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差點把民主剛果堵成內陸國,卡賓達飛地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07 環球情報員

自公元15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始,海運就逐漸取代陸路成為人類主要的運輸方式。沿海地區不僅因交通便捷而適宜發展經濟,更因海洋蘊藏的豐富資源和海上交通線的關鍵性而具有戰略意義。可以說,海洋是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窗口。

提起出海口,非洲領土面積第二大國——民主剛果 [或稱剛果(金)] 苦不堪言,作為沿海國家,它的海岸線只有37公裡,與23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相差懸殊。

▲ 剛果河口,剛果(金)唯一的入海通道

造成剛果(金)狹窄出海口的原因在於鄰國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這塊面積不過0.7萬多平方公裡的地區,幾乎把剛果(金)堵成內陸國,如今這個國家的最大港口,竟是剛果河上的一個河港。

▲ 剛果(金)最大港口馬塔迪,位於剛果河下遊,距離大西洋有135公裡之遙

安哥拉的卡賓達飛地在歷史上是怎樣形成的?這塊飛地的存在又對兩國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 安哥拉和剛果(金)在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葡萄牙殖民安哥拉

在非洲的中西部,坐落著世界最大的剛果盆地,世界徑流量第二的大河—剛果河在盆地內流淌,最後向西注入大西洋。剛果盆地氣候溼熱,覆蓋著世界第二大的熱帶雨林,在它的南面是地勢高聳,氣候較為溫和的高原地區。

剛果盆地及其南方高原廣袤的土地上,植被繁茂,水熱條件充足,為這裡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條件。

▲ 非洲中西部地形圖,中間綠色是地勢較低的剛果盆地,左下黃色部分是地勢較高的高原地區

公元6世紀初,來自西非的班圖人一部分遷徙到剛果盆地及其南面的高原,成為這裡的主要居民。到公元13世紀,班圖人發展成具有不同民族特徵的族群,並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國家,其中以剛果王國最為強盛,它的勢力範圍囊括了剛果河中下遊流域的大片土地 [今安哥拉北部,剛果(金)和剛果(布)西部] ,其南面是國力較弱,對它稱臣納貢的恩東戈王國(今安哥拉中部)。

▲ 班圖人建立的剛果王國和恩東戈王國勢力範圍示意圖

假如沒有外部因素的幹擾,班圖人的國家本可以沿著自己的路線演化, 然而,葡萄牙人的到來改變了這個軌跡。

葡萄牙是歐洲西南部的國家,公元14世紀末建立起穩定的君主體制。它的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因此具有強烈的對外擴張的野心。當時,在近東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日漸強大,控制了傳統的地中海商路,葡萄牙只能另闢蹊徑,向西邊的大西洋揚帆遠航,尋找一條通往黃金和香料的財富之路。

▲ 公元14世紀起,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葡萄牙的地中海商路被切斷

公元1482年,葡萄牙探險家沿非洲西海岸考察,途中發現剛果河入海口,隨後在南邊不遠處的海岸登陸,他們在兩地樹立石柱,宣誓葡萄牙在這裡的主權,並與剛果王國建立了聯繫,這是葡萄牙在安哥拉殖民活動的開始。

葡萄牙人為尋找黃金而來,但直到16世紀中葉,他們也沒有在剛果王國發現這種貴金屬,此地的氣候又溼熱難耐,失望之下,他們向南探索,把目光投向了恩東戈王國。恩東戈國王的稱號為「Ngola」,葡萄牙人將其翻譯為「Angola」,這就是安哥拉國名的由來。

▲ 葡萄牙在安哥拉第一個殖民據點羅安達,如今是該國首都

公元1576年,葡萄牙人在恩東戈王國西部海岸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並將其命名為羅安達,這就是日後的安哥拉首都。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區的殖民活動大獲成功,但在內陸地區碰上了硬釘子。

內陸是恩東戈王國的統治核心,這裡高山林立,易守難攻,他們憑藉險要的地勢堅決抵抗,葡萄牙人損兵折將,直到1675年才將其徵服。雖然葡萄牙人在恩東戈王國同樣沒有發現黃金,但這裡的氣候適宜歐洲人居住,他們通過奴隸貿易,攫取了大量財富。

▲ 描繪恩東戈王國傑出領袖恩津加女王(1582-1663)與葡萄牙總督談判的畫面,她被譽為非洲的貞德

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活動使得英法兩國垂涎欲滴,它們向葡萄牙的獨霸地位發起挑戰,葡萄牙被迫以承認一切歐洲國家在剛果河以北地區貿易自由為代價,換取其對剛果河以南的安哥拉殖民地的認可。此後,葡萄牙專心向安哥拉南部擴張,直到公元19世紀安哥拉附近的均勢再次被打破。

二、三國瓜分剛果,葡萄牙佔據卡賓達

列強在非洲進行殖民活動由來已久,但由於內陸地理環境複雜,開發成本過高,因此起初主要佔據沿海地區,後來,國際形勢的變化打破了這一局面。

▲ 公元17-18世紀,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活動,彩色代表殖民地,可見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公元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歐洲列強對工業原料的需求劇增;同時,為了獲取巨額利潤,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然而,美洲在當時被日益強大的美國視為後院,亞洲又幾乎被瓜分殆盡,因此他們把觸角伸向了非洲。

歐洲列強對非洲內陸的殖民依然以探險為先導,公元1879-1884年,比利時組織起一支探險隊,在剛果河流域開展殖民活動。當時的剛果王國已經名存實亡,探險隊以武力威脅沿途各部落酋長臣服,建立起一連串殖民據點,比利時大有獨佔剛果河流域之勢。

▲公元1879-1884年,比利時在剛果河流域的探險活動

老牌歐洲列強英法兩國再次看紅了眼,它們也各自湊出一支隊伍前往剛果河流域。而在該地區最早開展殖民活動的葡萄牙人也不甘落後,他們以最早發現剛果河入海口為名,同樣提出了土地訴求。

公元1884年,為了協調在非洲的利益劃分,歐洲列強和美國召開了柏林會議,非洲國家被排除在外。瓜分剛果王國是會議的重點,比利時獲得安哥拉以北的剛果河左岸地區,法國分得剛果河右岸的土地,葡萄牙原本希望佔據剛果河以北的沿海地區,但比利時要求擁有出海口,葡萄牙在各國的壓力下被迫讓出剛果河下遊的狹長地帶,分到其以北的小塊土地,這就是葡屬剛果,並因其最大城市而得名卡賓達。

▲ 比利時、法國、葡萄牙對剛果王國的瓜分,黃色區域為葡屬剛果(卡賓達),綠色區域為比屬剛果,可見卡賓達與安哥拉沒有陸地邊界

安哥拉與卡賓達在陸地上並不相鄰,葡萄牙佔據初期,兩地是平行關係,互不隸屬,擁有兩套管理體系。但在1956年,為了精簡殖民機構,節約治理成本,葡萄牙將兩地置於同一總督治下,為之後卡賓達併入安哥拉埋下了伏筆。

三、安哥拉獨立,卡賓達併入形成飛地

二戰期間,以英法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在戰爭中受到極大削弱,它們在非洲的殖民統治難以為繼。因此,戰後的非洲各殖民地掀起了民族獨立浪潮。

▲ 1960年,比屬剛果獨立,它就是現在的剛果(金)

1960年,比屬剛果和法屬剛果獲得獨立,雖然它們在歷史上都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但由於長期歸屬不同國家殖民統治,在社會制度等方面有了很大差異,因此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剛果國家。為了便於區分,習慣上用首都的名字分別簡稱為剛果(金)和剛果(布)。

與比利時和法國不同,葡萄牙未受二戰波及,在右翼政權的統治下,反而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掌控。但是,這種逆歷史潮流的做法收效甚微,在周邊國家獨立的影響下,安哥拉的民族解放意識高漲,自1961年起開始了對葡萄牙殖民者的武裝鬥爭。值得一提的是,安哥拉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解放力量,這是它獨立後陷入長期內戰的根源。

▲ 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 在1961-1974年的葡屬殖民地獨立戰爭中先後獲得獨立

葡萄牙對安哥拉的反殖民鬥爭進行了殘酷鎮壓,激起國際社會的譴責,安哥拉民族解放力量得到國際的輿論支持和物質援助。十多年間,葡萄牙深陷戰爭泥潭,付出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代價。1974年,葡萄牙國內對殖民地政策的分歧最終引發政變,政權更替之後,葡萄牙所屬殖民地的獨立進入快車道。

▲ 古巴領導人切·格瓦拉,他在1965年與安哥拉民族解放力量會晤,古巴是介入安哥拉獨立運動最深的國家

1975年,葡萄牙政府與安哥拉各派民族解放力量領導人達成協議,葡萄牙在安哥拉長達五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同時,原屬同一總督管理的卡賓達被劃為安哥拉的領土,形成了一塊飛地。這個面積雖小,但扼守剛果(金)出海口,極具戰略價值的要地,即將對安哥拉和剛果(金)兩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 卡賓達夾在「兩個剛果」之間

四、卡賓達飛地對兩國各自產生的影響

安哥拉和剛果(金)兩國均地大物博,前者人口約3000萬,後者約8000萬。剛果(金)擁有更豐富的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被譽為世界原料倉庫。但如今,兩國經濟相差懸殊,安哥拉人均GDP達到3400多美元,是剛果(金)的六倍之多。

然而,在兩國獨立之初,經濟經濟差距並不明顯。同樣的班圖人祖先,同樣被歐洲人殖民的經歷,同樣在21世紀初才結束的內戰,出現兩國現在經濟發展差異的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卡賓達飛地。

▲ 安哥拉和剛果(金)人均GDP走勢圖,可見兩國獨立之初經濟差距並不明顯

早在1966年,卡賓達就發現了安哥拉第一個近海油田,隨後的更多勘探結果表明,這裡的石油儲量豐富,質地優良,易於開採。但由於反葡獨立戰爭和內戰的影響,產量一直很低。21世紀初,安哥拉內戰結束,為發展經濟迎來了和平環境,憑藉卡賓達的石油資源,安哥拉開始了經濟騰飛。

▲ 運輸繁忙的卡賓達港口

據統計,卡賓達的石油儲量佔安哥拉總儲量的近八成,而產量佔總產量的60%以上,助力安哥拉成為非洲第二大產油國。由於安哥拉本國石油消費有限,開採的石油80%以上用於出口,而卡賓達瀕臨大西洋,具有便利的海運條件,從油田到港口的運輸成本大為降低,源源不斷的石油出口給安哥拉帶來巨額財富,一躍成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

▲ 2019年,世界各國石油產量排名,安哥拉高居第15位,在非洲更是名列第二,卡賓達對此功不可沒

卡賓達以另一種方式影響了剛果(金),雖然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對於礦產品等大宗商品,海運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而作為剛果(金)唯一出海通道的剛果河入海口,南岸是安哥拉本土,北岸又緊鄰卡賓達,難以修建海港。

為了打開遠洋航線,剛果(金)政府頗費周折,他們選擇在剛果河下遊修建河港,但由於河道水深的限制,萬噸級以上船舶只有在汛期才得以進入,對礦產品出口造成很大限制。

面對本國遠洋航運遠不能滿足出口需求的尷尬處境,剛果(金)只得尋求通過鐵路將礦產品轉運至剛果(布)和東非國家的港口,然後通過海運銷往國際市場。但是,修建鐵路等基礎設施耗費了國家大量財政收入,而礦產品從其他國家通過又抬高了運輸成本,利潤大打折扣。出海口對礦產品出口的限制,是剛果(金)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眼看鄰國安哥拉經濟的日新月異,剛果(金)羨慕之餘,只能徒喚奈何。狹窄的出海口,成了這個非洲大國永遠的痛。

▲ 望洋興嘆的剛果(金),其三大出海通道中,只有剛果河入海口位於國內

參考文獻:[1] 吳雲權. 美國對安哥拉政策研究:1961-1976[D].陝西師範大學,2008.[2] 王忠麗. 礦產資源開發與安哥拉經濟現代化進程研究(1961-2006)[D].華東師範大學,2008.[3] 楊昆鵬. 能源外交視角中的中國與安哥拉關係[D].外交學院,2009.[4] 汪峰. 剛果(金)內戰研究(1996-2003)[D].上海師範大學,2011.[5] 蘇琳. 北方公司剛果(金)銅鈷項目的戰略分析和策略選擇[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作者|皮皮俠

責編|Thomas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兩個剛果之間為何有一塊安哥拉的飛地?始作俑者葡萄牙
    剛果(金)就慘了,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竟然只有37公裡,連個像樣的港口都沒有。無論是剛果(金),還是剛果(布),都對自己的海岸線較短不滿意。他們往往會指責同一個國家——安哥拉,認為是安哥拉「無中生有」,在剛果(金)與剛果(布)之間弄出一塊面積巨大的飛地卡賓達(也譯卡奔達),這才導致剛果(金)幾乎沒有出海口。安哥拉則一臉委屈,說這事是我搞的嗎?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剛果河流域去掉外圍的山脈和高原,便是剛果盆地,通常我們以海拔500米為界,低於500米的部分稱為剛果盆地。 剛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公裡。按照順時針方向,剛果盆地由阿達馬瓦山、阿贊德高原、米通巴山脈、加丹加高原、隆達高原、比耶高原圍成。
  • 安哥拉三個主要城市簡介
    城中高地一帶,多為居住區,低地一帶,為工商區。市內多公園和花園,在宮殿廣場上的納薩·塞尼奧拉·多卡莫教堂和耶穌會教堂是17世紀的古建築。著名的安哥拉博物館內收藏著大量的動植物標本、藝術品和歷史文物。城市南部有建於1575年的聖米格爾古堡,古堡聳立於山脊之上,四周築成不規則的多邊形長圍牆,頗為雄偉。市內還有建於16世紀的那沙勒禮拜堂等古歐洲式建築。在海邊,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20多層的高樓,雄偉壯觀。
  • 波赫、伊拉克、剛果金面積都不小,海岸線為何這麼短?
    如果不仔細看波赫地圖,會認為波赫是個內陸國,其西部與亞得裡亞海之間隔著克羅埃西亞,雖然兩者距離非常近。南斯拉夫的海岸線,克羅埃西亞佔了大部分,波赫就是這樣被「堵」成「內陸國」的。但仔細看波赫地圖,會發現其西南角是有海岸線的,不過只有21.2公裡長。
  • 剛果(布)和剛果(金),這兩個國家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中部非洲大陸上,坐落著兩個名字都叫做剛果的國家,這兩個國家不僅名字相近,而且兩個國家僅隔一條剛果河。許多讀者感到好奇,既然是兩個國家地理位置相近,且都以剛果命名, 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雖然都叫「剛果」,但一個是是剛果共和國(布),另一個則是剛果民主共和國(金)。
  • 洲第二大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你認識嗎?
    剛果民主共和國地圖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其中北部,東接烏幹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北連蘇丹、中非共和國,西鄰剛果共和國,南界安哥拉、尚比亞。公園最基本的自然景觀——幾內亞草原,是熱帶原始森林退化後形成的,植物以塞內加爾卡亞胡椒和山地綠藻為主。公園擁有廣闊的熱帶稀樹幹草原、大草場以及森林區域,高聳入雲的林木點綴在河岸邊和沼澤低地裡,這裡養育了四種大型哺乳動物:大象、長頸鹿、河馬,以及珍稀的白犀牛。1980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概況
    1884~1885年柏林會議將剛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採地」,稱「剛果自由國」,後改稱「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宣告獨立,卡薩武布當選總統,盧蒙巴為總理,定國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1964年8月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65年11月國民軍總司令蒙博託發動政變推翻卡薩武布,自任總統。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夏沙,國名簡稱「剛果(金)」。1971年10月改國名為薩伊共和國。
  • 安哥拉一哥們去世,一生娶了49個妻子,這個國家吸引了我的注意
    看完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啊,當然我們今天不八卦這位大哥的牛逼人生經歷,旅圖君是做旅遊的,那就來聊聊安哥拉這個國家吧。▼橙色區域為安哥拉的地理位置安哥拉麵積是我國的1/9安哥拉,全稱是安哥拉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南部,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 安哥拉礦業投資指南
    一、基本情況 安哥拉共和國位於非洲中南部,北部與剛果(金)和剛果(布)為鄰,南與納米比亞接壤,東面是尚比亞,西瀕大西洋,本土以北的大西洋沿岸有一塊飛地卡賓達(是一個沿海的100公裡寬、150公裡長的條形地帶)。面積包括卡賓達在內為1246700平方公裡。
  •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主要有奧溫本杜(約佔總人口的37%)、姆本杜(25%)、巴剛果(13%)、隆達等民族。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6人/平方公裡,首都羅安達人口密度最大,卡賓達人口密度最小。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有42種民族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中部和南部地區)、金本杜語(羅安達和內陸地區)和基孔戈語(北部地區)等。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 在第二次剛果戰爭中捲入其中的非洲各國參戰的原因是什麼
    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卡比拉藉助盧安達、烏幹達、安哥拉等國的支持,推翻了蒙博託政權,控制了剛果(金)大局。上臺執政的卡比拉對遲遲不肯撤離的盧安達駐軍漸生猜忌,雙方矛盾日深,在試圖強制其撤出後,盧安達勢力開始把槍口轉向了卡比拉政權。戰爭在1998年爆發,至2003年交戰雙方達成和解並共同組建剛果民主共和國過渡政府才結束。
  • 世界上最深的河是剛果河 平均深度達200米
    世界上最深的河是剛果河,平均深度達200米,目前還沒有哪條河深能超越它,因而,世界上最深的河流無疑就是——來自非洲的剛果河。這條河長達4,000多千米,僅隨尼羅河其後,號稱非洲第二長河。它還有個名字叫「薩伊河」,即「大河」的意思。它的一半面積都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其餘分布於喀麥隆、坦尚尼亞、安哥拉等國內。
  • 剛果(布)剛果(金),為何同樣的名字,卻不同的命運?
    還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被稱為薩伊共和國;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都是「剛果」,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地理環境也十分相近,就連首都也僅相隔一條河流而已,但國土面積一大一小的這兩國,如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一貧一富,國土面積大的那一個,竟淪為了目前全球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剛果:非洲為什麼會有兩個「剛果國家」?
    ▲剛果河流域如今剛果河流域也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名為剛果共和國。布拉柴在往內陸探索過程中,在瀕臨剛果河的某地建立了一個小型基地,後來法國地理協會以布拉柴的名字將該地命名為「布拉柴維爾」,也就是當今剛果(布)的首都。
  • 非洲為什麼有兩個剛果國家?剛果(金)和剛果(布)為何不合併?
    布拉柴在往內陸探索過程中,在瀕臨剛果河的某地建立了一個小型基地,後來法國地理協會以布拉柴的名字將該地命名為「布拉柴維爾」,也就是當今剛果(布)的首都。隨著對剛果盆地內部的認知加深和連接內陸的交通設施逐步完善,利奧波德城作為上遊和下遊貨物中轉點的地位逐漸凸顯,並逐漸升格為首府,最終形成了兩地首府隔岸相望的局面。
  • 巴坎布與民主剛果政要會面,承諾將繼續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直播吧11月30日訊 最近,已經回到民主剛果的國安外援巴坎布更新社交平臺表示,他將繼續通過自己的基金會,對民主剛果進行人道主義援助。最近,巴坎布與民主剛果社會和人道主義事務部長莫倫多-薩貢比進行了會面,在自己的基金會成立一周年後,巴坎布表示將繼續執行他對祖國的承諾,他在推特寫道:「能夠繼續參與並投資民主剛果共和國,我感到很自豪。今天,明天,我都將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同在,希望我在海外的兄弟姐妹們,也一起來民主剛果投資。」
  • 剛果民主共和國2018大選採用電子投票系統引發舞弊擔憂
    剛果民主共和國原計劃於今年12月23日舉行拖延已久的總統大選,但是剛果CENI(全國選舉委員會)計劃在大選中採用的電子投票系統卻引發了安全性和可信度的擔憂
  • 國安前鋒巴坎布與民主剛果部長會面,承諾繼續為祖國投資
    虎撲11月30日訊 近日,已經回到祖國的國安外援巴坎布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將繼續通過自己的基金會,對民主剛果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不久前,巴坎布還與民主剛果社會和人道主義事務部長莫倫多-薩孔比進行了會面。在巴坎布基金會成立一周年後,巴坎布表示將繼續履行對祖國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