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M NEWS
17歲的福迪·卡馬拉(Foday Kamara)和26歲的阿卜杜勒·孔騰(Abdul Conteh)覺得在泥濘的土地上開採鑽石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卡馬拉和孔騰用鏟子鏟了一大堆泥土,希望能儘快完成工作,這樣他們就可以開始把土轉移到另一處地方。在炎炎烈日下,他們彎曲後背上的汗水閃閃發光。
這兩位年輕人為一群未受開採公司僱傭的手工鑽石礦工工作。他們的勞動每天可以賺得2美元。
孔騰說:「可以買到書籍、鞋子和衣物。」而卡馬拉補充說:「年輕人為了謀生而受了很多苦。」
在他們身邊工作的是瑪麗亞·卡爾博(Mariah Kargbo)及她的孩子們。孩子們正將石頭破成小塊。這個家庭會將碎石賣給為院子或花園尋找材料的人。孩子們抬著頭頂上滿是石頭的大鍋回到路邊的攤點上。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獅子山的採礦業開始於1920年代,被視作該國不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鑽石的主要產地在科諾、凱內瑪和博地區的河水流域周圍。非法鑽石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對獅子山的內戰推波助瀾。
科迪度中學的學生阿達瑪·波爾維(Adama Borway)認為鑽石是教育的阻礙。
她解釋說:「年輕男孩都去了鑽石場。他們開採鑽石,當獲得時就進行出售。他們獲得了很多錢,但卻忘記了學業。每天都會有一些年輕女孩在礦場四周走動,她們也忘記了教育。」
波爾維表示,人們對於金銀的信仰遠遠勝過了教育。
她在《聯合衛理公會新聞》(United Methodist News)的採訪中表示:「科諾是個社區,我們的父母親自幼就相信鑽石,因為這塊土地上就有著鑽石。所以人們相信鑽石就是生活的唯一途徑。」
她提到,很多學齡兒童在本應該學習考取西非高級中學證書考試的時候待在礦場裡。她還說男性也用鑽石吸引年輕女孩與他們交往,「我們這代人正在改變這個故事,但這是場艱難的鬥爭。」
跨國鑽石開採公司科迪度控股公司想要在聯合衛理工會女子小學舊教學樓所在位置進行開採作業,於是對該學校提供了支持。波爾維說到,學校現在搬到了城市的偏遠一角,在一個安全的農村地區。
她說公司現在提供一輛巴士將兒童運送到新位置。但是,波爾維所在學校科迪度中學的校長凱·吉米(Kai Jimmy)表示,公司並沒有為小學教師提供去到新地點的通勤服務。
波爾維稱,她想過上更好生活的靈感來自她的家庭。她說:「我有一位單親母親……在我完成學業之前,她就過世了。我需要讓一位在天堂的人感到驕傲。」
獅子山幾位來自科諾的教授這個事實也給了她靈感。「我很震驚,因為有人認為,在考慮到所有這些鑽石幹擾因素後,科諾人會居於教育指數的最底層。但是,我們是有著受過更好教育的人群的,這就是個靈感。」
波爾維是提倡獅子山兒童利益的全國性組織兒童論壇網絡(Children’s Forum Network)的主席,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她在8月份參加了高中畢業考試,現在正在等待成績。她100%肯定自己能夠通過。
以上翻譯自UM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