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2020-11-25 中國科大..

近日,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量子功能材料設計中心與物理系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牛謙教授合作,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於2020424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4, 166804 (2020)]上。去年暑期畢業並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的任亞飛博士為第一作者。

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在該領域的發展過程中,Kane-Mele模型與Bernevig-Hughes-Zhang模型是兩個獨立提出實現二維Z2拓撲絕緣體的重要理論模型。對於一個有開放邊界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其邊界上有一對自旋相反受時間反演對稱保護的相向傳輸的邊界態。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其中,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材料體系可以被這兩種理論模型有效地描述。隨著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持續推廣,使得廣泛存在於二維和三維層狀材料體系中的新型拓撲相被不斷發現。

近年來的理論發展將拓撲相推廣到了高階。具體體現為:N維高階絕緣體的N-1維邊界依然絕緣,但是在N-2維的稜邊或稜角上具有受拓撲保護的電子態。對於一個二維高階拓撲絕緣體,電子在邊界上無法傳輸,但是在兩個邊相交的稜角處,可以出現零能電子態(即,角態)。然而,這種二維高階拓撲絕緣體在凝聚態體系中還尚未被實現。

圖:高階拓撲絕緣體在不同形狀體系的零能角態。

在該文中,喬振華教授與合作者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實現從一階到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操控,即通過在二維一階拓撲絕緣體上誘導出面內磁矩來實現二維二階拓撲絕緣體。一階拓撲絕緣體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然而,面內磁矩的出現破壞了該對稱性,使得拓撲絕緣體變的拓撲平庸。同時,導電的邊界態也由於對稱性被破壞而變得絕緣不再導電,並且在兩個絕緣的邊界交界處,出現了零能電子態。具體體系演示如上圖所示,在邊界的120°的夾角上出現了零能電子態,驗證了高階拓撲絕緣體的出現。值得指出的是,由於體系的有限尺寸,這些角落上的電子態有微弱的耦合,形成一些成鍵態和反鍵態,在半填充時,電子在每個角上的電荷分布為元電荷的1/2

在實驗上實現該高階拓撲絕緣體,通常需要大能隙一階拓撲絕緣體及合適的面內磁矩。一階拓撲絕緣體材料目前已經被大量發現,因此實驗方面有多種可供選擇的體系。而面內磁矩既可以通過面內磁場實現,也可以通過具有面內磁化的磁性襯底實現。該項研究為設計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該工作得到科技部、基金委、安徽省和校科研部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166804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量子功能材料設計中心、物理學院、科研部)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 【科技日報】我國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又一新突破,我國學者新方案為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提供理論依據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牛謙教授合作,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近年來的理論發展將拓撲相推廣到了高階。此次,科研人員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實現從一階到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操控,即通過在二維一階拓撲絕緣體上誘導出面內磁矩來實現二維二階拓撲絕緣體。
  • 我國學者新方案為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提供理論依據
    科研人員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實現從一階到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操控,即通過在二維一階拓撲絕緣體上誘導出面內磁矩來實現二維二階拓撲絕緣體。一階拓撲絕緣體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然而,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 科學家實現聲二階拓撲絕緣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南京大學教授盧明輝、陳延峰團隊與蘇州大學教授蔣建華團隊合作,在聲子晶體中發現二階拓撲相和多維拓撲相變,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物理》。
  • 物理所高壓誘導拓撲絕緣體碲化鉍超導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忠賢院士、孫力玲研究員及博士研究生張超等與周興江研究員及博士生陳朝宇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先進的低溫-高壓-磁場綜合測量系統,對拓撲絕緣體Bi2Te3單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通過高壓原位磁阻和交流磁化率的雙重測量,研究了壓力誘導的拓撲絕緣體至超導體的轉變。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二階拓撲絕緣體(SOTI)是拓撲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拓撲絕緣體(即一階拓撲絕緣體)不同,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無能隙邊界態出現在
  • 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中國科大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Science: 調控拓撲絕緣體磁疇壁手性邊界態
    拓撲絕緣體,顧名思義是絕緣的,有趣的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拓撲絕緣體的獨特性質。近期,理論預測存在的拓撲絕緣體在實驗上被證實存在於二維與三維材料中,引起了科研界的大量關注。通常二維電子氣體系中存在著量子霍爾效應,實驗中觀測到了手性邊界態存在於材料的邊界。在三維體材料的拓撲絕緣體中實驗上可觀測到反常量子霍爾效應。   K.
  • 拓撲絕緣體或構建光子「高速公路」
    1月10日,中新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設計出一種特殊結構的人工電磁單元,構建出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首次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上。  這條三維世界光子的「高速公路」為「Z」字形,但光子在傳播時,能夠無障礙地繞過「Z」形拐角。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科學網—拓撲絕緣體或構建光子 「高速公路」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 通訊員柯溢能)1月10日,中新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設計出一種特殊結構的人工電磁單元,構建出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
  • 新工具可用於尋找拓撲絕緣材料
    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帯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帯隙的金屬表面態。這種表面態是由能帶結構的內在拓撲性質所決定,受時間反演不變對稱性的保護,不容易受到缺陷、雜質等外界環境的影響。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