系,早在曹操陳留起兵初期就開始追隨。
曹操平定漢中,留夏侯淵與張郃鎮守。劉備取益州後,採納法正的聲東擊西策略,最終擊敗夏侯淵,定軍山之戰中被老將黃忠所殺,死後諡號愍侯。
夏侯淵雖然勇猛,但卻不善統兵,時稱「白地將軍」。定軍山之戰中,身為統帥,卻親自帶兵去修補被破壞的鹿角(防禦工事),看似親力親為,實際身為領兵將軍這卻是大忌,身為大將都不該親自上陣作戰,何況修補防禦這樣的小事。
第11,夏侯惇(生年不詳-220年)
字元讓,沛國譙人(安徽亳州),夏侯淵親兄弟,他也是曹操最早的嫡系將軍。
曹操徐州徵陶謙時,留夏侯惇守衛濮陽。可是因為曹操殺了名士邊讓,濮陽士紳張邈、陳宮因此懷恨在心,趁機投奔了呂布引軍攻殺鄴城。
這是曹操早期的大本營,家眷都在鄴城。危急時刻,夏侯惇與荀彧、程昱等死守濮陽,並由夏侯惇親自領軍解鄴城之危,作戰時,夏侯惇左眼被呂布軍所射傷,夏侯惇感嘆道父精母血不忍丟棄,竟然生吞了自己的眼球,從此成了「盲眼侯」。
公元220年,夏侯惇病逝,因夏侯惇戰功卓著,他與其他功臣享受到了太廟祭祀的極高榮譽。
第10,太史慈(166年—206年)
字子義,東萊黃縣人(山東東口),東吳早年名將。
曾為劉繇的部下,後投奔孫策,為孫策掃平江東立有汗馬功勞。太史慈為人忠義,為了救北海孔融,曾經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救,投奔孫策前,曾與小霸王孫策多次交鋒,互有勝敗,這讓孫策很是喜愛,發誓要收降他。
後來孫權掌江東之權,因為太史慈能制衡劉磐(荊州劉表的部將),所以委任他統領南方,與荊州劉表對峙。
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年僅41歲。
第9,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字伯符,吳郡富春人(浙江杭州),孫堅長子,東吳政權的奠基人,因為孫策孔武有力,素有「小霸王」之稱。
孫堅死後,孫策沒有辦法只得投奔袁術,但在公元197年,袁術稱帝後,孫策離開袁術,開啟了稱霸江東的大業。
孫策成名很早,早年與劉繇對戰時,曾「攜死一將,喝死一將」,因此得名霸王在世。但孫策為人輕而不備,最終被許貢的門客刺殺身亡,年僅26歲。
第8,許褚(生卒年不詳)
字仲康,譙國譙人(安徽亳州),曹操的私人保鏢,為人忠義,一生忠於曹氏。
許褚早年曾自募壯丁抵抗黃巾軍,因為他孔武有力,曾經抓著牛尾巴倒拖上百步而嚇退黃巾軍,從此聲名顯赫,山匪草莽都不敢騷擾他的家鄉。
曹操佔據淮南時,許褚遣散部眾投奔了曹操,從此開始了他的保鏢生涯,許褚一生多次救曹操於危難之中,尤其是在潼關之戰中,馬超兩次偷襲曹操,關鍵時刻都是許褚救了曹操。
許褚病逝後,曹睿念其忠義,上諡號狀侯。
第7,黃忠(生年不詳-220年)
字漢升,南郡人(河南南郡),蜀漢名將。
早期是劉表部下,後來歸降劉備,隨劉備佔益州取漢中立有大功,定軍山之戰中斬曹魏名將夏侯淵。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拜黃忠為後將軍,關內侯,《三國演義》中蜀漢的五虎大將之一。
公元220年病逝,並非死於徵討東吳的大戰中。
第6,張飛(生年不詳-221年)
字翼德,涿郡人(河北涿州),蜀漢名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弟,為人粗獷,與「二哥」關羽並稱為萬人敵,蜀漢五虎大將之一。
最後被部將範強、張達所殺害。
第5,馬超(176年-222年)
字孟起,扶風茂陵人(陝西興平),西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曾經也是佔據西涼的一方諸侯,少年成名,素有「錦馬超」之稱。
潼關之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但最終被離間計所迫,走投無路的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劉備取益州時,馬超歸附劉備,《三國演義》中蜀漢的五虎大將之一。
第4,關羽(生年不詳-220年)
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山西運城)。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二弟」,蜀漢五虎大將之一,長期鎮守荊州。
歷史上關公的成名事件很多,比如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水淹七軍收降于禁等等。
雖然關羽的武力值排不上第一,但是他的忠義無人可及,後世稱之為關公,直到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關帝廟。公元220年被吳將呂蒙所殺。
第3,典韋(生年不詳-197年)
陳留己吾人(河南商丘),曹操的私人保鏢。
典韋本來是張邈部將,後轉投曹操,他臂力過人,曾單手舉起又大又長的牙門旗。
曹操因為「淫辱」張繡的嬸嬸,逼得張繡降而復叛,趁夜攻殺曹操中軍大帳,曹軍因為沒有防備而招致大敗,典韋拼死護衛才救了曹操一命,但他也因此死於這次叛亂中。
第2,趙雲(生年不詳-229年)
字子龍,常山國真定縣人(河北正定),蜀漢五虎大將之一。
早年是公孫瓚部將,後投奔劉備。相對於同期武將關羽、張飛、呂布等人的缺陷,趙雲堪稱三國最完美的武將,有「常勝」將軍之稱。
公元229年,趙雲病逝,並於公元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
第1,呂布(生年不詳-199年)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內蒙古九原),東漢末年一方諸侯。
論武力值呂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曾有著名的「三英戰呂布」以及轅門射戟等傲人的戰績,但呂布的名聲不太好,有「三姓家奴」的惡號,而且為人無義,盡給別人搗亂。
下邳之戰中,被曹軍擊敗後,隨後被處死。
關於三國武力值排名,其實有很多說法,比如有曹操五子良將排名、三國猛將排名等等,本文借鑑的是三國24名將排名打油詩: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在這些名將中,你最喜歡哪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