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楊堅 餘達 鞠長鳴
「老莫你好,我是縣紀委,您信訪反映你們村裡2019年人畜飲水工程項目收了群眾每家500元錢,有答覆了麼?你滿意答覆嗎?」
「鎮紀委蔣書記找我詳細了解過情況,前段時間 又到村裡跟我講了交這500元的理由,這個項目是政府出資一部分,群眾自籌一部分。了解情況後,我沒意見,比較滿意!」
這是新寧縣紀委監委陽常委在調查處理信訪問題時,與巡田鄉花田村信訪人莫萬國的一段對話。
為加大對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治理,5月中旬,新寧縣紀委監委組織全縣紀檢監委機關(機構)92名紀檢監察幹部,深入全縣16個鄉鎮92個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護航行動」,推動「入村護航」落地落實。
領任務,帶著責任下村
「小王,我來領金石鎮柳源村的任務了……」,從5月13日專題會議後,該委專治辦小王就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領任務」的紀檢監察幹部。「任務」要求,此次入村督查活動在市紀委明確的4項基礎上,特別強調要「查看了解項目資金使用公開公示、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情況」。
92名紀檢監察幹部帶著任務,心懷責任紛紛走進貧困村、走入貧困戶家中。
「扶貧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看群眾滿不滿意;想當好『護航員』,就要深入基層,聽群眾心聲,查看扶貧實效,對發現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一定嚴查快辦、嚴懲不貸!」該委主要負責人在專題會議上表示。
訪民情,著力發現問題
「楊書記,下雨天村裡小道不好走,是否改天再下村去?」「下雨才更好找人,老百姓都在屋裡,聽到的也多」。駐住建局紀檢監察組楊組長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此次行動的要求,入村的紀檢監察幹部必須「一人一村,吃住在村、四不兩直、兩天兩晚」。首先到駐村工作隊所在地,了解掌握該村基本情況,聽取駐村工作隊工作開展情況,翻閱資料,實地查看資金發放、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和公示公開情況。
「李書記,你們村財務雖然有公開,但是資料不完善,佐證材料欠缺……」「我們馬上整改,補充材料。」在回龍寺鎮長衝村,楊組長指出了該村財務方面的問題,並交待駐村第一書記立行立改,如實登記在情況記錄單上。
安山鄉車頭村65歲的貧困戶李宏乙反映:「2017年我家養了12頭豬,但只收到2500多元獎補資金,不曉得是什麼情況?」駐財政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小郭立即翻開他的扶貧手冊,並與駐村工作隊一一進行核對。「李大伯,養豬的產業獎補是200元/頭,但是養殖獎補人均每年最多是600元,2017年你家是3口人,這項獎補按政策只有1800元,再加上您種田、種苞谷等種植補貼752元,共計2552元,您看對不對?」「哦,曉得了,咯下我清楚了,國家政策好……」李大伯笑得合不攏嘴,又談了好久自家的豬才滿意離開。郭副組長隨後又要求村支兩委、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進一步改進作風,加強政策落實宣傳解釋工作。
「入村護航」這些天,大家「各自為戰」,採取隨機抽取貧困對象名單,然後到一戶戶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四不摘」政策落實情況,以及是否存在侵害群眾利益、「微權力」「微腐敗」等問題。同時,對發現存在的問題,責成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立即整改到位。
院落會,共謀鄉村發展
「村裡沒有線路班車,希望能早日開通」「連山是原連山、大紅合併,我們大紅希望建個文化廣場。」5月20日晚,在崀山鎮連山村,該縣縣委常委、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參加了該村的院落會。村民們你一言我一句,爭先恐後地發表意見,談自己的想法;從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到村裡能人的「致富經」,左鄰右舍的好人好事,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建議。鄰裡之間平時的小誤會、小摩擦,在院落會一一得以澄清化解;對村支兩委「麻辣燙」般的批評意見,有的當場進行解釋,暫時答覆不了的,一一記錄。「這種院落會好,我們在『談白話』中把問題講清了!」村民們談到興起,有時到夜深才結束,沒有一個人抱怨,反而讓人意猶未盡。「脫貧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民生實事更要儘快落實!」第二天一早,該委主要領導對照昨夜所做的記錄,在了解情況後詳細作了安排和答覆,交通出行問題向縣交通局進行了交辦,文化廣場建設(大紅片)由駐村工作隊抓緊落實項目資金並儘快予以實施。
據統計,本次脫貧攻堅「護航行動」,共走訪群眾985戶,接待群眾1150人,組織召開座談會113個,實地查看現場356個;發現問題123個,聽取群眾意見、訴求、建議206個,督促、交辦、解決問題256個。
[責編:鄭丹枚]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