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非洲為什麼會有兩個「剛果國家」?

2020-12-05 懂球帝官方

兩個剛果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在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有一條大河蜿蜒流淌而過,幾乎橫貫非洲大陸中央地帶,即剛果河。如果以流量而論,剛果河是世界上僅次於亞馬遜河的第二大河流,其所流經過的地域也擁有僅次於亞馬遜雨林、被譽為「非洲之肺」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

▲剛果河流域

如今剛果河流域也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名為剛果共和國。不僅國名相同,官方語言都是法語,這兩個國家的首都也近在咫尺,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隔河相望,是世界上相距最近首都。

▲兩國首都距離僅1公裡多,為世界上距離最近的首都(除羅馬和梵蒂岡)

為了方便區分這倆孿生國家,國際上一般會在「剛果」之後附上其首都縮寫,分別稱「剛果(金)」和「剛果(布)」。既然名字一樣,這兩個國家的同名現象產生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兩個剛果在非洲的位置

一、黑暗黎明:早期西方殖民入侵

構成現在兩個剛果國家的民族並不唯一,相反多種多樣。雖然沒有哪個民族能夠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但不少民族卻都屬於使用「班圖語系」的「班圖人」這一更大的族群概念。

▲班圖人的擴張

班圖人原本並不是剛果本地居民,公元前兩千年左右才從剛果盆地西北方陸續跋涉進入剛果內部並定居。最遲不晚於14世紀,現在的剛果河河口地帶出現了部落聯盟性質的剛果王國。不過由於剛果古代歷史上缺乏文字記錄,因此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的剛果歷史並不怎麼清晰。

但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剛果王國的歷史進程,迅速被遠道而來的葡萄牙所打斷,此後的歷史也逐漸明朗起來。15世紀後期,為了開拓外部市場及獲取更多香料,瀕臨大西洋的葡萄牙率先朝著無邊無際的大海進發,正式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探險家在非洲其他地方刻畫的標識

1482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奧戈·卡奧沿著非洲西海岸不斷航行過程中,憑藉著水中泥沙含量判斷出附近有一條大河,同時發現水中含鹽度極低,簡直等同於淡水。當迪亞哥駛向海岸後發現了一條流量巨大的大河,即剛果河。迪奧戈上岸後,特地立柱為證,宣示了葡萄牙的主權。

▲迪奧哥抵達剛果河口

迪奧戈及其船隊,便是有史以來最早來到剛果的西方人,而剛果卻也因為被西方人的發現,導致無數黑人被罪惡的三角貿易販賣到美洲大陸。

▲曾興盛一時的剛果王國在歐洲人到來後迅速衰敗,大量黑人被賣到美洲

不過囿於剛果盆地內部的荒蠻險阻以及時代科技限制,當時歐洲人鮮有成功深入內地並安全返回的,因此剛果盆地內部詳情長時間內並不為眾人所知。葡萄牙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僅限於在剛果河入海口附近設柱立石,並沒有建立穩定的殖民地。

除了葡萄牙外,法國也積極進行非洲殖民。1776年,法國派人在剛果河口北部的盧安果建立了天主教會。不久後,法國政府又進一步在現在的剛果河口附近的沿海地帶建設軍事基地,逐步向內陸滲透。

▲剛果河流域的王國

進入工業時代後,西方列強為了進一步開拓外部市場和獲取工業原材料,對非洲產生了比以往更大的興趣。19世紀70年代,一位名為史丹利的探險家成功溯剛果河而上,發現了位居非洲心臟地帶的剛果盆地。至此,整個非洲大陸基本上完全被西方列強所探索。

▲1853年地圖上的非洲大陸中央還顯示為未探索區域

而先前在剛果河出海口立碑的葡萄牙,則並沒有選擇溯河而上繼續深入內地殖民,反而選擇在剛果河南岸沿海地帶著重經營自己的安哥拉殖民地。

1880年,一位名為布拉柴的海軍中尉代表法國政府和地方土著勢力籤訂了條約,獲得了當地的統治權。布拉柴在往內陸探索過程中,在瀕臨剛果河的某地建立了一個小型基地,後來法國地理協會以布拉柴的名字將該地命名為「布拉柴維爾」,也就是當今剛果(布)的首都。

▲利文斯通瀑布(又譯李文斯頓瀑布)落差過大,無法實現上下遊通航,法國和比利時不約而同在瀑布上遊興建城市

二、深入腹地:對剛果河流域的探索

不過葡萄牙和法國並不是唯二對剛果產生覬覦想法的國家,和利奧波德二世和比利時對剛果的殖民掠奪相比,前兩者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19世紀工業革命出現後,剛獨立的比利時由於煤炭資源豐富,因此走上了工業發展的快車道。不但比利時鋼產量大幅上漲,1880年代達到10萬噸,而且其製造的工業設備已出口到世界各地。然而小國寡民的比利時,卻並不能讓當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滿意。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不甘其領地僅限於狹小的比利時一地,因此一心試圖進一步獲取自己利益。不過當時的美洲、亞洲、大洋洲已基本被瓜分完畢,反而非洲內陸大多數還是未經開發的領域。

當史丹利還在非洲探險的時候,利奧波德就急不可耐地成立了「國際非洲協會」,專門負責非洲內陸的探險。利奧波德二世聽說此事後,等史丹利從剛果返回,便立即將其招攬進自己的協會,並給予了不少投資。不久後,史丹利在利奧波德二世的授意下,再度進入剛果河流域勘察,而且還建立了數十個定居點和貿易戰,並確立了主權所屬。為了向利奧波德二世致敬,將處於剛果河中遊的金夏沙命名為「利奧波德城」。

▲柏林會議的召開表明列強開啟了瓜分非洲的熱潮

但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河流域的殖民,也引起了法國和葡萄牙等國的警覺和不滿。為了與比利時競爭,利奧波德城對岸的布拉維柴爾開始大規模興建起來。1884年底到1885年上半年,為了進一步劃分各國在非洲的殖民權益和勢力範圍問題,剛統一不久的德國邀請了包括英、法、葡、美、西、俄等在內的14個國家於柏林召開會議。

▲1913年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地

這次柏林會議深入探討了瓜分非洲的諸多問題。經過多方協商,利奧波德二世成功得到了與會各國對建立剛果自由邦的贊同,並且和法屬剛果正式劃分了邊界,從此非洲版圖上出現了分屬不同國家統治的兩個剛果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會議後法屬剛果(以及法屬赤道非洲)的首府定為布拉柴維爾,但由於西方人對剛果早期的認知基本停留在河口地區,對內陸鮮有挖掘,因此比屬剛果自由邦的首府設在了下遊河口城市博馬。

三、貪婪掠奪:比利時國王對剛果的殖民

剛果自由邦建立後,列強指定利奧波德二世擔任其國王。嚴格來講,儘管利奧波德二世是比利時國王,但這時的剛果自由邦性質卻是他的私人領地,由國王進行專制統治。隨著對剛果盆地內部的認知加深和連接內陸的交通設施逐步完善,利奧波德城作為上遊和下遊貨物中轉點的地位逐漸凸顯,並逐漸升格為首府,最終形成了兩地首府隔岸相望的局面。

▲1898年金夏沙(利奧波德城)—馬塔迪鐵路建成,剛果河上遊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輸到馬塔迪後通過河運出海

此時英法等國的部分殖民地(如加拿大),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治和三權分立制度,而且當時比利時國內的民主化運動也此起彼伏。與這些相比,剛果自由邦的政體無疑是歷史的倒退。利奧波德二世獲得幅員遼闊的剛果盆地後,迅速對其展開了血腥的殖民掠奪。儘管他口口聲聲表示自由邦將致力於抵制奴隸貿易,提高當地發展水平,但實際上剛果人民卻陷入了更大的苦難。

橡膠在汽車和橡膠輪胎髮明後,不但價格迅速攀升,需求量也大幅上漲,而剛果正是橡膠的重要產地。貪婪的利奧波德二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好機會,因此他迅速採取措施壓榨當地人民以獲取這種新型工業原材料。

比利時人把當地的婦女、兒童或老人挾持為人質,逼迫其他人前往採集橡膠,採集者只有完成了一定的量才能帶走他們的親人。然而這還並不是最殘酷的,利奧波德二世為了替他收集橡膠的奴隸,甚至會將完不成任務的剛果人的手臂砍斷。除了收集橡膠外,修建剛果鐵路過程中,剛果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說每鋪設一塊枕木,便有一個剛果人死去。

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翻下的罪惡,可謂是罄竹難書,當時也不乏具有正義感之士站出來揭露他的罪行。在外部輿論壓力之下,1908年,利奧波德二世被迫放棄了自己對剛果自由邦的所屬權,將其轉讓給比利時政府統治,廢棄了原些比較殘暴的政策,給予較為溫和的統治。同時剛果自由邦也改名為「比屬剛果」。

▲1906年把利奧波德二世比喻成纏繞著黑人的橡膠藤的諷刺畫

法屬剛果則被納入法屬赤道非洲聯邦管轄,由於法國在當地兵少將寡,所以以「綏靖」政策為主,雖然偶爾也有武力徵服,但總得說來並不如剛果自由邦那樣血腥。

有鑑於此,在二戰期間,法屬剛果甚至選擇加入了自由法國,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奮戰,而布拉柴維爾也一度是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首都。法比兩國對剛果人的分治,也在地理之外,另外造就了這兩塊殖民地在政治上的隔閡,最終使得兩國在二戰後民族獨立熱潮時,沒法建立個統一的國家。

▲慶祝剛果(利)獨立的標語

二戰以後,亞非拉地區掀起了民主化浪潮和民族解放浪潮,英法比等老牌殖民列強對自己屬下殖民地的掌控力越來越弱。剛果人民的民族意識也在此間得到覺醒,反抗帝國主義勢力殖民的鬥爭此起彼伏。

比屬剛果和法屬剛果分別於1960年6月和8月宣布獨立。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最初的國號均為「剛果共和國」,並且幾乎在同一時間加入了聯合國。世界上為了區分這兩個同名國家,便會在其國名之後附上首都簡稱,剛果(利)和剛果(布)。

兩國獨立後,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剛果(布)奉行親蘇的社會主義,一度更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後來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國內形勢變化,90年代實行多黨制,恢復使用「剛果共和國」的國號。但後來在1997年,因總統候選人之間的爭執,引起了內戰。內戰不僅導致近萬人死亡,也撕裂了社會。

▲時至今日,剛果(布)的政局和社會仍不能完全穩定下來,時有戰亂。圖為2012年,逃離戰爭地帶的難民

由於曾長時間是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領地,剛果(利)的殖民氣息很重,滲透社會各領域,包括首都稱為利奧波德城。為了清除殖民遺蹟,以及防止和對岸國家混淆,通過政變上臺的蒙博託總統將首都更名金夏沙 [國際上改稱剛果(金)],國家改名為薩伊共和國。他在任時貪汙腐敗現象嚴重引起人民不滿,最終被國內反對勢力和國外勢力聯合推翻,並恢復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號。

▲導致蒙博託的統治被推翻的「第一次剛果戰爭」,叛軍獲得東邊鄰國的支持

儘管兩個國家都以剛果為國名,且各大族群語言相似,但長時間內均以部落聯盟形式存在,並沒有形成一個民族共同體。

更何況,剛果盆地內的大小民族對於實現國家獨立解放的目的雖然基本一致,但對於如何團結一致、如何分配利益,因民族隔閡而始終難以達成共識。這也使得兩個剛果從古至今就沒有誕生過一個統一的民族主義情緒。事實上,早在19世紀,剛果人反抗外來侵略時就出現了各自為戰的現象。

▲剛果反對軍在第一次剛果戰爭被盧安達扶持,但扶持上臺的總統對盧軍不肯搬離產生猜忌,強制駐軍撤出,引發的第二次剛果戰爭牽涉多國,人民流離失所

既然兩個剛果獨立前後,並沒有衍生出一個凌駕於兩個剛果之上「大剛果」民族主義情緒,且兩個國家的政局一直動蕩不安。剛果(金)作為面積更大的國家,民族成分複雜,國內分離勢力強大,內戰、混亂頻發,連國內形勢都沒搞定,那麼即便對隔壁有什麼領土想法,也無法付諸行動。

歷史上列強無視非洲民族分布而肆意劃分疆界的例子,不在少數,也因此引發了不少非洲國家在獨立之後的分裂問題和國際糾紛。不過對兩個剛果而言,雖然它們都以剛果河得名,也以剛果河為國界,但當下的兩國,總體在外交上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係。

長期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文史作家|近現代世界政治與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焦點

  • 非洲為什麼有兩個剛果國家?剛果(金)和剛果(布)為何不合併?
    不僅國名相同,官方語言都是法語,這兩個國家的首都也近在咫尺,金夏沙和布拉柴維爾隔河相望,是世界上相距最近首都。▲兩國首都距離僅1公裡多,為世界上距離最近的首都(除羅馬和梵蒂岡)為了方便區分這倆孿生國家,國際上一般會在「剛果」之後附上其首都縮寫,分別稱「剛果(金)」和「剛果(布)」。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剛果河的支流多,意味著剛果河的流域面積會非常大。剛果河流域面積有401萬平方公裡,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面積差不多大。如果只算剛果盆地,面積則有337萬平方公裡。剛果河的流量非常大。尤其是匯入大西洋的河口附近,這裡有很多落差較大的瀑布,一個接一個,被統稱為「利文斯通瀑布群」。
  • 剛果(布)和剛果(金),這兩個國家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中部非洲大陸上,坐落著兩個名字都叫做剛果的國家,這兩個國家不僅名字相近,而且兩個國家僅隔一條剛果河。許多讀者感到好奇,既然是兩個國家地理位置相近,且都以剛果命名, 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雖然都叫「剛果」,但一個是是剛果共和國(布),另一個則是剛果民主共和國(金)。
  • 為何有兩個剛果,他們的首都一河相隔,為何兩個國家不統一
    在非洲的熱帶雨林中,有這樣一條河流,它蜿蜒流淌,幾乎橫貫非洲大陸的中央地帶。如果按流量而論,它是世界上僅次於亞馬遜河的第二大河流。其所流經的熱帶雨林,同樣僅次於亞馬遜雨林,被當地人譽為「非洲之肺」,它就是剛果河。
  • 非洲的兩個國家名稱都叫剛果,卻一富一窮!差異咋這麼大?
    大家好,我是公子愛地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兩個很特別的國家。它們就是位於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大家看它們的名字是一樣的。為了區分它們,我們在它們的國家名稱後面加上首都的簡稱。比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稱為剛果(金),剛果共和國稱為剛果(布),而且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金夏沙和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柴維爾,它們是隔著剛果河隔河相望。大家看地圖,距離是非常的近。這兩個國家都坐落在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也坐擁著世界上流量第二大的河流剛果河,所以自然條件是得天獨厚的!但是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差異也是蠻大的。
  • 地理學堂:非洲大陸兩個剛果,哪一個才是盧卡庫他們的「故鄉」?
    這支國家隊歷史上80年代是歐洲勁旅,但因為隊內的兩個民族弗拉芒人(主要居住在北部,說荷蘭語)和瓦隆人(說法語)的矛盾,始終與冠軍無緣。如今的這支比利時國家隊,除了弗拉芒人(德布勞內、阿爾德韋雷爾德)和瓦隆人(阿扎爾、庫爾圖瓦)之外,還有大量移民球員。其中,以盧卡庫、本特克、奧裡吉、巴舒亞伊、蒂勒芒斯、孔帕尼來自非洲的一個國家——民主剛果。
  • 剛果(布)和剛果(金),兩國家為何同一名字?資源豐富卻很貧窮
    然而,剛果(布)在總體國家GDP上遠低剛果(金),但是他們的人均GDP收入卻是遠超剛果(金);而人口分布也是是剛果(金)擁有8000多萬人口,而剛果(布)僅僅只有500多萬人口。那麼,這個同一民族的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分裂成兩個政權呢?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一下兩個剛果之間的糾紛。
  • 剛果(布)和剛果(金)有什麼區別?是同一個國家嗎
    —— 莎士比亞 從歷史大框架來說,剛果(布)和剛果(金)還真的曾經就是一個國家,國家的名字叫剛果王國,一個曾經在非洲大陸叱吒風雲的國家。,建立起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剛果王國則對葡萄牙貿易開放,甚至發展到最後,兩個國家還互相派遣使者,確定平等的外交關係,也正因如此二國留下了大量外交和約性質的文件。 這些文件涉及了葡萄牙人在剛果的所有特權,以及它必須為剛果國王履行的義務。1575年,葡萄牙人開始在剛果王國未開發的地區建立城市安哥拉。
  • 剛果(金)為何會成為唯一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的非洲國家
    英國人登上瑪麗亞·路斯號實地考察後認為這艘船有從事奴隸貿易的嫌疑,因此要求日本政府提供司法協助,而當時日本也正試圖修改之前與西方國家籤訂的不平等條約。當時日本還無力推翻與西方列強籤訂的不平等條約,所以就試圖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作為外交上的破局。當時的中國儘管受到列強的欺壓,不過直到甲午戰爭之前中國一直是日本眼中的一個大國,所以日本也樂得在這件事上送中國一個順水人情。
  • 兩個命名為剛果的國家,一個窮困潦倒,一個卻富得流油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兩個名字相同貧富差距大的國家,這兩個國家的名字叫剛果,為了區別這兩個國家,在這個國名上加上它的首都名字上的第一個字,所以這兩個國家的名字分別叫剛果(金)和剛果(布)。大家知道剛果(金)有多處世界遺產,比如加蘭巴國家公園、
  • 剛果布和剛果金有什麼區別?
    2020-05-12 21:59:54 來源: 浩浩娛樂大咖 舉報   世界上的確有兩個叫做
  • 剛果(布)剛果(金),為何同樣的名字,卻不同的命運?
    在非洲有這樣一條河流,若按流量來劃分,它是僅次於亞馬孫河的全球第二大河流,這就是剛果河,也被稱為薩伊河。它所流經的區域,有被譽為「非洲之肺」的全球第二大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還有兩個以「剛果」得名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被稱為薩伊共和國;一個是剛果共和國,簡稱都是「剛果」,官方語言都是法語,地理環境也十分相近,就連首都也僅相隔一條河流而已,但國土面積一大一小的這兩國,如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一貧一富,國土面積大的那一個,竟淪為了目前全球最落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 兩個剛果之間為何有一塊安哥拉的飛地?始作俑者葡萄牙
    非洲中部國家剛果(金)的地理輪廓非常特殊。剛果(金)面積234.4萬平方公裡,在非洲僅次於阿爾及利亞,但是,剛果(金)幾乎沒有出海口。剛果(金)的西部,隔著剛果河,是剛果(金)的「兄弟」剛果(布)。兩個剛果的海岸線都不長,但剛果(布)怎麼說也有156公里海岸線,有一個像樣的港口城市黑角。
  • 非洲剛果,也是56個民族,有的少數民族還生活在原始森林裡
    中國有56個民族,非洲有一個國家,也是56個民族。只是他們的少數民族還生活在原始森林裡,身高不足1.5米。非洲這個國家就是剛果共和國。在這裡提醒一下:非洲有兩個剛果,一個是剛果共和國,另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
  • 非洲河馬成剛果叛軍美餐 珍貴牙齒被售牟利(圖)
    不光被剝皮吃肉,就連牙齒也被賣掉  非洲河馬成了叛軍美餐  本報特約記者 馮家明  維龍加國家公園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該公園曾是地球上擁有最多河馬的自然保護區。可是,如今它的「河馬居民們」卻正面臨滅頂之災。
  •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概況
    雙邊援助方主要有德國、美國、英國、比利時、日本等,多邊援助方主要有聯合國下屬組織和機構、歐盟、非洲開發銀行等。。【醫療衛生】 剛獨立之初,基本上繼承了殖民時期的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所佔比重較大。1974年,醫療補貼制的試行開非洲之先河。建立中央、省及農村三級醫療體系,分設306個衛生區,由衛生部、省巡視廳分別負責管理。
  • 大灰狼物流助攻非洲剛果金經濟快速崛起
    當年非洲大陸被稱為「絕望的大陸」。而今,其廣闊的市場藍海已成為國內各電商平臺和賣家緊盯不舍的對象,中非合作規模逐步擴大,中國製造品不斷出口非洲,通過抖音看非洲才發現它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落後、貧窮」的國家。
  • 多數大河的河口都有三角洲,為什麼剛果河的入海口沒有三角洲?
    地球表面形態塑造的能量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於地球內部的能量,稱為內力作用,具體的表現形式包括板塊運動、地殼運動、地震和火山活動;另一方面是來自於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是來自於太陽輻射能,稱為外力作用,主要的作用力量包括流水、風力、冰川、海浪等。
  • 資料:剛果共和國國家概況
    【國名】剛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ngo,La République du Congo),簡稱剛果(布)。  【面積】342000平方公裡。  【人口】424萬(2011年)。全國有大、小民族56個,屬班圖語系。
  • 非洲第一臺平板電腦在剛果(布)誕生
    近日多家媒體對由剛果(布)工程師設計的平板電腦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